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章 苦戰(1)

“煙花三月下揚州”,“騎鶴下揚州”。關於揚州的詩詞很多,揚州風月之地,富庶之地,是歷朝稅賦的重點,明清以來,揚州的鹽商是出名的有錢,揚州的鹽稅是當政者絕對不能失去的錢袋。

揚州方面,琪善送來的有關情報顯示,一股大約兵力爲三萬人的太平軍,從鎮江出發偷襲了揚州。爲了在咸豐規定的期限內收復揚州,琪善調動了所有能調動的部隊。楊一在也接到了出兵五千的命令。接到琪善的命令後,楊一苦笑的搖了搖頭,出兵五千從揚州東面發起進攻,開玩笑。

楊一手裡的新軍不過三千,蘇州原有綠營三千,因江南戰事,又招募了團練兩千,兵力達到五千,可蘇州這些老爺兵,垃圾團練,平時在城裡只能用來嚇唬嚇唬普通百姓,維持維持治安,以前烏孫在的時候也光惦記着弄錢了,部隊的訓練基本沒有,又長期沒有上過戰場。比起太平軍那些一直的戰場拼殺的士兵,蘇州這些傢伙拉到戰場上那還不是一觸即潰,打起仗來眼下還得靠自己上海方面的新軍。

楊一本想過了年就動手整頓蘇州的部隊,誰知道太平軍這時候打了過來。雖然楊一很不願意現在就和太平軍交戰,但琪善畢竟是欽差,是自己的上司,眼下琪善的命令還是要執行的 。

楊一經過權衡,決定從上海調劉銘傳一團的新軍趕到上海,留一個營下來,配合團練守蘇州,蘇州是楊一的退路,爲安全起見,楊一把機槍連也留了下來。

帶着兩個營的新軍和蘇州的三千綠營,加上一些運送軍需的民夫,楊一勉強算湊足了五千人馬,開往揚州方向,這一天是1853年的臘月十八日。

揚州方面,琪善集結了江北大營的六萬人馬,分西、北兩路靠近揚州。吃足了太平軍苦頭的琪善很謹慎,在距離揚州不遠的江都就命令部隊停止前進,打算等蘇州、泰州、常州等方面的部隊來了再對揚州發起進攻。

楊一對琪善的命令很不感冒,蘇州距離揚州路途較遠,而且還要過長江,琪善讓楊一一天內趕到泰州會合泰州守備將軍阿蘭赫,然後西進,說起來最辛苦的就是楊一的部隊。

緊趕慢趕,楊一帶着部隊輕裝前進,終於在天黑以後趕到泰州。到了泰州才知道,揚州被收復了,琪善讓泰州和蘇州的部隊不用去揚州了,楊一鬆了口氣,看來自己不用和太平軍交手了。當即命令部隊,好好休息,準備明天返回蘇州。

第二天一早,楊一帶着部隊準備返回的時候,泰州守備阿蘭赫急急忙忙的跑來找楊一。

“楊大人,大事不好,琪善大人在揚州遭到發賊重創,眼下正困守江都,琪善大人派人讓我們火速救援。”阿蘭赫看來來的很急,說話時還直喘氣。

楊一聽的大驚,琪善在搞什麼鬼?六萬人馬對三萬,二比一,怎麼還讓人給重創,六萬人啊,排着對讓人殺也得殺半天啊,昨天晚上還好好的,揚州也收復了,這怎麼一轉眼就困守江都了?

令楊一更沒有想到的事情是,這次太平軍年底在揚州的軍事行動,是早有預謀的,是針對清軍江北大營的一次大的軍事行動。

八月以來,林風祥、李開芳率領的北伐軍在天津進攻受阻,加之十月以來天氣變冷,太平軍多爲南方人,不習慣的寒冷的北方作戰,逐漸被清軍圍困在天津靜海、獨流一帶。

同樣是在八月,太平軍的西征大軍在南昌城下,遭到江西巡撫張芾、湖北按察使江忠源等頑強固守長達三個月之久後,不得不放棄佔領南昌的計劃,撤圍北上。在佔領九江後,分兵兩路一路由石祥禎、韋俊率領,沿江西上攻入湖北;一路由胡以晃、曾天養率領,自安慶經略皖北。這樣一來西征也基本上進入與清軍相持的局面。而這時候,北伐卻陷入危機,爲增援北伐軍,就必須搬掉江北大營這塊絆腳石。太平軍翼王石達開提出了一個大膽的作戰計劃,那就是西線部隊收縮在九江、安慶等大城市一帶,憑藉城市有利的防禦體系以較少的部隊與清軍江南大營對峙,暗地裡通過長江悄悄的把一部分部隊調集到北線,力圖先解決江北大營對南京造成的威脅,然後再增援北伐。

計劃很快得到太平軍領導層的通過,並令石達開爲此次戰役的總指揮,這一切已經遠遠的偏離了歷史的原有軌跡,這是楊一絕對沒有想到的,也不可能做出預判。在揚州方面出現的太平軍不是琪善情報上說的三萬,而是八萬,領軍的正是石達開。

這次戰鬥琪善開始是很謹慎的,但得到探子回報,太平軍在揚州只有三萬人馬的時候,他和他的部下們心動了。加上情報顯示,太平軍進入揚州後並沒有抓緊加固城防,而是派來大批船隻,把揚州城內所有的鹽都裝船從運河運走。根據情報琪善判斷,太平軍這次打揚州的目的就是爲了揚州的鹽來的,並沒有長期佔領的意思。在部下的慫恿下,琪善決定不等其他方面的部隊,命令集結在江都的六萬大軍先對揚州發起進攻。戰鬥打響後,琪善的部隊在揚州城下基本沒有遇到什麼有力的抵抗,輕而易舉的奪回了揚州,還好琪善看到天色太晚,就沒有進駐揚州,而是帶着兩萬左右的人馬留在了江都。

就在楊一到達泰州的夜晚,揚州城內突然煙火四起,城外突然殺出來大批太平軍,城內也有內應響應,太平軍裡應外合再克揚州,還把揚州城內的近四萬清軍包了餃子。

原來太平軍這次的作戰計劃是,先派少量部隊攻佔揚州,引清軍來攻,表面上用來運鹽的部隊實際上是把大部隊悄悄的遠到揚州,隱蔽在揚州附近的鄉村裡。清軍果然沉不住氣,對揚州發起了進攻,太平軍順勢放棄揚州,請君入甕。就這樣一夜之間,琪善組織反攻揚州的部隊損失大半,太平軍在揚州得手後,連夜對江都發起進攻,包圍了江都,琪善自己也落了個困守江都的境地。

第9章 上任(6)第9章 上任(5)第35章 鬼子六第5章 保衛臺灣第9章 上任(5)第13章 成立政黨第22章 各懷鬼胎第9章 起步第8章 和談(中)第3章 逃婚第20章 大義第二部第二十六章第3章 逃婚第12章 歸途第32章 南下第4章 序幕第8章 和談(上)第23章 挺進北非第19章 劉銘傳+聶士成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1)第13章 安內第6章 浙南沈家(2)第16章 論勢第10章 苦戰(6)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10章 苦戰(3)第17章 復國者第9章 上任(4)第13章 成立政黨第2章 歸來第10章 苦戰(4)第29章 外患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22章 海疆萬里第22章 出征第20章 李家(2)第35章 鬼子六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3章 安內第7章 鎮壓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40章 圍城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7章 大戰第17章 小刀會第17章 征服第20章 李家第4章 德國朋友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20章 大義第6章 浙南沈家(1)第8章 領兵蘇滬(1)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5章 鬼子六第2章 左宗棠第22章 各懷鬼胎第16章 亞洲戰略第9章 上任(6)第16章 論勢第10章 苦戰(4)第3章 逃婚第11章 幕後第38章 戰爭陰雲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0章 李家第3章 婚姻大事(2)第8章 領兵蘇滬(1)第5章 軍火買賣(2)第22章 海疆萬里第39章 誰主沉浮第19章 劉銘傳+聶士成第30章 圍點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18章 兩江總督第6章 發展(2)第5章 中外合資第9章 上任(3)第10章 苦戰(1)第13章 成立政黨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6章 發展(1)第8章 和談(上)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買辦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9章 起步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章 救了向榮第25章 征服第17章 小刀會第34章 流水不爭第9章 上任(1)
第9章 上任(6)第9章 上任(5)第35章 鬼子六第5章 保衛臺灣第9章 上任(5)第13章 成立政黨第22章 各懷鬼胎第9章 起步第8章 和談(中)第3章 逃婚第20章 大義第二部第二十六章第3章 逃婚第12章 歸途第32章 南下第4章 序幕第8章 和談(上)第23章 挺進北非第19章 劉銘傳+聶士成第11章 封疆大吏(2)第11章 春風沉醉的夜晚(1)第13章 安內第6章 浙南沈家(2)第16章 論勢第10章 苦戰(6)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10章 苦戰(3)第17章 復國者第9章 上任(4)第13章 成立政黨第2章 歸來第10章 苦戰(4)第29章 外患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22章 海疆萬里第22章 出征第20章 李家(2)第35章 鬼子六第7章 海盜劉十八第13章 安內第7章 鎮壓第14章 愛情是一種奢侈(2)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40章 圍城第1章 回到舊社會第7章 大戰第17章 小刀會第17章 征服第20章 李家第4章 德國朋友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1章 三戰廬州(2)第20章 大義第6章 浙南沈家(1)第8章 領兵蘇滬(1)第二部第十九章第35章 鬼子六第2章 左宗棠第22章 各懷鬼胎第16章 亞洲戰略第9章 上任(6)第16章 論勢第10章 苦戰(4)第3章 逃婚第11章 幕後第38章 戰爭陰雲第37章 京華風雲第20章 李家第3章 婚姻大事(2)第8章 領兵蘇滬(1)第5章 軍火買賣(2)第22章 海疆萬里第39章 誰主沉浮第19章 劉銘傳+聶士成第30章 圍點第13章 遠方來客(2)第20章 三戰廬州(1)第18章 兩江總督第6章 發展(2)第5章 中外合資第9章 上任(3)第10章 苦戰(1)第13章 成立政黨第二部第二十四章第23章 新的世界格局第6章 發展(1)第8章 和談(上)第21章 經濟危機第15章 買辦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二部第二十七章第9章 起步第20章 三戰廬州(5)第2章 救了向榮第25章 征服第17章 小刀會第34章 流水不爭第9章 上任(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