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章 楚國之變

彭城,細雨朦朧中,這座古老的城池更彰顯了幾分古色古香的韻味:雄偉而奇韻。

大將軍府,後花園,留亭之中。

一個偉岸的身影和正挺直着腰桿默默地注視着亭外的雨幕,一個窕姚的身影也靜靜地靠在他的身旁。雄壯與嬌柔、細雨與涼亭,景緻是多麼的和協。

“夫君,你還在爲叔父擔心嗎?”小鳥依人般的虞姬擡頭看了看偉岸的丈夫,柔聲道。“嗯,”看着虞姬那風華絕代的臉龐,項羽的心中寬慰了許多,柔聲道:“是啊,這該死的大雨一下就是半個多月了,還沒有停息的意思,叔父遠在千里之外,糧草補給困難,我非常擔心啊!”

“是擔心那韓信會趁機進攻嗎?”虞姬問道。“嗯,從廣陵之戰和淮水之戰可以看出,那韓信並不是個好惹的角色。此次連綿陰雨,他的補給線很短,不會受太大影響,很有可能趁機進攻。叔父的擔子這回不輕啊!”項羽的眉目間都是憂色。

“夫君,叔父文武雙全,非召公、龍且可比,那韓信再怎麼厲害也不會是叔父的對手!些許困難,賤身想叔父應該能克服的!”虞姬柔聲道。虞姬的語就像解語花一般頓時讓項羽的心寬慰了不少,點了點頭道:“嗯,我也認爲那韓信不會是叔父的對手,也許我是多慮了!”

“對了,”項羽忽地正色起來,把虞姬也引得一愣:“我們什麼時侯能生個孩兒啊,現在我項家至今無後,大伯和三叔都眼巴巴地指望着你呢。要是你能先懷上,三叔獲勝歸來,一定更加欣喜!”

虞姬以爲項羽會蹦出什麼好話來,沒想到是這麼個羞人的事情,不由得有些惱了,施展女性傳統絕技——龍爪手,便在項羽的右肩上擰了個梅花,口中還嗔道:“討厭,誰說爲你生了!”

項羽是何等皮糙肉厚之人,虞姬這一擰只當被蚊子叮了一口,臉上卻配合似地咧了咧嘴,呼呼叫痛:“痛、痛啊,娘子,你不能輕一些啊!我說得沒錯呀,你幹嗎擰我!?大伯和嬸孃至今無後,原因你也知道,三叔爲了我,至今未娶,更無所出,這傳承項氏香菸的責任還不都放到了你我的肩上,你說我能不急嗎!?”

虞姬面色羞紅,有些扭捏地道:“那,那我只生一個,聽母親說,生孩子很痛的!”項羽有些苦着臉道:“只生一個,那怎麼行!”虞姬瞪着項羽道:“爲什麼不行?”項羽陪着笑道:“虞姬,你是知道我對你的情意的,這一生我再不會愛上別人,只會有你一個女人!如果你第一胎生個女兒怎麼辦,我這項家偌大的基業難道能交給一個女兒!?所以你不管怎樣也得給我生個兒子出來!”

虞姬被項羽的深情所感動,有些淚水盈盈地點了點頭道:“嗯,我答應你,不過我只生一個兒子,多了就不生了!”項羽心中暗喜:“你說不生就不生了,主動權還不是在我的手中!我項羽至少也要有三個兒子,那多痛快!”嘴上卻笑道:“當然,當然,我怎麼忍心讓夫人如此辛苦呢,一個兒子就夠了!”“嗯!”虞姬點了點頭,又依偎在項羽寬廣的胸膛中。

“報,少將軍,前線急報!”一名楚項親兵冒着細雨,飛奔過來。

項羽心中一沉,千萬莫要是叔父的壞消息,忙道:“快說!”親兵急道:“是劉邦將軍從大梁前線發回的急報:經過一個多月的猛攻,魏軍終於抵擋不住,樊噲將軍率先登城,斬關落鎖,大梁已經落入我軍之手。至此,魏地已經盡被我所取!”

“好,太好了!你速去請我大伯和範軍師前來議事!”項羽一臉喜色。“喏!”親兵去了。

“虞姬,你先回去吧,我和大伯、軍師商議一下軍情就回去陪你!”項羽看着虞姬,有些不捨地柔聲道。虞姬溫柔地點了點頭道:“嗯,那我就先回去了!”“去吧!”

……

內室符節堂,項羽正端着其中,靜靜地等待着。不一會兒,也一起住在大將軍府中的范增和項伯各自撐着一柄雨傘走了進來。

“羽兒,有事嗎?”項伯合起雨傘,抖了抖身上的水珠。

“叔父,軍師,”項羽站了起來,笑道:“是這樣的,剛纔軍兵來報,劉邦剛剛攻陷大梁,至此,魏地已經盡落入我手!”

“是嗎!?太好了,這樣我楚國的地盤又擴大了不少,這劉邦挺爭氣啊!”項伯有些欣喜地道。

“嗯,是個好消息,不過更要讓餘樊君和朱雞石二將加緊提防劉邦,不要懈怠!”范增卻沒有多少喜色。

項伯是個老好人,與劉邦關係不錯,有些不悅地道:“軍師,劉邦也是一名干將,你幹嗎對他如此防備,若泄露出去,豈不冷了將士們的心!?”

項羽對劉邦印象也挺好,也笑道:“是啊,軍師太過多心了,我看劉兄爲人熱情、仗義,不會有什麼異心的!”

范增搖了搖頭道:“不可大意啊,我看那劉邦野心不小,乃不甘臣伏之輩,大將軍也是這樣認爲的,否則也不會派餘、朱二將親自督陣了!”

“算了,算了,不說這些!”項伯看衆人意見相左,怕說下去臉紅,連忙轉移話題:“羽兒,你三叔前線沒有什麼消息嗎?”

“沒有,還是六天前來的消息,要我們加緊督運糧草。叔父的日子不好過啊!”項羽嘆了口氣。

范增苦笑一聲道:“前兩天宋義大將軍來找過我,要我通知大將軍提防韓信趁我軍士氣低落時有所異動,只可惜大將軍如何會聽這宋義所言,我也是無能爲力啊!”

項伯點了點頭道:“嗯,以三弟現在的脾氣,確實是聽不見逆耳之言,只希望他不要有事纔好!那韓信的確不是易與之輩!”

就在此時,忽然間,斜風細雨中,一名楚軍將領跌跌撞撞地奔向符節堂,滿面悲愴地大叫道:“少將軍,少將軍!”

項羽等一驚,向下一看,便見階下一名楚軍將領滿身泥水、踉踉蹌蹌地正奔向符節堂而來,看來是連日冒雨趕路所致,這不是周殷又是何人。項羽大驚道:“周將軍,你不是陪叔父在廣陵前線,如何突然回來,又這般狼狽?”

周殷“撲通”一聲跪倒在地,以頭觸動,大哭道:“少將軍,少將軍,大、大將軍他、他陣亡了!”“啊!!!”項羽驚得身子一晃,只覺得眼前一黑,險些暈厥過去。范增和項伯也是一時面如土色,驚駭不已。

項伯一臉難以置信的神色道:“周將軍,這、這是真的!?你將經過詳細說一遍!”

周殷邊哭邊說道:“由於連日陰雨,軍中兵士又飢又冷,士氣低落,所以大將軍爲鼓勵士氣,經常到各營巡邏。由於這是在對敵前線,所以末將一直勸大將軍多帶些兵馬,只可惜大將軍就是不聽,終有一日,被秦軍探知行蹤,於路伏擊。大將軍和兩百多名近衛就、就此全部陣亡了!大軍也被韓信趁機突襲,全部潰散,末將和千餘楚項殘軍殺出重圍逃至淮安方纔保全了一條性命,只可惜大將軍他……”說着,說着,周殷已是泣不成聲,號哭不止!

“韓信——!”項羽暴怒,跳將起來,古銅色的臉龐變成了鐵青色,猙獰得異常可怕:“我不殺汝,誓不爲人!”忽地,項羽“撲通”一聲也跪倒在地,大哭道:“叔父!!”

項伯、范增在一旁也是悲泣垂淚,默然無語。階下的楚項親衛們聞此噩耗,也一起拜倒在地,仰面悲呼:“大將軍!”很快地,噩耗傳開,整個大將軍府陷入一片悲泣之中。

忽地,范增止住悲泣之聲,用袖子拭了拭眼角的淚水,原本已經蒼老的面容變得更加皺紋堆累。“周將軍,那現在韓信情況如何?”范增儘量地平靜心中地悲憤,平靜地道。

周殷泣聲道:“那小賊獲勝後,也無力冒雨前進,正仍自在廣陵北面駐營,暫時沒有北犯之意!”

范增點了點頭,離席而起至項羽身前拜倒道:“少將軍,如今大將軍大業未成,不幸中途而逝,項氏基業就全在少將軍一人身上,請少將軍節哀順便,速速處理善後事宜!”

“善什麼後!?”項羽豹眼圓睜,火紅的雙瞳目中悲憤得似乎要噴出火來:“我這就率領大軍,殺奔廣陵,將那韓信小兒的狗頭砍下,爲叔父報仇!”說着,跳將起來,大吼道:“擡我的王戟來!”

范增忙大叫道:“少將軍,不可魯莽啊,您以爲現在您還能調得動兵嗎?”項羽聞言大怒道:“我爲叔父報仇,誰敢攔我!?擋我者死!”范增苦勸道:“少將軍,大將軍一死,我楚國軍階最高的便是下柱國大將軍宋義以及裨將軍桓楚,也就是說目前兵權已經自然落在這二人之手。這二人一向與我不和,怎會願再將兵權交與少將軍之手,肯定不會同意發兵的!”

項羽鐵青着臉,咬牙道:“他們要敢阻我,我管他什麼下柱國大將軍、裨將軍的,殺無赦!”范增聞言嚇了一跳,忙道:“少將軍,大將軍剛剛崩亡,楚國已處於風雨飄搖之中,正須穩基固本,再振雄風,若自相殘殺,豈不是自取滅亡!?更何況,若硬來的話,我方的勝算不高啊!大將軍在時,威望崇高,楚軍自然望風而從;大將軍一死,除少數大將軍嫡系外,楚軍中威望再無高過宋義、桓楚者,所以若少將軍強要調兵,恐怕沒有多少人會聽從少將軍的!請少將軍三思啊,現在萬不可與宋義、桓楚等翻臉!”

項羽在戰術上還是很有天賦的,聞言一呆,握緊的拳頭漸漸鬆了開來,“撲通”一聲坐倒在地,悲憤地道:“那難道叔父的血海深仇就此不報了嗎?”“不!”范增急道:“大將軍的仇當然要報,只是現在最要緊的是穩定局勢,爭取軍中有勢力的大將支持,等我們掌握了兵權後,再除去宋義、桓楚,解決掉所有的掣肘力量,然後發兵爲大將軍報仇也不遲啊!”

“大伯,你看呢!”項羽一臉不甘地望着項伯。項伯不是莽撞之人,外雖魯而心細,悲愴地點了點道:“軍師所言甚是,切不可莽撞,現在明地裡要和宋義、桓楚等搞好關係,暗地裡則加緊爭奪兵權,這纔是上策。至於三弟的仇,遲早是要報的!羽兒,現在項氏一門的重擔都落在了你的肩上,你要學會以大局爲重啊,切不可再像以前那樣逞個人義氣!”

項羽見項伯和范增都這般說,黯然地點了點頭道:“那就這樣吧,明日估計大王會舉行朝會,商議叔父去後的兵權等事,現在便請大伯和軍師去遊說朝臣,爭取明日能夠讓我繼承叔父之職,掌握兵權!”

范增聞言嘆了口氣道:“這很難啊,以宋義、桓楚二人的威望,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不太可能由少將軍繼任,裨將軍也很危險。如果能爲少將軍爭取到前、後、左、右四將軍之首的前將軍就不錯了,畢竟現在少將軍實職只是右將軍,不太可能連越數級的!”項伯也道:“我等盡力而爲吧!”

項羽聞言有些默然,一時沉默無語!

下柱國大將軍宋義府邸。

內室中,正燃燒着一盆熊熊的爐火驅逐着溼寒的天氣,室內暖洋洋的。几案後,六十多歲的宋義白髮飄揚,正端坐看書,真有一副仙風道骨的味道。

忽然間,門外有親兵輕聲道:“大將軍,桓楚將軍正在偏廳求見!”宋義頓了頓,平靜地道:“請桓將軍進來!”“喏!”親兵退下。

不一會兒,一陣沉重的腳步傳來,來人身爲進門,聲音先至:“大將軍,又在忙裡偷閒呢!?”說着,一名身材高大、相貌英挺的四旬將領邁步進來!

“噢,桓將軍來了,快快請坐!”宋義放下書簡,笑而相迎道:“我這不也是閒而無事,打算多讀點書,以教大王麼!”由於項梁不讓宋義掌握實權,但又不能讓宋義這個下柱國大將軍無事可幹啊,便讓宋義又兼了個太傅的虛名,教導年青的楚王!

桓楚喜孜孜地落座道:“大將軍,我等以後再不會閒而無事啦,因爲我等掌權的時機來了!”宋義聞言,心中一動,驚道:“莫非……”桓楚笑道:“正是!我剛剛聽說,那項梁傲慢自大,在前線只帶二百餘親兵出巡,結果爲韓信探知,於途中設伏,項梁力戰而死,六萬大軍一夜盡散,只剩少數逃回淮安!您說這項梁一死,楚國的兵權還不落入你我之手!?”

“唉,可惜啊,可惜!”宋義聞言雖然一副早有所料的表情,但卻也沒有多少高興的意思。桓楚有些奇道:“大將軍,您不是一向和項梁不和嗎,怎麼項梁現在死了,您不太高興!?”

宋義嘆了口氣道:“我雖與項梁不和,卻非私怨,只是公仇!那項梁驕橫跋扈,不僅不把我等放在眼裡,還因爲自恃擁立之功,連大王也不放在眼裡,只把大王架成了個傀儡,故我與之屢屢相鬥,只盼能重振王權!今日項梁雖死、王權可以得振,但此人之文才武略卻實高出我等一籌,有他在,我楚國畢竟實力雄厚、不懼任何強敵,他今一死,我楚國實力大傷,抗秦乏力,又有何喜之有!”

桓楚聞言愣了一愣,欽佩道:“大將軍一心爲國,忠心可贊!只可惜那項梁聽不見忠言,終被韓信所趁,實是自取滅亡,天意不可違也!大將軍,現在雖然項梁已死,可是那項梁餘黨定然不甘心拱手交出兵權,恐怕來日朝會之上會有所異動啊!”

宋義聞言淡淡一笑道:“項梁一死,項羽不過一右將軍而已,有何懼哉!我宋家、桓家、項家合稱楚國三大世家,以前項梁在時,懼其威勢,我等不能與其相爭,今日他之一死,我宋、桓兩家只要振臂一乎,朝臣必多會爲我所用,又豈會服項羽一區區黃口小兒乎!?更何況,大王亦深受項梁專權之苦,此次趁此良機必然不會再讓項氏掌權,所以也一定會全力支持我等。桓將軍多慮了,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捨我其誰,而桓將軍也可再進一步,接替老夫下柱國大將軍之位!”

“雖然如此,卻也不可不防,我等還是事先有所準備爲好,免得到時措手不及!”桓楚笑道。“嗯,桓將軍所言有理,我等可一方面聯繫朝臣,一方面做好準備!”宋義點了點頭道。

“大將軍,聯絡朝臣之事便由我來做即可!只是明日朝會之上,以項家餘威猶存的勢頭,以及項羽國戚的身份,恐怕大王也不好不加以撫慰。我等即使搶得了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但恐怕亦阻止不了項羽向裨將軍、前將軍、後將軍三職發起的挑戰!”

“嗯,有道理。現在朝庭前、後、左、右四大將軍中,職位以前將軍爲尊,後將軍、右將軍次之,左將軍最後。現在左將軍授與了鍾離昧,右將軍是項羽,只有前、後兩將軍尚未授人,再加上桓將軍升職後空出來的裨將軍一職,就有三個空缺可用!若項梁等得不到上柱國大將軍一隻,必然退而求其次,卻也不能讓他完全如願!”宋義想了想道:“現在劉邦剛剛攻取魏國,功勞極大,又和我等交厚,不如讓劉邦接任裨將軍一職,這一點朝中應該無話可說。另外彭越新降之人,至今未封,也是不妥,就讓他接任前將軍一職,厚待降臣也是無可厚非之事。至於項羽嗎,只讓其接任後將軍一職,以示安慰吧!”

宋義果然老奸巨滑,須臾工夫就讓項羽的位置定了下來。

“太好了,我這就去與我宋、桓兩宗的朝臣們通個氣去,明日就看那項羽小兒如何哭吧!”桓楚大笑。

楚國王宮,議事殿。

上百名楚國官員在議事殿內靜靜地等侯着楚王的到來,不時的有交好的官員低聲交換着對時局的看法,做着只有彼此間才懂的手勢。但宋義、桓楚、項羽、范增、項伯五人卻默然無語,一臉平靜地看不出什麼。

不一會兒,忽然間有一聲尖厲的聲音傳來:“大王駕到——!”

衆朝臣連忙拜伏在地,恭聲道:“大王萬福!”年青的楚王熊心從殿門走入,穿過羣臣形成的長廊,登上王座。

“各位愛卿,”楚王一臉地悲傷之意:“朕昨日驚聞上柱國大將軍於廣陵前線遇難,我軍亦大敗而潰,心中不甚哀傷。項大將軍一心國,忠直不阿,今日戰死,不僅僅是寡人的損失,也是我楚國的損失。天妒英才,可嘆啊可嘆!”

雖然熊心對項梁把持朝政也比較不滿,但是z國人一向有對死者既往不咎的美好傳統,所以倒也不介意多多讚美項梁幾句!

項羽頭扎孝巾,身穿孝服,一臉愴然地出列道:“大王,臣之叔父爲國力戰而死,已盡人臣之道。叔父無子,但待臣有若親子,所以臣亦須盡父子孝道。請大王準允臣統領大軍,爲叔父報仇,爲楚國雪恥!”

項羽說得雖然比較隱晦,但其實就是說:我想子承父業,繼續掌握兵權!

“這——!”楚王熊心面有難色地看了看宋義,顯然不想將軍權繼續交給項氏一門。畢竟項梁雖然以前也對楚王比較敬重,但實際上卻將楚王架得只剩下了個空架子,這樣的日子熊心是無論如何不想再過了。

宋義一看楚王爲難,趕緊前來救場,出列道:“大王,項少將軍孝義可嘉,爲項大將軍復仇之事肯定要做,但不是現在。因爲現在朝中羣龍無首,當先推選一名德高望重之人擔當上柱國大將軍一職,安撫衆心,然後整頓兵馬,再與秦軍決戰不遲!”宋義其實就是就是在拐角抹角地說明項羽現在還不夠格統帥大軍。

“嗯,不錯!各位愛卿看何人適合繼任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楚王是趕緊順坡下驢,一臉正色道。

便有一名朝臣出列道:“大王,項少將軍系出名門,自小深受項大將軍教誨,無論文韜武略皆是最佳人選,更可子承父職,穩定軍心,日後說起來也是一段佳話!”這是項氏一黨的人物,說的話讓項羽心下暗喜。

話音剛落,就有一名朝臣蹦出來道:“不可,上柱國大將軍一職乃是朝廷第一重位,理應由賢者任之,豈可搞父死子承這一套。要知道這朝庭可是國家的,不是他項氏一門的!”這又是宋、桓一黨的人物了。

又有項氏一黨朝羣臣駁斥道:“搞不搞父死子承這一套不是重點,重要的是項少將軍治軍嚴謹、深通兵略,而且武藝超羣、勇冠三軍,這朝中有何人能比項少將軍更適合此職!?”

“當然有!”說話的是桓楚的親族桓順:“要想當得上柱國大將軍一職,最重要的有兩點:第一、威望,無威望則難則衆心;第二、兵略,無兵略則難以勝敵;至於武藝勇否,應不在考慮之列,畢竟柱國大將軍又用不着做那匹夫之勇。而要論到威望,朝中最高之人當數宋大將軍,宋大將軍系出名門,乃四朝老臣,德高望重,有誰能與之相比!?要論兵略,宋大將軍在先朝更是屢次爲將,雖不如項燕大將軍那般威震天下,卻也是我楚國數十年來威名赫赫的老將,總比某些黃口孺子知兵多吧!所以,臣以爲上柱國大將軍一職理應由宋大將軍繼任,而且宋大將軍早爲下柱國大將軍,此時接任項大將軍一職,也顯得名正言順、理所當然!”這桓順將宋義的優點一一列舉,還挑釁似地看了看項羽。

項羽大怒,雙瞳目倒豎,頓時手按劍柄,有發作之意。范增大慌,連忙目視項羽,搖頭示意。項羽強忍憤怒,冷哼一聲,不再理會桓順。

而隨着桓順的這一番話拋出來,宋、桓兩個名門的子弟、臣屬以及見勢不好順風倒的朝臣們紛紛出列,力薦舉宋義擔當上柱國大將軍一職。只可憐原本項梁在時應者雲從,現在項梁一死,願爲項氏效死的朝臣只有十之二三,被宋、桓一系的朝臣壓得回不過嘴來,一副勢弱力孤的模樣。

項羽見狀心中十分落寞:“真是牆倒衆人推啊,想叔父在時,那時何等的威風!”

楚王熊心見殿中吵得厲害,不僅吵得自己頭暈眼花,甚至看看還有動武的架勢,連忙揮了揮手道:“各位愛卿,安靜一下,安靜一下!”

楚王發話了,衆朝臣不好不給面子,只好各自歸位,漸漸靜了下來。

見殿中安靜下來,楚王熊心一臉正色道:“寡人剛纔聽了各位愛卿所言,大部分人還是支持宋義老將軍擔當上柱國大將軍一職,那麼寡人就從善如流,就此任命宋老將軍擔當上柱國大將軍一職!另外,裨將軍桓楚則接替宋老將軍下柱國大將軍一職,這樣也顯得合理一些!”

“臣,宋義(桓楚)謝大王厚恩!”宋義和桓楚雖然心中欣喜,但面上卻是一副恭敬、感激的模樣。

項羽見上柱國大將軍一職無望,心中十分失落,看了看范增。范增會意,出列道:“大王,既然如今裨將軍一職空缺,那麼不妨讓項少將軍擔任此職,協助宋大將軍和桓大將軍處理軍務,而且日後也可以有能力爲項大將軍報仇,請大王允准此孝義之請!”

楚王聞言猶豫了一下,說實話,熊心還是對項梁將他從平民中尋出、立爲楚王心存感激的,而且和項羽畢竟名義上還是親戚,現在項梁一死,也不好太苛刻項羽,否則傳揚出去恐有‘鳥盡弓藏、兔死狗烹’之嫌,便想應允。

宋義對熊心何等熟悉,見楚王的神色便知楚王想應了此請,連忙出言道:“大王且慢!上、下柱國大將軍兩職,雖是我軍最高統帥,但平時一般只處理一下大體的軍務,不常駐軍中,實際常駐軍中帶兵的卻是裨將軍,所以一般裨將軍一職都選擇戰功卓著者任之,否則難服衆心。現偏將軍劉邦勇武過人,戰功卓著,不僅破魏豹於陳郡,現在更已攻佔魏國全境,俘魏咎、魏豹等人,戰功雖不及已故項大將軍,卻已是朝中之首,所以老臣認爲裨將軍一職非劉邦擔任不可!”

宋、桓一黨一聽,便知宋義心意:縣官不給你項羽,縣管也不給你項羽。連忙紛紛出列道:“不錯,劉邦將軍自出徵攻魏以來,屢立大功,卻一直未賞,現若不有所表示,恐冷了功臣之心。尤其在此國難之際,更須籠絡功臣,所以臣等恭請大王任命劉邦爲裨將軍!”

一時間,宋、桓一黨又將項氏一黨的反對聲音淹沒。

楚王熊心見狀,已然知道老師宋義的意思,於是順水推舟道:“不錯,劉邦將軍有大功於國,不能不賞,寡人便順應衆臣之意,命劉邦爲裨將軍,以示賞賜!”“大王聖明!”宋義等感緊拜呼,把此事鐵板訂釘下來。

項羽臉色更白了,看着宋義衆人的目光中也帶有一絲殺氣,心道:“老賊,你待會要是敢再奪我前將軍一職,我非砍了你的狗頭不可!”

項伯見狀心中悲嘆,出列道:“大王,既然朝臣們都認爲項羽年少識淺,不足以當重任,但我弟初起義旗、擁立王室,如今更血戰而死,大王總不能無動於衷,不示撫卹吧!?如果這樣,傳揚出去,天下人將如何看待大王!”

楚王熊心聞言面色有些蒼白,心中也頗有愧疚之意,正欲出言升項梁爲前將軍時,忽地桓楚出列道:“大王,項大將軍過去爲國屢立大功,如今更是血戰而死,於情於理都應對其宗族厚加撫卹,所以臣以爲應進項羽爲後將軍,以示嘉勉。另外,原留侯彭越投降我楚國在前,後又追隨劉邦血戰魏國在後,本着降臣優待、功臣厚賞的原則,且彭越亦原爲天下初起時的一方諸侯,所以臣意以爲應授彭越爲前將軍,以示王恩!”

“桓大將軍所言甚善,臣等附議!”宋、桓一黨頓時又附和起來,一副窮追猛打、不達目的誓不罷休的架勢。

項羽聞言大怒,雙瞳目中殺氣翻騰,猛地跳將起來,手按劍柄大喝道:“桓楚,昔日我叔父在時,你乖得像一條狗,屁也不敢多放一個!如此見我叔父故去,就以爲我項氏好欺嗎!?告訴你,我項羽也有殺人之刃!”

一時間,怒目圓睜的項羽雙目中散發出強大的殺氣和令人膽寒的壓力,天生就具有怪異魔力的雙瞳目頓時嚇得桓楚手腳痠軟,驚恐地大叫道:“你、你想幹什麼!王駕之前,難道你敢殺我不成!?”

項羽怒喝道:“我殺你有若屠雞屠狗,有何不敢!”說着,亮劍而起,就欲直奔桓楚。桓楚嚇得魂不附體,知道項羽勇冠三軍,十個自已捆在一起也不是他的對手,忙對楚王熊心大叫道:“大王救我!”

范增、項伯見勢不好,連忙上前抱住項羽。項伯急道:“羽兒,這是駕前,如何可以魯莽,怪將武器放下!”范增也低聲道:“少將軍,此時形勢對我不利,還且暫息雷霆之怒,回府後從長計議!”

要說十個范增也抱不住勇若天神的項羽,好在有身高體壯的項伯在此,項伯武藝雖然不強,但亦天生神力,加上項羽也怕傷着項伯和范增,也不敢太過用力,所以一時掙扎不脫。

此時,楚王熊心也早被項羽的沖天殺氣嚇破苦膽,呆在王座上只是發抖,如何說得出一個字來。宋義武藝平平,見項羽震怒,也是面有懼色,急退後數步,左手按住了腰下劍柄,如果情況有何不對,必拔劍相抗。

“少將軍,要以大局爲重,火併不得!你看殿外都是宋義、桓楚部下,不能魯莽啊!”范增老頭子死死抱住項羽、苦苦低聲相勸。

項羽漸漸冷靜一下,冷冷地看了看驚恐的楚王熊心、大將軍宋義、桓楚,嘴角露出一絲冷笑:“大伯,軍師,你們放手吧,我不會殺這些人,殺了他們只是污了我的劍!”

項伯見項羽不要掙扎,便慢慢鬆開了雙手,然後累得半死的老頭子范增也鬆開了項羽。“錚!”項羽將長劍歸鞘,冷冷地又看了衆人一眼,然後一甩身後披風,竟闊步離殿而去。

殿門口,御前軍士正想阻攔,項羽怒目一睜:“嗯——!”頓時嚇得衆楚軍渾身發軟,乖乖讓出一條路來。

看門項羽自顧離去,諸人一時目瞪口呆,都沒有想到項羽竟然如此狂傲,根本不將楚王和衆臣放在眼裡!

見得項羽離去,原本嚇得瑟瑟發抖桓楚腰桿立時硬了起來,對楚王熊心道:“大王,項羽御前亮劍,欲弒國家重臣,此乃大逆之罪,請大王降詔罰之!”熊心這時也緩過神來,驚魂未定之下想起適才項羽怒發虯張的模樣,不禁有些猶豫:“這……”

范增忙道:“大王,適才右將軍不過情急所致,並非冒範大王,還請大王看在右將軍年輕氣盛,網開一面!”熊心擦了擦額頭的冷汗,心中也有些彷徨:“項梁剛死,我若殺其子侄,恐惹天下罵名!何況這項氏雖失大權,項羽手中卻猶掌內、外數萬重兵、尤其是那楚項精銳更非泛泛之輩,若衝突起來,恐非國家之福!”

楚王熊心正在考慮間,宋義忙道:“大王,臣也認爲右將軍適才所爲的確只是無心之過,乃年青人一時衝動所致。衆所周知,右將軍一向和桓將軍不太和睦,有此衝突卻也不足爲奇,請大王赦免之。不過,臣也認爲,桓將軍適才舉薦之詞也頗爲恰當,彭越將軍降我在前,立功在後,的確更宜立爲前將軍,請大王三思!”

桓楚見宋義竟然爲項羽說話,不禁有些瞠目,忙低聲道:“大將軍,你……”宋義見桓楚面色不悅,急忙搖了搖頭道:“此事揭過,回去再說!”桓楚只好強忍了下去。

范增、項伯見宋義也爲項羽說話,略略一愣,卻已明白:“宋義這也是爲了大局的平穩,強忍了這口惡氣!”

楚王熊心見宋義也爲項羽爲情,連忙順坡下驢,強笑道:“大將軍所言甚是,寡人亦爲年青人,時常有所衝動,右將軍所爲不足爲奇,寡人赦免之!另外,桓將軍適才所奏寡人也準了,就命彭越爲前將軍,項羽則由右將軍晉爲後將軍!各位可有異議!”

“大王聖明!”宋、桓一黨趕緊大拍馬屁。項伯、范增等見大勢已去,只好強忍了心中的委屈,下拜謝恩!

散朝後,隨着朝臣的各自歸去,項氏一門和宋、桓一黨的爭鬥便正式由暗裡轉到了明地,一時彭城市井之中傳得是沸沸揚揚。百姓們無朋無黨,多受項梁平日恩惠,所以多對項羽比較同情,暗中唾罵宋義、桓楚者不知凡幾!

而項羽在范增、項伯的勸說下,爲了大局的平穩,只好暫時強自忍了這口惡氣,但心中的一口怒火卻從沒有熄滅。原本憤憤不平的桓楚在宋義的勸說下,也以大局爲重、暫且隱忍了朝堂上被項羽羞辱之仇。

但是,原本還算穩定的楚國朝庭卻自此已經埋下了崩裂的禍根,隨時可能爆發震動天下的異變!

第3章 自陷第10章 渡河一第15章 天下風雲第1章 洪災第9章 統一第30章 齊國之亡第32章 霸王絕唱第20章 龍且之死第11章 抽薪第12章 離情第1章 起意第4章 逃出咸陽第27章 義丘血戰第4章 秦軍爵士新書隆重推出第4章 重逢第9章 張跡歸來第3章 潛入第6章 破襲一第7章 反撲二第4章 強者一第17章 忠魂六第2章 兵議 風華爵士第4章 墨門一第11章 抽薪第4章 南征第1章 邊訊第5章 強者二第5章 爵士聲明第5章 鐵壁第21章 秦楚雙雄鬥第10章 行刺第8章 博浪沙(下)第7章 組織第1章 廢城第6章 奪山第6章 奪山第2章 兵器二新書預告火熱上傳第8章 楚殤第8章 成仁第4章 比試第1章 會稽新書公告第5章 墨門二第6章 登島第1章 靈渠第17章 請降第8章 千古忠烈第4章 洛陽遇刺道歉聲明第2章 策劃第3章 兵器三第11章 磨刀第3章 王賁第13章 順勢第4章 屯樂第12章 背水一戰第1章 邊訊第7章 組織第6章 英雄殿第1章 廢城第4章 比試第8章 反擊一第5章 結義第19章 韓信發威第12章 忠魂一第8章 革新二第2章 出征第5章 爵士聲明第2章 運籌帷幄第5章 強者二第2章 中華絕代名將王翦生平第1章 邊訊第4章 秦軍第8章 革新二第6章 英雄殿第1章 烽起北疆第23章 東征前奏第32章 霸王絕唱新書背景第8章 交鋒第1章 皇帝第3章 潛入新書篡隋發佈第1章 初政一第5章 學藝一第3章 潛入第2章 順勢第6章 才女第9章 統一第6章 破襲一第3章 三管齊下第3章 成長第6章 墨門三第7章 組織第2章 淮陰第7章 遲到的更新聲明第4章 強者一
第3章 自陷第10章 渡河一第15章 天下風雲第1章 洪災第9章 統一第30章 齊國之亡第32章 霸王絕唱第20章 龍且之死第11章 抽薪第12章 離情第1章 起意第4章 逃出咸陽第27章 義丘血戰第4章 秦軍爵士新書隆重推出第4章 重逢第9章 張跡歸來第3章 潛入第6章 破襲一第7章 反撲二第4章 強者一第17章 忠魂六第2章 兵議 風華爵士第4章 墨門一第11章 抽薪第4章 南征第1章 邊訊第5章 強者二第5章 爵士聲明第5章 鐵壁第21章 秦楚雙雄鬥第10章 行刺第8章 博浪沙(下)第7章 組織第1章 廢城第6章 奪山第6章 奪山第2章 兵器二新書預告火熱上傳第8章 楚殤第8章 成仁第4章 比試第1章 會稽新書公告第5章 墨門二第6章 登島第1章 靈渠第17章 請降第8章 千古忠烈第4章 洛陽遇刺道歉聲明第2章 策劃第3章 兵器三第11章 磨刀第3章 王賁第13章 順勢第4章 屯樂第12章 背水一戰第1章 邊訊第7章 組織第6章 英雄殿第1章 廢城第4章 比試第8章 反擊一第5章 結義第19章 韓信發威第12章 忠魂一第8章 革新二第2章 出征第5章 爵士聲明第2章 運籌帷幄第5章 強者二第2章 中華絕代名將王翦生平第1章 邊訊第4章 秦軍第8章 革新二第6章 英雄殿第1章 烽起北疆第23章 東征前奏第32章 霸王絕唱新書背景第8章 交鋒第1章 皇帝第3章 潛入新書篡隋發佈第1章 初政一第5章 學藝一第3章 潛入第2章 順勢第6章 才女第9章 統一第6章 破襲一第3章 三管齊下第3章 成長第6章 墨門三第7章 組織第2章 淮陰第7章 遲到的更新聲明第4章 強者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