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3章 觀察

蓬萊三號屯堡,就在原來安香保的地方,屯堡門口人頭涌動,戲臺子上正唱着什麼戲,吳襄帶着兩個家丁站在後排,周圍人聲嘈雜,他一時聽不清楚在唱些什麼,不過看那幾個戲子的樣子是個韃子,拿着一把刀正在砍殺地上的幾個人。

臺下全是怒罵的聲音,吳襄觀察了一下週圍的那些百姓,他們都看得十分認真,個個面帶憤怒。“原來是要唱戲,讓百姓恨那些韃子,好主意,我咋沒有想到。”吳襄在心裡面默默記下這一條。

他這些天在登州四處亂逛,城裡和關寧也沒有多大差別,當然物價要便宜一些,遼西走廊上除了還有點屯田外,幾乎什麼都不出產,永平灤州遭亂之後,本地物資更加匱乏。

從運河到山海關的貨物一路徵稅,原來海貿走私還算便宜一些,但今年登州和文登水師一嚴查,過路的船全部要徵稅,那些商人以此爲藉口漲價,關寧地區每年有幾百萬的遼餉,雖然給了京師一部分回扣,但集中在山海關、寧遠這麼幾個地方,造成局部的物價極高,其實吳襄有時挺羨慕陳新,至少從吳襄的角度來說,陳新可以躲在安全的登州,只需要把軍隊海運送往旅順去爭戰功,就算旅順都丟了,陳新也少不了一根頭髮,比錦州、寧遠這幾個事實上的飛地好多了,一不小心就被建奴挖坑圍了。

“你們倆要記着那戲臺子上在幹啥,回去咱們也請戲班子來排。”

兩個家丁低聲應了,吳襄便獨自圍着人羣外圍走動,周圍擺起了不少擔郎的挑子,售賣各種各樣的雜貨,旁邊一條小河邊是收割完的莊稼,沿着河道有一排水車和龍尾車。

吳襄來到一個擔郎面前,拿起挑子上的貨物聞了一下,一股濃重的腥味,他用青州附近口音對擔郎問道:“小兄弟,這魚乾是哪裡的?”

那擔郎擡頭看吳襄衣衫不俗,疑惑的問道:“這位先生,你又不吃這種魚乾,沒得來消遣小人的。”

吳襄忙道:“我自然是要買才問你,你放心,我等會家僕過來,就買上幾斤。”

那擔郎眉開眼笑的站起來,“這是俺自己去打的海魚,醃製過後拿來賣的。登州鎮這些屯戶多少都有銀子,冬天要吃些。”

“那鹽如此貴,你用來醃魚豈非太過浪費?”

那擔郎毫不在意的道:“這些登州鎮屯堡裡面賣得可便宜,都是威海來的私鹽,跟撿來的一般。”

吳襄笑眯眯的指着屯堡,“那你也是屯堡中人?”

“小人要是就好了,小人是另外一個保的民戶,屯堡裡面人滿了。”那小販有些懊惱的道,“小人當時聽信了安香保一個親戚的話,以爲那屯堡都是害人的,結果晚了一步,地都分完了,有些機靈鄉鄰的進去了,現在買鹽都比咱們便宜,俺這鹽還是託他們買的。”

吳襄略微有些奇怪,私鹽不稀奇,包括鹽場也要售賣私鹽,關寧是直接從長蘆等鹽場拉來的,鹽店全部都由將官控制着,然後按正規鹽價賣給軍民,他驚奇的是陳新不用這個賺錢,沿海從明中之後一直是曬鹽法,明末海鹽的成本是很低的,質量基本與現代食鹽差不多了。山東的鹽課司共十九個,大多集中在青州以西靠近北直隸的沿海,登萊一個都沒有,此地三面臨海,搞幾個私鹽曬鹽場肯定是可以的,但太便宜就沒賺頭。

他心中暗自得意,覺得陳新丟了一大財源,他也不打算在關寧學習這一點,因爲鹽店都是軍中將官兄弟的,誰沒事放棄這麼好一個發財的道路,他想學也學不來。

那小販兀自說道:“有些有田地,把土地投靠進屯堡,能用水渠的水,現在每畝就交一斗糧而已,其他什麼都不用交,修路做兵營啥的都是先去,報不滿才招咱們民戶,家裡後生還能去識字,可惜俺家沒有地,只能來做些小生意。”

“哦?”吳襄趕緊記住這點,“那你不是屯戶,你家公子就不能去屯堡識字了?”

“這卻是可以的,屯堡不限,誰家孩子要去學,自己帶糧食去便是,俺家兩個小子,小的太小,人家不收,俺把大兒子送去了,現在會寫一百多個字了。”提起兒子,那小販臉上洋溢着幸福的笑。

這時戲臺子下面一陣熱烈歡呼,吳襄轉頭去看,只見戲臺上一個穿着登州鎮獨特短軍裝的人正在臺上,他一人對付兩個韃子,很快把韃子殺死,然後那士兵扶起地上一個老者,又拿出餅子給那老者吃,臺下一陣陣掌聲。

吳襄呆了這些曰子,也知道登州鎮喜歡鼓掌,每次都嘩嘩嘩的,也不知從哪裡學來的東西。吳襄自然不信登州鎮會分東西給百姓,不由罵了一句,“盡他媽騙人。”

他轉頭過來那小販就已經站在他面前,一把揪着吳襄領子罵道:“你這龜孫忒地可惡,俺跟你閒扯幾句,你就罵俺騙人,俺騙你啥了。”

吳襄連忙道:“沒有罵兄臺,我只說那戲子騙人。”

那小販不依不饒,“俺都聽屯戶說了,戲臺子上演的都是真的,俺登州鎮殺了多少韃子,還讓俺家小子識字算數,你無憑無據的幹啥說他們騙人,你是不是韃子細作,不說個明白,俺就要叫鄉鄰過來抓你。”

吳襄被他揪着,眼看周圍有其他幾個百姓在圍觀,生怕被當成韃子細作,按現在場中的羣情激憤,沒準被打死也可能,他連忙低聲求饒道:“這位兄弟,我是青州府來的,確實不知實情,方纔多有得罪,在下是買魚的,咱們先稱了魚再說。”

那小販聽到他說買魚,纔想起這是主顧,偏頭看着他,“你買幾斤?”

“十斤。”

“你從青州過來就買十斤醃魚,哪有這種人,你是不是細作?”

吳襄額頭冒汗,他跑慣江湖,知道這種鄉間農夫都是本地人,最是難惹,自己只帶了兩個家丁過來,萬萬不是他們對手,“這,我只是給親友帶些,不是做醃魚生意,那兄臺你說,多少斤纔算?”

那小販看看左右,低聲道:“你把俺兩挑都買了。”

“買,買。”

“那你把挑子一起買了。”

吳襄壓住火氣摸了銀子,小販眉花眼笑的收完,吳襄鬆了一口氣,他還不敢只給錢不拿魚,免得又被說是細作,自己把兩挑魚乾挑在肩上,走回到了兩個家丁的位置。

家丁一看連忙接着,其中一個道:“大人怎地想起買醃魚了,交代小人一聲便是,何苦自己去挑。”

吳襄咳嗽一聲,“這魚乾甚好,怕等會被人買光了。你們記清了沒有?”

“記清了,就是兩個韃子殺百姓,一個登州兵把韃子殺了。”

吳襄眼睛一瞪,“你們就沒看到點其他的?”

“大人,那登州兵的衣服真好看,比咱們那鴛鴦戰襖好多了,又精神又方便,小人都想去弄一身,難怪那些百姓喜歡。”

另外一個也道:“俺剛纔擠到前面去了一趟,那韃子都是說的要搶光登萊的東西,再殺光登萊的人,把那些屯戶氣得暴跳如雷。”

吳襄覺得這個是可以的,反正現在關寧軍都是軍閥,這點還是能做主的,明末時候明軍其實大多像叫花子軍隊,別說統一的軍裝了,衣衫襤褸的都比比皆是。

“嗯,衣服要好看。要記着讓韃子說殺人搶東西。”吳襄又記下了一條……

吳襄又在登州內外轉了幾曰,他也知道陳新可能派了人監視,所以每次出門都大大方方的,免得讓陳新懷疑,而且絕不離開蓬萊縣的範圍,雖然他很想去文登看看。

他到處聽人閒聊,在心裡面大致勾勒出陳新屯堡體系的概貌,應該就是租地給農民,租子收得少,但農民要訓練戰技,據說最多的是排着隊走來走去,然後屯堡開學校,結合吳襄自己跟商社打交道的經驗,他認爲是用商社和金礦賺錢武裝戰兵。吳襄想了半天,實際上和衛所也差不多,只是陳新賺的錢要多一些,再稍微搞得嚴格一些罷了,不知如何就出了強兵。

這一呆就等到了遼海上凍,吳襄覺得報功的時間也差不多了,要趕回寧遠等着官復原職,這才帶着幾個家丁從陸路回鄉,他上次送馬的時候急着趕路,沒有留意路邊的情形,這次路上留心觀察。黃縣和掖縣的屯堡都不多,但是都有正規的兵營,裡面是成排的磚瓦房,營門十分威嚴,門口的士兵和登州校場的一個姿勢,這也是他對登州鎮最深刻的印象,就是所有士兵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他曾看過一次換崗,又是敬禮又是踢步,他覺得太囉嗦了點。

從過掖縣開始,路邊屯堡林立,吳襄有時寧願繞繞小路,也要圍着屯堡轉一下,每次早上趕路的時候,就能看到成羣結隊的十多歲少年去上學,這些學堂都不大,基本只有兩三間,雖然屯堡裡面大多都是茅草屋,但學堂全都是磚瓦房,門前有大片的空地,空地北側都有一根旗杆,上面掛着一面飛虎旗幟,一般下午的時候路過屯堡的話,能看到學生在排隊走步,而且還頗有氣勢。

他路上還專門去試了一下,那些屯戶就和他熟知的一樣,還是有些遲鈍,說事情半天說不清楚,倒是那些少年十分熱情,說事情也有條理。

這曰到了平度州外,吳襄打聽到靠近大澤山的地方,有一個大的工坊,這裡有河流和樹木,十分適合制鐵,據那些屯戶所說,工坊的人更有錢,他又繞路過去看了,確實很大的一片建築,離着還有一里就在路上被幾個少年攔住,手上還拿着七尺的短矛。

領頭的少年只有十二三歲,看吳襄氣質不俗,過來敬禮後客氣的問道:“這位先生是不是走錯了路,前面的路只到工坊,你沒有工牌的話,是不能進去的。”

吳襄看這小小孩童竟然敬的是軍禮,但又沒有穿軍裝,奇怪之下換過河間府的口音問道:“這位小哥,我是河間府人,坐船到的登州,回程就凍上了,只得走道路回鄉,路途都不熟悉,興許走錯了路。”

那小孩連忙跑回去,跟幾個小孩嘀咕一陣,拿了一支炭筆和紙過來,蹲在地上一邊畫一邊道:“前面還有護屯隊的卡子,先生你是過不去的,你得繞回去,直到看見平度州城,看到一個三岔路,那裡有路牌,你順着昌邑的方向走,然後一直往西就可以了。”

那小孩描出幾個線條表示道路,然後在紙的四邊歪歪扭扭標記了東西南北四個字,這幾個字屬於登州學堂兩百個基本字,學生全部都會,但他不會寫昌邑的邑字,只寫了一個昌字。

吳襄暗自驚奇,他的家丁裡面會寫字的都少,更別說畫簡略的地圖了,“這位小兄弟,你這畫得可好,是不是學堂裡面學的?”

小孩認真的畫完,舉起給吳襄,然後轉過左臂,指着上面“童軍”兩個字道:“不是學堂教的,學堂只教識字算數,這是俺們工坊的童軍會教的,裡面有好兩個受傷回來的旗隊長,不做活的時候帶俺們學的,在山邊野營的時候能用着。”

“到處都有這個童軍會麼?大點的孩子呢?”

“只有俺們工坊有,那些屯堡學堂的回家都要幹活,沒咱們工坊工錢多,辦了沒人願意去,後來就只留下工坊的童軍會。十五歲以上就是歸教官管着了,俺還差兩年。”

“哦,原來如此。”吳襄趕緊記住,把那張紙小心收好,準備回去也在屯戶裡面試試,他轉眼看到童軍還在面前,趕緊拿出一錠銀子,足足有一兩。

那童軍眼睛放光,後面幾個也圍過來吞口水,吳襄以爲他們嫌少,也不敢得罪這些本地,趕緊又摸出一塊,結果幾個童軍還是原地吞口水,並不伸手來接。

吳襄心中有氣,覺得今天又要挨坑了,結果那童軍仰頭看着他道:“俺們童軍幫人不能收好處,是劉大人定的童軍守則裡面寫了的,俺不要。”

“你們真不要?”

幾個小孩盯着銀子一起搖頭,吳襄巴不得如此,收了銀子調頭走了,走很遠回頭還看到幾個童軍在那邊看着自己,一副戀戀不捨的模樣。

“哼哼,後悔了吧。”吳襄得意完,又低聲嘆口氣,一個十二歲小孩,能畫粗糙的地圖能寫字,還願意拿大刀長矛,幾年之後若是從軍,肯定比地裡抓來的農戶強出百倍,他何嘗不想有這種手下,但遼西屯戶裡面的小孩連個衣服都穿不上,練童軍是天方夜譚。

平度州比登州更像登州鎮,路上往來的百姓衣着樸素,卻洋溢着一種自信,路上見面都是拱手,現在到了冬季後,田間沒有什麼農活,各個屯堡艹練的人很多,但校場都在不靠路的方向,吳襄每次想湊過去,都要遇到一些人盤問,只能遠遠看了一下,只隱約能看到那種密集的超長長矛,似乎和祖大壽搞的鴛鴦陣戰兵又不同了。

快到昌邑的時候,他目睹了一次建奴俘虜的遊行,大概有五十個建奴真夷,還有幾十個包衣俘虜,聽說遊行完就要押去京師,路邊圍觀的百姓無不痛罵,吳襄也去湊熱鬧仍了一塊泥塊。

他一路記錄,過昌邑之後再沒有屯堡,一切又恢復成他熟悉的樣子,冬季荒涼的原野,破敗的村落,唯一有差別的,便是路上有很多流民,他們成羣結隊的往登萊而去。

吳襄也是帶兵的,而且還在前線,不管去不去收復遼東,能把軍隊練強點終歸是好事,就如祖大壽在錦州,如果不是他手下的遼鎮老兵頗有戰力,皇太極沒準就直接攻城了,也懶得費那麼久時間圍城。在吳襄看來,陳新也是個軍閥,四海商社實際上是陳新的,自己賺錢自己練兵,從他私下搞的那些貿易和換人頭就能知道,陳新從來沒把朝廷當回事,只不過他比祖大壽裝得像好人。

到了青州府後,吳襄在城內投宿,晚上整理自己記錄的東西,登州鎮已經給了吳襄太多意外,現在碰到什麼奇怪的事情,他都覺得不奇怪了,不過吳襄看着整理的東西,發覺有些東西看着簡單,但實際上施行起來很有難度,就比如修水車水渠,沒有足夠的銀子是不成的,有錢了也還得看將官願不願花,關寧不缺人,關內流民很多,有現成的人力能用,哪個將官願意花那許多銀子去修水車水渠,還有軍服也是,連他自己也懷疑這漂亮衣服到底有沒有用。

吳襄一項一項慢慢想着,突然外面一陣緊急的鑼聲,街道上有人大聲喊着“走水了!有水缸、麻搭、火勾,的備好了。”,隔壁的幾個家丁很快到了吳襄門口守着,吳襄住在二樓,馬上推開窗戶,只見青州東城那邊有一處大火熊熊。

看着火光尚遠,不過吳襄也不敢大意,當年寧遠大火燒燬六千多間屋子,數百人死傷,他便一直守在窗口上看着,一旦蔓延開來就要逃跑。

接着街上很多人慌張的跑來跑去,嘈雜中吳襄隱隱聽着他們在叫喊,“……是董家書坊總號着火了,燒起半條街了……”

(未完待續)

第89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互相夾擊第79章 出太行第6章 運河縴夫第4章 蔽海而來第75章 矚目第20章 揚州第47章 戰役第67章 人氣第12章 佯動第173章 宣大第44章 後事第16章 擊潰第218章 前進的腳步第164章 變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80章 柴火第99章 接戰第27章 白甲第44章 水源第18章 我的地盤第141章 流星第145章 水阻第26章 名聲第96章 發動第16章 文登軍報第29章 多事之秋第211章 各有難處第1章 合作關係第52章 祈禱第109章 武夫第103章 破營第11章 搶西邊第49章 需求第41章 四城之戰(八)第14章 告別第117章 堅城第27章 忙碌的假期第55章 信使第90章 調整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14章 新三方策第32章 朕之戚少保第175章 調兵第47章 戰役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127章 巢穴第132章 心態第199章 福晉第3章 錢莊總部第105章 援兵第23章 惡戰第81章 昂揚第13章 最小的長官第32章 混亂的庭審第6章 不許說話第73章 空心方陣第101章 夜行第53章 火力準備第199章 福晉第50章 宣川第45章 混編局第85章 往中州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79章 出太行第169章 西廂記第13章 六部第120章 螻蟻第42章 委員會第110章 選址第42章 委員會第17章 展開第48章 夜海燈號第91章 暗器第19章 天王蓋地虎第47章 動員第41章 不送了第7章 擴軍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4章 紅海第97章 英烈傳第37章 驚閨第84章 祝營官第66章 言商第134章 驅趕第113章 負擔第82章 選擇第30章 狠人第153章 別來無恙第93章 伏擊第5章 薊州第9章 二面第21章 血道第14章 萊陽第21章 二十四橋風月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12章 畫舫第125章 損人
第89章 兵臨城下第47章 互相夾擊第79章 出太行第6章 運河縴夫第4章 蔽海而來第75章 矚目第20章 揚州第47章 戰役第67章 人氣第12章 佯動第173章 宣大第44章 後事第16章 擊潰第218章 前進的腳步第164章 變通第53章 巡撫沒了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80章 柴火第99章 接戰第27章 白甲第44章 水源第18章 我的地盤第141章 流星第145章 水阻第26章 名聲第96章 發動第16章 文登軍報第29章 多事之秋第211章 各有難處第1章 合作關係第52章 祈禱第109章 武夫第103章 破營第11章 搶西邊第49章 需求第41章 四城之戰(八)第14章 告別第117章 堅城第27章 忙碌的假期第55章 信使第90章 調整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14章 新三方策第32章 朕之戚少保第175章 調兵第47章 戰役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127章 巢穴第132章 心態第199章 福晉第3章 錢莊總部第105章 援兵第23章 惡戰第81章 昂揚第13章 最小的長官第32章 混亂的庭審第6章 不許說話第73章 空心方陣第101章 夜行第53章 火力準備第199章 福晉第50章 宣川第45章 混編局第85章 往中州第123章 守中有攻第79章 出太行第169章 西廂記第13章 六部第120章 螻蟻第42章 委員會第110章 選址第42章 委員會第17章 展開第48章 夜海燈號第91章 暗器第19章 天王蓋地虎第47章 動員第41章 不送了第7章 擴軍第16章 苦命的潘金蓮第4章 紅海第97章 英烈傳第37章 驚閨第84章 祝營官第66章 言商第134章 驅趕第113章 負擔第82章 選擇第30章 狠人第153章 別來無恙第93章 伏擊第5章 薊州第9章 二面第21章 血道第14章 萊陽第21章 二十四橋風月第50章 突發的混亂第12章 畫舫第125章 損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