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三十八節 浪潮(1)

當太陽升起,人民赫然發現,長安各地閭里的閭室以及各市集的旗亭外面,多了一張被貼在一塊木牌上的白紙。

白紙自從被髮明以來,這還是第一次進入普羅大衆的視線。

往常,人們只是聽說過,張蚩尤發明了全新的用於書寫的材料。

但,這個所謂的白紙或者‘侍中紙’,到底是個什麼樣的?

卻沒有多少人見過。

畢竟,如今白紙產量還是太少了。

哪怕少府,如今已經月產各檔紙張數十萬張。

但,其中大部分都是官府在使用。

而且,是高階文官與貴族在使用。

尋常百姓,想要得見,還是不容易。

就連很多低階官吏,也未必見過,更別提使用白紙了。

故而,當白紙文告一出現,立刻就引發了圍觀和轟動。

只是,百姓多數不識字。

看不懂告示的內容,只好將求助的目光,投向那些能識字的人。

立刻就有着識字的文人,被人找來。

然而,在看到公文的剎那,這些文人多數呆滯了起來。

只有少數人,才能壓抑住內心的激動爲街坊閭里宣講起來:“侍中領新豐令、欽命持節使烏恆使者張毅敢告父老昆仲:吾聞有士人曰: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千里馬常有,而伯樂不常有……”

唸到這裡,無數文人士大夫,都只覺得這句話真的是說的太對了!

古有伯樂,善相千里馬。

千里馬得遇伯樂,是寶劍配英雄,佳人遇君子。

然而,這世道卻昏暗沉淪,吾等千里馬蒙塵至今,何其悲也!

只是……

接下來的話,卻讓很多人跳腳了。

“嗚呼!此何其繆也!”

“自古明君在位,賢臣名士,若有出仕治國經世之念,安有遺賢之事?”

“昔傅說於版築之間,盤庚見之,委以天下大事;太公垂釣渭河之畔,文王遇之,拜爲國相,託付軍國之事;管夷吾陷於仕伍之中,恆公知之,任爲肱骨,所以九合諸侯,一匡天下!”

“當今天子,聖賢不亞於三王,仁德不遜於五帝,胸懷天下,氣吞萬里,聖德澤於六合之間,平津獻候公孫弘,微寒之際,牧豚北海之間,身無片完之布,天子見之,拔擢爲丞相;故御史大夫張公,起初不過市井之吏,天子信其材,用爲廷尉,放治天下;廣川董公,大將軍長平烈候青,不過平陽侯騎奴而已,天子用之,遂橫掃匈奴,立不世之業,爲天下仰慕!”

“故是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乃爲伯樂常有,而千里馬不常在也!”

什麼叫非世有伯樂然後有千里馬?

什麼叫伯樂常有,千里馬不常在?

這張蚩尤的意思,是在嘲諷吾輩?是在羞辱吾輩?

豈有此理!

豈有此理!

當時,便有無數人咬牙切齒,憤恨不平。

然後,他們就看到了下面的文字。

“今吾不才,將奉詔出使,教化烏恆,建功立業,厥於遠方!”

“敢問父老昆仲:千里馬今安在?”

“好啊!”有人當下就大聲道:“這張蚩尤輕我丈夫無志乎?”

“必讓其知道,這世間英雄,從來不絕若線!”

當下,便有無數人,紛涌而至公車署,將自己的名帖和傳符,丟了進去,大聲說道:“吾聞侍中張子重,欲使烏恆,建功立業,特來請纓,願隨侍中,遠赴萬里戎機,立功勳於遠方!”

公車署署長王安很快就被驚動,走出官署大門,看着羣情激憤的無數士子,紛紛擡了擡手,喝道:“肅靜!”

作爲張蚩尤的‘老朋友’‘故舊’(王安自己是這麼認爲的),王安對於張越的事情是非常上心的,自然早就知道了事情的原委,更在昨日主動去張府拜見了張越,得到了張越的指示。

如今,看着這些羣情激憤的士子,王安沒有半分慌張之色,只是淡淡的道:“吾乃公車署長王安!”

隨着他的這句話,空氣立刻凝固,人羣也安靜了下來。

公車署長別看才八百石,但卻掌握着無數人的榮辱升遷。

不客氣的說,整個長安百分之八十的長漂,在王安面前都不敢蹦躂。

概因一旦惡了他,日後就算得到舉薦,也很難有出頭之日——公車署長完全可以利用他的職權,將某一個士子一輩子都按在公車署,讓其待詔一生!

“諸君來意,吾已得張侍中行文知曉,奉侍中公之命,君等若真心自願追隨張侍中遠赴漠南,教化夷狄,吾必爲君等造冊……”

“只是……有句醜話,本官要講在前頭……”

“此去漠南,教化夷狄,非是三月半年之功……”

“所有自願士子,皆需與大鴻臚簽訂爲期三載之約!”

“三載之內,不能擅離職守,違者,以軍法處置!”

聽到這裡,幾乎所有士子都愣住了。

三年?

而且還要跟大鴻臚簽約?

很多人都猶豫了。

漢家可是一個重諾守信的社會,平時人民連口頭之諾都會銘記於心。

若是白紙黑字訂下的契約,更是具備了無窮效應。

本來,很多人只是來投機的。

因爲,他們知道,此行烏恆,風險幾乎爲零,但收益卻會大的超出想象。

只是花上數月,至多一年的時間,就能撈回富貴,還能鍍金。

這是穩賺不賠的買賣!

但哪知曉,這居然是要起碼三年的時間去做一個事情。

投機者們,頓時就心生去意。

只是,如今乃是大庭廣衆,衆目睽睽之下。

無數的眼睛,公車署上下的官吏和待詔士人,都在看着自己呢。

而士大夫們,都是要臉的。

若是聽聞三年之約,就拂袖而去,以後還怎麼混呢?

好事不出門壞事傳千里。

大家都知道,只要他們敢這麼做,不出三日,長安城所有認識他們的人,都會知道,他們當了逃兵,畏難的名聲就會跟隨他們一生一世。

所以,他們只好苦笑兩聲,然後互相看了看,心中後悔不已。

“上了張蚩尤的激將法了!”不知多少人心中哀嚎。

但,也有聰明人,敏銳的發現了王安說辭中的關鍵,於是挺身而出,拜道:“晚輩敢問署長足下:既然有三年之約,想必自有相應的獎賞吧?”

衆人一聽,紛紛醒悟過來。

漢人,並不避諱談及錢財報酬,並不覺得,這有什麼不對。

食君之祿,忠君之事。

忠君的前提,是要食祿。

若是沒吃劉家的俸祿,很多士大夫都覺得,自己其實並沒有忠於劉氏天子的義務。

譬如齊魯一帶的緩則們,就都是這麼認爲。

故而,舉凡契約,都是有付出,必有報酬。

白紙黑字,明確權責。

這一點,後世無數出土文物,都可以證明。

“自然有的……”王安微笑着道:“三年約滿,若無紕漏、瀆職、犯法之事,則大鴻臚必舉定約人爲太學生,甚至孝廉、賢良方正,乃至於破格收錄爲大鴻臚之吏,便是舉爲太孫宮官吏,也非不可能……”

“且契約期間,一切開銷、花費,皆由護羌都尉官署報效,提供不低於中國四百石官員俸祿,提供休沐日、歲可請一次送親探訪!”

“此外,若君等願意,侍中公保證,可以爲君等聯繫、保媒一位烏恆貴女爲妾……”

衆人聽着,面面相覷。

條件和報酬,當然是極好的。

很多人都是怦然心動,激動無比。

三年之後,必舉爲太學生!

僅僅是這一條,就已經足夠很多的年輕人願意爲此賭上一把了!

沒辦法,漢家入仕的途徑,就那麼幾條。

一爲察舉,一位訾選,一爲萌舉。

察舉,誰都知道,這是一條荊棘之路,沒有大智慧大毅力大背景,一般人連玩的資格都沒有!

概因,一郡之地,每年就舉那麼幾個人。

而一郡之人,多則百萬,少則十餘萬。

乃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

而且,察舉的條件非常苛刻。

就以孝廉爲例,必須全郡知名,且無疑慮,纔可能被舉。

這裡的知名,指的是你在孝道和廉潔上的知名……

就算過了郡國這一關,舉入長安。

你還依舊沒有成功……

因爲,還有天下一百零三郡的英雄豪傑,正在期待踩着你上位。

察舉制度,艱難無比,坎坷至極。

能走通的,沒有一個是簡單人物!

至於訾選?

就更困難了!

訾選,顧名思義,就是比錢。

別看訾選爲吏的基礎很低,三萬錢的家產就可以得到資格了。

然而……

運作、打點、疏通關係、展示能力,最後得到肥差。

這其中要花費的金錢,數以百萬甚至千萬!

當初名臣張釋之靠着訾選爲郎,在長安爲官,全賴其經商的長兄供養和支持。

而其長兄乃是蜀中大賈,訾產千萬。

即便如此,張釋之也曾向友人吐槽:久宦減仲產,吾欲自免歸。

一個千萬訾產的兄長的家產,都因爲其在長安爲官,而陷入坐吃山空的地步,令張釋之心生去意。

那還是太宗時的故事。

現在,訾選這條路只會更費錢,而不是相反!

至於萌舉?

好吧,這條路倒是個捷徑。

但你首先得有一個兩千石以上的高官或者關內侯、封君以上爵位的貴族的老爹。

不然,哪來的回哪裡去吧!

也正是因出仕之路,艱難無比。

很多郡國的士大夫文人,纔會紛紛聚集到長安碰一個運氣。

希冀能得貴人青眼,從此青雲直上。

只是,能有這種運氣的人,實在是太少太少了。

多數人,蹉跎長安,白首而歸。

如今,卻又多了一條路。

只需去烏恆之地,爲大鴻臚衙門和張蚩尤做事三年。

表現合格,就可以在約滿後,得到一個舉薦入太學的機會。

優異者,更可以得到舉爲孝廉、賢良方正乃至於直接爲大鴻臚官員、太孫官吏的機會!

僅僅是這個機會,就已經值得無數寒門士子,爲之瘋癲了。

更不提,還有俸祿,可以享受四百石官員的待遇。

依照制度,四百石官員,月俸爲兩千錢。

每五日可以休沐一日,還可以住高屋大院,享受下人、親隨服侍。

這就很有誘惑力了。

需知道,這居長安大不易。

哪怕是郡國豪強子弟,在長安這麼久,也早把盤纏花光了。

如今,很多人的日子都是緊巴巴的。

別說遊玩嬉戲了,連正常的吃住都要成爲問題。

至於寒門士子們……

更是不得已,去給商賈們當了算賬先生、西席教師,乃至於給人漿洗衣物,抄錄文書等粗活累活,也不得不做。

藉此維持生計,在長安等候一個可遇不可求的機會。

就像去年,張蚩尤開始收錄投遞策文那樣的機會——那一次,數十人幸運的脫穎而出,被張蚩尤舉薦,如今都已經得官。

現在,只需要去烏恆三年,就不僅可以得到一個最起碼被舉爲太學生的機會。

更可以在三年後拿到數萬錢的俸祿。

無數人都是心動不已。

只是……

三年啊!

去烏恆三年……

大家冷靜下來後,不得不去考慮一個問題:夷狄寒苦,化外之地,危險重重。

而且夷狄不識禮教,不懂文法,不通音律。

去了那烏恆,還能有命回來嗎?

賞賜雖好,卻也要有命享受纔是啊!

要知道,漢室的士大夫,哪怕是所謂的‘寒門士子’,其實也沒有窮到那裡去。

像公孫弘、朱安世這樣的,在逆境和寒苦之中還能堅持讀書、學習的人,畢竟是少數。

絕大多數的人,是不可能做到的。

所以,所謂的文人士大夫,多數出生在中產以上家庭。

至少也是地主之家,有良田數百畝,就像曾經的張毅一樣,雖然說自稱‘寒門布衣’,但實則也是從小就沒少過吃穿,不知艱苦之人。

這樣的人,在後世有一個詞語來形容——小資。

小資的毛病,在漢室文人身上,也是一個不少。

所以,他們明知道,這條路是可行的。

很可能是自己唯一的機會。

但,內心對於夷狄的恐懼與漠南的艱難生活的畏懼,卻還是浮上心頭。

讓他們猶豫不決,躊躇不前。

但……

就在此時,已經有人做出了決斷。

“雒陽呂破胡,願從侍中之召,自願去往漠南烏恆,還請署長爲我登記!”

有了第一個,很快就有第二個,接着是第三個,第四個。

賭博,或者說冒險精神,在漢人之中,從來不缺。

而當這些人開始不斷涌現。

其他人,在大勢的脅迫下,也不得不緊隨其後,不得不忘掉心中的恐懼和不安。

沒辦法!

他們是士大夫!

而士大夫,最要臉!

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四百六十節 任務 【當爹了~】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三百六十一節 粉碎巫蠱(3)第三百五十三節 長樂宮宴(4)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十五章 留候之後?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四百八十四節 負荊請罪(2)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三百零五節 平易近人張子重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第五百零五節 烽火逐塞(1)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五百九十九節 砍瓜切菜(4)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六百三十三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2)第二章 變色龍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八百四十八節 蚩尤化胡(1)第兩百五十節 公考(1)第六百六十九節 交易(2)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後記(1)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三百零二節 煽風點火(1)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兩百三十節 公務員考試(1)第四百七十七節 震撼(2)第三百八十三節 徵辟丁緩(1)第六百三十九節 東南問題(2)【補更1/6】第八百四十六節 別離(1)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兩百六十七節 推薦信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1)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五百二十七節 倒勾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十五章 留候之後?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三百四十五節 炙手可熱第三百六十四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1)第四百節 富商雲集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僚【六更完畢求月票】第八百八十六節 你居然用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八百九十九節 騷動的長安第三百零一節 奇怪的李禹第六百三十七節 鐵與火(2)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七百零九節 郡兵(1)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八十二節 折服(1)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三百一十四節 尊尊親親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
第一百七十四章 鄉校(2)第一百六十二章 朱安世(1)第四百六十節 任務 【當爹了~】第六百七十八節 調(教(3)第四百九十九節 吃貨的狂想第八百一十六節 糾結的韓說第五百七十七節 收穫與決定第六百五十五節 共識(1)第一百零九章 地圖(1)第三百六十一節 粉碎巫蠱(3)第三百五十三節 長樂宮宴(4)第三百四十一節 皇后邀請第十五章 留候之後?第四百五十八節 君心難測第三百二十八節 大學閥的第一步第四百八十四節 負荊請罪(2)第七百零八節 縣學(2)第三百零五節 平易近人張子重第三百四十九節 羌人問題(2)第五百零五節 烽火逐塞(1)第七百五十二節 說服第三百五十節 長樂宮宴(1)第五百九十九節 砍瓜切菜(4)第八百七十節 十面埋伏(2)第六百三十三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2)第二章 變色龍第七百六十七節 劉進的轉變第八百四十八節 蚩尤化胡(1)第兩百五十節 公考(1)第六百六十九節 交易(2)第三百零八節 惱羞成怒後記(1)第一百二十五章 君子?小人?第三百零二節 煽風點火(1)第八百一十節 風暴(2)第兩百三十節 公務員考試(1)第四百七十七節 震撼(2)第三百八十三節 徵辟丁緩(1)第六百三十九節 東南問題(2)【補更1/6】第八百四十六節 別離(1)第六百九十三節 推銷(2)第六百八十七節 喜事第兩百六十七節 推薦信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六百三十二節 西元前的怪物騎兵(1)第八百三十一節 選才(1)第一千三百二十五節 天下誰屬(1)第四百零四節 公孫賀之死第一百零三章 桑弘羊(2)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一百零八章 宮廷險惡(2)第四十三章 教育(1)第五百四十節 互相試探(1)第五百二十七節 倒勾第兩百七十節 餘波第十五章 留候之後?第三百七十節 重賞第兩百三十五節 遊俠(1)第七百九十節 閒聊(1)第三百四十五節 炙手可熱第三百六十四節 一張白紙出南陵(1)第四百節 富商雲集第一百三十章 拐帶太學生第一百章 蒐羅人才(2)第五百六十六節 王莽的心機第七百六十四節 拍馬大策(1)第四百四十八節 嚇傻了第五百二十六節 開導(3)第三百零七節 祖傳絕技第八百零七節 五星紅旗,我爲你驕傲第一百四十二章 官僚【六更完畢求月票】第八百八十六節 你居然用前朝的劍來斬本朝的官?第五百四十一節 互相試探(2)第八百九十九節 騷動的長安第三百零一節 奇怪的李禹第六百三十七節 鐵與火(2)第六百五十九節 變天 (2)第七百零九節 郡兵(1)第五百一十四節 貪婪的工商署(2)第六百八十二節 折服(1)第三百三十四節 龍窯和造紙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五百八十八節 橫掃宵小(2)第七百四十三節 暴怒的太常第五百一十二節 希望之地(2)第三百一十四節 尊尊親親第三百九十九節 新的威脅第兩百八十五節 深水(1)第一百六十三章 朱安世(2)第四百九十四節 各方的反應第七百五十九節 聰明的女人第三百七十三節 掩耳盜鈴第兩百九十二節 安排第三百八十八節 助攻第兩百一十三節 打臉第三百八十四節 徵辟丁緩(2)第八百二十五節 香餑餑第一百二十八章 證僞(2)第三百四十四節 坑爹第七百七十節 三年平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