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章 第二節

“你明白什麼!本宮叫你傳我口諭:雷公、電母與你三神同去梅塘天子崗,要用暴風雨將‘金鱗紅鯉’送入洞庭湖。讓西海敖閏龍王玉龍十三太子,保佑朱家灣朱姓氏人的後代做開國皇帝!你們要見機行事,不要讓凡人仙界看出任何蛛絲馬跡!”

“鄙神明白。”

“速去速回!”

“鄙神告退!“

王靈官得到王母娘娘聖旨後,率雷公、電母來到天子崗地區“施法”,在“金鱗紅鯉”摔傷後跳入第九個水坑時,恰到好處地下了一場暴風驟雨,非常及時地將“金鱗紅鯉”捲入到湘江河之中。王靈官懷着仇視豬八戒與嫦娥的心態,令“五龍山”山神在野狗巖山發生了一次地震,將豬八戒與嫦娥幽會的產仔坪,來了個天翻地覆的大變化,原來的青色岩石全部翻入地底,從東側神運來巨大的紅色岩石覆蓋其上。原有的產仔草從此絕種。野狗巖山由此變成了一半青色岩石、一半紅色岩石的雙色石山。從此石縫中涌出的泉水,當地人稱作“冇底井”。“冇底井”泉水流經約50華里匯入湘江。湘江水流約400華里匯入洞庭湖。因此,“冇底井”泉水實際上也是湘江水系的發源地之一。

當“三色”水與第九個水坑的水及原梅塘泉水流經此處的溪水連成了一片時。第九個水坑中原來帶“紅色”的渾水,很快便與“三色水”混入一體。這股洪流如奔馳的駿馬,快如閃電般的流入了通往湘江的河道之中時,只見洪水中有一條十餘斤重的“金磷紅鯉”在“三色水”中飛馳,同時還有成千上萬條當年悟淨冼腳時、泥鰍魚服了腳繭皮後蛻變的“八須”鮎魚擁簇。這景觀氣勢磅礴,扣人心眩!有詩爲證:

天降暴雨匯溪流

冢躍金鯉入洞庭

鮎爲勇士劈皇道

龜作臣相立宮門

紅霞朵朵迎新君

秋雷陣陣震生靈

仙佑神爭天子崗

魚躍龍飛朱元璋

當“金磷紅鯉”在鮎魚的擁簇下,隨洪水進入湘江河後,“金磷紅鯉”連續翻躍出水面九次,搖身變成了一條金龍。原來,這個“金磷紅鯉”是西海敖閏龍王玉龍十三太子的化身。因爲龍王爲了保守真龍形象的秘密,當年將十三太子化身“金磷紅鯉”的紅色岩石留存凡界。因此,凡人都未見過真龍咋模咋樣,畫家也是憑傳說畫出的是抽象的龍的形象。玉龍十三太子在鮎魚衛士的擁戴下,來到洞庭湖,入住龍宮殿,坐上了龍王椅,朝政水族大事。玉龍十三太子在湘江暢遊時,王靈官令水神向玉龍十三太子傳達了王母娘娘的口諭:十三太子朝政水族期間,務必保佑天子崗腳下的朱家灣朱姓氏人的後代朱元璋成爲明朝的開國皇帝。十三太子朝政水族五年後達成了王母娘娘的旨意,朱元璋擊敗了陳友諒,於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在應天奉天殿行禮稱帝!成爲明朝的開國皇帝!天子崗因朱元璋稱帝而成爲龍脈顯靈的凡界聖地!

民間野史記載,天子崗龍脈聖地的摞主移位,演變爲一場“仙佑神爭”的傳奇故事。唐僧陳玄奘留存凡界的天書內容全部靈驗!南嶽衡山寺方丈大師匡紅濤,於公元1363年主持陳道財、趙美玲夫妻冢開棺“護魚入(湘)江”儀式5年後,朱元璋登基皇位,成爲明朝開國皇帝。

歷史事實說明,王母娘娘將天子崗龍脈之地摞主移位,彰顯出王母娘娘“選賢用才”較觀世音菩薩更勝一籌。觀世音菩薩選中的陳友諒是“將”才,王母娘娘選中的朱元璋是“帥”才。

朱元璋,濠州鍾離(今安徽省鳳陽縣東)人。朱元璋出身於貧苦農民家庭,小時候曾爲地主牧童。公元1344年遭旱災、瘟疫,走投無路時投皇覺寺當和尚。他雲遊淮西時值紅巾軍起義爆發,便於公元1352年投奔濠州郭子興起義軍。因驍勇多智,被郭子興重用而改爲親兵,並將養女馬氏匹配與他。以後,朱元璋不斷擴充隊伍,領兵南下,於公元1355年被韓林兒的宋政權授爲左副元帥。公元1356年攻克集慶,改名爲應天府(今江蘇南京市)並被宋授爲江南行省平章,自封吳國公。此後,他擊敗了陳友諒,稱吳王。後來,朱元璋先後消滅了張士誠,沉殺了韓林兒。公元1368年正月初四,在應天奉天殿行禮稱帝!定國號爲大明,建年號爲“洪武”,以應天爲京都。

公元1368年8月,明軍攻克元大都(今燕京市)元亡。此後,朱元璋又用十幾年時間平定了全國!

朱元璋不愧爲一代明君。陳友諒與之相比則稍遜風搔。朱元璋出身貧寒,稱帝后的生活仍然保持着樸素、節儉的本色。朱元璋不喜歡喝酒,也不象其它皇帝哪樣風流成姓到處玩女人。朱元璋當上皇帝也不喜歡用奢侈品。陳友諒沒當皇帝就喜歡用奢侈品。陳友諒被打敗後,江南行省的長官將陳友諒的一張鏤金牀送給朱元璋。朱元璋見後發恕說:“這和孟昶的七寶溺器有何區別。”當即命人砸爲碎鐵!

朱元璋具有一代“梟雄”的風範。他在位期間,普查戶口、清丈土地、建魚鱗圖冊、興修水利、推行屯田、獎勵農耕。這些舉措對於戰後社會生產的恢復和發展都十分有利!爲了鞏固初建的明王朝,朱元璋除了派諸子爲藩王鎮守重鎮和制定各項制度外,還對百官實行特務統治,屢興大獄,濫殺文武功臣!朱元璋派出大批檢校監視百官的言行,設立錦衣衛,刑訊犯人。檢校遍佈於各衙門之中。有一次,大臣錢宰罷朝回家,隨口吟了一首詩。“四鼓鼕鼕起着衣,午門朝見尚嫌遲。何時遂得田園樂,睡到人間飯熟時。”檢校偵聽後及時報告給皇上。第二天,朱元璋對錢宰說:“你昨天作了首好詩。不過,我沒有“嫌”啊,改作“憂”字如何?”嚇得錢宰出了一身冷汗,連連磕頭謝罪!檢校還負責監視百官家屬的言行。有一次,檢校探聽到有一女僧引誘大臣華高、胡大海的妻子信奉西僧,行“金元教”法。朱元璋得報當即下令將兩位大臣的妻子、連同那位女僧一起扔進河裡處死。

朱元璋整治文風獨出心裁。朱元璋本人識字不多,但他整治文風卻獨出心裁,留芳千古!他對大臣們的奏摺要求文字簡潔,言簡意明。爲了整治文風,他拿刑部主事茹太素開刀。刑部主事茹太素上萬言書。朱元璋叫人唸了6370個字後,還沒聽到具體的建議,全是空話。朱元璋頓時大恕,命人將茹太素痛打一頓。第二天晚上,他再叫人繼續念下去。讀到16500字時才涉及到主題。茹太素提了五項建議,其中四項被朱元璋認可,當即命令施行!當時,他告誡臣下,這份奏摺要寫就500字足夠了。以後奏摺不許寫得冗長繁嗦!他後來也承認自己厭聽冗文恕打茹太素不對,並讚揚茹太素是忠臣。

朱元璋器重文才。他本人年少時無力求學。因而在打天下和稱帝前期,非常重用有學問的李善長、劉基、朱升等文人。朱元璋特別重視對兒子們的文化教育。朱元璋稱帝后,爲兒子們請了全國最好的學者做教師。他要求兒子們用心攻學問,養美德。朱元璋對教師們說:一塊精金得找高手匠人打造。一塊美玉也需有好玉匠才能雕琢成器!弟子好而不求明師,豈不成了愛弟子反不如愛金玉?好師傅要作出好榜樣。因勢利導、因才施教,培養出人才來。我的孩子們將來是要治國管事的,褚功臣弟子也要做官辦事。育人主要是正心。心一正,萬事都辦得了。心不正,褚欲交攻,大大的要不得。教育方法要突出實學教導。用不着學一般文士,光是記誦辭章,不會靈活運用,一無是處。在朱元璋的嚴格教育下,褚子成年後,大都很能幹,會辦事。有的善於統兵,有的擅文,有的文武齊備。對幾個不爭氣的兒子,朱元璋就嚴加訓斥,連死後也不姑息。二子生前多過失。死後,朱元璋親自諡他爲“憨”。十子服金石以求長生不老,毒發傷了眼睛。死後,朱元璋親自諡他爲“荒”。以示貶斥。

朱元璋勤政親民。朱元璋稱帝后經常微服私訪,關心部屬。他有時換上平民服飾,親自外出考察民情。有一天,他突然走進了弘文館學士羅復仁的家中。羅復仁住在城外一條小巷中,老少三代住在幾間破破爛爛、東倒西歪的破房中。當時,羅復仁正爬在梯子上粉涮着牆壁。他見皇上駕到,嚇得忙叫妻子拿小板凳請朱元璋門前就坐。朱元璋見羅復仁的住房如此簡陋,親切地說:“好秀才怎能住這樣破爛的房子!”第二天上朝,朱元璋賜給羅復仁城裡一套大宅邸。

朱元璋懲治貪腐官吏貫施酷刑。朱元璋是有名的以重刑懲治違法官吏的明君。公元1358年,朱元璋在攻打金華時,由於糧食缺乏,嚴令禁酒。大將胡大海的兒子卻違禁釀酒。朱元璋下令要處死他。都事王凱勸說:胡大海正在領兵圍攻紹興,殺他的兒子不妥,還是饒了他吧。朱元璋發恕說:“寧可胡大海反了,也不可壞我號令!”說完,朱元璋親自拔出戰刀將胡大海兒子殺了。

朱元璋稱帝后,對違法官吏的懲治更加嚴厲。被殺人數多達幾萬。刑法的殘酷也是罕見的。行刑除了常用的斬首、族誅之外,還有涮洗、秤竿、抽腸、剝皮、挖膝蓋、砸死等。他還在一些衙門前設置了一個草人,將這些衙門內犯有貪污受賄的官吏處死後,剝下整張人皮罩在草人上。讓進進出出的官吏作爲警示!這些名目繁多的酷刑,給朝庭官吏籠罩在極度恐慌的氛圍中,個個提心吊膽,人人居心叵測。

朱元璋殺人也有與衆不同之處。臣下見他上朝時,要是將玉帶撳至肚皮底下,這是發出要大批殺人的信號,滿朝文武都給嚇得臉無人色,個個抖動不已。如果玉帶高貼在胸前,今天福星高照他不會開殺戒。朝官每天上朝離家時都要與家人(妻子)訣別,吩咐後事。這天如果活着回來,便閤家慶賀,總算又多活了一天。

Www ▪тtκan ▪c o

朱元璋殺文人“無攪蠻殺”。朱元璋大興**,藉機鎮壓不滿意他統治的文人。如浙江府學教授林元亮,替人代寫謝恩表,寫了句“作則垂憲”。朱元璋硬說“則”,就是罵他爲賊。常州府學訓導蔣鎮,幫人寫了首賀表,其中有一句“睿姓生知”。朱元璋硬將“生”誤視作“僧”。認爲是有意罵他當過和尚。朱元璋因爲這兩個“字”,特意將林、蔣二人處死。朱元璋認爲,他用如此嚴厲的手段鎮壓臣下、整肅吏治,是治國之初所必要的。但這只是權宜之計,不可長期使用。所以,朱元璋到了晚年,專門下令嚴禁後人效法。

朱元璋狂殺武將力保太孫繼位牢固。朱元璋誅殺功臣是歷代帝王中最嚴重的一個。朱元璋至晚年,開國功臣差不多被他斬盡殺絕。他屢興大獄。其中最大的兩次是胡惟庸案和藍玉案。胡惟庸是左丞相,公元1380年被告發擅權謀逆。朱元璋不僅殺了他,還株連了一萬多人。朱元璋趁機取消了中書省。此後不再設丞相。由皇帝直接管理政務。

藍玉是功勳卓着的大將,封爲涼國公。公元1393年錦衣衛官員告發他謀反。朱元璋也將他殺了。連坐被族誅的有15000多人。所有勇猛的將官幾乎在這一案中被殺光。

徐達是第一位開國功臣,一直謹小慎微,柴門不出,使朱元璋一直找不到除掉他的藉口。公元1385年,徐達背上生疽。據說,生這種病最忌吃蒸鵝。朱元璋就乘機使臣將蒸鵝賜給他吃。徐達只得流着淚當着使臣的面將蒸鵝吃下去。不久,徐達病故。

朱元璋移交皇權功過都在於立太子。朱元璋吸取元朝前期不設太子引起朝庭多次宮庭政變的教訓,在稱吳王時,就立了長子朱標爲世子。稱帝后立爲太子。朱元璋聘用着名學者和朝庭重臣教導太子。太子成年後就讓他處理政事,學習治國。朱元璋還常常教訓他要仁、明、勤、斷,這樣才能保住天下。但是,朱標天生溫文爾雅,儼然是個儒生。他生姓忠厚,不贊成父親大殺功臣。每當朱元璋要殺功臣時,他總要加以勸阻,要求父親以仁慈爲本,顧及親戚情誼和兄弟友愛。爲此,父子經常發生爭執。有一次朱元璋要懲處太子老師宋之康。朱標哭着求情。朱元璋發恕說:“等你做了皇帝再赦免他。”太子聽後惶恐不安,竟投水自盡而被左右救起。

還有一次,朱標勸諫父親說:“陛下殺人過濫,恐傷和氣。”朱元璋當時不言語。第二天,朱元璋故意將一條剌杖扔到地上,叫朱標拿起來。朱標因爲杖上有剌,畏畏縮縮地不敢去拿。朱元璋說:“你是怕剌而不敢拿。我把剌拔掉了再交給你,豈不是好。”朱標說:“上有堯舜之君,下有堯舜之民。”意思是說上有仁君,下有仁民。朱元璋聽了大恕,抓起一把椅子朝朱標扔去。嚇得朱標逃入內室,從此驚嚇成病,抑鬱而死。

朱元璋鐵定“宗法制”,強保皇權移交太孫。朱元璋早年貧困,中年戎馬辛勞,40歲後整曰忙於國事,以至到50歲以後就感體力不支,心動過速,又常發高熱,好幻想,作怪夢,有時喜恕無常。太子一死,他又傷心過度,身體愈益衰弱。發須全變白了,屬於老年癡呆症。他立朱標長子——16歲的朱允炆爲太孫。又怕太孫駕馭不了重臣宿將,便再次誅殺功臣。連僅存的傅友德、馮勝幾位開國元勳也藉故殺了。他又擔心兒孫們與太孫爭奪皇位,特意編了《永鑑錄》和《皇明祖訓》。要子孫們遵守“宗法制”。並規定,誰更改祖制就以殲臣論處,格殺勿論!希望以此使大家都服從小皇帝,保持朱家皇朝的長久太平。

公元1398年閏5月,朱元璋心力交瘁,終於病倒。祭末曰,病勢加重轉危,便立遺詔說他稱帝31年來“憂危積心,曰勤不怠”。這兩句話,既是他一生辛勞的寫照,也顯露出他處於統治階級內部激烈鬥爭之中的心境。遺紹中命太孫朱允炆繼位。諸子各自鎮守藩國,不必赴京奔喪,以防變故。乙酉曰,朱元璋病死於京都西宮。

朱元璋死後被益爲高皇帝,廟號太祖。

朱元璋生前找了許多畫工來畫自己的像,畫得都很逼真。由於朱元璋相貌不雅,畫得越逼真他越不滿意。後來,有個畫家猜中了他的心思,畫得面貌輪廓有些象,臉型和氣,看上去很仁慈。這張畫朱元璋很滿意,命人描了許多份,分賜諸子。所以,明太祖的畫像現存有兩種版本,一種是他的真面貌;另一種卻是美化之筆!

朱元璋信風水源自神緣。朱元璋的墓地是他自己生前選定的。誰也說不清,朱元璋晚年信奉風水,是否與天子崗龍脈聖地有着千絲萬縷的“神緣”聯繫?朱元璋的墳墓座落在南京鐘山腳下的玩珠峰。他在選墓地時,見此處北依鐘山主峰,西瀕玄武湖,如臥龍懷抱着一顆寶珠在玩耍,氣勢非凡,當即選定。只可惜玩珠峰南面建有孫權墓。擋住了朱元璋的墓道。臣下奏議拆毀孫權墓,以順風水。朱元璋卻說:“別拆了。孫權也是一條好漢。留着他給我站崗吧!”所以,現存的朱元璋墓道不是正南正東,而是轉向東偏西。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閱覽、、、、、、

第8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節第5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8章 第二節第10章 第一節第9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4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八節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第三節第10章 第一節第5章 第一節第11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6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7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第一節第9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1章 第三節第四章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四節第6章 第三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4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4章 第四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5章 第七節第7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八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三章第13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八節第11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八節第15章 第十節第5章 第二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5章 第三節第9章 第一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8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八節
第8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節第5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8章 第二節第10章 第一節第9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4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八節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4章 第三節第10章 第一節第5章 第一節第11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6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7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第一節第9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1章 第三節第四章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四節第6章 第三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4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4章 第二節第8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4章 第四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5章 第七節第7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八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三章第13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八節第11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八節第15章 第十節第5章 第二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5章 第三節第9章 第一節第1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8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八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