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2章 雍城

從咸陽出發直達隴西郡有兩條大道,淠水道和渭水道,而要經過淠水道就必須過陳倉關後西行。處於渭水上游靠近陳倉關、同爲內史郡下轄的二十六縣治之一的雍城(後世陝西省寶雞市鳳翔縣南),就在這條大道邊緣上。

雍城是關中境內繁華程度僅次於如今大秦國都咸陽的兩座城池之一。咸陽未曾建成時,雍城曾經在長達數三百餘年的時間裡,都曾經是關中第一大城。

這一切都是因爲雍城在獻公二年(公元前383年)之前一直都是大秦的國都。

大秦第一任國君襄公,將都城設置在靠近秦人發源地的陳倉山,即最初的陳倉關。第二代國君文公又將都城東遷百餘里,設在了渭水北岸的雍城。

從公元前677年起一直至獻公二年(前383年),大秦在雍城建都長達294年,統共有一十九位國君在這裡執掌大秦。

在雍城大秦渡過了春秋時期,進入戰國初年,諸侯之間相互征伐交戰不休。那個時候的秦國國窮民弱,在同接壤的魏國交戰中,秦國屢次被魏國攻破城池,最危險的時候甚至一度被魏國打到了距離國都雍城不過百餘里的虢縣。虢縣以西大部分土地包括如今的咸陽等地,都被魏國佔去。

獻公繼承秦國國君之位後,爲了向天下宣示大秦從此誓死不向西后退一步、不再丟城失地,毅然將將都城東遷到距離如今咸陽兩百餘里的櫟陽小城,這個時候的櫟陽城是大秦對抗魏國進攻的最前線。雖然叫做城,但是事實上櫟陽卻完全按照軍事要塞的功用建造的。

距離櫟陽城不過三百里的下邽被魏國所佔據,魏國從華山大營出兵最多不過五日就能夠兵臨櫟陽城下。正是在這種情況下,獻公依然毅然將大秦國都遷到了櫟陽。

此後數年,獻公慢慢將魏國從關中趕出去。並最終一舉佔據魏國西大門函谷關。自此,函谷關再沒有從大秦手中失去,一直到始皇帝統一六國。

正是在奪取函谷關後。繼位的孝公命商鞅選擇咸陽重建新都,並在第二年正式遷都咸陽。

大秦定都咸陽之後,雍城做爲故都,雖然已經失去了大秦政治中心的地位。但是秦人從雍城開始,一步步走出關中,最終到始皇帝橫掃**統一天下。雍城對大秦的意義早已經不是故都所能概括的了的。

作爲大秦的國都,在兩百九十多年的時間裡,老秦人們在雍城修築了當時大秦最爲堅固的城牆、最爲華麗的宮殿,即便是在遷都咸陽之後,嬴氏一族十九位國君陵寢還有秦人宗廟依然留在了雍城。很多重要的祭祀和典禮,大秦國君都會從咸陽回到雍城舉行儀式。

雍城在秦人心中有着極爲特殊的地位,在大秦同樣也有着特殊的地位。

大秦歷十月二十三日。也就是國慶節的前兩日,在內史郡百姓都在猜測皇帝會親臨哪一地與民同慶第一個大秦國慶節的時候,胡亥已經輕車簡從的在一百餘位龍衛府親衛的護衛下秘密出了咸陽城。

咸陽城外,淠水道一側,兩萬名爲演習的朱雀軍騎兵已經在朱雀將軍王乾的統領下整裝待發。這兩萬由朱雀將軍王乾親自統領的朱雀軍自然不是真的要進行演習。他們真正的身份就是此次胡亥巡視雍城的護衛親軍。

胡亥並沒有隱瞞自己的身份,他毫無理由的相信朱雀軍對自己的忠誠,正如他相信蒙恬對大秦的忠誠一樣。兩者不同的是,朱雀軍只會效忠胡亥一人,而蒙恬雖然同樣忠誠於胡亥,但是他效忠的對象卻是他的兄弟始皇帝一手打下來的大秦帝國。

這一點,胡亥早就知道。蒙恬同樣也知道胡亥知道。但是兩人都沒有在這個問題上糾結,如今的大秦皇帝是胡亥,效忠大秦同樣也等於效忠胡亥。

當然,這個前提是胡亥能夠一直牢牢把控住大秦所有的權力,不被另外的嬴氏族人推翻了。

兩萬朱雀軍兵卒似乎知道皇帝輕車簡從甚至都沒有騎馬而選擇乘坐一輛普通的青銅馬車的原因所在,所以只是默默的看着皇帝的簡陋車隊駛入大軍中心,並沒有發出任何歡呼聲。

但是,端坐在戰馬上從看到胡亥馬車的一剎那陡然挺的更加筆直的脊背、抓着戰馬繮繩青筋暴露的手臂、一張張興奮的漲紅臉龐以及一道道炙熱的眼神,無不昭示着朱雀軍兵卒心中此刻的狂熱和激動。

即便胡亥坐在馬車中,也能感覺出那兩萬道匯聚在一起幾乎要將青銅馬車融化的炙熱眼神,想了想,胡亥最終還是鑽出馬車。

他覺得自己有必要也必須要在這些爲了自己爲了大秦、會隨着自己馬鞭所指上刀山下火海的大秦勇士們露面。

隨着一身黑金夾織長袍的胡亥出現在馬車外,一衆朱雀軍兵卒先是一愣,隨即齊齊在馬背上朝着胡亥躬身垂頭無聲的行禮。

仔細看就會發現,所有的朱雀軍兵卒在躬身垂頭行禮的同時嘴脣都在無聲的上下開合,如果有人會讀脣語,很輕易就能看出來,他們在說“陛下萬歲!”

在兩萬朱雀軍的護送下,胡亥在二十四號晚上就沿着淠水道到達了大秦故都雍城。

雍城在渭水北岸,雍水河以北,紙坊河以西的高地上。在建都雍城的頭兩百年,雍城同如今的咸陽城一樣,沒有修築任何的城牆,是以河流爲天然城牆的“城塹河瀕”,是“水上都城”。

直到戰國初年,雍城面臨魏國的兵鋒時,纔開始沿着河流修築高大而堅固的城牆。一道長長的青石橋,從雍城高大的城牆下延展而出,跨越雍水河,連接河流兩岸。

這是雍水門,是雍城的東城們門,也是最大的城門,正對着咸陽城方向。在另外三面,除北門是依山而建外,西門有一道寬達十餘丈的人工塹壕,南門毗鄰紙坊河同樣也是靠一道青石橋連接。

胡亥到達時,雍城令嬴善已經領着一衆留守在雍城的宗室長老在雍水門外等候了整整三個時辰。

ps:雖然到現在才碼出來,但是加更的承諾我始終還是完成了!感謝衆多兄弟一直的支持!如果推薦票再多一些,我想我碼字肯定會更有勁!

第9章 黃雀現(下)第264章 教訓第68章 短兵相接第69章 全滅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53章 血旗出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37章 玄武軍!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54章 糧草被焚第72章 日月失色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0章 秦典第127章 廷議第204章 王巖的烏龍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39章 曆法成第201章 酒後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60章 倒計時第23章 騰蛇軍第33章 紅樓之中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2章 妖精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32章 敗亡第81章 虞姬五十二章 項羽破營二第38章 趙佗親至第六十七章第122章 朕,喜歡你!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2章 詔第87章 踏青第230章 如果第285章 見呂雉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39章 曆法成第66章 岐山書院第75章 惡少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70章 嬴樂康第79章 稷下學宮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6章 堵截項羽三十一章 破局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162章 天怒第6章 夜宿何宮第144章 人禍外篇四大結局第125章 河西遇襲第58章 破法第70章 兩相分道第111章 七月七日晴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38章 紅綠家邦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176章 活着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22章 悍然進攻第159章 到咸陽第275章 沒得選擇第223章 戰起第26章 倚老賣老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67章 神棍?第126章 項梁到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16章 堵截項羽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84章 九原公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192章 長史司馬欣第86章 內閣第175章 覲見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56章 十二親衛第61章 天子第208章 殺之!第61章 天子第94章 褚文第33章 紅樓之中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47章 引路第40章 番禺城第186章 丞相之位
第9章 黃雀現(下)第264章 教訓第68章 短兵相接第69章 全滅第191章 南越風雲(二)第248章 奏疏銅鼎第253章 血旗出第304章 正名武安君第37章 玄武軍!第86章 大秦帝國皇家學院(二)第123章 候補學子第260章 引頸待戮第54章 糧草被焚第72章 日月失色第148章 壽春來使第20章 秦典第127章 廷議第204章 王巖的烏龍第21章 宿命的對決第39章 曆法成第201章 酒後第195章 精忠報國第291章 貞婦巴清第60章 倒計時第23章 騰蛇軍第33章 紅樓之中第159章 跌跌撞撞的先行者第217章 四路大軍第302章 武安君後人第22章 妖精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32章 敗亡第81章 虞姬五十二章 項羽破營二第38章 趙佗親至第六十七章第122章 朕,喜歡你!第280章 提拔和敲打第145章 受傷的孤狼第2章 詔第87章 踏青第230章 如果第285章 見呂雉第281章 塞外的幽靈第39章 曆法成第66章 岐山書院第75章 惡少第34章 地方吏治變化的開端第70章 嬴樂康第79章 稷下學宮第63章 韓信升官(一)第30章 王離,蘇越和蒙衝第16章 堵截項羽三十一章 破局第31章 咸陽燃燒的八卦之火第162章 天怒第6章 夜宿何宮第144章 人禍外篇四大結局第125章 河西遇襲第58章 破法第70章 兩相分道第111章 七月七日晴第80章 大秦尚坊(二)第147章 玄鳥燒營第214章 秦裕,族兄?第101章 南下和東出第38章 紅綠家邦第204章 鬼谷座下第176章 活着第230章 戰又如何?第22章 悍然進攻第159章 到咸陽第275章 沒得選擇第223章 戰起第26章 倚老賣老第115章 屠殺開始第267章 神棍?第126章 項梁到第215章 皇室之殤第16章 堵截項羽第199章 五大軍團第84章 九原公第124章 李斯心思第192章 長史司馬欣第86章 內閣第175章 覲見第149章 令狐沖,令狐範五十一章 項羽破營一第56章 十二親衛第61章 天子第208章 殺之!第61章 天子第94章 褚文第33章 紅樓之中第183章 武安侯馬興第193章 司馬之罪第247章 引路第40章 番禺城第186章 丞相之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