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節 宣不宣戰

範哈兒這半個局外人,都已經動用自己的私人資本,來給何部長的漏洞擦屁股了,軍政部這邊當然也不能沒有表示。

“如今大戰在即,各部的軍需要求數目極爲龐大。我最多也能只能抽個二三十門火炮,幾十挺機槍。”何部長的回答很肯定。

對於自己的家當,他還是很清楚的。

同時對於自己的做法,這位部長也覺得沒什麼問題。

至少別人不可能拿這事,來指責他什麼。

最後還是老蔣對這件事情進行了拍板:

“僅僅是這些還不夠,再從江防司令部,調5門150毫米榴彈炮過去,再把那些老式廢棄軍艦的主炮,也拆下來,都裝到這些工事上去。”

他也是行家,知道這些看起來堅固的防禦工事,如果沒有大口徑遠程火炮支撐,其實最終也只能是被日軍大口徑遠程火炮定點摧毀的命運。當初預定的工事火炮,其實就都是因爲屬於大口徑的火炮,纔會那麼吸引各部長官,拼命從軍政部中爭奪,甚至到現在還記着何應欽的好處,站出來爲他說話。

只是到了現在,那些被各部吃下的火炮,再想讓他們吐出來,就比較難了。

老蔣深通權謀之道,如果是別的情況,以他的性格,對於這樣瀆職的行爲,就算是何應欽這個高官,他也會直接動手清除。但是現在好處最終還是在自己的部下手中,就只能無奈的自己出手,給何應欽和自己那些嫡系將領擦屁股了。

現在從江防司令部抽調,那也是沒辦法的事情,雖然那些炮製式和陸軍的肯定不同,但面對日本優勢海軍,這些大口徑榴彈炮,實際能發揮出來的作用,估計也不大,還不如抽到陸軍的防禦工事中去,也許還能發揮一點作用呢。

啓用滬寧線上國防工程的議題,就這麼決定了。

具體事務,則會交由軍事委員會下屬的總參謀部和軍政部一起負責實施,像範哈兒他們這些實力派將軍,基本不會參與。

隨後關於民國二十六年國防計劃的討論,也是順利成章的完全通過了。

範哈兒對於按照參謀部預案,進行抗日的戰術戰略安排,完全沒有異議。

實際上,就算他有其他大的戰略設想,這個時候提出來也已經來不及了。

涉及這種全國性戰略部署的規劃,根本不是一兩天時間,就能設定好的,更不好說還要進行各種**內部各派系角力和鬥爭了。範哈兒佔據西南地區多年,有關針對西南地區和中南半島的很多軍事計劃,到是由自己的參謀部制定了不少。但華東、華北地區,畢竟不在他的控制範圍之內,能夠粗略瞭解一些基本情況就很不錯,一般無法得到能夠制定詳細作戰計劃需要的各種情報、數據,所以他現在能在華東、華北的小規模戰役上,進行小打小鬧的改進,就算他目前最大的能力範圍了。

軍事委員會會議開到現在,實際上時間已經很長,不過老蔣並沒有馬上結束會議,而是轉向對範哈兒說道:

“範哈公,你的第七軍,將在明日抵達南京,按照總參謀部的預設,第七軍在南京浦口營地休息調整一天後,再從津浦線搭乘火車前往徐州,隨時準備繼續北上支援華北戰事,你意下如何?”

對於北上參加抗日,範哈兒當然不會拒絕。

當初他和老蔣提出的西南軍出川抗戰,第一個提到的戰場,就是華北。不過他知道,眼下國民政府正準備開闢淞滬戰役,這時候如果北上,不一定能夠支援到已經實力夠強的平津兩地,到是淞滬戰線這兒,鐵定要錯過機會了。

如果是在七月初的時候,他肯定會第一個要求去華北,不過如今華北戰事已經進入白熱化,自己第七軍就算調過去,後勤和戰場展開上,其實也並不一定能跟得上。所以範哈兒現在,內心其實有幾分想留在淞滬戰場的意思。

畢竟,淞滬一戰直接關係南京的安全,他參加抗戰的戰役中,最想改變的就是保衛南京戰役的結果,他不想再讓悲劇發生,所以最好還是留在淞滬戰場上。

當即就進行了表態:

“我昨天來到南京,就聽說津浦線現在正全力搶運支援華北的物資,還有能力送我們一個軍北上的運力麼?如果不能及時將第七軍調上華北一線,還不如讓範某參加在滬寧一帶的狙擊戰呢,範某出川來,是來打日本鬼子的,可不是閒着沒事去徐州遊玩的。”

津浦鐵路始建於1908年,1912年全線通車。北起天津總站(今天津北站),南至江蘇浦口,全長公里,後因故延至天津東站,正線全長爲公里,設站85個。

這條戰略性公路,對於這個時代的中國來說,絕對起着至關重要的作用。

現在聽到範哈兒的回答,老蔣還沒有答話,一邊的何應欽,就立刻接口過來:

“如今從浦口到徐州一線,運輸壓力還不大,但從浦口到天津,卻因爲大量車頭被日軍扣留,導致運輸能力大減,所有的火車,都集中在搶運北上的抗日物資,以及南下的逃難國民,所以你部到徐州後,如果想盡快參戰,很可能只有自己想辦法北上。”

“這怎麼可能?”範哈兒腦袋搖得像撥浪鼓。“第七軍不算士兵,光是各種輜重物資,就得兩個車皮來運。沒有火車,難道還讓我們的士兵去搬不成?”

有時候,一個國家的戰略準備做的夠不夠,看看這些交通運輸上的事情,就能看得出來。

二戰中的德國,因爲希特勒戰前大修高速公路,而沒有交通運輸的困擾,十成戰力,能十成的發揮出來。而二戰中的中國,僅僅依靠寥寥幾條鐵路大動脈,還不一定配備了充足的火車頭,在公路和水路不發達的地方,根本無法及時進行兵力調度。後來抗戰中諸多不理因素中,這交通不便,兵力調集困難,就是很重要的一個原因。

在津浦線明顯不能將第七軍及時調度到平津第一戰場後,隨後的討論結果,還是決定將老範的部隊留在華東戰場。

實際上,老蔣對於範哈兒的第七軍留下來,也很是高興。

衆所周知,老蔣很有主動開闢淞滬戰場的意思,而這個時候,手上能動用的兵力越多,他最後取勝的把握,也就越大。之前想調範哈兒北上,是因爲兩人此前達成的抗日合作協議時,只說了川軍北上抗日,所以不好意思將他們強行留在華東戰場。現在範哈兒自己都答應了,老蔣怎麼還故意驅趕。

所以很自然的,軍事委員會作出決定,讓第七軍暫時留在浦口營地,暫定任務爲協防守軍,阻止日軍從長江登陸襲擊南京。

而至於接下來到底是會是什麼安排,範哈兒早已經猜到,當然是參加淞滬抗戰了。

不過這時候老蔣的國內派系協調和兵力調度工作,還沒有完全結束,所以這戰事還沒提上日程。

會議最後的決議是在8月4日舉行最高國防會議,商討對日作戰問題。

即便到了現在,老蔣和國民政府,爲了避免成爲交戰國中立的理由,還是決定不作出對日正式宣戰。因爲宣戰後,國際社會會對中日兩國實施禁運,日本能夠自給自足的生產武器槍炮,而中國大部分武器槍炮卻需要進口,所以當時的國民政府認爲,禁運對中國絕對會是致命打擊。

當然,老蔣在是不是對日作戰的事實上,還是很現實的,不宣戰,也不等於我在打你的時候會留手,宣戰了,也不一定等於我會拼了全國人的性命和你死磕。只要戰爭勝利就可以,至於是不是宣戰,那也完全要爲戰爭能不能勝利爲前提來考慮。

不過範哈兒,卻是非常積極的想推動國民政府對日宣戰。

歷史上,不管是中國的嚴格學者還是傳統西方學者,基本很少提重慶國民政府對德意日宣戰一事。這並不是因爲宣戰不存在,而是宣戰涉及的問題太多了。在嚴格的歷史學家看來,出於對歷史的負責,如果只提蔣介石對德意日宣戰,不提汪精衛向英美宣戰,未免會有隱瞞歷史的傾向。西方人不象中國人強調“正統”,而是注重“事實”,政府不承認不代表歷史學者不承認。就像法國維希政府仍舊在歷史認定存在過一樣,汪僞政權同樣被西方學者認定存在,只是當時美英政府不予承認罷了。

可能他們看來,當時中國並不是只有一個政府,而是有四個政府(名義上三個):重慶的蔣介石政府,延安的**政府,南京的汪精衛政府,滿洲國的溥儀政府。太平洋戰爭爆發後,一半中國人(重慶、延安)加入同盟國陣營反對德意日,另一半中國人(南京、滿洲)加入協約國陣營反對英美蘇。兩個敵對陣營的英美和德意,都收到了自稱是“中國政府”發來的宣戰書,可謂奇事一件。甚至在二次大戰中,還沒有一個國家向中國宣過戰,這倒不是西方國家看不起中國,不屑與中國宣戰,而是無法向中國宣戰,英美不承認汪精衛政府,怎麼向汪精衛政府宣戰?德意日不承認蔣介石政府,怎麼向蔣介石政府宣戰?所以中國沒有收到一張來自他國的宣戰書。

範哈兒當然不想讓這樣可笑的事情發生,如果現在國民政府正式以中國的名義對日宣戰,以後肯定不存在兩個中國互相宣戰的問題。

而且一旦將宣戰拖後,中國在很多事情上就要陷於非常不利的地步。比如戰犯的審判,國際法庭上只對戰爭期間的戰爭犯罪進行審判,因爲中日戰爭是1937年7月7日開始的,所以1931?年“九一八事變”時的屠殺事件就不予起訴。如果中國對日本的正式宣戰日期是1941年12月9日,那麼按照國際法,1941年12月9日前的屠殺事件就不予起訴。這樣一來,1937年的南京大屠殺的兇犯豈不是無法追究了?日本人估計還巴不得中國如此呢。

歷史上國民政府的對日宣戰,最後只能採取了“茲特正式對日宣戰”的非正規模式,而不寫“自中華民國某年某月某日起,中國對某國立於戰爭地位”這一宣戰書規範模式,正是出於宣戰書的時間效益原因考慮。

範哈兒還非常明白,老蔣想要通過不宣戰,來維持非正式交戰國的名號,以便從國籍上獲得本國不能生產的大量先進武器和物資,實際上是不現實的。中國的主要武器輸入國德美蘇三國,德國和蘇聯方面,前者退出了國聯,後者本來就不是國聯,已經不存在以中立國名義拒絕向交戰國出售武器的可能。唯一需要考慮的老美,就算國民政府不宣戰,在華北大戰後,也只是向中國提供了有限的援助,最後還在日本的推動下施行了部分禁運,但卻一直對日軍大規模輸出廢鋼鐵和石油,不宣戰不讓中日兩國處於非交戰國狀態,實際上日本在美國上得到的好處,遠遠超過中國。

所以就算此時宣戰,先要自損八百,卻是絕對可以損敵一千,在這樣的情況下,當然是宣戰對中國更有利了。

只是宣戰是府院方面的工作,在軍事委員會上討論,就算是通過了也沒有約束力。

但當範哈兒把宣戰的事情,跟行政院和國民政府主席方面一說,老蔣這個委員長還沒有說,其他人就引進紛紛老調重彈:

“根據國際上公認的《關於戰爭開始的公約》,一旦一國對另一國宣戰,不管另一國意願如何,雙方就已經處在交戰狀態。而一旦這種交戰意向向第三國通告,第三國就有義務保持中立,除非它決定幫助其中的一方。因此,如果我們對日宣戰,日本便趁機以交戰國的身份,通知各國不要將戰略物資和武器賣給中國,這對我們的抗戰沒有任何好處。我們是弱國,多數戰爭物資都需要從外國進口,一旦宣戰,這些東西的進口必將受到極大的制約。”

“一旦宣戰,我們在日本的僑民怎麼解決。我們根本沒有足夠的實力來保護他們,相反日本在我們這裡的僑民卻可以進入其他國的租界,我們毫無辦法。”

而已經把範哈兒列爲老蔣派系的汪精衛,更是很不屑的慢悠悠地說道:

“我們跟日本交戰是要亡國的,現在只能先抗一抗看看,千萬不要宣戰,這樣連迴旋的餘地都沒有了。”

如果說,老蔣不宣戰,可能是受了外交部方面的影響,怕斷了援助,那汪精衛不宣戰,則純粹是想打幾下看看,打不過就和談的意思。

實際上,歷史上他也是這麼做的。

“物資和武器根本不是理由,現在中國工業產值,已經相當與日本的三分之一,僅範某的西南地區,就能提供基本的槍炮、飛機等軍用物資,不存在禁運就沒法打仗的可能。何況日本對外國的貿易和物資需求,還遠遠超過我國,一旦禁運,彼國的損失,肯定還會大過我們,怎麼可能錯過這次僅憑一紙文書,就折損日本幾個師團實力的好機會?”

範哈兒一條條進行駁斥。

“至於僑民問題,更是可笑,中日兩國,目前日本在華的僑民多,還是中國在日的僑民多?只要採取互換僑民的手段,雖然麻煩了一點,但說不定還能給戰事拖延一點時間,完全對我們更有利麼。”

“至於汪先生的說法麼,呵呵呵……”

範哈兒只是陰笑着看了這位汪院長一眼,沒有正面回答。

心中嘀咕,不知道自己要是鼓動政府委員們,最終通過了對宣戰的決定,這位汪院長,還好不好意思,在兩國已經宣戰的情況下,主動跑去接受日本的條件,建立僞政權。

以範哈兒來到這個世界後對這位汪院長的瞭解,他平常對國家和人民還是很關心。雖然對於日本有天然恐懼症,但也不是那種真死不要臉,哭着喊着要投降的人物,最後做了漢奸,他內心肯定能夠說服他自己的理由,不過要是現在把能夠說服他自己的理由給堵上了,不知道這位院長“同志”,還會不會選擇投降呢。

其他人聽到範哈兒的理由,仍舊吵吵嚷嚷一片,但是底氣明顯不如剛開始那麼足了。

只有汪院長,因爲沒有得到範哈兒的正式迴應,在一邊也是冷笑了一聲:

“軍人只要在軍事上,幫我們國家取得勝利就行。要是你們在戰場上打贏了,不管宣不宣戰,我們政府方面,都能爲國家取得最大的利益。我不會干涉戰場的戰鬥該怎麼打,但是軍人,也最好不要來干涉政府的決策。”

老汪很不給面子的一番話,讓範哈兒差點想拍桌子罵娘。

這實在是搬起石頭砸了自己的腳啊,他平常喜歡以軍人自居,在口頭也偶爾宣傳軍人管理軍事,政治家管理政治,不應該互相干涉,沒想到今天竟然被汪精衛給利用上了。

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12節 拼刺刀第102節 西南各派軍閥第44節 鋼盔第276節 奪取第54節 大屠殺提醒第31節 美國商人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349節 不該墜落的墜落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8節 購軍火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26節 抵滬第245節 大勝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167節 遲緩德日結盟第57節 公然行賄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77節 聲望大增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八十三節第73節 首戰第357節 開羅第258節 激戰第112節 華人迴歸投資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10節 姨太太們第171節 涉藏談判第178節 航母抵達第60節 初會戴笠第163節 見元首了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62節 殲滅第156節 中日推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181節 提前的統一戰第327節 新式海戰第69節 旱情第172節 抵美第97節 劉湘出川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253節 甘陝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352節 商議第170節 成功第212節 拼刺刀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43節 訓斥第10節 姨太太們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183節 兩線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138節 初見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152節 探病第1節 我是師長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13節 飛機歸我了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178節 航母抵達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八十三節第327節 新式海戰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12節 拼刺刀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95節 行刺第76節 處理俘虜第140節 約會第255節 重慶會議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148節 閉幕第248節 輕鬆應對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72節 兩種選擇第262節 殲滅第42節 臨時回川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192節 飛行隊參第51節 哈同夫人
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303節 合作誠意第212節 拼刺刀第102節 西南各派軍閥第44節 鋼盔第276節 奪取第54節 大屠殺提醒第31節 美國商人第240節 關門打狗第145節 私人指導第349節 不該墜落的墜落第147節 猶太人東來第367節 還都之議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28節 購軍火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322節 戰線站穩了第217節 一退再退第285節 國際承認第26節 抵滬第245節 大勝第311節 海戰後的吞併第167節 遲緩德日結盟第57節 公然行賄第309節 盟軍共同艦隊第318節 空運救巴丹第293節 二戰前夜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77節 聲望大增第107節 密會龍雲第八十三節第73節 首戰第357節 開羅第258節 激戰第112節 華人迴歸投資第203節 血戰不退第10節 姨太太們第171節 涉藏談判第178節 航母抵達第60節 初會戴笠第163節 見元首了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62節 殲滅第156節 中日推第320節 驕傲的代價第181節 提前的統一戰第327節 新式海戰第69節 旱情第172節 抵美第97節 劉湘出川第334節 盟國在歐洲的逆轉第253節 甘陝第326節 美軍的轟炸第215節 讓人震撼的處理第352節 商議第170節 成功第212節 拼刺刀第274節 曲線支援第43節 訓斥第10節 姨太太們第376節 華北大決戰第183節 兩線第4節 拿別人姨太太當人情第138節 初見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152節 探病第1節 我是師長第123節 紅軍突圍第13節 飛機歸我了第143節 中央抗日準備第42節 臨時回川第237節 瘋狂的鬆井第177節 海上匯合第178節 航母抵達第369節 登陸目標第233節 重奪制空權第115節 建設成果小計第222節 統籌準備第八十三節第327節 新式海戰第346節 新加坡解圍第82節 討官要地盤第211節 轟擊末鬆師團第212節 拼刺刀第336節 決定性的海戰第95節 行刺第76節 處理俘虜第140節 約會第255節 重慶會議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14節 一退再退的盟軍第148節 閉幕第248節 輕鬆應對第228節 火箭武器第372節 兩種選擇第262節 殲滅第42節 臨時回川第360節 琉球問題第192節 飛行隊參第51節 哈同夫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