吃過晚飯後,老僧給我找來一套乾淨的僧衣,笑着對我說:“施主,換上它吧,溼衣服穿在身上不好。”
我趕緊擺了擺手,“師傅,我一污穢之身,豈敢玷污三寶。還是穿着我這身溼衣服吧。”
老僧搖了搖頭說:“施主此言差矣,佛說衆生平等,何來污穢清白之分?施主就不要再固執了,換了吧。”老僧的一句話說的我無言以對,若是再固執就有些不近人情了。於是我接過僧衣,跟隨老僧來到他的臥室,換上乾淨的僧衣,然後把溼衣服拿到屋檐下晾起來。衣服換好之後,老僧領着我來到他的禪房,禪房裡放着兩把木質椅子,老僧坐到了居中的一把椅子上,然後朝我揮了揮手說:“施主請坐。”我趕緊按照老僧的吩咐坐到了椅子上。
“師傅,我該怎麼稱呼您?”
老僧笑了笑說,“老衲法號至空,是弊寺的住持。敢問施主貴姓?”
“免貴姓李。“
“何方人氏?”
“西南人氏。”
“從西南到大海,相隔千里,你我能夠相遇也算是一種緣分。可否告訴老衲,你爲何要輕生?”
我把自己的身世和過往經歷以及種種遭遇一五一十地跟住持講了一遍,住持聽完後,微微一笑道:“今生的種種磨難,皆因業力所致,佛家講究因果,種善因得善果,前世不休福報,今生哪來福德?不光是前世種下的惡因,過去種下的惡因也會在當下或者以後顯現出果報。”
“師傅,這個我知道,佛說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過去的錯已經過去了,無法補救。沒有人知道下一秒會發生什麼,唯一能夠把握的就是當下。過去的錯,追悔莫及,我只求師傅給我指條明路,告訴我以後該怎麼活。”
“未來的路就在施主的心中。”
我被住持的這句話給弄糊塗了,未來的路怎麼會在我心中?我心裡明明是一片迷茫,看不到一丁點希望啊。
“弟子愚鈍,還望師傅點撥。”
“萬物唯心造,每個人的命運都掌握在自己手中,今後你想走什麼路就是什麼路。”
我仔細一想,也是啊,自己的路當然是根據自己的想法來走,可問題是我不知道該往哪裡走,於是乾脆就說:“師傅,那你收我爲徒吧,我打算出家了。”
“哈哈······”住持哈哈大笑起來,“施主以爲出家人都是絕望了才放下一切皈依佛門的嗎?這你可就大錯特錯了,你若是對一切都沒有信心,即便出家爲僧也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何能修成正果?佛法講究的是信心,你若沒有信心,如何修行?”
“不是,師傅,我對學佛很有信心。我從小很少殺生,這是與生俱來的,缺點就是容易嗔怒、生妄念、還有性幻想也就是佛家所說的邪淫。但是我堅信這些我都能改。”
住持點了點頭,“施主很誠實,也能夠正確地認識自己,不過,光有這些是不夠的。出家修行是很艱苦的事情,我看施主未必能堅持不懈,也正是因爲缺乏堅持的恆心,心猿意馬,所以事業上沒有獲得成功。再者,你並不可能放下塵世間的俗事,就算出家了用不了多久你還是要還俗。如果你真的不再留戀塵世間的一切,又怎麼會自尋短見,這說明你還在執著我見人見衆生見壽者見。另外你父母還健在,養育之恩未曾報答,談何成佛成道?”
“說到父母,我曾經遇見過許多出家人,他們的父母也都健在,但是人家可以舍孝道成大道,我又爲何不可呢?”
“除非他們的父母衣食無憂,你確定你父母現在衣食無憂了嗎?”
在住持面前,我不敢說謊,於是據實回答:“沒有,他們在經濟上完全依賴於我。”
“那你還是先盡孝道吧。”
“我就是因爲放不下我執,所以纔要逃離塵世以求清淨。眼看快到而立之年了,仍舊一事無成,唉······”
“一切皆有定數,順其自然吧。施主若想誠心修佛,那就先從一名在家弟子學起吧,持五戒、勤佈施,忍辱,精進。你的命運會有所改變的,明天下山的時候,老衲贈你兩本書帶回去好好研讀,一定會有所收穫。俗話說,小修於寺院,大修在凡間。”
“謹遵師傅教誨。”
“好了,時間也不早了。請隨我到客房歇息。”
我站起身來,跟隨住持來到禪房客房。
第二天一早,我換下僧衣,換上自己的衣服,準備下山。臨走時,住持送給我兩本書,一本《了凡四訓》,一本《金剛經》。我留下了一點錢,算是作爲答謝,然後離開了寺院。
回到廠裡,老闆打了我兩天曠工,我二話沒說,欣然接受。經過住持的一番開導,我一下子想通了許多,不再爲那些繁雜瑣事而感到煩惱。漸漸地,我學會了忍耐,甚至到了逆來順受的地步,不去在意別人說我傻,不去在意別人對我的看法,也不再與人爭吵。我不再是一個憤青,偶爾進入微博,也只是隨便看看,不再參與任何評論,更不會當噴子。所有的一切都與我沒關係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