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4章 來自鄭夢周的求救信

朱雄英覺得他做了一筆不錯的買賣,這些可以淘汰的老舊火炮賣上了高價,至於能不能保衛東察合臺汗國的安全,他並沒有抱以期望,或許嚇唬嚇唬人可以,真想要起到什麼決定性的作用很難。

不管是大明還是帖木兒汗國,如果真的想不計代價覆滅東察合臺汗國的話,這些老舊火炮肯定是攔不住的,有句老話叫“固國不以山溪之險”,其實脫離原文從另一種角度來理解,那就是在絕對的國力差距面前,任何天塹都不能起到作用,譬如歷代王朝統一戰爭,沒見過哪次長江真能攔得住北方的敵人了,亦或者說,在數十萬軍隊面前,哪還有什麼所謂不可逾越的大山大河呢?

所以,更多地是賣給東察合臺汗國一個心理安慰。

那麼對於大明來講,如果以後真的想要征服西域,這些火炮會成爲明軍的阻礙嗎?

也很難,征服西域的最大阻礙不是東察合臺汗國和西域的諸多勢力本身,而是明軍投送兵力和補給的能力,明軍現在攻城手段多樣,新式火炮在質量、射程、機動上更是輾軋這些老式火炮,所以談不上會養虎爲患。

總之這次的軍售,主要是爲了改善兩國之間的關係,順帶給東察合臺汗國一些保衛自身的信心,處理掉明軍淘汰的庫存。

至於鋼筋水泥城牆的事情,朱雄英說的清楚,這東西是大明要自己用來修築北部防線的,因此東察合臺汗國的使者們都很知趣,知道大明不可能給他們這種技術,所以連問都沒問。

而且,聞弦而知雅意,這話不僅僅是說給東察合臺汗國說的,東察合臺汗國內部一定是有親帖木兒的勢力,因此也是藉由其口,讓帖木兒知道大明的防禦水平,這樣雙管齊下,既然帖木兒考慮到大明的防禦能力,又讓其知道明軍的強大,帖木兒自然會做出理智的選擇。

朱雄英回到了宮中,可讓他有些意外的是,朱元璋並不在宮中,於是他又去了文華殿。

“李成桂好大的膽子!”

一靠近文華殿的殿門,朱雄英就聽到了朱標罕見的在發火。

朱標是一個情緒非常穩定的人,如果不是遇到了確實很讓人生氣的事情,那麼朱標多半是不會發火的。

見朱雄英來了,前兵部尚書,現太子少保唐鐸對着朱標拱了拱手告退,朱標面色稍霽把剛摔在地上的文書撿起來塞回了桌上。

“英兒今天可還順利?”

“順利。”朱雄英瞥了眼桌子,“父親何故大動肝火?”

朱標猶豫了剎那,還是抽出奏章遞給他:“高麗的事情,鄭夢周送來的。”

鄭夢周,如今的高麗宰相,狀元出身,亦是高麗的儒學宗師,將從元朝傳入高麗的程朱理學發揚光大,被譽爲“高麗理學之祖”,其思想脈絡爲朝鮮士林派所傳承數百年,是士林派鼻祖,影響極爲深遠。

鄭夢週六次奉旨出使大明,三次到達京城朝見,爲大明和高麗之間關係的改善起了很大的作用,在高麗內部,鄭夢周作爲傳統“事大主義”的外交政策奉行者,極力推崇大明的典章制度,正是在鄭夢周及其黨羽的作用下,原本穿元朝官服的高麗百官改換大明官服,實現了衣冠正朔。

而大明和高麗之間的外交關係,說起來也是紛繁複雜高麗在元朝統治時期,雖然還有國王,但在行政層級上是作爲元朝的徵東行省存在的,在理論上不是一個獨立國家,呃,不過高麗王國並沒有因徵東行省的設立而消失,行省丞相由高麗國王兼任,自闢官屬且財賦不需要上繳,相當於“一個班子兩套牌子”,因此徵東行省僅在名義上受到元朝的直接管轄,實際上由於歷史上高麗國祚悠長,而且蒙古人的統治並沒有改變高麗內部的社會結構,還是高麗王國的延續。

在洪武五年之前,大明和高麗的關係很好,這是因爲在元末的時候高麗的恭愍王利用紅巾軍大起義,剷除了國內的親元派,廢徵東行省理問所,攻陷了元朝的雙城總管府及合蘭府,重新宣佈獨立不過元朝被紅巾軍折騰的元氣大傷,高麗也沒好到哪去,北伐的紅巾軍雖然沒把元朝覆滅,但是東入遼東後卻差點把高麗給滅了,逼得恭愍王從開京出逃,等到大明把元朝給趕回草原上以後,恭愍王便果斷棄元歸明,接受明朝冊封使用洪武年號,成爲明朝的屬國。

而從洪武五年開始,大明和高麗的關係開始變差了,這是由於北元尚佔據着遼東和草原,大明與高麗之間沒有直接的陸地聯繫,再加上傾向於大明的恭愍王遇弒,在其遇弒後,高麗內部以世家大族爲主的親元派和新興士大夫爲主的親明派之間的鬥爭日趨激烈,鄭夢周作爲親明派的領袖堅持對明事大,反對通使北元,推動高麗朝廷遣使赴明告哀,又拒絕迎北元使及在高麗百官上北元書籤名,由此得罪了權臣李仁任,鄭夢周因而被流放,而繼任的新王王禑在李仁任的輔佐下,恢復了對北元的宗藩關係。

朱標大概給他講了講大明和高麗關係的演進過程,大約是講累了,喝了口水。

“那現在爲何鄭夢周要來信求援?李成桂又是怎麼回事?”

對於高麗國內的政治演進和鬥爭,朱雄英確實是知之甚少,朱標的言語很有條理,幾段話就給他講清楚了,但也僅限於洪武五年前後發生的故事,從洪武五年到現在,卻並沒有說。

“鄭夢周和李成桂本是同盟,是一起反對新王王禑同北元結成宗藩關係的,並且兩人經常搭檔出征兩年的時候因爲在遼東剿滅女真人的事情,咱們順手把偷偷拓展邊界的高麗人也給打了,當時王禑決定出兵進攻遼東,任用的就是李成桂作爲主帥,而李成桂行軍至鴨綠江中威化島時抗命回師,攻入開京廢了王禑,李成桂與鄭夢週一起擁立高麗神宗七世孫王瑤繼位,是爲恭讓王,一文一武共同掌控了高麗的朝政。”

實際上,受到程朱理學影響的高麗新興士大夫是反對兩端外交,根據“事大主義”主張一心事明的,對內這些“親明派”則是批判世家大族的土地兼併,主張實行田制改革廢除私田、農莊。

而新興士大夫作爲不容忽視的政治勢力,又跟在高麗軍界內部,在同北元和倭寇的戰爭中脫穎而出的名將李成桂相結合,二者聯手,才逐漸形成能夠左右高麗國運的聯盟。

但如今掌權了,李成桂手裡有兵,卻是不願意跟鄭夢週一起分享權力,逐漸有了黃袍加身的野心。

正因如此,子弟都在大明國子監留學,而且二十年來都是堅定的親明派的高麗宰相鄭夢周,纔會緊急向大明發出私人信件求救。 鄭夢周在大明這裡的地位很高,在朱元璋這裡都是掛了號的,所以信件第一時間就由通政司交到了文華殿給太子朱標過目。

“高麗局勢竟真到了這般危如累卵的境地。”

當看到鄭夢周請求派遣恭讓王世子王奭來大明朝貢,藉此保護恭讓王血脈,以圖日後李成桂篡國以後用以復國的時候,朱雄英也完全明白了朱標爲什麼這麼氣憤了。

李成桂的舉動可以說直接觸犯了大明的利益,大明需要的是一個恭順穩定的高麗作爲徵日的後勤基地,而李成桂不是一個願意屈從於大明的人,對於大明來講,高麗內部以鄭夢周爲首的親明士大夫,顯然也比李成桂這樣的武夫更容易控制。

朱雄英深吸了一口氣,放下手中的信件,眉宇間流露出深思之色,高麗的位置很重要,高麗和東察合臺汗國的地緣價值其實是差不多的,東察合臺汗國是帖木兒汗國與大明之間的跳板,高麗則是日本與大明之間的跳板,具體被誰控制,完全取決於誰的實力更強。

所以高麗局勢的動盪不僅關乎其自身的命運,更牽動着大明的神經,一個穩定而忠誠的高麗,對於大明日後的戰略佈局至關重要。

“父親,此事確實棘手。”朱雄英緩緩開口,聲音中透露出不符合他年齡的沉穩,“李成桂的野心已然昭然若揭,而我們不能坐視高麗落入一個不受控制的人手中。”

朱標點頭,眼中閃過一絲讚賞,他這個兒子雖然年紀尚輕,但已經展現出了不俗的政治眼光和判斷力。

“英兒,你以爲我們該如何應對?”朱標問道。

方纔朱標其實已經有了一些想法,但正所謂“上兵伐謀,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大明當然有派兵征伐高麗的能力,但有能力也不代表要毫無節制的濫用,跟有錢不代表要亂花是一個道理。

可李成桂不是一個能夠輕易震懾住的人,作爲高麗名將,李成桂的軍事生涯履歷非常輝煌,先後擊敗過紅巾軍、元軍、日軍,哪怕不如大明的這些一流將領,也絕對不是不知兵的草包,再加上高麗作爲元朝的養馬地,在這時候有一個很反常識的情況,那就是高麗的騎兵比例很高,而且質量也不低,跟剛剛開國二十多年的大明一樣,軍中的將校普遍經歷過元末亂世的戰爭有着豐富的戰爭經驗,各方面都處於巔峰狀態,跟後世被日本人、女真人隨便拿捏的朝鮮王國還真不一樣。

朱雄英沉思片刻,道:“我以爲應當先穩住鄭夢周的地位,給予明確的支持,確保他在高麗內部的地位不動搖,同時也需要對李成桂施加一定的壓力,讓他知道大明的態度。”

“具體該如何做呢?”朱標追問道,而這就有一些考校的意味了。

“可以派遣使節前往高麗,明確表達我們對鄭夢周的支持,給予李成桂和鄭夢周相同的賞賜,並暗示如果李成桂輕舉妄動,大明將不會坐視不理。”

大明對於高麗的影響力,顯然比之前基本沒有接觸的東察合臺汗國要深的多,李成桂在兩年前拒絕進攻遼東,來了一出高麗版的“陳橋兵變”,其人顯然也是清楚大明的實力的,因此在這種雙方都算知根知底的情況下,大明的威懾是相當有力度的。

朱雄英建議道:“同時,我們也可以考慮在軍事上給予一定的支持,比如派遣少量精銳的軍事顧問前往高麗,協助鄭夢周穩定局勢,鄭夢周這一派手裡不是說也是有兵的嗎?雖然沒有李成桂多,但總歸也是有的。”

軍事顧問這個詞顧名思義,顯然不難理解。

朱標聽後,眼中閃過一絲滿意的神色,朱雄英的建議在他看來雖然有些地方還有小瑕疵,但確實是一個可行的方案,這樣既能夠表達大明對高麗局勢的關切,又能夠避免直接捲入高麗的內亂之中。

畢竟對於大明來說,需要佈局的地方實在是太多了,國內的事情也千頭萬緒,如果能夠不打仗,那自然是最好的,省錢省人。

當然了,要是李成桂不識擡舉,非要跟大明來硬的,那大明也只能讓他見識見識誰是老子了。

“我會盡快安排禮部,準備使節前往高麗,同時與五軍都督府商議派遣軍事顧問的事宜。”

朱雄英聽後,心中鬆了一口氣,自己的建議得到了朱標的認可,也意味着他對於大明的外交,也有了更深的影響,當這種影響成爲習慣且他的建議能夠妥善處理好這些外交問題的時候,他在這方面的地位自然就會跟現在不一樣了。

如此一來,類似於東察合臺汗國和高麗王國的這種外交事件經歷的多了,以後有什麼事情,朱元璋和朱標也會考慮他的意見,他能發揮的作用,也就不僅僅侷限於商業、工業這些經濟建設的領域,而是能夠在政治外交領域也發揮一些作用。

而就在這時,馬三保忽然匆匆趕來文華殿,顯然他也是找了朱雄英一圈。

“殿下,陛下有請。”

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36章 告白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36章 告白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36章 告白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36章 告白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
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60章 被散養的藩王們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61章 黑麥與木薯,神種降臨!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176章 聖孫駕到,統統閃開第244章 馬上啓航第172章 朱雄英的謀劃第205章 秦嶺蟲洞再次開啓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93章 朱棣:好侄兒,放學別跑!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218章 嶽山投誠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45章 日防夜防,家賊難防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35章 講《明史》的姜老師第187章 老朱力排衆議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248章 頓兵於雄關之下第95章 你剛纔說話的語氣,四叔不喜歡第177章 安置房項目交付第145章 “上等人與狼”第29章 古董無線電臺到手!第110章 天元帝身死,北元覆滅!第36章 告白第103章 考成法!文官噩夢降臨!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102章 新式火銃帶來的震撼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第84章 朱雄英的長命鎖第190章 離家出走的表哥李景隆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86章 您說我應該回到大明嗎?第242章 大明使團的遭遇第111章 殿試上怒噴海禁政策的解縉第66章 大孫還陽的可能性第36章 告白第126章 陰陽炁海最後一次開啓第234章 皇室海上貿易第122章 秦嶺中發生的咄咄怪事第112章 大明世界的改變第114章 “勝利號”風帆戰列艦圖紙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36章 告白第91章 《赤腳醫生手冊》第193章 幼軍之議第159章 東宮屬官們的勸諫第169章 來根華子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220章 東察合臺汗國的決定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51章 來自朱樉的怨恨第214章 大明的技術瓶頸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163章 先找個狗頭軍師吧!第22章 朱元璋:所有人都瞞着咱!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89章 朱元璋:老四,你真行啊!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27章 王公們的質疑第13章 醫學奇蹟,戴思恭的震驚!第236章 仗劍去國第6章 朱雄英的猜想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73章 卷什麼卷?出海吧!第36章 告白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82章 我真是古代穿越者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25章 幼軍初立(八千字大章)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41章 四海商會第55章 世界局勢與蒙古人的威脅第57章 姜老師講內卷第85章 穿越倒計時第173章 禮有嫡子而無嫡孫第121章 馬皇后的擔憂第231章 進攻日本外島的藉口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249章 玉不琢,不成器第52章 朱元璋:大孫能還陽?!第147章 等等,我啥時候去地府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