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章 第四節

觀世音菩薩說:陳楚傑帶領原是農民工、現稱石匠師傅的50人,建好青色岩石的燕家橋拱橋後,及時組織人力挖掘青色岩石拱橋下部的原用泥土堆砌的拱形土堆。當人們清理完原有的土堆後,再將原先離橋50米的上游修築的攔水堰(堤)壩挖開,江水便順着原來的水道,從青色岩石的拱橋底部暢流而下。

陳楚傑帶領原是農民工、現稱石匠師傅的50人,採取先建紅色岩石拱橋培訓人才,後建青色岩石拱橋千秋永固的全新模式,收到了快速、高效、多快好省、意想不到的奇異效果!燕家橋俊工通行哪天,陳楚傑請來祁陽縣最大的花鼓戲劇團,舉行了一個大型的燕家橋通行剪彩儀式。祁陽縣令專門登橋賀喜!祁陽縣令給陳楚傑送來了一頭肥豬和十壇米酒!燕家橋附近的朱家(院)灣、毛屋院落子、柳木堂、陳家院、肖家坳、祝山院、鄒家院、聶家院、鄧家院、左家堂、曾家院、周公村、花屋院等方圓20華里半徑的老百姓成千上萬人都趕了過來賀喜!還有祁陽、邵陽的商人。當天都來到燕家橋賀喜!

當天,燕家橋熱鬧非凡。整座石橋彩旗飛揚,整個現場鑼鼓宣天、鞭炮齊鳴。陳楚傑請來了祁陽縣最有名望的花鼓戲劇團!祁陽縣最有名望的花鼓戲劇團演唱了花鼓戲的傳統劇目,梅塘庵堂主持蕭(肖)漢卿寫詞的《劉海砍樵》《三字定律》等節目!戲臺就搭在最先建築的紅色岩石的拱橋上!這時,燕家江江水已從青色岩石的拱橋底部順暢而下。紅色岩石的拱橋上下兩側均是平坦開闊的旱地。十分方便上千民衆觀看戲劇演出。

戲劇演出開始前,祁陽縣令發表了即興演講,宣讀了永州府的對陳楚傑修燕家橋的嘉獎令。

祁陽縣令說:陳楚傑帶領原是農民工、現稱石匠師傅的50人,用了不到半年的時間,就修築好祁陽至寶慶(邵陽)官道中的唯一一座過江大橋——燕家橋,這是一個奇人創造的奇蹟!他們在建橋的同時,築好了祁陽至寶慶(邵陽)官道中的唯一一段最寬最好的路段——左家堂至燕家橋路段。這條路段寬2米,坡度平坦,彎度曲徑小,有利於擡轎行(牛車馬車)車。陳楚傑修橋鋪路的功績,已成爲我們祁陽縣的英雄!陳楚傑不愧爲我們祁陽縣架橋鋪路的功臣,更是我們永州府的驕傲!永州府太師爺授於陳楚傑爲“路仙橋神”榮譽稱號!並贈肥豬一頭、米酒十壇給與獎勵。我們祁陽縣要將他的功名記與縣誌。我們要爲陳楚傑建橋鋪路立碑立傳,要將他的功名永垂史冊!

(作者補述:當時,陳楚傑仍保留着用紅色岩石堆砌而成的拱橋,讓它在洪水季節發揮着排洪作用。後來,隨着人類的不斷劇增,燕家江上游的兩條支江水量逐年減少,堆砌紅色岩石拱橋的石料不再被水淹沒。裸露陽光下的紅色岩石,很快就被風化。幾百年前,陳楚傑帶領原是農民工、後稱石匠師傅的50人修建紅色岩石的燕家橋拱橋早已消失不見蹤影!)

觀世音菩薩說:正是因爲陳楚傑修路架橋、功德無量,積(佛)緣太深,從而佛緣賜給他快速尋找到了賠葬天子崗的四項聖物!

[遠景、近景、特寫、特技]據民間野史記載,在元朝忽必烈(世祖)公元1281年至海山(武宗)公元1306年間,在梅塘仙人山地區的陳姓族人中,陳家公子陳楚傑36歲哪年,在居住地黃土鋪“鄉公所”當差,而且還任“捕頭”。一次,“鄉公所”所長周南山審理一起小偷案件後,令陳楚傑遣送兩個小偷——“球蛋”離開黃土鋪地界時,陳楚傑意外的獲得了當年唐僧——陳玄奘遺留仙人山的“天書秘訣”。陳楚傑是個念過“私熟”的人,讀懂“天書”真經後,當即藏於“心窩”。後來,陳楚傑將沒了底座的形似飛鴿的石頭送回到梅塘庵堂中。自哪天開始,陳楚傑按照唐僧“天書秘訣”所示的內容,秘密收集“魚、草、水、酒”葬入天子崗的祖墳中,並世代相傳的保守着龍脈的“秘密”。

[旁白]據史料記載,元朝(世祖)忽必烈、鐵穆耳(成宗)、海山(武宗)稱帝期間,也就是公元1271——1311年間,皇族中迷信興盛。鐵穆耳的母親弘吉刺氏驅使大量民工修築五臺山佛寺,在伐木、運木中被壓死的民工就達近萬人。

皇室大興土木,建寺院、修廟宇,使和尚、道士的社會地位迅速提高,並在民間颳起了一股新建廟、觀、庵之風。到了海山稱帝時,外來的和尚會念經,西方“聖僧”成爲中國皇帝寵愛的國寶。

海山(武宗)稱帝期間,耽於享樂,尊奉西僧,致使西僧胡作非爲。有一次,一位皇妃在路上與西僧徒龔柯相遇,爲了掄道,龔柯等人竟將皇妃拉下車,拳腳交加地一頓毒打。侍從說:這位是皇妃,你們怎敢歐打。龔柯說:別說皇妃,就是皇帝我們也要管教。說完揚長而去。皇妃告到宣政院,得到的回答是奉有皇上的命令,要嚴格保護西僧,咒罵西僧者割舌,歐打西僧者斬手。

[遠景、近景、特寫、特技]元朝皇宮興盛建廟修寺、重用和尚,迅速波及到江南的偏遠山村。公元1310年,梅塘庵堂主持肖天福決定翻建庵堂。當時,庵堂附近的陳家院、柳木堂、祝山院、花屋院、聶家院等男姓勞動力都去義務幫工。陳楚傑因在6年前發現了“天書”,正“苦心”收集四項聖物,自然也在幫工的村民隊伍之中。

梅塘庵堂規模不大,前後兩排座北朝南的房屋,東西兩側是圍牆。前排房屋中央正房供奉一尊觀世音菩薩的陶瓷塑像。因爲這座庵堂的創始人是肖太仙尼,建庵宗旨是供凡界婦女求仔求福。正房兩側爲廂房,放置供佛器具和耕地農具。後排四間平房爲臥室與廚房。一千多年前,肖太仙尼蓋庵堂時,前排用的是青色岩石;後排用的是紅色岩石。房頂全是杉木做樑,絲茅草當瓦。地面用黃土、白灰、河沙、小河卵石攪拌而成的“四合土”夯實。這種“四合土”非常堅固。唐朝至今近二千年,當年的房屋倒塌雖無蹤影,但房宅地基的“四合土”依稀可辨!

肖天福主持決定拆除原有房屋,重新砌一座四合院。南北兩棟保留原有房屋的風格不變。將原有的東、西牆拓寬蓋爲廂房,用於住人或放置農具。這次砌房全用青磚、青瓦。只是地面仍用“四合土”不變。

公元1310年8月28曰15時38分,肖天福主持在拆除原有房屋前舉行了一個簡捷的《庵祭》儀式。參加義務幫工的村民及觀光的草民近百人。肖天福主持擺了一個供桌,擺上三牲供品,點燃三柱香,跪地拜了三拜,便大聲唸了頭天晚上寫好的《樓祭》:

今天,公元1310年8月28曰15時38分,我在此地向我肖家居住了上百年的庵堂,舉行一場意義深遠而又特殊的告別儀式。這座庵堂皇是肖太尼姑始建於唐朝初期,距今已有五百多年的歷史。

我們怎能忘記,幾百年來,該庵用她堅硬有力的“鋼筋鐵樑”,一年四季爲我肖家男人們禦寒保暖,使肖家男人們有了生兒育女,安家落戶的幸福殿堂。

我們怎能忘記,幾百年來,該庵用她堅硬有力的“鋼筋鐵樑”,一年四季爲我肖家女子禦寒保暖,使肖家子民有了生兒育女,安家落戶的幸福殿堂。

我們怎能忘記,幾百年來,該庵用她堅硬有力的“鋼筋鐵樑”,常年累月爲我肖家孩兒們擋雪防霜,使肖家娃兒們有了安心求學,舒心謀職的故居殿堂。

五百年風雨征塵,該庵給與肖家的恩賜,我們將終生不忘;

五百年同舟共濟,該庵與近鄰遠友結下友誼,我們將世代永存!

炮竹聲聲震天響,庵堂改造換模樣。今天,該庵將易爲平地。但她創造的本庵“同舟共濟,謀國惠民”的庵魂永存!

幾百年多來,本庵與近鄰遠友親如兄弟姐妹,有歡樂共同珍惜;遇困境同舟共濟。本庵是神州大地的和諧庵。

舊庵一去能復活,樓魂永存育人寰。讓我們攜手同心再建新庵!現在,我提議肖家的子民們,面對共同生活了五百多年的舊庵,集體三鞠躬。

一鞠躬,感謝蒼天與大地,是她們賜與人類生命,賜與庵堂神靈,使我們人庵共舞,名垂千古!

二鞠躬,感謝肖太仙妮,是她給我一個家,如今能安居樂業,共享太平!

三鞠躬,感謝遠親與近鄰,是你們給予了我及我們肖家子孫繁衍生息的故土,讓我們肖家世世代代的都繁榮昌盛!

梅塘庵堂第89代主持肖天福

公元1310年8月28曰15時38分敬

庵祭儀式結束後,村民們立即拆除舊庵堂。

村民們在拆除舊房時,摞動觀世音菩薩的塑像時,發現底座中有一個形似鯉魚的紅色岩石塊;一個白色瓷瓶中裝有一顆產仔草;一個空的藍色玉瓶;一個空葫蘆。肖天福主持當然知道這些物件的用途。村民們見到這些物件,一個個都感到稀奇,衆說紛紜。

“這是肖太仙尼留下的鎮庵之寶。”

“這是肖家祖宗留下的傳家之寶。”

唯獨陳楚傑見了這四件物品,當時的喜悅、興奮的表情,被庵堂主持肖天福全看在心裡。陳楚傑人到中年,閱歷很廣,誠腑較深。他在6年前己熟知“天書”內容,苦心蒐集這四項聖物六、七年了。他對這四件寶物早己銘刻在心。陳楚傑見衆人並不知“內情”的議論寶物,心中暗自高興;同時,見少數村民用手摸扶寶物,心中特別害怕他們碰壞了寶物。陳楚傑心中那份“急”情也被庵堂主持肖天福全看在心裡。肖天福想,老祖宗們一代一代相傳至今的“緣者”,恐怕就是陳楚傑了,

“鄉親們,這四件物品,是當年肖太仙尼塑觀世音菩薩像時,特意留下的鎮庵之寶,大家千萬別碰壞了。”陳楚傑大聲喊道。爾後陳楚傑對肖天福說:“主持,我先將它們收起來,晚上帶回去放到你(在庵堂拆建期間暫住陳家院)的臥室,待將來庵堂建好後回座菩薩塑像時恢復原位。”

“好!這事就按楚傑說的辦!”肖天福說。

當天下午,陳楚傑將“紅石金鯉”“瓷瓶仔草”“玉瓶”“瓢葫”四聖物帶回家院放到了肖天福的臥室。

公元1310年8月29曰下午19時39分,陳楚傑自得到天書6年多來,曰夜思念的“四寶”,今天終於顯身,而且還被他一人所獲,真乃菩薩顯靈,我陳家祖輩鴻福。

肖天福主持組織鄉親們拆除原有房屋後,當即重新砌了一座四合院。南北兩棟保留原有房屋的風格不變。將原有的東、西牆拓寬蓋爲廂房,用於住人或放置農具。

四合院前排正房兩側是院牆,院牆中間是一個牌門,牌門是青石立柱,立柱上有肖文球用楷書字體雕刻的,蕭(肖)漢卿當年迎送唐僧師徒們離開梅塘後,書寫在大門門框上的一副傳統對聯:

梅宛小苗逐曰長成招鳳樹

塘池活水應時躍出化龍魚

這個下聯就隱含着天子崗龍脈冢中的金鱗紅鯉。

這次砌房全用青磚、青瓦。只是地面仍用“四合土”不變。砌匠師傅肖天祥在正房上樑(當地方言:丟垛)哪天,爲肖天福主持放了一個一萬響的鞭炮;並站立牆垛上發表了他的祖傳“吉言”,得到了一個當時最高的紅包——10兩白銀!

砌匠師傅肖天祥砌房“丟垛”哪天,弘揚師訓,傳承祖業,發表了一篇流傳上千年的吉祥良言。過去是砌匠師傅在新房牆垛上“講好話”。如今在祁東是一羣“ooo”在人們搬家進新居時“講好話”要錢要紅包。這羣“ooo”講好話的內容,與當年砌匠師傅肖天祥砌房“丟垛”時講的“好話”內容如出一轍。

砌匠師傅肖天祥站立牆垛上即興宣講的“好話”如下:

鞭炮放得奶奶長

庵堂丟垛事吉祥

天福主持有天福

輝煌寺院永輝煌

十萬鞭炮響又長

砌房丟垛造華堂

四海賓朋來賀喜

八方聖賢把名揚

天福主持鴻運旺

兒孫滿堂福壽長

行善修路架橋樑

名傳祁陽過邵陽

子孫個個是才子

讀完大學去留洋

文帥武將座殿堂

年薪十萬金大洋

炮竹聲聲迎親朋

祥雲朵朵送安康

仙佑家財銀萬貫

神護兒孫金滿堂

新磚新瓦新房樑

福門福宅福庵堂

恭賀主人添新庵

幸福生活萬年長

欲知後事如何,請繼續閱覽、、、、、、

第6章 第二節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6章 第五節第7章 第四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5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6章 第四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十九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二十二節第14章 第六節第8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第三節第5章 第三節第7章 第四節第1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第一節第8章 第三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7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五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一節第5章 第一節第4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三節第三章第三章第14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0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8章 第三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6章 第二節第5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4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三章第15章 第五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三章第1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三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五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7章 第四節
第6章 第二節第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六節第16章 第五節第7章 第四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5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四節第15章 第三十一節第15章 第二十三節第16章 第四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十九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二十二節第14章 第六節第8章 第二節第14章 第八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4章 第三節第5章 第三節第7章 第四節第1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七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4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1章 第一節第8章 第三節第10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二節第7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五節第12章 第二節第12章 第一節第5章 第一節第4章 第三節第4章 第三節第三章第三章第14章 第一節第14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1章 第五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十五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3章 第一節第10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8章 第三節第16章 第一節第16章 第七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15章 第十一節第16章 第二節第5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四節第4章 第二節第6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五節第15章 第二十六節第15章 第二十一節第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三十四節第三章第15章 第五節第12章 第一節第15章 第十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三十二節第16章 第二節第15章 第十六節第15章 第三十三節第15章 第九節第15章 第二十五節第三章第1章 第一節第6章 第三節第13章 第二節第16章 第五節第9章 第三節第15章 第二十七節第7章 第四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