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十八章 認祖歸宗

bookmark

藤原師輔逃離了濟州島,驚魂未定,他用顫抖的手從懷中取過手絹,擦拭着眼角的淚水,抹去額角的冷汗。

「右大臣,喝水!」藤原元名遞給藤原師輔一個水囊。

藤原師輔喉嚨生疼,又幹又渴,對着水囊就灌了一個飽,然後發現喉嚨的痛處消失了,眼睛的腫脹也好了許多。

這才讓這個在倭國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右大臣安心下來。

看着四周驚惶失措地大臣兵士,藤原師輔發現自己浩浩蕩蕩的大軍,居然損失了四成有餘。

在陸地上這些四散潰逃的殘兵敗卒或許還有機會希望迴歸大部隊,但在茫茫大海之上,能夠活下來的又有多少?

「這中原真的掌握了召喚神明的力量?」

藤原師輔喃喃自語。

他確定這一切的變故都是那五百餘人弄出來的,但是技術斷層的他們,想破腦袋都不知道什麼原因導致了這一切。

藤原元名帶着幾分恐懼地說道:「右大臣,我們現在去哪?」

藤原師輔看着藤原家的後起之秀都給嚇得面無人色,那些農兵足輕更是如此。

這種情況再遇到中原大軍,跟送死沒有區別,唯有撤回高麗,休整恢復士氣,纔有與中原一戰的可能。

藤原師輔念及於此,不在多想,直接下令:「撤回高麗休整!」

尚且不足兩萬的倭國大軍,接到命令之後,往東北方向移動。

一個半時辰以後,他們瞧見了遠處星星點點的黑影。

一羣劫後餘生的倭國兵士欣喜若狂地大叫:「陸地陸地!」

藤原師輔心中狂喜,大石落地,終於安全了。

但隨即他又覺得奇怪,這比預定的時間要早一個多時辰。

難道是逃得快了?

藤原師輔眺望着遠處的黑影,越看越覺得奇怪,黑影是有邊的。

海東半島肉眼看不到邊??

是個小島?

偏離方向了?

隨着距離的越來越近,藤原師輔魂飛膽喪,哪裡是陸地島嶼,那黑影是密密麻麻的艦隊??

「快,快調頭!」

藤原師輔撕心裂肺地高吼着,就現在他們的士氣,遇上中原的大軍,跟送死有什麼區別。

只是他並不知道,在他們瞧見東海水師的那一刻,註定了他們的命運。

因爲千里鏡的存在,林仁肇早了半個時辰發現了他們的蹤跡,在他們還以爲黑漆漆的東海水師是陸地海島的時候,東海水師在林仁肇的調度下已經做好了進攻的準備。

林仁肇一手叉腰,張狂大笑說道:「這羣倭賊不是覺得我們的火器是神蹟,是天罰?那就讓他們知道,什麼是真正的天罰??」

盧絳、農皓兩人身份是都頭,隸屬於東海水師第一軍裡的踏浪營,他們攜帶的火器儲備只不過是半個營而已。

與林仁肇整個東海水師的儲備,相去不可以用道理來計。

在烈焰轟炸之中,本就如喪家之犬的藤原師輔完全沒有抵抗能力,連近距離交戰都做不到,被動的捱揍,直至覆滅。

這種科技斷代的碾壓,東海水師以零傷亡的代價就將藤原師輔部永遠的留在了大海之上。

九州島大宰府。

城西軍營。

一位六尺身型的武將在營地中來回走動,心神有些不定,時兒長嘆,時兒握拳,滿腹心事。

他走出帳外,看了看即將落下的餘輝,心急火燎地抱怨了一句。

「怎麼還不來!」

「兄長!」

六尺武將聽到叫喚,焦躁之意,一掃而

空,大步走進帳內,低吼一聲:「我大藏氏,呸,我劉氏門楣,將在我劉春實身上再度光耀。」

六尺武將叫大藏春實,大藏氏在倭國有着極高的地位,族人代代掌握倭國的財政大權,相當於半個國家的財政部長。

大藏春實還有另外一個身份,大漢帝國開國皇帝劉邦的後裔。

相傳西晉太康十年,天下大亂,東漢王朝末代皇帝漢獻帝劉協的玄孫劉阿知,心血來潮覺得自己可能受到迫害,於是趕緊召集舊臣商議對策,說道:「聞東國於日(本),有聖天子。」於是便率領全族男女上下共計兩千餘人,離開中原,漂洋過海,歷經千難萬險抵達倭島。

倭奴國國王得知,熱情迎接劉阿知一行人,並且賜劉阿知爲東漢使主,奉命定居於大和國高市郡檜前村。後來履中天皇上位,把劉阿知提升爲藏官,賜予大片食邑。

藏官也就是大藏氏的由來。

這傳說是否可信,仁者見仁智者見智。

至少小日子過得比較好的國名,就是不在那個時代出現的。

劉阿知真是劉協的玄孫也不可能說東國有什麼,更不可能稱呼對方爲聖天子。

但毫無疑問,大藏氏上下數百年來都是這麼認爲的,他們設計出了劉氏族譜,在北九州島給劉邦建廟,世世代代拜祭。

大藏氏自身發展的也極好,在倭國在朝廷時代掌管官物收納,是倭國的豪族之一。

尤其是這一代,大藏春實自幼習武,號稱文武雙全。

朱雀天皇天慶三年,倭國本土發生了承平天慶之亂,大藏春實跟隨藤原秀鄉平定了「天慶之亂」,受封徵西大將軍,賞賜其錦御旗、皇族紋章、軍配,在北九州筑前國擔任小國國主。

此次大虞從南九州登陸,一口氣席捲九州島。

一開始大藏春實還想率兵抵禦,讓大藏氏的武名增添一筆光彩。

結果提兵剛剛趕到大宰府,就收到了前線全軍潰敗的消息。

陳德誠在佐賀的基肄古城大破藤原康信,隨即兵圍大宰府,安逸地幹起了圍點打援的事情。

大藏春實看着城外的中原兵卒,心裡拔涼拔涼的。

他這個徵西將軍,手中的足輕不過五百,其中只有一百餘配備堅甲,餘下的都是以簡單的皮布綁着竹片充當護具。

而城外的中原兵士幾乎人人都是大漆皮甲,還有一部分穿着鑲滿鐵片的札甲。

通過戰敗的兵士傳出來的消息,無不表明一點,裝備的差距太大,除了鐵製槍頭的長槍,他們的各種刀劍竹槍很難給對方造成致命傷。

對方一個百人小隊就能沖垮他們千人大隊,彼此的裝備實力完全不在一個檔次的。

藤原康信敗退回大宰府後的態度也表明了一切,他將所有心思都用在了防守上,根本就沒有膽子打野戰了。

大藏春實困在了大宰府,欲哭無淚。

早知是這個情況,他率兵來大宰府作甚?

大藏春實的弟弟大藏夏誠在這時點醒了他。

當時大藏夏誠說道:「兄長,你我是漢人,祖上是高祖劉邦、武帝劉徹、宣帝劉洵,焉能給倭國賣命?」

一句話打開了大藏春實的眼界,路瞬間寬敞。

大藏春實立刻讓自己的弟弟聯繫陳德誠,表明身份,願意認祖歸宗。

陳德誠正愁隼人族的影響力僅限於南九州島,無法繼續帶路,大藏春實送上了枕頭,自然笑納。

但他並沒有立刻要大藏春實配合,而是命他待機而動。

倭國整體實力不強,出兵四萬北伐,已經抽空了舉國的一半兵力。

在北九州圍點打援,另行消耗倭

國殘存兵力,最後一舉覆滅倭國,將會事半功倍。

只是現在事情出現了變故。

大藏春實今日得到了九州大宰藤原康信的召見。

原本圓潤肥胖的藤原康信,瘦了一大圈,眼神凹陷,兩個黑眼眶,好像給人打了兩拳。

「將軍,剛剛得到消息,権中納言藤原君已經爲賊人擊敗,他本人切腹殉國。」

大藏春實聽到這則消息,神色大變。

権中納言藤原君是藤原秀鄉,是倭國很有名望的大將。

當年他就是跟着藤原秀鄉平定了天慶之亂,深知藤原秀鄉的能力,想不到他這般輕易地就讓中原擊敗,心中更加慶幸自己走對了路。

藤原康信繼續說道:「中納言所部聚集了中國、四國地方的強大武家,中國、四國已經無武家能夠支援大宰府??」他說道這裡的時候,頓了一頓,道:「右大臣至今無消息,相比也是凶多吉少,指望不了。」

「現今情況,除非天皇將京畿的力量調來支援。」

他深切地說道:「大藏君,賊人的用心明顯,就是圍點打援。天皇要是這麼做了,我大和將滅亡於此。我們不能成爲大和的罪人??我決定今夜點燃糧庫。大藏君,你伏兵於北街,襲擊他們的救火部隊。我們大和百姓耕種出來的糧食,不能讓賊人奪去,用來覆滅我大和之用。」

「兩個時辰,只要大藏君堅持兩個時辰,便好!」

看着帶着幾分瘋狂,又哀求的九州大宰藤原康信,大藏春實義正嚴詞地說道:「大宰放心,我大藏春實將賭上我大藏家的名譽,抵禦賊人!」

倭國此時很重視家族的名譽。

藤原康信見大藏春實以家族名譽發誓,也不疑有他。

卻不知大藏春實在心底唸了一句:「對不起,我姓劉,劉邦的劉。」

回到軍營,大藏春實便讓自己的弟弟聯繫陳德誠。

大宰府現在是藤原師輔北伐軍的後勤基地,城中存儲着大量的糧食以及軍備物資。

這些物資,大藏春實早已將之視爲自己進獻中原的賀禮,不容藤原康信燒燬。

大藏春實拉着大藏夏誠入帳,迫不及待地說道:「陳都督怎麼說?」

大藏夏誠低聲道:「都督說太陽一落山,藤原康信將會調兵爲焚燒糧庫做準備。這個時候是大宰府防禦最薄弱的時候,他將會從西門進攻,希望兄長配合??」

大藏春實道:「這是自然,只要聽得消息,我便率兵助其開門。」

這一仗沒有任何懸念……

九州的主力都參與了北伐,留下的都是蝦兵蟹將,還給陳德誠打成了殘兵敗卒,就算沒有大藏春實的配合,也堅持不了多久。

何況還有一個手握兵權的將領充當內應。

藤原康信還來不及將柴火運到城中糧庫,已經被鐵龍謝文節一槍戳死了。

陳德誠看着面前新出現的帶路黨,表現得非常熱情,作揖道:「想不到在這東方的小島上,還能遇到國人。能夠輕易拿下這大宰府,劉將軍,居功至偉。」

大藏春實淚眼婆娑泣聲道:「在下也想不到有生之年,能夠認祖歸宗。都督這一聲劉將軍,我劉春實此生不忘??」

大宰府的落陷很快就傳到了不遠處的四國地區。

「父親,父親!」

惟宗原在院子裡練習揮刀,一刀一刀,招招迅捷,很有大家風範。

惟宗原聽到兒子叫喊,長吐了口氣,收刀回鞘,看着氣喘吁吁的長子惟宗昌志,說道:「毛毛躁躁,能成什麼大器。」

「好消息,好消息呀!」

惟宗原皺眉道:「我軍勝了?這

算什麼好消息?」

惟宗氏在四國也算是一個豪族,不過因爲與一條氏交惡,此次藤原秀鄉招募武家時,受到了一條氏的排擠,給革除武家之外。

惟宗原氣得差點就與一條氏火併。

如果藤原秀鄉得勝,一條氏必然立功,在四國地位將更加鞏固。

對於惟宗氏絕不算是好消息。

惟宗昌志糾正道:「不,中納言敗了,幾乎全軍覆沒,中納言已經切腹自盡。」

惟宗原聞言更是惱怒,罵道:「混小子嚇糊塗了?中納言這一敗,中國、四國地區,再也沒有力量抵禦中原,我們恐有滅族之危。」

惟宗昌志忙道:「父親莫氣,聽孩兒說,中原不只打贏了中納言,還攻取了大宰府。大藏春實爲內應,幫着中原拿下了大宰府。爹,您不是說大藏氏是最不要臉的一羣人嗎?他們謊稱自己是漢朝劉氏的後人,恬不知恥。不像我們,是實打實的秦皇后裔。現在大藏氏已經改回了劉姓,還得到了重用。他們一個假的,都開始認祖歸宗了。我們可是真的秦皇后裔??」

惟宗原呆了片刻,豁然開朗,低呼道:「我兒言之有理,言之有理。我們祖上乃秦皇十五世孫弓月君,家名是一代代留傳下來的。」

念及於此,惟宗原立刻將族人聚集起來,對着他們高聲道:「我們乃秦皇后裔,現今天朝正義之師以佔據九州島,我們當認祖歸宗,改回秦姓,將四國獻給天朝??」

-WAP..COM-到進行查看

第二十二章 選擇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八章 破局第十七章 致命錯誤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試……神臂弓第九十六章 驚天消息第五十三章 風水不好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難李氏覆滅第二十五章 自己人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十三章後蜀名將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670章 不會打仗的耶律休哥第四十四章 甘願爲死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規劃地域 蒙古崛起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擊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三章 文化入侵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五十六章 發揮失常 潰敗在即第三十七章 最後一劑猛藥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一百六十章 歸順 調轉槍頭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四章 救援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七十八章 龍盤虎臥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二十六章 無可彌補的差距第二十七章 知我者,羅幼度也!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四十六章 求穩之策第四十一章 無名小將曹彬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殺招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一章 絕對公允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700章 荒野求生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第十六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十章 壯烈第一百七十一章 目光焦距之處第十一章 燈謎 與民同樂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七十二章 鬥將 暗箭第708章 諸國降王侯長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694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試……神臂弓第十章 龍驤軍揚威第669章 孫吳在世,韓白重生第四十一章 進攻大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666章 狠辣第七章 演戲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三章 只爲四海歸一第六十八章 心細如髮第二十九章 華夏數字第四十一章 無名小將曹彬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653章 奇襲的前奏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705章 聖戰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五十二章 美夢與現實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五章 大王,臣……不敢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三十二章 瞬間奔潰
第二十二章 選擇第十六章 最不起眼的最致命第八章 破局第十七章 致命錯誤第七十一章 仇恨的種子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試……神臂弓第九十六章 驚天消息第五十三章 風水不好第682章 不畏死的康家父子第六十五章 滔天烈焰第四章 兵臨城下第一百三十九章 白睡了 定難李氏覆滅第二十五章 自己人第四十二章 我行我素第十三章後蜀名將第三十三章 無所畏懼第五十四章 巢湖水寨第670章 不會打仗的耶律休哥第四十四章 甘願爲死第四十一章 兩軍對壘第五十三章 你來我往第三十六章 何須開戰理由?第一百三十一章 心寒膽落第七十二章 首相的野心第三十四章 鴻門之宴第一百四十四章 規劃地域 蒙古崛起第四十八章 真義士!第七十六章 殊死一擊第681章 焰火中的進攻第六十七章 埋下一顆大雷(二合一)第二十五章 殿試第三章 文化入侵第二十二章 收心第五十六章 發揮失常 潰敗在即第三十七章 最後一劑猛藥第七十七章 南逃石堡城第一百六十章 歸順 調轉槍頭第三十三章 “恐高”第二十二章 最後悔的事第七章 意見相左第四章 救援第二十七章 窮慣的好處第七十八章 龍盤虎臥第698章 大虞少年郎第二十六章 無可彌補的差距第二十七章 知我者,羅幼度也!第五十六章 以爲受到天罰的倭軍第四十六章 求穩之策第四十一章 無名小將曹彬第四十七章 致命的殺招第二十七章 英雄遲暮第五十一章 絕對公允第一百四十六章 新的未來,新的儒學第700章 荒野求生第十七章 北漢投降第十六章 洞房花燭夜第一章 捷報不斷第一百四十七章 盛世景象第十章 壯烈第一百七十一章 目光焦距之處第十一章 燈謎 與民同樂第三十七章 諸事順暢,莫名高興第六十六章 伏擊不成就強襲第七十二章 鬥將 暗箭第708章 諸國降王侯長第五十九章 趙匡胤,不可典禁軍第662章 過於熟悉 處處破招第694章 送行第一百八十一章 兵指怛羅斯第四十三章 汴京見!第五十一章 牛刀小試……神臂弓第十章 龍驤軍揚威第669章 孫吳在世,韓白重生第四十一章 進攻大渡河第一百五十一章 浴火第八十六章 懷念故國第666章 狠辣第七章 演戲第一百八十二章 開門紅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二十九章 針鋒相對第三十三章 兵臨舒州第三十四章 另闢蹊徑第四十二章 烏江渡口阻擊戰第一百四十九章 分析透徹第三章 只爲四海歸一第六十八章 心細如髮第二十九章 華夏數字第四十一章 無名小將曹彬第六十二章 有來無回第653章 奇襲的前奏第六十三章 連環城寨第705章 聖戰第四十九章 誰敢不服,找他來辯第五十二章 美夢與現實第二十三章 符家二老各懷心思第九十九章 好大的一口鍋第五章 大王,臣……不敢第一百二十五章 能幹事,也能惹事第三十二章 瞬間奔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