第20章 三戰廬州(1)

“通知蝶衣,讓所有麗人集團和沈家名下的商鋪,以響應新任兩江號召救災爲理由,盡最大的能力援助救災。”楊一轉過身來,一字一句的吐出上面的話。

“是。”張健說完轉身就要走。

“等等,還有個事情,我這幾天想了想,今後這黨務工作你也抓起來吧,我黨要加快擴大的步子,不過前提是要秘密發展黨員。”楊一又交代一句,並用殷切的目光看着張健。

“明白了。”也不客氣,說完就轉身離開。

1855年6月,新任兩江總督楊一在蘇北,江浙財團和士紳的支持下,開始了新一輪的擴軍行動。六月底,在浙江和江蘇共徵兵五萬,江浙的新軍編成整編第一師、新編第四師、新編第五師,共三個師。軍隊是增加了,但軍官問題還沒有得到解決。楊一決定,上海講武堂的第一批學員提前畢業,編入新組建的部隊中。有了這些新鮮血液的加入,軍官少的問題得到一頂程度的緩解,接下來的首要任務就是軍隊的訓練,楊一給劉銘傳下了死命令,練不好部隊不許回家陪老婆。對此命令,二丫代表姐姐表示過強烈的抗議,但結果是抗議無效。

一下子增加這麼多部隊,這裝備問題就是個難題,還好有蘇北士紳捐的一百萬兩白銀,加上浙江財團爲保護自己的利益,也在沈家的提倡下捐了兩百萬兩,楊一的手頭纔沒那麼緊。由普魯士把兄弟霍夫曼的爵士主持,上海兵工廠的二期擴建工程很快投入建設,預計年底可以投產。現有的工廠每天加班加點,月產新式步槍數也達到三千支,82毫米迫擊炮,60毫米迫擊炮各30門,可這和楊一的要求還是差的很遠,新徵來的士兵有很多都是三、四個人合用一支步槍訓練的,今年生產的步槍多數都運到大別山去了,聶士成那擴軍的步伐也邁的很大。六月底的時候,聶士成來信說,由於大批河南難民的涌入,大別山一帶治安形勢不妙,楊一的回覆很簡單:抓住機會,擴大力量,儘量做好安置難民的工作。楊一原以爲聶士成最多把在弄一個團出來就很不錯了,誰知道聶士成把部隊擴大了一倍多,現在大別山一帶不算當地自發組建的民團,光聶士成手下的部隊就多達四萬,編成兩個加強的整編師。部隊增加了楊一當然高興,可這軍官和裝備問題也弄的楊一幾天沒睡好覺,軍校畢業的都讓劉銘傳搶去了,聶士成知道後急了,連續寫信找楊一要軍官,最後楊一象擠牙膏似的,從江浙的三個師裡調了五十多個軍校畢業生,還抽調了四百多個老兵給聶士成,這才把聶士成安撫下去。

這按下葫蘆起來個瓢,聶士成滿意了,這劉銘傳不答應了,從他手裡要人這不是挖他的肉嗎?這部隊還要不要訓練了?沒軍官怎麼練啊?幸好七月初,霍夫曼的普魯士同學,麗人化妝品歐洲總代理,萊恩.克虜伯先生幫着從普魯士招聘來幾百退役軍官,楊一一股腦的都交給劉銘傳,這纔算兩邊都擺平了。

八月,兵工廠的二期正式投產,裝備問題也得到極大的緩解,加上楊一從普魯士合作伙伴,克虜伯集團手裡訂購的一萬支步槍也運到上海,不過這批步槍楊一隻是花了半價的,克虜伯對楊一弄出來的重機槍和迫擊炮的事情,通過普魯士在華人員反饋回國後,克虜伯集團表示出極大的興趣。強烈要求楊一把這些技術進行轉讓,理由是大家是合作伙伴,要資源共享,技術共享。經過一番討價還價後,克虜伯公司答應以一半的價錢出售這批步槍,同時贈送20門155毫米新式火炮,用以交換楊一的技術,這筆買賣纔算成交。

9月,楊一把新軍正式劃分爲上海、大別山兩大軍區,下轄五個師,共計人數近十萬人。上海軍區下轄第一、第四、第五三個師,軍區司令爲劉銘傳。大別山軍區下轄第二、第三師,軍區司令聶士成。

9月,曾國藩在湖南湖北江西各省的地方官員和士紳的支持下,湘軍從英國人手裡購買了大量的軍火,一批又一批的湖南湖北新兵也補充進部隊。得到加強的湘軍在曾國藩的帶領下,開始對太平軍控制的武昌展開了新一輪的反攻。由於陳玉成要經營蘇北,又要隨時提防盤踞大別山一帶的聶士成。而石達開、李秀成、賴漢英他們也把精力用在對付曾國藩的反撲上。而楊一也忙於發展,暫時無心對太平軍發動進攻,江浙上海一帶倒變的相對平靜。

9月初,曾國藩率十萬湘軍猛攻武場,太平軍在秦日剛和李秀成的率領下,憑藉堅城與之周旋,湘軍猛攻十日,雙方死傷無數,湘軍憑藉先進的武器,逐漸佔據了戰場的主動權,武昌形勢危機。月中,石達開率大軍猛攻南昌,實施圍魏救趙的戰略,曾國藩命彭玉麟帥部增援南昌,兩軍在南昌激戰五日,後石達開率部後撤,石達開在南昌的攻勢大大緩解了武昌戰場的壓力,雙方各有攻守,戰局進入相持階段。

儘管咸豐給了楊一地方接管財政的權利,但龐大的軍費開支還是讓楊一焦頭爛額。這軍餉要錢,裝備要錢,就連黨務建設也要錢。可江南多年戰亂,需要的是一個相對穩定的時間來休養生息,楊一不願意做殺雞取卵的事。眼下在國內自己的地盤上再動腦筋看來是愚蠢的,楊一決定把腦筋動到國外去。第一,和普魯士聯合興辦在國外的麗人分廠,中方用技術做爲投資,佔49%的股份,畢竟是在人家的地盤上嘛。第二,史密斯的美國分公司也正式開張,並讓史密斯着手準備在美國開設分廠的事宜。有了以上這兩條,麗人化妝品的海外運營會得到更多的回報,預計明年麗人化妝品在國外的利潤會增加一倍。楊一手上還有一點捐款,頂到年底應該沒問題,加上和沈家聯合辦廠和國內麗人產品的銷售利潤,算起來錢還勉強夠用。

當然國內也不能放鬆,有楊一的鼓勵工商政策,加上沈家榜樣的號召力,一大批原本兩眼只會盯着土地的財主們也紛紛開始把目光投向興辦企業上。什麼火柴廠,紡織廠不斷的在增加。有企業就會吸引商人,商人來了不就有錢了嗎?所以楊一現在每天最關心的就是這些工廠。

到了11月,曾國藩和太平軍還在相互死掐,但都不能把對方怎麼樣,曾國藩勝在裝備好,太平軍仗的是人多,不過洪秀全也陸續通過霍夫曼,買進了兩萬支紙底單發步槍和幾百門火炮,大部分都交給石達開,石達開憑藉新式武器,在年底對湘軍發起了一次大規模的反擊,打的曾國藩被迫放棄對武昌的圍攻,可石達開也沒佔到什麼便宜,湘軍勇悍,雖然後退了百里,太平軍也付出三萬餘人的代價,湘軍也損失萬餘人,兩下一算,基本又是打了個平手。

tzg 10:08:54

1855年最讓楊一滿意的是人民黨黨員的發展迅猛,從成立之初的不到十個人,到年底張健上報人數時,黨員已經達到一千多人。基本上所以軍校畢業的學員,部隊中的各級軍官都是黨員,另有大批較有見地的知識分子加入。由於是秘密組織,張健在接受黨員的時候都讓黨員們寫了份效忠書之類的東西,畢竟還是封建時代,民主這東西還是不能讓大家完全接受,反正楊一是黨主席,大家效忠黨,就是效忠楊一,基本上黨員們都是這樣 理解的。這和楊一的想法還是有很大的出入,只能慢慢在改了。來自未來的楊一深深知道黨指揮槍的重要性,年底又推出一項軍隊改革,各級作戰單位成立士兵委員會,用以維護士兵的權益,同時在連以上單位設政治部,強化黨對軍隊的掌握。

情報工作方面,沈清霜自接手情報工作後,一方面強化人員的培養,一方面充分發揮沈家原有的情報資源,加上楊一在一旁的點撥。沈清霜成立了一個全新的情報機關---新軍後勤二處。後勤二處有三個組成部分--風、聲、水。風部取風無孔不入的意思,主要負責刺探情報。聲部負責情報的傳遞和掩護工作,水部主要任務是保護黨和軍隊的主要人員的安全,同時也有對一些手握重權的人物進行暗中監督。

1856年年初,擴大後的新軍無論是訓練和裝備都基本告一段落,與此同時,洪秀全把李秀成從武昌前線調回,派往廬州,配合李開芳對付佔領六安,威脅廬州的聶士成。

李秀成到廬州後,開始積極備戰,並在三河鎮囤積糧草,興建城牆,並與陳玉成多次聯繫,準備對六安發起進攻,解除這個從西面威脅廬州的釘子。

1856年初,面對太平軍的咄咄氣勢,楊一知道戰爭不可避免,便通知霍夫曼,找藉口暫停對太平軍的軍火供應,希望能推遲與太平軍發生衝突的日期,畢竟現在部隊的準備還不是很充分。但李秀成和陳玉成還是通過英國人,買進了大批的軍火,對六安的進攻準備也接近尾聲。

通過二處收集的情報,廬州方面太平軍的動向基本被楊一掌握,面對即將爆發的戰爭,楊一決定讓聶士成先發制人,對太平軍的糧草基地三河鎮發起突然襲擊。令楊一沒有想到的是,從這開始,戰鬥演變成長達八個月之久的蘇皖北部的爭奪戰。

1856年正月十五的凌晨,李秀成去揚州和陳玉成商討軍務,趁李秀成不在廬州的時機,聶士成率所部一個步兵師和一個迫擊炮團,對三河鎮發起突然襲擊。三河鎮是太平軍經營日久的重鎮,城牆高大,有守軍一萬五千人,裝備的全是李秀成從英國人那買來的新式後裝單發洋槍,城牆上建有堅固的炮臺二十座,配備從英國買來的120毫米後裝火炮。

儘管遭到突然襲擊,但三河鎮守軍還是很快從混亂中恢復,守衛三河鎮的多數是李秀成從西線戰場帶回來的老兵,加上原北伐部隊的部分人員,這些士兵都是久經沙場的戰士,實戰經驗豐富。他們在李開芳的率領下,一面派人往廬州求援,一面憑藉炮臺和堅固的城牆對聶士成部展開阻擊。單從人數和裝備上來看,聶士成部zhan有明顯的優勢,但聶士成的部隊多數是新兵,儘管部隊平時訓練中也強調了實戰性,但士兵們還是出現了緊張和經驗不足的情況。

斷刃天涯 10:04:42

對,就是這,發過來快一點

tzg 10:09:09

正月十五的凌晨,藉着月色的掩護,新軍一部提前隱蔽接近三河鎮,天色剛亮,新軍開始炮火準備,六點整,潛伏的部隊利用炮火後太平軍暫時的混亂快速接近城牆,並有一部分登城成功。經驗老道的李開芳迅速組織起反擊,利用炮臺炮火,壓制進攻的後續部隊。新軍部隊中新兵較多,在進攻順利時倒也一涌而上,但這時就暴露出經驗不足,在太平軍猛烈的反擊下,後續部隊在傷亡面前畏懼不前,許多新兵抱着腦袋趴在地上,任憑軍官如何吆喝,也不願意前進,就連一寫軍官也出現害怕的情緒,帶着部隊就往回跑。進攻部隊被分割成兩塊,登上城牆的部隊見失去後援,頓時出現慌亂,很快就被打了回去,第一次進攻失敗,新軍損失近兩百人。

一個小時後,聶士成槍斃了一個逃跑的軍官,命令發動了新的攻勢,接受了上回失敗的教訓,聶士成集中所有炮火,集中攻擊太平軍的炮臺,由於沒有重炮,三河鎮堅固的炮臺損失不大,只有三、四門火炮被摧毀。其餘的炮臺在新軍發動新的進攻的時候照樣給新軍帶來極大的殺傷。這次進攻部隊沒有後退,但太平軍火力兇猛,新軍死傷慘重,進攻很快又被打退。

不甘心失敗的聶士成不斷髮起進攻,經過一天的激戰,新軍損失了死傷將近一千人,但三河鎮的防線依舊穩固。由於天色變暗,聶士成停止進攻。當晚,利用夜色,聶士成命令迫擊炮團對三河鎮進行不間斷的炮擊,一枚炮彈湊巧打中太平軍用來餵馬的草垛,引起大火,城內頓時一片混亂,可惜聶士成也沒料到會有這樣的戰果,準備不足。雖然後來也趁機組織部隊連夜進攻,但還是爲時以晚,太平軍撲滅大火後迅速組織防禦,新軍還是進攻失敗,還搭進去幾十個士兵。

第二天,廬州的林鳳祥接到三河的求救後,立刻率兩萬部下來援,於中午趕。願本就打算偷襲的聶士成見進攻失敗,擔心新軍腹背受敵,主動放棄攻城,暫時往六安方向撤退,以達到引誘太平軍出城決戰的目的。

李開芳和林鳳祥會合後,決定乘勝追擊,離開堅固城牆的太平軍追擊部隊,在牛村遭遇聶士成的反擊,在原野上作戰的新軍,機槍和迫擊炮壓倒性的火力配備給太平軍造成巨大傷亡,死傷多達三千,急忙退回三河,死守不出。聶士成見攻城無望,便順勢退回六安,第一次廬州戰役結束,新軍死傷一千五百多,太平軍也傷亡近五千。

上海方面,爲配合聶士成的行動,楊一命劉銘傳集中兩個步兵師一個騎兵團外加一個重炮旅的兵力近四萬人馬,從南通出發,進攻泰州。

泰州是蘇北的門戶,陳玉成派了三萬人馬駐守泰州,也裝備了大量的新式後裝單發步槍。同樣是在正月十五,新軍對泰州的突然襲擊就比聶士成的三河戰役要順利許多。

正月十五,拂曉,和廬州戰役如出一轍,楊一事先也安排了部隊隱蔽接近泰州城。這些都是楊一從後世的戰場上學來的,是軍校中必教的課程。

爲保證戰鬥的勝利,楊一親自帶隊到第一線指揮戰鬥。

早上五點,新軍開始長達半個小時的炮火準備,楊一命令一下,新軍集中四百餘門大小火炮一起把炮彈傾瀉到泰州城牆上,猛烈的炮火打的守軍狼狽不堪,城門也被155毫米的加農炮炸的粉碎,守軍試圖用石塊和沙袋把門口堵上的時候,新軍開始了衝鋒。隱蔽在城下的部隊一涌而上,密集的機槍掃射打的城牆上的守軍無法擡頭,只能躲在城垛後面射擊。城門還是沒有能堵上,新軍迅速佔領了城門,部隊不斷的涌入泰州,一挺挺機槍被架在一個個制高點實行火力壓制。守城的太平軍表現出異乎尋常的頑強,城門失守後,便退到城內,利用房屋的掩護,與新軍展開巷戰,雙方開始一條街,一座房屋的爭奪。同樣的問題也暴露在上海新軍中,大量的新兵對太平軍表現出來的頑強和視死如歸的抵抗感到害怕,在刺刀見紅的巷戰中多處出現崩潰,執法的憲兵隊槍斃了一些逃跑士兵後情況有所好轉。但在這種主要以短兵相接爲主的戰鬥中,新軍裝備先進的優勢表現的不明顯,士兵面對對手的兇猛反撲,表現的勇氣不足,對應付這種殘酷的戰鬥經驗不足。攻守雙方一度在局部地區陷入拉鋸戰的狀態,仗打到這個份上,雙方拼的不僅僅是裝備了,還要拼勇氣和意志。在這樣的局面下,楊一命令所有軍官一律衝鋒在前,凡有臨陣退縮,丟失陣地者,軍法處置,殺敵英勇者有重賞。總之一句話,前進者生,後退者死。值得慶幸的是守城的太平軍對新軍炮火的兇猛程度準備不足,長時間的炮火準備殺傷了接近三成的守軍,人數上的優勢加裝備的優勢,加上執法隊在後面拿槍頂着,新軍士兵也逐漸殺紅了眼,逐漸控制了戰鬥的主動權。每每發現守軍,新軍都是先用60毫米迫擊炮轟過去,然後機槍掩護前進,戰鬥中軍官們把在軍校裡學到的東西不斷融入實戰,在合理的運用優勢火力的情況下,太平軍往往是被機槍和手榴彈殺死在建築裡,新軍部隊的傷亡也沒有開始那麼大了。

殘酷的戰鬥持續了一天,新軍也控制了泰州城四分之三的地方,此時守城的太平軍手中只剩下大刀和長矛之類的武器,但他們還是憑藉着無畏的勇氣,依舊頑強的戰鬥。令楊一驚訝的是,這些士兵除了受傷嚴重的,基本上沒有主動投降的。由此楊一對陳玉成的帶兵能力也給予了極高的評價。見天色以黑,楊一命令部隊停止進攻,就地防禦,同時強調要防止太平軍連夜反擊。

一天的激烈戰鬥下來,新軍輕傷多達一千五百多人,重傷一千多,死亡人數也將近八百。

是夜,困守城西的太平軍果然利用夜色發起反擊,新軍準備充分,給予痛擊,楊一見形勢有利,命令部隊連夜進攻,第二天天亮時,無力再戰的太平軍在守將彭大順、朱衣點的率領下,趁天亮前的黑暗,帶殘部一百多人撤出泰州。除此之外,太平軍全軍覆沒。

泰州戰役結束了,新軍在優勢的裝備幫助下,以五千傷亡的代價,佔領這座城市,守城的太平軍死兩萬三千,受傷被俘者約八千。

泰州戰役把一個新的問題擺在了楊一的面前,這就是如何在今後的城市巷戰中發揮自身裝備優勢的問題,戰後,楊一下令各部隊對戰鬥中出現的問題組出總結,並提出相應的解決辦法。這一傳統在以後的戰鬥中被保存下來。

泰州戰役的快速結束,使陳玉成連救援的時間的都沒有,援軍接到消息從揚州趕到泰州時,戰鬥已經結束,增援部隊運氣也不好,還被楊一命令炮兵用慰勞了一番,丟下幾百具屍體,撤回了揚州。得知泰州陷落的陳玉成,命令部隊放棄海安,興化等地,命令部隊與新軍脫離接觸,把兵力集中在揚州和鹽城兩地,防止新軍各個擊破。

陳玉成收縮兵力的戰術,迫使楊一被迫停止發動新的攻勢,蘇北戰場出現短暫的僵持局面。

tzg 10:09:12

好了

斷刃天涯 10:05:02

都在這了?

tzg 10:09:34

底稿掉了,才從老T那找了回來,更新晚了,大家原諒

第10章 苦戰(8)第3章 武器至上第10章 苦戰(2)第5章 軍火買賣(2)第5章 軍火買賣(1)第11章 幕後第10章 苦戰(2)第4章 德國朋友第18章 新中國第20章 李家(2)第2章 救了向榮第30章 圍點第4章 德國朋友第5章 離別第10章 滬上名妓(2)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9章 消滅海狼第18章 兩江總督第5章 中外合資第20章 大義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21章 故人第3章 婚姻大事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7章 名士第二 部第意外第二部第二十六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23章 挺進北非第8章 和談(中)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4章 寒冬第37章 京華風雲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章 婚姻大事第5章 保衛臺灣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2章 左宗棠第20章 海上決戰第6章 浙南沈家(2)第34章 流水不爭第35章 鬼子六第二部第十九章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16章 論勢第13章 成立政黨第10章 苦戰(6)第6章 發展(2)第11章 幕後第5章 軍火買賣(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9章 宣戰第25章 征服第6章 變數第23章 時間第1章 我叫瀋陽第8章 領兵蘇滬(1)第6章 發展(2)第37章 京華風雲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14章 用間第8章 和談(下)第12章 歸途第6章 浙南沈家(2)第16章 亞洲戰略第6章 變數第25章 征服第21章 故人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17章 名士第7章 演習?奇襲第8章 領兵蘇滬(1)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4章 練兵第30章 圍點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9章 上任(3)第10章 苦戰(4)第2章 歸來第13章 成立政黨第7章 鎮壓第8章 和談(下)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10章 苦戰(3)第3章 婚姻大事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章 底線第33章 赴會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3章 武器至上第3章 逃婚第10章 苦戰(3)第6章 烽煙四起
第10章 苦戰(8)第3章 武器至上第10章 苦戰(2)第5章 軍火買賣(2)第5章 軍火買賣(1)第11章 幕後第10章 苦戰(2)第4章 德國朋友第18章 新中國第20章 李家(2)第2章 救了向榮第30章 圍點第4章 德國朋友第5章 離別第10章 滬上名妓(2)第二部第二十八章第9章 消滅海狼第18章 兩江總督第5章 中外合資第20章 大義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21章 故人第3章 婚姻大事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7章 名士第二 部第意外第二部第二十六章第3章 婚姻大事(2)第23章 挺進北非第8章 和談(中)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4章 寒冬第37章 京華風雲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章 婚姻大事第5章 保衛臺灣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2章 左宗棠第20章 海上決戰第6章 浙南沈家(2)第34章 流水不爭第35章 鬼子六第二部第十九章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第16章 論勢第13章 成立政黨第10章 苦戰(6)第6章 發展(2)第11章 幕後第5章 軍火買賣(2)第6章 浙南沈家(1)第9章 宣戰第25章 征服第6章 變數第23章 時間第1章 我叫瀋陽第8章 領兵蘇滬(1)第6章 發展(2)第37章 京華風雲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14章 用間第8章 和談(下)第12章 歸途第6章 浙南沈家(2)第16章 亞洲戰略第6章 變數第25章 征服第21章 故人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17章 名士第7章 演習?奇襲第8章 領兵蘇滬(1)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4章 練兵第30章 圍點第24章 向俄國的最後一戰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2)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9章 上任(3)第10章 苦戰(4)第2章 歸來第13章 成立政黨第7章 鎮壓第8章 和談(下)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10章 苦戰(3)第3章 婚姻大事第22章 海疆萬里第1章 底線第33章 赴會第15章 揚威於海上第3章 武器至上第3章 逃婚第10章 苦戰(3)第6章 烽煙四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