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九一九章 借力是本意

大宋是寬容的,中原文化是兼容的,但是,對於那些順應現實而不得不成爲大宋人的党項人而言,對這些瞭解的並不多。

在原本的西夏,唯有戰功纔是進入社會主流的途徑。

西夏覆滅,貴族內遷,對於西夏貴族而言,改變的只有失去權力。原本的領地還是自己的,只不過自己不再能奴役領地的族羣;收益還是自己的,只不過需要借大宋朝廷的手,才能得到收益。

若是從生活層面比較,這時候生活絕不是早先在西北之地可比的。早年一直念念不忘,並拼命想進入中原享受的想法,原來如此輕而易舉的就得到了。

得到的和失去的,真的無法權衡,有一種感覺卻一直讓他們無法釋懷······在大宋,在繁華的中原,他們總是邊緣者。

當大宋籌建番騎隊時,就萌生了一些想法,可大宋朝廷只在党項、吐蕃等平民中招募。

當大宋再一次籌建輔助番騎時,開始放寬到了原本的西夏常規的騎兵。這讓西夏貴族羣體想走進權利階層的想法越來越濃了。

至於生死,即便曾經的大夏,他們之所以能成爲貴族,也是一代人乃至幾代人在戰場上博回來的榮耀。

對於大宋朝廷而言······

“一旦對遼開戰,確實需要騎兵的策應,甚至在特定戰局中,騎兵的作用至關重要。而國朝的騎兵,從這次番騎籌建的情況便知,即便是老西軍的騎兵,也無法在番騎中立足。”

“第一批番騎可以放心使用,同時,在第一批番騎隊伍中,國朝軍制的文佐官、監察官都是完整配備的,將領也是經過朝廷各相關衙門遴選確定的。”

“後面的輔助番騎,以及官家同意將外族的貴族子弟納入番騎招募的範圍,這需要斟酌······”

不是王韶膽小,王韶久在西北,算是對党項、吐蕃、回鶻等族羣人最爲了解的內閣。

“前朝滅亡的原因,過度使用番將,過分看重番將,也是主要的原因之一。朝廷在制定使用番將的問題上,應該着重考慮如何限制番將的權利。”

“還有,對番騎,朝廷該如何防備在軍伍中形成勢力······這纔是最爲關鍵的。”

對於歷史,內閣沒有不熟悉的,國朝的以文御武的國策,也是對前朝矯枉過正導致的。

這些年,管家一直致力於文武均衡,這一屆內閣還是接受了這樣的事實。

“是否可以嘗試國朝原本以文御武的辦法?”

“談何容易?國朝用番騎作戰,本意並不是陣戰,而是作爲新軍陣戰的補充,用於彌補戰車的缺陷。說白了,就是要跟北遼騎兵在運動中對攻。文臣,那個能做到跟隨?”

“將番騎歸於國朝將帥統領,應該在一定程度上可以避免尾大不掉的情況……”

“騎兵作戰在於機動性,也在於靈活性,儘管是歸於國朝將帥,對於番騎隊伍的控制力,仍然無法與新軍相比……”

難呀!內閣商量半天,還是覺得有點難。

用肯定是得用了,不僅僅是官家恩准了,就是朝臣的傾向,也應該會同意用。

畢竟,現在的西北,對於朝廷而言,相對還是穩定了,就是西北的外族平民,在一定程度上也認同了自己是大宋人的事實。

多數臣工,還是認可原西夏貴族融入大宋這個集體的。

當然,也不排除這些年汴梁的酒宴,經常見西夏老貴族宴請朝臣的事實。

“平滅西夏,朝廷令西夏貴族卸甲。北上征伐,朝廷卻不得不讓西夏的所謂勇士再次披甲。這一上一下,如何掌控,確實很難。”

“但是,這是內閣從官家處討要的政策,不管是爲大宋未來征戰計,還是爲這一次大朝會統一思想計,這事內閣必須拿出定論來!”

不管怎樣,內閣都必須有個定論。否則,在官家那裡,還是在大朝會,他們內閣都不好交代。

“或許諸位都想的太遠了……”

“吉甫,說來看看……”

不得不說,呂惠卿有時候是真能揣摩透官家的意圖……或者說呂惠卿能在某些方面明白官家的用意。

這也不是一次兩次了,雖然官家沒有明白的說過,可有幾次官家交於內閣議定的事務,在官家那裡很快的通過,很大程度上是呂惠卿揣摩的結果。

見呂惠卿出聲,王安石就借坡了。

“諸位,如今出現收復燕雲的千載難逢之良機,真正的原因是什麼?是耶律乙辛的叛亂!”

“而朝廷,未動一兵一卒,讓整個北遼陷入混亂而不止,並非國朝戰力,而是國朝有效的借用了耶律乙辛的叛軍。”

“同樣的道理,所謂的番騎隊,在惠卿看來,無非還是一個朝廷借力的事。”

“官家的旨意,提到過北遼疆域收復後的分區,也一再提到燕山陰山以北,這跟借用番騎作戰並以軍功爵賞賜是相輔相成的。”

呂惠卿提到了借用……

“吉甫之意……正面戰場,或者說收復燕雲的大陣戰,依然是要依靠國朝的戰兵,而番騎……管家也提到是作爲國朝收復燕雲的補充。”

“而在收復燕雲以後,國朝疆域擴張至燕山陰山以北,那纔是番騎的用武之地。”

話應該是說明白了,諸位內閣也都陷入了沉思。

國朝的目的是收復燕雲,或者有將疆域擴張到燕山陰山以北的想法。

但是,燕山陰山以北,那是大漠,是一望無際的草原,在那樣的地形下,戰車的優勢將失去十之八九,唯有騎兵才適合草原作戰。

待那時,不管是北遼的殘餘,還是國朝的番騎,只要將本該屬於草原的戰兵,放在草原地即可。

誰死誰活,朝廷可以坐山觀虎鬥,或者說,誰能得到國朝的補給,便有了勝利的希望。

而國朝,擁有火器和戰車的優勢,只需要在特定的關隘佈防…~

番騎隊是朝廷派出去的,而番騎隊的家眷還在大宋,那裡又將是番騎的戰功賞賜之處…~

更何況,朝廷還有羊毛紡織這個利益的大殺器!

到時候,番騎隊跟如今的耶律乙辛叛軍,又有何不同?

到時候,即便是有尾大不掉又怎樣?大宋已經擁有了防守的屏障。

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六二六章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五八章 繁亂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七五八章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七六四章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五三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四三七章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
第六九四章 不得已的選擇第六二六章第四七四章 還雙管齊下了第五一二章 錢太多了第六八七章 唯一的辦法第五八章 繁亂第三三三章 如何打第三二零章 第一槍第四九八章 鮮明的態度第五六九章 河東第五八二章 原來如此第七四章 混亂元夜第八二章 有賊人作亂第八五二章 期望成奢望了第八七一章 適逢其會第三八八章 陛下大行了第六六一章 治病於初起之時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九零七章 耶律乙辛的無恥第六十章 話語權第八四零章 呂惠卿的才華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七五八章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第二七章 童英宴散第七八八章 微服私訪(二)第三九五章 司馬光的悲催第七六七章 朕就是通報第八八七章 扼殺第二二五章 猝不及防第二五四章 衆生相第六零五章 三級遴選第三八章 那人是誰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七二三章 完了 全完了第九八章 蘇頌是個有意思的人第四五三章 都不純粹第四一一章 沒省油的燈第七二零章 各方的反應第一六八章 意外的戰機(二更)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二零九章 筒車可行(第三更)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二一五章 熱鬧了第二六章 童英宴(五)第二一八章 麻煩來了第二六一章 樊樓第四四章 元夕夜 下第八五四章 官家的意圖第八二零章 別無選擇第八一四章 這不是巧合第七五三章 戰爭結束之後(下)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七六四章第四七二章 看完了再說第四八六章 釜底抽薪第三五三章第九五九章 大清剿第二八二章 果然不出所料第四零八章 試試何妨第八四九章 石油引發的第七四六章 區別對待(感謝盟主財叔寧打賞,今日第三更)第二七五章 先利其器第三七八章 算不算內鬥內行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四九三章 又砸腳了第四六五章 鄉野遺賢第六六五章 真正的萬衆一心第七一三章 借道還是借刀(感謝書友不吃齋的蚊子萬賞,必須得加更。)第五九九章 由職銜安排想到的第六五章 我就看着你第八三六章 東出拓海潰敗第四三七章第八七章 六率之議第四零三章 文武的認知第五三四章 狼煙起第三六七章 拒絕禪讓第七七八章 官家囑咐第八二五章 說不清第三一章 飢餓營銷初探第六八三章 朕的意思第八七九章 含糊第八九一章 出兵方略第二四一章 生命大於天第三三四章 臨機決斷的作用第八一三章 扶上馬送一程的恐懼第三八二章 違命第二四七章 不得不賺錢第七三六章 李憲的鬱悶第九三四章 態勢第八九八章 這戰沒法打第三三七章 扯遠了第六二五章 這個狠了第八六五章 北遼來使第四三三章 有辱斯文 踐踏經典第一零八章 一場蹊蹺的大火第六二八章 初步成型的模式第九二九章 北遼先宣戰了第三一二章 戰略謀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