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章 第三十五節

[旁白]話說天庭花魁嫦娥與玉龍元帥成親後,選擇的是蜜月旅遊,夫妻雙雙向王母娘娘請假,借渡蜜月之際順道回西海探望玉龍的父母及玉龍在洞庭湖主政時的部下,最後還要到玉龍‘夢繫魂繞’的天子崗!

不經風雨怎能見彩虹!不經礪煉怎能出玉龍!那有龍王廟,哪裡就有觀音閣!

嫦娥的婆婆、玉龍的母親——露露,在西海龍宮招待所的‘統領套房’內,向嫦娥娓娓動聽的講述着玉龍在天子崗磨鍊前的兩次生死輪迴!

當我半夜三更摸黑趕到家中時,只見家中血流遍地,一遍狼籍,全家大小八(陶巖紅的妻子、兒子與兒媳婦;一個孫子;一個孫女;一個女兒與女婿;還有一個剛滿月的小外孫)口,全都倒在地面血泊之中。我當即就暈倒在地不醒人事。

我不知暈迷了多久,反正在天沒亮前,我被一個紂王“御林軍團”(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中央警衛團)中的一個“連座”(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長——陶巖紅管家認識軍人肩上的軍符標識顯示)與一個軍士叫醒了。

“大爺,您是陶管家?”我不認識的哪名“連座”說話還挺客氣。

“我是陶巖紅!”

我當時悲痛欲絕,真想豁出這把老骨頭跟他們拼命。但一想到小畢敬,想到爲了保住畢(幹)老爺、畢(富劍)少爺家的一條‘根’。我強壓心中的怒火。反正家中親人全都被他們殺絕了。我這條老命不能再丟了。我就是死。也要死在護送小畢敬到東北去找他爸爸媽媽的途中。

“陶大爺。趁現在天沒亮,您趕快離開此地!逃得越遠越好!”我不認識的哪名“連座”小聲的對我說。

當時一聽,我還不相信自己的耳朵!“你們不是守在這兒抓我的嗎?你真的放我走嗎!”我小聲的問他。

“陶大爺,我特意留守在這裡,就是等您一旦回來後叫您趕快逃,別讓他們抓住了。”我不認識的哪名“連座”小聲的對我說。

“你是好人!你叫什麼名字?我家親人是妲己媚惑紂王殺的吧!這對狗男女,遲早都得遭天報應!五雷轟頂,死無完屍。千刀萬剮,都難解我心頭之恨!”

“陶大爺,我叫伍桂生。原是畢(富劍)‘都統’任“團座”(相當於現代軍中的團長)時的勤務兵。畢(富劍)“團座”在作戰中曾經三次救過我的命。畢(富劍)‘團座’提拔到江南任“都統”(相當於現代軍中的軍區司令員)後,我就從一線作戰部隊調到了紂王‘御林軍團’,並由‘排座’(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排長)提升爲‘連座’(相當於現代軍隊中的連長)。昨天上朝時,紂王與妲己接到密報,說畢(富劍)‘都統’不回城爲父治喪,已向北逃竄。畢(富劍)‘都統’逃走的消息,打破了紂王與妲己‘斬草除根’的全盤計劃。紂王與妲己腦羞成怒,發誓要殺光通風報信之人的全家。紂王與妲己便派人到處查問。有人密報說你不在家。你的家人也不知你的去向。紂王與妲己便懷疑是你通風報的信。今天下午,紂王與妲己下令從‘御林軍團’我的連隊中派一個班。將你家大小八口人(陶巖紅的妻子、兒子與兒媳婦;一個孫子;一個孫女;一個女兒與女婿;還有一個剛滿月的小外孫)全部殺光!我怕您冒然回家也遭他們的毒手,特意安排自己(現代軍中稱幹部帶班)帶一名(親信)軍士在此值夜班。就是爲了等您回來後,叫您快逃!逃得越遠越好!”

聽了‘御林軍團’‘連座’伍桂生的述說,我確信他沒說半句假話。當機立斷,說走就走!我含着淚水,雙手握着‘御林軍團’‘連座’伍桂生的手,對他只說了一句話:你的大恩大德我來生再報(答)。趁天未亮,我迅速離開了自己的家,返回到離沫城有20華里的姑表姐姐家。在姑表姐姐家,我向姑表姐姐和姐夫述說了妲己與紂王殺害畢老爺全家親人與我全家親人的祥情。姑表姐姐和姐夫非常同情我與小畢敬的悲慘遭遇,當即爲我倆提供逃生途中所需的金銀盤錢。我與小畢敬是迎着當日初升的太陽,含着眼淚離開故土的!從哪天開始,我與小畢敬爺孫倆,每天都提心吊膽的踏在從南到北、生死未卜、漫長漫長的逃生之路上!

[遠景、近景加特寫][旁白]陶(巖紅)管家已病入膏芒。就在他昏睡的這十五天之中,我與丈夫每天照舊爲他煎草藥水喂服。十五天後,陶(巖紅)管家這次從昏睡之中甦醒過來後,正所謂是老人臨終前的病情迴光返照,陶(巖紅)管家的心情出奇的好了三天。在這三天中,覃冬梅通過與陶(巖紅)管家斷斷續續的交談,終於理清了陶(巖紅)管家領走小畢敬四個月後,未能如期趕到山海關與王麗華、金副官一行相會的主要原由!

陶巖紅當年已經62歲了,在那“人活60(歲)古來稀”的時代,陶(巖紅)管家的身體已到了自然老化接近壽終的程度。他自離家到半途攔截畢(富劍)少爺哪刻起,就急火攻心,病侵朽木!他先是火急火燎的趕到河南‘信陽驛站’,接着又匆匆忙忙直奔天子崗;爾後又急急忙忙的趕回家。連續幾天的奔波,體力透支極大。原本想着將家人帶走領着小畢敬一同逃生,結果回到家中卻是見到的卻是一堆血流遍地、屍骨未寒的屍體。陶巖紅管家遭此始料未及的打擊,心理原有的精神“支柱”徹底崩潰了。陶(巖紅)管家原本有一股“行俠仗義”“感恩回報”的信念支撐他。有一股帶領家(親)人逃生的“希望”支撐他。所以他象一匹不知疲倦的馬。不分白天黑夜的奔跑着。如今他家8位親人因他“行俠仗義”“感恩回報”的壯舉而過早的結束了生命。他的精神“支柱”立馬就崩潰到了萬丈深淵的邊檐!當陶(巖紅)管家領着小畢敬出了河南地界到了安徽境地時;當他感覺到紂王與妲己沒派爪牙往這個方向追殺他時;當他感覺到小畢敬暫時沒有危險時;他的精神“支柱”徹底崩潰了。當陶(巖紅)管家帶着小畢敬來到安微境地借宿到一個偏僻山溝的一個獵戶家時。陶(巖紅)管家終於“扛不住”病毒的折磨,發高燒病倒在這個異邦它鄉的獵戶家。陶(巖紅)管家年歲已大,加上急火攻心太久,發病就高燒昏睡不醒。獵戶夫妻倆每天煎草藥水一口一口的撬開他的牙齒,餵了七天草藥水,陶(巖紅)管家纔有氣無力的甦醒了過來。陶(巖紅)管家經歷這次大病,原本單薄的身體更是骨瘦如柴!原本有點曲背的腰彎曲的程度更大。他原本還有大半黑髮的頭部,七天病後黑髮已蕩然無存!滿頭白髮襯托着皮包骨頭的臉。給人視覺就似一具能運動的殭屍!

陶(巖紅)管家雖大病初癒,無力遠行,但他心中的“結”始終難解!他心中始終記掛着“四個月後帶小畢敬到山海關與金副官王麗華一行相會”的約定!陶(巖紅)管家心知肚明,自己因悲傷過度得的這場大病,基本上耗盡了自己的全部生命能源。病癒後住在獵戶家雖能吃食喝水維持水命,但要恢復體能遠走它鄉卻不是十天半月之工。陶(巖紅)管家年青時本有“一言九鼎”的豪邁氣慨,現如今讓病魔折騰到“心有餘而(力)體不足”的境地。他心中對妲己與紂王的怒火時旺時弱,他的病情也就時壞時好。

管陶(巖紅)管家強挺着一副時好時壞的病軀(體),每天見到小畢敬,想着離“四個月後到三海關相會”的時間越來越近的約定。他越心急的病情就越來越重!到了超過四個月的約定日期後,他的心才稍稍得到了一點點平靜。他想。反正過了約定期,再急已無濟於事。陶(巖紅)管家心中沒有了“急火”,體內肌能經過一個多月療養恢復,自我感覺能走能跑時,便決定帶着小畢敬繼續向東北方向去找他的爸爸畢(富劍)少爺!

今年開春,陶(巖紅)管家的身體剛剛恢復了一點體能,便帶着小畢敬,一路從安微來到了奉天(今瀋陽市)。

陶(巖紅)管家臨終前的遺言,我(覃冬梅)如今仍記憶猶新!

“冬梅,我這一輩子最後做了一件對不起畢(幹)老爺家的事,活着沒親手將他的孫子(畢敬)交給他的兒媳婦。”陶(巖紅)管家臨終前的當天下午,躺在牀上有氣無力的對覃冬梅如是說。

“陶大爺,您放心。我會親手將畢(幹)老爺家的第二個孫子,送到畢(幹)老爺家第二個兒子畢富劍手中!(覃冬梅當時沒在皮貨店,半年前沒見過王麗華他們買皮貨。所以並不知情王麗華早已來到了她的部落)”

“如果真如你說的哪樣,你是畢(富劍)少爺進入你們部落後與公主(樸明珠)結婚時的主持人兼翻譯,能將小畢敬儘快送到畢(富劍)少爺的手中,了卻我一生最後的一個夙願,我死也就瞑目了!”陶(巖紅)管家繼繼續續地如是說。

“陶大爺,您要堅強的活下去!等您病情康復後,我們夫妻倆帶你一塊去找畢(富劍)少爺!我們帶您一同回到我的部落,讓你親手將小畢敬交給畢(富劍)少爺!”覃冬梅淚流滿面地對陶(巖紅)管家如是說!

“比(幹)老爺是我與我家的大恩人,是比(幹)老爺把我從災難中救下來,並把我當家人對待。沒想到妲己這條狐狸精心比墨黑,最後她竟讓我用全家八條性命來報答畢老爺的知遇之恩!我這一生最大的遺恨就是未能親眼見到妲己與紂王不得好死的下場!”陶(巖紅)管家繼繼續續地如是說

“陶大爺,您用您家八條人命,力保畢老爺留下一條‘根’。畢老爺在天之靈都會對您感激不盡!您是人類最偉大的管家!妲己與紂王也很快就會遭到報應的!陶大爺。您要堅強的挺過這道‘坎’!”覃冬梅淚流滿面地對陶(巖紅)管家如是說!

陶(巖紅)管家臨終前的病情迴光返照三天後。翼日夜晚子時。這位不惜傾全家九人(算他自己)性命,力保主人留住一條“根”的管家;這位鞠躬盡瘁、忠心耿耿爲主人操勞一輩子的管家;這位遠離故土、病死他鄉、人格魅力最偉大的管家;在睡夢中以心中無愧、面帶微笑的姿容離開了人世。

覃冬梅夫妻倆決定不惜重金爲這位人類最偉大的管家——陶巖紅操辦喪事。覃冬梅夫妻倆爲陶巖紅管家按長輩的“禮遇”,舉辦了當時當地最隆重的喪禮!管家陶巖紅的遺體就葬在奉天(今瀋陽市)郊外的一塊“公共墓地”中。

王麗華、範雪鳳、樸明珠、畢(富劍)將軍,還有畢恭、畢敬、金成功、金成嬌四個小孩,圍座在露天廣場上聽覃冬梅述說陶(巖紅)管家爲保小畢敬性命,一共搭上了九條人命,大家都傷心過度無心言語。廣場一片肅靜!

[遠景、近景加特寫]

時光飛轉,光陰如梭!瞬間功夫。日落西山,覃冬梅與小畢敬她們所在的廣場,不知不覺之間就由明朗的白天轉到了星光閃爍的黑夜。覃冬梅將小畢敬從奉天(今瀋陽市)送回本部落、親手交給畢富劍、王麗華、樸明珠後,原本打算獨自回到“新婚”房住上一晚,第二天就返回奉天(今瀋陽市)的“靚麗皮貨店”。就在覃冬梅與畢福劍、王麗華安排小畢敬住宿時,結果卻打亂了覃冬梅的返程計劃。覃冬梅後來在自己的“新婚”房中,帶小畢敬整整住了七天後,才返回奉天(今瀋陽市)的“靚麗皮貨店”。

原由是小畢敬當天不願意隨親生母親王麗華一塊住到大木架房,哭泣着要與(覃)冬梅阿姨一塊居住!小畢敬自隨陶管家從安徽出發來到奉天已近兩個月時間,從陶管家生病到病故期間。小畢敬的衣食住行、生活起居都由覃冬梅照料。覃冬梅對小畢敬就象對自己的親生女兒般的關愛。小畢敬剛剛六歲,正是個“記事快忘事快”的年齡段。自從天子崗離開母親王麗華後。一直隨陶管家生活。陶管家本身又體弱多病,小畢敬得到長輩的關愛就越來越少。當小畢敬來到奉天住在覃冬梅家時,覃冬梅本身既是一個撫養女兒的成熟母親;又是一個(她已經有一個1歲多的外孫女)撫養(外)孫女的成熟奶奶;她從吃飯、穿衣、冼澡、理髮、拉屎、撒尿等各個方面都對小畢敬給予無微不致的關愛。小畢敬對覃冬梅給予的母愛(很大成份是奶奶輩的愛),產生了一種難捨難分的依戀之情!當天晚上,小畢敬說啥也不到王麗華與哥哥畢恭住的大木架房中與媽媽居住,非要與覃冬梅一塊住到覃冬梅的“新婚”房中!

覃冬梅在近兩個月照料小畢敬的生活起居期間,無意中用兩種語音[小畢敬說的漢語語音與覃冬梅部落的高勾(句)麗語音]教會了小畢敬許多日常生活用語。小畢敬天資聰慧,記憶力好,對用兩種語音說話特感興趣。故此,小畢敬雖然見到了自己的親生父母,但並不想與畢福劍、王麗華他們生活在一起。他聽(覃)冬梅阿姨說明天要回奉天(今瀋陽市),就整天寸步不離的喊着要與(覃)冬梅阿姨一同回奉天(今瀋陽市)。覃冬梅原本只生了一胎女孩,她從骨子裡特喜歡撫養個男孩,因而對小畢敬的要求採取既不支持也不反對的噯昧態度。覃冬梅從內心想帶小畢敬回奉天(瀋陽市)與她們夫妻倆一塊生活。但又不好明說。她想等小畢敬的親生父母畢福劍與王麗華夫妻倆表示同意後才能高興的帶着小畢敬返回奉天(今瀋陽市)!

小畢敬日夜不停的跟着覃冬梅形影不離的舉動,特別是他與(覃)冬梅阿姨用兩種語音交談時手舞足蹈、眉飛色舞的高興形態,讓畢福劍、王麗華、樸明珠仨人既羨慕又感動!經過幾天的觀察,就在覃冬梅將小畢敬送回本部落駐地的第五天,畢福劍突發奇想:決定將小畢敬送給覃冬梅撫養!讓小畢敬跟隨覃冬梅學說多個部落的語音,長大後當個部落(國家)的翻譯(外交)官!

當天傍晚,畢福劍將王麗華叫到了樸明珠的“新婚”房,仨人共同商定,將小畢敬送給覃冬梅撫養!

“麗華,我叫你來是與你商量小畢敬的事!你也看到了,小畢敬天天叫着要與冬梅回奉天!他與冬梅在一起過得很開心。冬梅對他也很好!我想將小畢敬送給冬梅撫養,讓小畢敬隨冬梅學會說多個部落的語音!等他長大了,讓小畢敬當個會說多個部落語音的(翻譯)外交官!你說好不好!”畢福劍對王麗華如是說!(2014-3-16寫作於浙江桐鄉市屠甸街道星園小區183號)

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6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一節第四章第11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6章 第八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7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7章 第三節第12章 第二節第9章 第一節第7章 第二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四節第1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一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5章 第十節第7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二節第16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6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四節第6章 第一節第12章 第一節第四章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9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1章 第三節第11章 第四節第8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十九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1章 第六節第6章 第一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九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5章 第八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九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16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4章 第一節
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6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一節第四章第11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七節第16章 第八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四節第12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7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7章 第三節第12章 第二節第9章 第一節第7章 第二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四節第1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一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5章 第十節第7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4章 第六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二節第16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1章 第五節第6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三節第14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四節第6章 第一節第12章 第一節第四章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9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三節第14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8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1章 第三節第11章 第四節第8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5章 第十九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1章 第六節第6章 第一節第11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九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15章 第八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4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二十九節第15章 第三十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16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4章 第一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