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曹國公府

第189章 曹國公府

朱雄英接過聖旨,便準備乘着宮裡配的馬車前往曹國公府。

司設監掌理御用儀仗、輦輅,主要負責出行方面,司設監的主官是一個正四品太監,他見了朱雄英非常熱情,親自給朱雄英找來了作爲虞王專屬座駕的親王象輅。

一般情況下,皇室成員出行都是坐輅的,嗯,其實“輅”就是體積比較大、底盤比較高的馬車,一般分爲大輅、玉輅、金輅、象輅、木輅等型號,其中大輅、玉輅通常是皇帝用的,金輅是皇太子用的,而親王級別則用象輅。

親王象輅高度比皇太子金輅低六寸,輅座高度三尺多,輅亭則高五尺二寸,外面用的都是紅髹木裝飾,前面是推開式的雙開門,底下鋪着紅花毯,座椅上則墊着紅錦褥席輅內有椅靠、坐褥、帷幔、屏風、水壺、吃食架等設施,內飾則是金邊耀葉板和青地雕木五彩雲襯板,整體減震效果也很好,在城內道路行駛的話,車內基本沒有顛簸感,除了速度不及汽車外,坐着的體驗跟現代世界的豪華SUV沒什麼差別,甚至還要更寬敞一些。

很快,朱雄英就來到了李文忠的府邸。

李文忠的府邸坐落於京城的核心地段,三間五架的金漆大門,上面的獸面錫環怒目圓睜,而頂上的“曹國公府”四個鎏金大字,更是彰顯着主人的尊貴身份。

不是什麼人家都能稱“府”的,在大明只有親王郡王國公才能稱作“府”,而官員則稱“宅”,庶人只能稱“家”.若是穿越到了大明,自稱“宅男”,那人家聽了都要肅然起敬,心想這準是個官宦家的少爺。

而對於不同等級的府邸規制,朱元璋也做了明確的規定,而在觀構造上,郡王以下不許建歇山轉角、重欄重栱,不許有彩繪圖案,廳堂的房間數量根據官職的大小也有嚴格區別,一品到九品,分別是五間九架到三間七架不等,至於國公,則可以有前廳七間九架,中堂七間九架,後堂七間七架超大規制。

朱雄英下車後,便被門口的管家恭敬地迎了進去。

曹國公府跟他去過的秦王府相比只是規模縮水了不少,但該有的都有,家廟和廊、廡、庖、庫等從屋一應俱全,府內綠樹成蔭,假山池水相映成趣一派寧靜祥和的景象。

在管家的帶領下,朱雄英穿過曲徑通幽的迴廊,來到了府內中堂的大廳。

此時,剛換了常服的李文忠已經得知了朱雄英的到來,急忙迎了出來,顯得很是熱情。

李文忠是朱元璋的大侄子,而朱雄英則是李文忠的大侄子,雙方的親戚關係還是很近的,屬於是表親,但爲顯親近,一般不用“表”來稱呼。

“好侄兒,今日怎麼得空來我這裡?”李文忠笑着問道。

朱雄英躬身行禮,然後將袖中的聖旨拿出來給李文忠看了一下:“叔叔,皇爺爺有手諭,讓您統籌建造堤壩的工程。”

“稍待。”

李文忠並不知道朱雄英是來宣旨的,而接旨也有接旨的規矩,李文忠連忙側過身來站好,然後躬身行禮,身後曹國公府的奴僕則是垂首肅立。

不是所有聖旨都需要下跪的,根據大明制度,誥命、敕命、敕諭、諭告、宣告,這幾樣是必須跪聽的,但宣策和敕令,也就是俗稱“手諭”和“口諭”,接這種聖旨,接旨人只需躬身即可至於身邊的人,如果有功名在身則需要以扇作笏,擺出擋臉鞠躬的姿勢,無功名的人則需要垂首肅立,要是什麼都不懂庶民,就算不知道怎麼做失禮了也不會被追究責任,“禮不下庶人”就是這個意思。 朱雄英宣旨後,李文忠接過聖旨,仔細閱讀後臉色變得凝重起來,他深知這項任務的艱鉅性,但皇命難違,也只能盡力而爲。

“陛下還說什麼旁的事情了嗎?”

朱雄英搖搖頭,如實道:“那倒沒有。”

李文忠請朱雄英坐了下來,府中的僕人上了茶水喝了口茶後他擡頭看向朱雄英,問道:“好侄兒,你對此事有何看法?”

畢竟這件事情,是由朱雄英引起的,而且皇帝肯定不會無緣無故派朱雄英來宣旨,所以李文忠覺得,這裡面一定有些深意。

朱雄英沉吟片刻,也沒敢信口開河,而是謹慎地說道:“叔叔,我認爲建造堤壩還是頭等大事,但也不是說盲目去建。”

李文忠聽後點了點頭表示贊同:“侄兒說得有理那依你之見應該如何着手呢?”

這也是李文忠對朱雄英能力的小小測驗,朱雄英並不需要答得有多好,但最起碼要有個條理,若是他自己心中都沒譜,那李文忠就會覺得這事有些不靠譜弄這麼大架勢,恐怕有白折騰的風險。

“還是得對長江入海口的地理環境進行詳細的勘測,然後做好規劃,這個得看工部都水清吏司的安排,最好能跟地形結合起來因勢導之.而且還得跟當地百姓說清楚,既然是爲了保護他們自己的田產,沒道理徵召的民夫會不盡力。”

李文忠聽後點了點頭,這小子年紀輕輕就有如此見解,說話有條不紊,雖然沒有給出一個完整的計劃,但基本的思路都是正確的。

“對了叔叔,我這裡還有一份堤壩的構築圖,不一定完全對,但您可以參考一下,找擅長治河的工匠再看看改進一番。”

說着,朱雄英掏出了一張他手繪的草圖。

明代治理黃河的成功經驗很多,治理長江倒是少見,不過疏浚吳淞江等記錄也有一些,所以之前查到相關資料的時候,朱雄英就留意了一下具體的方法,如今一看果然能派上用場。

“束水衝沙法”這些治理黃河的法子就不說了,跟眼下的事情壓根不沾邊,但具體的堤壩構築法卻可以參考一二,畢竟是已經驗證過的成熟構築方法,有效治理了吳淞江和黃浦江,想來應對長江的洪災,也是能起到一定效果的。

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61章 朱允熥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5章 鬼市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83章 長夜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6章 告白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75章 鬼市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
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96章 關於張居正改革的筆記第42章 土豆紅薯玉米種子第39章 冰封四百年?第119章 隆慶開關的巨大利益第79章 牛痘接種法的神效,震撼的江南災民!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18章 倭寇作亂之根源第161章 朱允熥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71章 徐達病重,千鈞一髮!第34章 神器試驗成功,國公們的震驚!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250章 雞翎關破第138章 觀音奴:此人不是太子殿下嗎?第54章 清朝滅亡明朝?朱元璋的驚駭!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179章 蓄水池之論,朱元璋的讚歎第142章 還請王妃告訴我答案第175章 鬼市第149章 五爪龍牀,僭越之罪!第183章 長夜第201章 工業願景第128章 蒸汽機模型帶來的震撼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3章 爺爺你穿越到大明瞭?第24章 蟲洞傳輸實驗第158章 嗑死膽大的,嚇死膽小的第97章 馬戛爾尼進自來火鳥槍第207章 劉日新:有一處新的陰陽炁海第123章 朱雄英的穿越準備第36章 告白第180章 工業農業商業三條腿走路第175章 鬼市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32章 爺爺你真是魂穿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105章 捫心自問,回到大明的理由第233章 風帆戰列艦下水第133章 穿越大明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90章 咱真是瞎了眼,立了這麼個皇太孫第26章 道衍:若燕王不棄第132章 一石激起千層浪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146章 臥槽,舅姥爺!第191章 李景隆:我能成爲大明戰神?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217章 兀納失裡的恐懼第49章 拍賣會預展第162章 第一個任務:整頓莫愁湖第235章 南方局勢第165章 來自道衍的信息第232章 五京之議第131章 如何確認身份【求保底月票!】第94章 朱標的推測:允炆就是“永樂帝”?第21章 名爲“空印案”的未來天機信息!第17章 如何守住漩渦的秘密?第11章 李奶奶的過期藥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12章 大孫不會害你第10章 重新燃起希望的朱元璋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229章 大明版的外籍軍團第186章 第二個預言,恐怖的天災!第92章 郭桓案後續,嚴刑之下爲何無法除貪?第228章 外交方面的連鎖反應第37章 老登,該爆金幣了!第20章 爺爺你逗我呢?第101章 爺爺想做海貿生意?缺錢有辦法啊第227章 高麗使團第77章 朱棣:永樂帝壞了海禁?我第一個不答第136章 初遇解縉第40章 天亡大明!朱元璋的恐懼第237章 廢除海禁的初步構想第117章 抗倭援朝!日本人的狼子野心第98章 洪武二十年!第157章 新手引導任務:熟悉皇宮環境第156章 先知的恐怖預言第19章 辦公室中的線索第154章 認親只是個開始第107章 我大明天下無敵啊!第65章 來自龍虎山的線索第74章 鄭和下西洋?第181章 蒸汽時代第116章 火炮上艦?鳴樑海戰是個啥?第30章 朱棣的求證第50章 沐錦月的決定第144章 藍玉到來(感謝‘37天下無雙’的上第182章 火車實驗,深深震撼的衆人!第211章 在皇室成員中威望的樹立第127章 佛朗機炮與紅衣大炮,國公們的震驚第120章 白銀貨幣化與一條鞭法第212章 太湖蟲洞對應位置確定第150章 你招惹了不該惹的人第48章 來自姜老師的解答第43章 “送點人下去”的可行性第239章 李戰神問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