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三十一節 彈劾太子(2)

張越一聽這語氣,就知道這次大約是可以有驚無險的過關了。

但臉上的神色,卻依舊是嚴肅無比。

“其罪三:身爲陛下嫡長子,漢家嫡嗣,不思體祖宗之重,承萬世之業,近來反而常懷戎武之事,欲與匈奴交兵,臣竊爲天下痛之!”

這一刻,張越化身儒家最鐵桿激進的主和派,慷慨激昂的大聲陳詞:“兵者兇器,聖人不得已而用之,太子身爲儲君,不思修德養義,沉迷於武力,臣竊以爲其罪大焉!”

“且春秋曰:恆公之與夷狄,驅之爾!匈奴蠻夷,不識王化,中國何必與之一般見識?驅之則可……”

天子看着張越的樣子,有些哭笑不得,莞爾一笑。

這長安城裡誰不知道,這個張子重就是公羊學派激進派和主戰派的‘俊傑’?

這貨甚至曾經冒天下之大不韙,公然宣稱:在消滅敵人的軍隊時,不僅僅要摧毀敵人的物質力量,還要摧毀敵人的精神力量!

更提倡和呼籲漢家將軍:務必要‘不顧一切,不惜流血的使用暴力’因爲假如我們不這樣做,敵人就會這樣做!

將軍們必須摒棄在戰爭中產生的錯誤‘仁慈思想’,因爲那一定會害死人!

他的那本《戰爭論》一出,前線漢家校尉、都尉,爭相閱讀。

無數人都將其視爲當代的司馬鑲且、吳起,甚至已經有漢家將領,將這本書抄錄了好幾份,打算當做傳家寶!

現在,這張子重在自己面前,模仿那些儒生的姿態,大倡和平之音。

這不是黃鼠狼給雞拜年咩?

不過,笑過之後,天子反應了過來。

他望着張越,問道:“卿說太子在謀劃對匈奴作戰?”

這事情……

天子不由自主的握緊了拳頭。

他對劉據最大的不滿,就來源於劉據一直在鼓譟和平,積極的倡導與匈奴弭兵。

有一段時間,這個太子甚至像喪失了理智一樣!

若他是壯年時期,像是元封、天漢之間,身強力壯,太子這樣鼓譟也就罷了。

就像他曾親口對劉據說過的話一樣:吾當其勞,以逸遺汝,不亦可乎?

但現在,情況已經不同。

經過天漢、太始的漢匈博弈,匈奴帝國的元氣,已經逐漸恢復,那個曾經控弦四十萬的超級遊牧帝國,正在歸來。

大量大量的匈奴騎兵,開始在浚稽山一帶和西域地區與漢對峙。

哪怕他再樂觀,也知道可能有生之年,看不到徹底敗亡匈奴或者臣服匈奴的可能。

基於此,作爲天子,他不得不去思考身後事的安排。

主和的太子,自然就成爲了眼中釘,肉中刺,怎麼看都覺得不順眼。

因爲,對匈奴戰爭,不僅僅關乎他的身後名與身後事,更關乎社稷興衰,天下興亡。

若太子上臺,聽憑腐儒們擺佈,果然與匈奴媾和。

乃至於放棄河西、九原、朔方,退防長城。

那他這輩子的努力與心血,就等於全部葬送。

更嚴重的話,還可能導致,邊軍造反,殺進長安清君側。

上一次清君側成功的人,進了長安後,可是殺光了所有姓呂的和所有惠帝子嗣。

現在,惠帝神廟雖然依然在,可是,除了逢年過節,太常卿會象徵性的派幾個人去主持一下祭祀,誰特麼還管惠廟啊!

惠帝的衣冠,每年出巡時,都是幾個老的連路都走不動的老宦官擡着。

天子可不想,自己百年後,也落得如此淒涼的下場。

如今,聽說劉據在琢磨和匈奴開戰?

天子的第一反應,是本能的不相信。

但內心深處,卻是激動無比。

他甚至有些忍不住問着張越:“卿可不能拿話誑朕!”

“臣豈敢欺瞞陛下?”張越適時的從懷中取出劉據的奏疏,呈在手上:“此乃太子所寫的請戰書!”

天子連忙起身走到張越面前,接過那奏疏,接着燈光攤開來一看。

“不孝之子據,頓首再拜父皇:兒臣竊聞,襄公復九世之仇,春秋大之!昔在高帝,有困於平城之恥;在呂后,單于書絕桲倫……孔子曰:是可忍孰不可忍!今父皇治隆天下,戈甲齊備,民心可用,兒臣不勝惶恐,昧死請戰,願父皇恩准……”

看着這帛書上的字跡,天子很清楚,這確實是太子的親筆。

這一刻,他內心中生出絲絲欣慰之情。

太子的這封奏疏,雖然看上去,依然是假大空。

只說了兒子我想打匈奴。

但怎麼打?到哪裡打?帶多少人打?爲什麼要打?

一個字也沒講。

但這已經足夠了!

幾十年了!

終於看到蠢兒子,舉起了主戰的旗幟,身爲父親,他內心頓時輕鬆了許多。

只要太子在他百年後,不改變國策,不與匈奴媾和。

那麼,他的身後名就有了保證。

這國家就還可以繼續平穩向前。

最起碼,邊郡的將軍列侯們,會一直忠於未央宮。

但嘴上,天子卻依然有些強硬,他拿着帛書,冷哼了一聲,道:“不過滿嘴浮誇之言,不知所謂而已!”

與匈奴人開戰,可不是那麼輕鬆簡單的事情。

現在的匈奴,也不是那個元鼎元封之間,可以被一兩萬漢騎就攆的滿草原亂跑的渣渣。

如今的匈奴騎兵,他們學習的是漢軍騎兵的編組方式,用的是漢軍騎兵的作戰方法,甚至就連訓練、軍法以及號令,也都是從漢軍騎兵部隊裡照抄過去的。

於是,衛青霍去病時,能夠一漢當五胡的鼎盛時期,一去而不復返。

匈奴人現在已經能夠與漢軍主力軍團五五開,甚至可以在局部地區,抓住漢軍的突出部,進行圍殲。

李陵、趙破奴的部隊,都是這樣被匈奴人的大軍包圍後殲滅的。

不過,假如只是嘴上嚷嚷,倒也無傷大雅!

天子隨手將那帛書丟到案几上,不屑的道:“不過,既然太子想戰,那朕也不能不讓他學習……”

“那就傳朕的命令去給任安,讓北軍六校尉備戰吧……”

出兵當然是不可能出兵的。

但,做做樣子,嚇唬嚇唬匈奴人,總不會吃虧。

天子和匈奴人打了幾十年交道,早就摸清楚了匈奴人的尿性。

長安這裡只要有動靜,匈奴人就會嚇得如臨大敵。

當然,借這個機會,告訴天下,太子也會和匈奴人作戰,比嚇唬匈奴人更重要!

今天依舊一萬字~

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八百二十八節 書呆子外戚第兩百七十六節 長孫的決定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九十章 暗流(1)第五百四十六節 蚩尤之怒(1)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五章 神奇的空間(2)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四百一十三節 好大喜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五百一十九節 父子(1)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六十九章 黃老已死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四百二十一節 飛速發展的工坊園(2)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信公主(1)【求月票】第七百九十三節 入甕(2)第兩百八十二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1)第三十八章 戰爭論(1)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六百六十節 雕版印刷第兩百八十節 論兵西域(1)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信公主(2)【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執金吾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四百三十七節 奈何張越有高達 【除夕快樂】第七百一十五節 劣根性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六百四十五節 可怕的臨淄城(1)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法家永不爲奴(2)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五百零一節 趙柔娘成了皇后義女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窗第六百四十八節 敲打(1)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五百零五節 烽火逐塞(1)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八百九十四節 都是戲精(1)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第七百四十六節 公主駕到(2)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進的野望第七百六十六節 張越的最終野望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一百四十章 賞賜第五百一十六節 武庫第三百二十節 影響後記(1)
第六百八十五節 同志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五百七十三節 天子的態度第十一章 神秘老人(4)第四百七十五節 不堪一擊(2)第二十八章 睚眥必報張子重第七百三十一節 見賢思齊趙充國第八百二十八節 書呆子外戚第兩百七十六節 長孫的決定第兩百零四章 鉤弋夫人(1)第九十章 暗流(1)第五百四十六節 蚩尤之怒(1)第一百五十五章 部署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七百三十九節 請殿下爲天下犧牲第五章 神奇的空間(2)第三章 隨身空間第兩百一十九節 執金吾的野望第兩百九十三節 狐鹿姑與範明友第四百一十六節 敲骨吸髓第三百三十六節 兩小無猜第四百一十三節 好大喜功第一百二十四章 始作俑者第四百八十七節 衣錦歸鄉第五百一十九節 父子(1)第兩百六十五節 再入空間第六十九章 黃老已死第七百四十四節 打不過就叫爸爸來第五百八十六節 大漢禁軍(2000月票加更)第四百二十三節 再獲名臣第三百七十四節 兩難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七百三十七節 民兵第六百七十三節 恐怖的漢朝(1)第四百二十一節 飛速發展的工坊園(2)第一百三十一章 南信公主(1)【求月票】第七百九十三節 入甕(2)第兩百八十二節 張郎妙計安西域(1)第三十八章 戰爭論(1)第四百五十一節 悲劇的李禹(2)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三百六十三節 儒墨合一第三百八十九節 義之所在第六百六十節 雕版印刷第兩百八十節 論兵西域(1)第一百三十二章 南信公主(2)【求訂閱】第一百零六章 執金吾第四百五十節 悲劇的李禹(1)第兩百九十九節 爾虞我詐(2)第三百四十八節 羌人問題(1)第四百三十七節 奈何張越有高達 【除夕快樂】第七百一十五節 劣根性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兩百三十四節 博弈(2)第八百七十六節 鎮壓(2)第八百二十六節 組建班底(1)第四百二十七節 風暴(2)第四百三十九節 粉絲的提醒第一百八十九章 天子的決斷第兩百七十七節 李廣利眼中的張越(1)第五百六十節 鄂邑公主第六百四十五節 可怕的臨淄城(1)第三百九十五節 勃勃野心第一百一十四章 法家永不爲奴(2)第三百八十二節 劉進的感激第七百五十節 淳于文的野望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兩百六十四節 諸夏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兩百四十八節 影響第五百零一節 趙柔娘成了皇后義女第四百五十二節 劉據的反應第一百八十八章 同窗第六百四十八節 敲打(1)第八百八十五節 後宮救國是正道第六百九十九節 怪獸(3)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六百六十三節 張布斯(3)第六百四十二節 定策(2)第七十九章 長安第兩百九十一節 小麥豐收第三十九章 戰爭論(2)第五百零五節 烽火逐塞(1)第三百九十一節 明悟第三百二十七節 詩經的正確解讀方式(2)第六百一十八節 貴族們眼裡的張越第一百六十八章 返京第一百零一章 所謂奸佞第八百九十四節 都是戲精(1)第兩百八十八節 工商署第七百四十六節 公主駕到(2)第一百九十六章 劉進的野望第七百六十六節 張越的最終野望第六百零七節 神秘的壽宮第兩百五十七節 開源(2)第一百四十章 賞賜第五百一十六節 武庫第三百二十節 影響後記(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