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94章 中醫振興之路

書荒的同學們,小菜爲大家推薦三本老鄉寫的書,一本是由斷橋殘雪大大寫的《修真老師生活錄》,走的是一貫的風格,喜歡看都市修真類的同學們可以前去瞄一眼。一本是由遠征士兵寫的新書《浴血奮戰》,遠征士兵剛寫完了《決戰朝鮮》,這本新書將的是抗日戰爭,與本書類型差不多。還有一本是正在強推的《洪荒之無限兌換》,是一個小老鄉寫的,走的是和本書差不多的兌換流,文筆十分過關,實屬爽文,喜歡看洪荒類型的不容錯過。

好了,一段長長的推薦之後,進入正題,本章正文3162字,本段不計費。

————

壓制真相是需要很高成本的,美國長期壓制一些真相,和對社會有益的文化、科技,這些文化和科技無一不是損害到了美國壟斷資本的利益。

此時中國強勢崛起,卻是與美國建立的科學體系我那全格格不入。

在這樣的背景下,美國壟斷資本能做到的就是在美國本土壓制真相,但在世界其他各國,卻是愈發的吃力起來。

面對中國的崛起,以及積極向國際擴張,美國的國際資本家們壓制真相的成本急劇上升,而且是防不勝防,中國極有可能明天又在其他領域弄出了什麼損害到他們利益的東西出來,誰又能提前知道呢?

在中美輿論戰鬥中,中國華夏會的輿論力量突然發力,來了個出奇制勝,讓美國的輿論力量還沒反應過來,中國的輿論力量就在國際上取得了勝利。

着實吃了個悶虧。

這次輿論交鋒,表面上是中國的醫學界與美國的製藥公司的輿論戰爭,實際上卻是兩國之間的交鋒。

美國製藥公司在此後走上了下坡路,他們的國際市場逐漸在中國醫學的競爭下而萎縮,只能躲在美國本土。

中國醫學卻是走上了復興之路,中醫開始在中國大範圍的振興,並且積極的向世界各地擴展。

中華帝國政府對中醫的發展給與了非常大的支持力度,不僅集合和多數名醫來修遍醫書,整理醫理,同時對於中醫給出了一個行業規範。

中醫協會建立起了一箇中醫考覈體系,各地中醫必須經過考覈才能行醫,特別是出國行醫,必須持有帝國政府頒發的執照,以免壞了名聲。

帝國的中醫考覈隨時都可以考,同時行醫執照有分類和等級制度。

中醫是一個龐大、複雜的體系,很少有醫生能夠完全學完這個複雜的體系,因此帝國中醫協會對中醫進行了分科。

西醫後外科、內科,中醫也分診斷科、經絡科、骨科等等科目。

中醫在分科之後,醫師對其他科目只要略微涉及就可以了,其他精力專心的用來學習和實踐所在的科目。

同時帝國中醫協會也培養一些傳統的全面型中醫,因此證件都不一樣,各種不同的中醫有不同的證件和等級。

這種細分有個好處,那就是不會把那些有一些本事,卻不太全面的中醫醫師給取消了行醫資格。

很多中醫醫師可能醫理學得不太全,有點庸醫成份,但在某些領域卻是極有建樹的,特別是對一些疑難雜症方面,一些鄉下的郎中往往最擅長對付。

每個醫師在考覈的時候,可以自己選擇考試科目,如果所擅長的方面被有在考試之列,可以向中醫協會申請,中醫協會將對其申請做出認真的考慮及驗證,如果證實這種中醫技術有效,可以專門成立一個新的分科。

中醫醫師培養除了學校裡教,同時還保留傳統中醫的師傅帶徒弟的方式,學生在學校裡學完醫理還是不夠的,因爲醫理能否用到實踐中去,還得有一定的經驗,例如病人出現這種症狀,是虛熱還是實熱,是虛寒還是熱中帶寒,有的病人可能很好診斷,但有些病人的症狀卻是霧裡看花,必須有足夠的經驗才能對付。跟着有行醫經驗的醫師學習經驗,這是一個將醫理轉變爲實踐的過程。

在診斷手段上,中醫協會積極採用現代科技進行輔助診斷,有的時候醫師也是會看走眼的,但設備卻不太可能。

中醫雖然達到了能量這一西醫拍馬都趕不上的層面,但其他的方面,如同診斷方式方面都是人工判斷手段。

也這種原因,讓神醫很神奇,幾乎各種病症都難不倒神醫。而庸醫則坑得很,用下藥人反而掛掉了……

中醫和西醫,其實只要科技發展到一定程度,兩種醫學都會變得非常相似,只不過是兩者發展道路不一樣。

中醫是直接就跳到很高的層面,西醫是從低級往高級發展。

中醫既然已經發展出了極高層面的技術,那麼就應該往低級層面的技術發展,從而形成一個更加完整的醫學體系。

同時在看病的時候,帝國中醫協會也做出了改變。

傳統是醫師寫完藥方,病人抓藥回去自己熬。而此時帝國中醫協會則是改變了這一模式,病人看病抓藥後,藥直接由醫院負責煎好給病人。

中醫的普及與推廣,即能節省帝國在醫藥費方面的支出,也能更好的保障帝國國民的身體健康。

因爲中醫使用的藥材多是自然藥物,因此副作用小,成本也非常低。加上中醫的調理,能夠使人長期保持一個健康的狀態。

減少人工藥物的使用,是對所有國民都有益處的,就如抗生素,濫用的後果很嚴重,而自然藥物則不存在這個問題。

同時中醫協會大力倡導‘醫德’,所謂‘醫者父母心’,這是中國醫學幾千年一直提倡的行業準則。

此時帝國的醫療全部由國家掏錢負責,初期採取的是西醫,一度使中醫差點一蹶不振,而如今中醫獲得了官方編制,並且帝國已經打算用中醫取代大部分的西醫。

同時允許中醫自主經營,但自主經營的條件比較苛刻,首先必須是取得了一定社會認可及通過考覈的中醫才能自主經營,同時還得有一定的醫德。

也就是說,必須是名醫才能開醫館。

不是名醫的中醫,乖乖去醫院裡待着,等闖出了名氣,並且通過了考覈,才能自己開醫館。

取得自主經營權的中醫,開設的醫館必須是與國家合資的,製藥公司不能進行參股,就連非製藥公司也不行。

開設醫館的資金,中醫協會爲他們提供。

這些優秀的中醫也不代表着脫離官方編制,醫院裡碰上棘手的病例,他們也需要出馬進行治療。

而他們的自主經營主要是面向富人,門診費非常高。

這是帝國增收的一種方式,所賺到的錢私人與國家各一半,同時還要一些稅款。這方面的賺到的錢,則將補貼到全民醫療費用之中。

這樣的制度有多好處,首先作爲一箇中醫,在全面醫療免費制度下,有了名利雙收的機會,但這種機會是給有能力的醫師的,因此可以加強醫師的奮鬥動力。

再則,可以爲全民醫療提供更多的資金。而付不起錢到醫館看病的公民,可以到醫院進行免費治療,不容易治療的疑難雜症,這些名醫也是會被叫去解決的。

在中醫人才的培養上,一律只招收華人,中醫技術被列爲民族壟斷型技術。

中醫是具備向世界推廣的一個技術,但中醫推廣出去了,自然是要能給中國創造利益。

如果所有中醫醫師都是華人,那麼首先可以給國民提供更多的就業崗位,第二可以在世界上賺取錢財。

可能利潤不如直接製造藥品來得高,但卻是能促進世界和諧的,同時這是中國所具備的東西,是西方國家很難複製的。

而在藥品製造上,中國也要抓住,但其他國家也可以造,他們很容易複製。

中醫之所以難以複製,那就是因爲西方人沒辦法進入中國的醫師培養領域之中,他們就算是看醫書來摸索中醫,那的確能摸索出一些東西,但問題是很不成熟,要想消化掉高深的中醫,在沒人教的情況下難度非常大。

而且中醫的行醫執照由帝國管理,其他國家發展起來的中醫,帝國不予承認,在國際上也威脅不到中國中醫,而他們自己學習的中醫最多隻能在本國流行,在國外流行不開。

只要中國在全球取得霸主地位,中醫也就會隨之成爲世界醫學的霸主。到時候整個世界的醫學,等於是大部分被中國所壟斷。

同時中醫取代西醫成爲世界醫學主流,也將更好的造福於世界人民的健康。

風翹散只是中醫開始向世界推銷自然藥品的第一步,在國際範圍所取得認可的速度雖然緩慢,但夏鈞並不急。

得到世界認可又如何?中國在未取得世界霸權地位的時候,一味的去尋求西方國家的認可,那有什麼意義?不過是證明我們的東西真的有效,而且還得看西方人的臉色。

他們不相信就算了,等中國獲得了世界霸權之後,中醫則將以居高臨下的姿態向世界普及。

因爲流感的擴散,風翹散在世界上的銷量呈現出供不應求的現象,在黑市中風翹散的價格甚至上漲了十倍。

而在中國,沿海省份的居民陸續開始注射疫苗了。

因爲這次流感是從美國傳播來的,加上帝國政府進行了疫情控制,因此向內陸省份傳播的可能性極小,因此沿海居民先注射疫苗。

但內部省份的居民也要注射疫苗,不是說不容易傳播到內陸去就不用注射的,保險起見還是在十月到來前讓全民都注射上疫苗。

疫苗培育規模每天都在擴大,每天出產的疫苗數量都在大幅度增加。

十月份前,華東製藥公司必須製造出最少十億支疫苗,其中五億支是帝國自己用的,除了給國內的國民注射以外,還提供給南洋共共和國、緬甸王國以及全球各地的華人,同時拉希德阿拉伯王國也需要疫苗,其他的帝國準備扶持的國家也可以支援一些來聯絡一下感情。

至於其他五億支疫苗,則是用來賣錢的。

——————

第一更到。

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80章 二次革命導火索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24章 寂寞似雪第248章 中國世界體系,商人運動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80章 二次革命導火索第227章 保護大熊貓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44章 中日空戰!第26章 造紙廠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54章 剪辮風潮第160章 護國戰爭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8章 停止擴張第31章 礦業佈局第41章 霸王條款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74章 震撼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232章 對荷宣戰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81章 修鐵路第377章 偷着樂第8章 兌換裝備第31章 下鄉資農第101章 火藥桶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37章 心許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64章 張自忠、衛立煌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99章 嚴打前奏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18章 抗議遊行第302章 再次空降第236章 印尼寶庫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290章 收復遠東,中俄‘友好’協議第13章 民心未附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10章 追丟了?第174章 裝甲師――突擊!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89章 中國格局第56章 洋妞第37章 海關談判(二)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364章 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第192章 誇張的戰敗條款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論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55章 民心歸附第66章 福建第一師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60章 港口第70章 長江都督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385章 電視產業,聯盟繁榮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104章 改組第89章 炮臺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64章 潛艇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225章 行業規範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
第70章 民營工業(二)第80章 二次革命導火索第300章 營救尼古拉二世,摸營夜襲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24章 寂寞似雪第248章 中國世界體系,商人運動第115章 身返杭州第179章 恐怖白磷彈第80章 二次革命導火索第227章 保護大熊貓第76章 死神降臨第344章 中日空戰!第26章 造紙廠第241章 北洋解體,夏鈞的過牆梯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180章 ‘燒烤’日軍第54章 剪辮風潮第160章 護國戰爭第156章 栽培之恩第182章 全體投降第85章 划算的投資第8章 停止擴張第31章 礦業佈局第41章 霸王條款第382章 俄國泡沫經濟第274章 一個民族的重生第74章 震撼第118章 同盟國的軍火訂單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232章 對荷宣戰第328章 春季大反攻,奧倫堡大捷第451章 定都會議第81章 修鐵路第377章 偷着樂第8章 兌換裝備第31章 下鄉資農第101章 火藥桶第58章 到處拉皮條第252章 帝國成立,設內閣第127章 苛刻的停戰條件第33章 南北議和之機會第162章 登陸演習第37章 心許第413章 世界第一海軍第369章 第三世界聯盟發展第64章 張自忠、衛立煌第45章 技術互換與貸款第99章 嚴打前奏第238章 軍國主義與資本主義間的抉擇第18章 抗議遊行第302章 再次空降第236章 印尼寶庫第39章 殺向縣城第244章 演講,民族文化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290章 收復遠東,中俄‘友好’協議第13章 民心未附第73章 13年財政預算(一)第389章 空前投資熱潮第10章 偵查匪村第110章 追丟了?第174章 裝甲師――突擊!第315章 亞洲經濟一體化經濟體,構建中國世界體系第271章 移民浪潮第56章 飛機訂單第165章 國戰、國戰!第89章 中國格局第56章 洋妞第37章 海關談判(二)第54章 毫無大志的委員長第233章 佔領印尼第266章 預算,教育部搞商業第406章 瘋狂建設,希特勒上臺第364章 透支消費的發展模式第192章 誇張的戰敗條款第358章 三大世界理論第47章 僕內門公司的噩運第231章 巴達維亞危機第297章 完美計劃第350章 思想統一,國民敬業第187章 藍田慘案,驅逐王佔元第55章 民心歸附第66章 福建第一師第90章 第一代航母啓動第60章 港口第70章 長江都督第416章 宣戰,全面戰爭爆發第295章 華人滲透下的澳大利亞第249章 約定,成則帝制,敗則下野第385章 電視產業,聯盟繁榮第329章 可以擠奶的北極熊第104章 改組第89章 炮臺第106章 戰爭來臨第64章 潛艇第177章 進攻西線第225章 行業規範第95章 農業調控政策第361章 複雜的世界局勢第298章 安娜斯塔西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