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二九章 大變革的開始

工坊城向工部建議與朝廷簽訂責任書,並具體細化各項指標任務…~

趙曦聽到這消息,也是很無奈。

而皇城司探聽到有意簽訂責任書的部門:工坊城、講武堂、國營寺、市易寺、監察衙門……更讓趙曦無奈了。

就那麼頑固嗎?

趙曦以爲,在自願的情況下,國朝應該有敢於爲先的官員,結果…~真正爲先的還是這些新籌建的部門。

“官家,呂樞密使要求與朝廷簽訂責任書,問閣老以爲今年爲役兵法開端年,諸多形勢不好判斷,阻止了呂樞密使的要求。樞密院的各位同知也建議觀望……”

大朝會期間皇城司挺忙,這幾天更是在簽訂責任書的事宜上加派了人手。

“王閣老與呂議政在市易寺簽訂責任書事宜上是一致意見。監察衙門上下統一,並無反對意見。”

唉……所謂的抱殘守缺,大概就是說當下的朝臣吧!觀念,真不是簡單的一次誇功就能改變的。

趙曦還是錯誤的判斷了國朝臣工的思想僵化程度,也過高的估計了大朝會對臣工的激勵效用。

“汴梁飲宴情況如何?”

朝臣都是老油條,趙曦需要知道,對於大朝會的那種誇功,朝臣的反應是什麼。

“回官家,汴梁的飲宴,大朝會的當日就相當興騰了。當日的飲宴,處處都在讚頌國朝的強盛……”

強盛了?或許吧!趙曦真搞不懂國朝的臣工,既然知道變革讓國朝強盛,爲何不去轉變觀念,讓自己也成爲變革這個時代的先鋒,而是拖在後面等着享用。

“內閣大臣如何?”

“回官家,內閣大臣基本都閉門謝客,拒不見訪客。即便王閣老與呂議政關於市易寺簽訂責任書的事宜,也是在戶部分組中議定的,並未私下交流。”

後世有個說法叫主觀能動性。一直以來,趙曦都是在引導,寄希望於臣工能發揮所謂的主觀能動性。

結果,這一次還是如此。從五年規劃到責任書的簽訂,始終沒看到朝臣們太多的主動。

想想這些年國朝的改變,一直是自己籌劃,然後推着朝廷前行,不是帶着國朝各項事務前行。這是兩個概念。

趙曦一直在引導,確實是有所改變,可成效真的寒磣。

大宋的朝臣已經慣於享樂,已經慣於所謂的垂拱而治,已經慣於無所事事。這已經不是溫水煮青蛙的問題了,這是思想意識的問題,或者說是習慣的強大。

趙曦以爲,十三年執政,沒有停止過變革,應該可以在讓朝臣們清楚自己的執政理念。然而,懶政、怠政的慣性在如今朝臣心中是根深蒂固的。

百十年就這樣過來了,更何況現在還有了對外征戰大勝的戰績。如今,國朝各項事務蒸蒸日上,又何必多生事端?恐怕內閣大臣持有這樣觀點的也不在少數。

趙曦有時候會想起原本的王安石變法,從另外的角度考慮,所謂的保守派,也不一定全部是因爲利益受損,應該有一部分是因爲不喜歡變化,不想改變。

大朝會第一天結束,顯耀的國朝成績,就讓整個邊樑的勾欄酒肆人滿爲患,處處是關於國朝強盛的讚歌,這就說明,朝臣們並非不希望大宋強盛,而是這樣的強盛讓他們很滿足,滿足到不需要進取的地步。

小農思想,趙曦其實一直不太贊同用這個詞來形容國朝,或者說這個民族,事實卻讓他不得不承認······這玩意兒真的很頑固。

朝廷的機制弊端,可以建立新機制。朝廷的體制弊端,可以改變新體制。可朝臣的思想腐朽,想要改變,這不是說起來那麼容易。最起碼,對於這一次大朝會的收穫上,趙曦不可能再有措施。

最後一天的議程,朝臣們很熱烈,即便是內閣大臣也是喜氣洋洋。整個勤政殿只有趙曦一臉的無奈······趙曦是孤獨的。

說實話,出現這樣的情況,趙曦敢肯定,整個國朝很少有臣工能意識到這個問題的根源。或許太形而上了,太抽象了,也許是國朝真的有了長足的進步,確實是強盛了,以至於讓臣工們已經看不到朝堂依然存在的弊端。

“富閣老,朕準備對國朝的議政進行輪訓······”

大朝會已經結束了,朝臣的欣喜中,趙曦的無奈中結束了。趙曦召富弼來奏對。

在某種程度上,趙曦還是相當看中富弼的,一直認爲富弼是良相之才。多年的君臣配合,也讓趙曦對富弼相對熟悉。只是富弼一人奏對。

“官家,不知官家輪訓議政以何爲主?”

講武堂對新進官員培訓是早就確定的議題,這一點是通過內閣議事的。可現在在任期內,沒有擢升的情況下輪訓議政,着實讓富弼有些迷糊。

“富閣老,朕想知道,閣老對當下的朝政有何看法?就當是閒聊。”

還記得二十年前的情景,當時是龐籍告訴趙曦:就當閒聊。現在也是前置閒聊的條件······

“官家,恕老臣愚鈍。在老臣看來,國朝如今完全可以以日新月異來形容。不論是軍備、稅入、教化、民生等等,都可以說與先帝時不可同日而語。”

“老臣欣慰,在有生之年能見到大宋中興指日可待。官家,就國朝當下的情況,二十年前老臣連想都不敢想。”

富弼沒有具體的說新軍的崛起,沒有說民役在事實上的取消,沒有對比三冗已經解決的成績,也沒有對比稅入的飆升。只是單純的感慨,但是卻很貼切的表達了他對目前國朝的滿足。

“那麼,國朝之所以有今日之變化,是因爲什麼?”

“回官家,皆爲官家新政之由!”

“閣老,雖然你這是恭維,但在事實上也確實是這樣。除了王閣老的部分新法,國朝之所以取得今天的成績,確實都是從朕這裡展開的。”

“朕不是自誇,而是感覺差強人意。回到以前的一些說法上,國朝並不是我趙曦一人的大宋,是全朝廷的大宋,是千千萬萬大宋子民的大宋。我就是渾身是鐵,又能打幾顆釘?”

“閣老,縱觀國朝這些年的成績,有多少是朝臣們主動做出改變的?沒有!都是從勤政殿出去,然後經過反覆的上下討論促成的。閣老,這不正常,或者說這不是一個王朝的正常狀態。”

“當年各家學派辯經,朕曾提過一個說法:百家爭鳴,百花齊放。其實,這個說法朕更希望能出現在施政、治政、理政上。遵從,朕不否認臣工遵從君王的意義所在,然而,一味的遵照執行,這本身就是一種僵化。”

“國朝南北幾千裡,東西幾千裡,各州府郡縣又如何能千篇一律?朝廷的新政在各地的實施並不能一概而論,這需要臣工們發揮主動。可結果呢?閣老,可能內閣以爲責任書是任務指標,擔心因爲責任書的原因,造成地方州府郡縣在執行新政時的混亂。”

“事實上,朕之所以出臺責任書制度,目的是督促地方官員的主動,讓整個國朝到處欣欣向榮,處處日新月異,而不僅僅是朝廷。結果呢?閣老,朕以爲,之所以出現這樣的情況,在本質上是朝臣思想上的僵化,頭腦上的頑固,根子上的不思進取,還有懶政怠政的慣性以及家國理念不強,故步自封嚴重,享樂主義盛行。”

“是故,朕想對國朝的議政進行輪訓,儘可能的去開發議政臣工的思維,以全國朝真正意義上的大變革······因爲他們纔是國朝的中堅。”

多久了?多久官家沒有這般長篇大論的言論了?很久以來,就連富弼都是在揣度官家的意圖。而此時,富弼是從官家的言談中,真切的得到官家的意志。

是不是存在思想僵化,富弼不自知,因爲他也是被慣性帶着的大宋臣工,除了敢喊出祖宗不足法的王安石,多數朝臣都是被慣性帶着的。他只是對講武堂輪訓就能改變的做法有疑惑。

另外,這幾天,富弼靜下心來,也與內閣的諸位討論過責任書的問題,似乎他也覺得簽訂責任書的事宜有些不妥了。

王介甫的觀點也許是對的:責任書雖然包羅萬象,但官家並沒有將任何一項具體化。能否完成,或者完成那些項目指標,包括確定指標,完成到何種程度等等,不在朝廷,在州府和衙門。這只是一個指導性的措施,不是強令,還是基於自願的基礎。朝臣沒有簽訂責任書,不是沒有擔當就是安於現狀。

再結合官家的這番話······或許自己真的誤解了,也或許真的存在所謂的思想意識的問題。關鍵是,講武堂輪訓就能改變這些嗎?

“官家,老臣不反對輪訓議政,或者說是因爲不清楚講武堂的教義所在,不敢妄加評論。但是,朝臣若真如官家所言,存在思想僵化,不敢擔當,懶政怠政,不思進取,故步自封,享樂嚴重。講武堂的輪訓可以改變?”

“議政是國朝中堅,老臣認同。不論朝廷的何種方略,若要得以在國朝實行,必須是議政能真正領會。老臣以爲,可否想讓內閣熟悉講武堂的教化體系,從而對議政輪訓有個正確的評價?”

從老護衛營開始,不管是護衛營還是講武堂,就一直獨立於朝堂之外。富弼,包括內閣以及朝臣,能感受到的,只是經過講武堂教化的成果,新軍、監察官、潛邸舊臣、工坊城等等,從來沒有深入的瞭解過講武堂官家那種教義。

官家既然有意輪訓議政,這就意味着官家這是要放開講武堂的教化體系。

富弼說完,明顯的感覺到官家有點愣神。他以爲官家是猶豫,卻沒想到趙曦是恍然。

自以爲是害死人!在趙曦的腦子裡,他一直以爲講武堂,也就是老護衛營的那一套理論,已經在朝廷算衆所周知了。聽富弼這樣一說,他纔想起,一直以來朝臣都在迴避講武堂的一切,一直看作是官家,或者說是皇家獨有獨享的。

這誤會大的。

“閣老以爲是令歐陽公講學還是開放講武堂爲妥?”

“官家,老臣以爲,若是歐陽公講學,勢必會造成類似學術學派爭辯的情形。老臣以爲開放講武堂教化體系爲善。”

體系?或許算吧。那只是趙曦將自己印象中的一些知識,或者說一鱗半爪更合適,在現實的基礎上,以辯證法、忠誠教育爲主,東拉西扯,東拼西湊形成的一套理論。

所謂的理論體系,應該說是趙曦記憶中諸多內容的選擇性拼湊。比如,闡述了辯證法中事物發展變化的論點。比如,闡述了家國天下的辯證關係。從借上古先賢的片言隻語,到後世各個時期的偉人名人的見解。堪堪形成一個看似成體系的學術。

不管怎樣,講武堂官家的理論,還是在內閣中引起了相當大的反響。洋洋灑灑幾十萬字,是趙曦從護衛營籌建開始就着手撰寫的······或者說背誦也無不可。當然,這裡面是有趙曦心血的,畢竟他需要與現今的學術層面結合。挺艱難的。

要說最忙碌的,應該是浸淫官家的這套理論,並深深被折服的歐陽修了,甚至連章惇和蘇轍,也時不時被內閣大臣邀請對官家理論釋義。

同時,像呂公著、韓縝、蘇頌等潛邸舊臣,也不得不整理自己這些年接受官家教化的內容,以備與內閣大臣一起探討。

一個經過歷史驗證的理論,在正確性上是難以被質疑的,區別就在於相對於現在的時代,這一套理論缺少了中間漸進的過程。然而,大宋本來就是一個新舊學術理論交替的時代,就是一個文華繁榮的時代,就是一個百花齊放百家爭鳴的時代。作爲這個時代的精英,又是側重於形而上學的大宋內閣,在一定程度上以自己的智慧,彌補了脫節和不完善的環節。

在一次次的討論中,在相互的交流和驗證中,趙曦這一套基於後世組織教育。似是而非的理論,在內閣大臣中被接受了。

這纔是大變革的開始······

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三二章 推進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三四八章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三四八章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八五章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四一六章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六一五章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八二二章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四二六章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八四章 射殺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六六七章
第三零一章 帝王和相公的挫敗感第七四九章 什麼算金甌無缺(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二更)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三五零章 談笑間灰飛煙滅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一一二章 亂墳崗值守第二九九章 被動和主動第二七零章 熱鬧了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三七七章 誰更能沉住氣第三八零章 這就是矛盾轉移第八五六章 戰略第一九七章 人不能太過分(繼續五更 第一更)第十二章 魯班鎖第三二章 推進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第三四八章第一五七章 國朝需要銅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五六二章 戲耍第七二六章 演戲要演足第七八四章 郊迎第二八四章 該露露獠牙了第二四九章 意有所指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八一八章 實幹型內閣第一一五章 太子成人了第三八三章 文彥博難了第三四八章第一一八章 據理力爭爲出征第一一零章 這算是了結了第三七三章 背鍋的人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三二章 最後的一環第五六章 未雨綢繆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二七八章 憋着氣呢第三零七章 等着西夏寇邊第六八五章第五七二章 針鋒相對第八八二章 貪慾第五七九章 誰借誰的刀第八百章 微服私訪(十四)第四二零章 你有隊伍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一七零章 都不是省油的燈(日更奉上,感謝書友打賞。)第四一六章第九零六章 邊境亂事第一七八章 就是故意的(第二更)第一零二章 謝謝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二三六章 有意和無心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一三一章 狄青的疑惑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四二三章 說得過去第七四七章 戰爭之外的小事件(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四更)第五二四章 混亂第二九七章 躲貓貓第一七二章 唯有等(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九三三章 帶個功勞進大宋第二四二章 少一點第五六五章 強弩之末第六一五章第二四八章 是否開放常平倉第二五零章 都是糧食鬧的第三一五章 秦州第一二八章 瘋子把人玩瘋了第八七三章 追擊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五二六章 傾軋第一二四章 第一日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六八四章 難度在哪第六一一章 閒話第四五章 未丟掉的一點機會第四四七章 故技重演第七四四章 這樣就挺好(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一更)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一五五章 殺不是唯一手段第八二二章第七六五章 明朗和不明朗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三零三章 驚馬第四二六章第八二八章 治河之議第九一零章 形勢不饒人第三六二章 不得已而爲之第八四章 射殺第一三零章 適可而止第三四一章 西夏人來了第一七一章 偷雞不成的結果(第五更,謝書友打賞)第二八九章 戴帽子唬人第三五五章 潰散第一七七章 有目的最好(繼續五更,第一更)第三九八章 這點不可退讓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六六七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