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6章 “倭”亂未平

第156章 “倭”亂未平

十月。

福建陷入到了一種奇特的狀態中。

海上倭寇帶來的風暴愈演愈烈,陸地上的倭寇卻逐漸被撲滅。

十月份是颱風登陸,海上風高浪大的月份,按照以往倭寇入侵的規律,到了十月份的時候倭寇都會返回倭國。

但是今年“鹿大王”卻好像在東南沿海“住”下來了,十月份依然頂着風浪劫掠船隻。

“倭寇”肆掠海疆,福建的海衛都不敢出海,但是總有些不信邪的海商出海。

特別是幾個平日裡和倭寇勾勾搭搭的海商家族,他們仗着自己有“路子”,想要乘着這個海路斷絕的時候,悄悄發一筆橫財。

可結果是,他們這些家族的船無一例外的都被“倭寇”劫掠了。

鹿大王標誌性的蜈丸號和具足大鎧一出現在海上,這些航行速度不快的商船根本不敢抵抗,只能乖乖的升起白旗投降。

不過“鹿大王”似乎改變了風格,“她”搶劫商船不殺人,只搶船搶貨。

只要是乖乖投降的海商,“鹿大王”不會殺人,只會讓原本的船員坐上小船拉到岸邊,讓他們自己上岸求生。

就算是遇到抵抗的,“鹿大王”也不會屠殺船員,態度比之前溫和了不少。

可是對待人命溫和了,對待財物就一改之前和福建部分海商的默契。

只要是被“鹿大王”搶劫的船隻,船和貨全部都搶走,一點情面都不講,一點餘地都不談。

甚至有的船長提出多交贖金,請求放回他們的船,“鹿大王”也嚴詞拒絕,貫徹搶光貨物搶光船的“二光”政策,完全不留任何餘地。

一時之間,鹿大王兇名熾烈。

這些自以爲能在倭寇面前說的上話的海商都被劫了,別的海商更不敢下海了。

福建海上貿易禁絕。

如果洪武皇帝活過來,恐怕要驚歎自己“片板不許下海”的海禁命令,竟然在一個“倭寇”的震懾下達成了。

海上的“鹿大王”橫行海疆,但是陸地上的倭寇們卻開始土崩瓦解。

果然和蘇澤所判斷的那樣,這些陸地上的倭寇離開了海上的支援,就成了無根之萍無源之水。

進攻沙縣的倭寇久攻不下,決定放棄攻打沙縣,轉過去劫掠鄉里。

可等到這些倭寇準備去禍害鄉里的時候,就遇到了大明朝戰鬥力最強的軍事組織——“家丁”。

沙縣的鄉紳帶領的“家丁”們,不僅僅擊潰了倭寇的襲擊,還反過來追擊倭寇幾十裡,將爲首的真倭逼出了沙縣。

福建一向是民風彪悍的,背山陳氏就敢於和長寧衛這樣的軍衛械鬥。

若是倭寇攻城,那這些鄉紳可以不管,縣官喊破喉嚨,也沒人願意救援縣城。

可倭寇攻打城外的莊子,那就是侵犯到他們的利益了。

各縣大族驚人的團結一致,爆發出了不俗的戰鬥力。

而方知府也聽從了女兒的建議,改變了對倭作戰的思路。

方知府從想辦法派官兵圍剿的老思路,改成了懸賞各地鄉勇殺倭領賞。

一具真倭的首級外加一把倭刀,送到知府衙門可以換二十兩銀子!

除了首級之外還要附加倭刀作爲斬殺倭寇的憑證,自然是爲了防止有人殺害百姓冒充倭寇領賞。

頒佈了這條命令之後,延平府各地義軍鄉勇團練更是打了雞血一樣,侵入延平府的真倭被圍獵追殺,很快延平府內的倭亂就平定了。

什麼,這筆錢誰出?

當時不肯出戰的延平衛出了,誰讓延平衛打不過倭寇,不出人出血,那就只能出銀子了。

不過於指揮使也不算虧本,方知府還是將一些斬獲算在了於指揮使的頭上,這讓延平衛也在兵部和福建都司衙門那邊大出風頭。

於指揮使準備繼續運作一下,讓於宗遠明年參加武舉考試,要是能考中武舉人,那於宗遠就也能得到世職了,到時候於指揮使再運作一下,給二兒子弄點軍功,讓於家這一門開枝散葉,要是分出兩個將門出來,也是光宗耀祖了。

咱們福建的俞大猷,之前也不過是世襲千戶,現在不也是浙江副總兵了嗎?

不就是掏錢嗎?於指揮使也想通了,錢財生不帶來死不帶走,該花的錢就要花!

等到十月份的時候,各府縣陸地上的倭亂基本平息,陸地上的道路也重新恢復通暢。

只是海路還處於完全斷絕的狀態,只可惜海戰這種事情,不是靠着賞錢和士兵的勇敢就能有用的,福建的鄉紳豪強再有錢有勢,也不可能私自建造戰船,組建艦隊,他們是真的打不過“鹿大王”啊!

和縣城的交通恢復之後,南平縣內又重新回覆了安寧,海瑞就派人來通知蘇澤,十月中再進城讀書。

隨着各地路上交通的恢復,倭亂時期都沒有停刊的《拍案驚奇》,銷售迎來了更進一步的增長。

增長的原因自然是《拍案驚奇》開始賣到外縣去了。

之所以《拍案驚奇》能夠賣的這麼快,還要感謝方知府的夫人李氏。

李氏對於蘇澤的《牡丹亭》非常欣賞,對於連載《牡丹亭》的《拍案驚奇》更喜歡。

李夫人雖然有一個進士丈夫,一個舉人弟弟,但是平生不愛陽春白雪,就愛下里巴人。

李夫人不僅僅愛看戲,還愛排戲。

她從女兒手上搶過來的詩社,變成了夫人們的戲曲社。

李夫人乾脆自己在戲曲社拍戲唱戲。

戲子雖然是賤業,但是夫人小姐們排戲又不演出賺錢,就是一個玩票娛樂,自然談不上什麼貴賤。

聽說那位松江府來的拓湖先生,有時候也會扮上戲裝上臺唱幾句,也沒人說他有辱士風啊。

可是唱戲要置辦行頭,還要僱傭樂隊,原本方如蘭好不容易籌措的經費,已經所剩無幾了。

在府衙的林顯揚知道了這件事,立刻派人通知蘇澤。

蘇澤讓人找到了陳朝源,讓他立刻起送一份契書送到府衙去,每月捐出《拍案驚奇》雜誌社的兩成利潤,贊助李夫人發展本府的文化事業。

果然這招一出,參加曲藝社的夫人們對《拍案驚奇》雜誌社的好感度立刻翻倍。

能夠參加李夫人聚會的,自然是延平府最頂級的夫人圈子。

現在《拍案驚奇》要賣到府內他縣,誰人敢從中使絆子?

據說某縣的當地會社要壟斷《拍案驚奇》的渠道,找到來縣裡鋪銷售網絡的熊五,要求報紙只能低價交給他們來賣,要不然縣裡一份《拍案驚奇》都賣不進來。

熊五隻是微笑,第二天當地知縣盛怒,將這個會社的骨幹全部抓入監牢,每個人都拷在恭桶邊上,教訓了半個月纔將他們放出來。

據說這位知縣的夫人,在下一次李夫人的曲藝社的聚會上拿到了一個好角色。

現在延平府黑白灰做生意的都明白了,《拍案驚奇》不能惹。

不僅僅是《拍案驚奇》不能惹,賣報紙的書鋪,叫賣報紙的報童,這些都是不能惹的。

而這其中還有一個被AOE到的倒黴蛋,那就是黃時行剛剛盜版了一批《拍案驚奇》,準備運到臨縣販賣,回回之前收購印刷坊的本錢。

才賣了一份就被人舉報,縣衙出動非常迅速,立刻將黃時行盜版的報紙全部沒收。

黃公子再次血本無歸。

林顯揚回來還帶來了另外一個好消息,那就是蘇澤帶頭捐款搞的養濟院終於修葺完畢了。

第一批孩子已經住進了養濟院,在海瑞的監督下,整個養濟院沒有人敢從中牟利,養濟院給城裡這些流落街頭的孩子們,提供了最後一點溫暖和保障。

方若蘭心情大好,她經常去養濟院看望孩子們,比起惠民藥局來,養濟院更能直接幫助到孩子們,這些日子方若蘭都泡在養濟院裡。

南平縣城裡另外一個心情不錯的就是於二公子了。

於家最近又出血了,可於二公子已經分了家產搬出去住了,於家的錢財和他又沒關係,於二公子反而拍手稱快。

後來於二公子又聽孃親說,他父親有意向幫他打點,讓於宗遠參加明年的武舉考試。

如果能夠通過武舉,也能得授軍職,那不用承襲家中的世職也能當官了?

一想到這裡,於二公子心情更好了,父親是拿家裡的錢幫自己謀前途啊!

另外一個讓於二公子心情好的事情是他的四家鋪子都賺錢了。

胭脂鋪和醬菜鋪子換了長寧衛來的掌櫃的之後,每個月上繳給於二公子的利潤都抵得上之前一年的了,由此可見前任掌櫃的到底貪了多少。

書鋪賺錢更是不用說了,現在整個南平城識字的人,每個月都要至少光顧書鋪兩次,現在南平縣的讀書人需要買書,自然而然的就想到於家的書鋪,書鋪的利潤自然是暴漲。

另外一個讓於二公子欣喜的是自己手上的另外一家布店。

一種耐洗的藍色染布,悄悄開始在南平縣城流行。

藍染本身就是普通窮人的色彩,這藍色的染布顯色鮮亮,很快就引起了那些精打細算的主婦們的注意。

於家賣的染布要比普通的染布貴一些,但是如果這種藍色的染布真的和宣傳的那樣水洗不掉色,那就可以節省很大一筆的補染的費用。

縣城裡大大小小的染坊,很大一部分做的就是補染的生意。

所謂的補染,就是在原本布料掉色之後,再拿到染坊中重新染色。

補染也是要花錢的,而且送去補染就有幾天沒有衣服穿,很多窮讀書人就一套衣服,也根本捨不得送衣服去補染。

可是穿褪色的衣服又沒面子,於家布店這種號稱不褪色的染布,很快就受到了精打細算的主婦們的歡迎。

雖然價格貴一些,但是不需要補染,節省了的時間和錢可要比這點差價多多了。

布料生意也一炮而紅,布店每天都排起長隊。

有人歡喜就有人憂,於家布店生意紅火,眼紅的不僅僅是開布店的同行,另外一個受損失的就是蔡員外家的染坊了。

這位蔡員外不愧是戶部的致仕官員,自然是非常會做生意。

蔡員外幾乎壟斷了南平縣的靛藍種植,城裡的藍染染紡,幾乎都是他家的產業。

衣食住行的買賣大多都是如此,這筆錢雖然不多,但是勝在長久穩定,而且一家家鋪子匯聚在一起,也是一大筆的收入。

可於家賣的不容易褪色的染布多了,來補染的人就少了,蔡員外家的染坊業務下降了不少。

而且蔡家不僅僅經營染坊,他城外的莊子裡也種植靛藍,染坊沒生意,種植的靛藍等於也賣不掉。

若是別人家的買賣,蔡員外自然有幾百種辦法讓他開不下去,可偏偏是於家的產業。

於指揮使是世襲正三品的武官,蔡員外在致仕前也不過是戶部的員外郎。

於家是洪武朝就在南平的本地大族,蔡家是最近三代纔讀書科舉發跡的,和於家也是不能比的。

這一切都讓蔡員外非常的鬱悶,這於家世代的武夫,怎麼突然開竅,做生意變得這麼厲害了?

十月二日,蘇澤終於安頓好了東奧島上的事情。

林默珺暫時留在東澳島,她穿着鹿大王的具足大鎧,開着蜈丸號劫掠這些走私商船,除了福建本地海商的船隻之外,還搶劫了一艘真倭的商船。

據林默珺說這艘商船上的倭人態度非常傲慢,用倭語嘰裡呱啦對林默珺說了半天,最後被林默珺一刀砍了餵了鯊魚。

蘇澤審訊了倭船上的倭人,原來這艘船是倭國鹿兒島大名島津家的貿易船,那個被林默珺斬殺的倭人,是島津家特許經營商人。

這艘船上裝滿了鹿皮,是開往月港做生意的,蘇澤通過審訊,在船長室找到了一面繡着月亮的旗幟。

阿方索船長辨認,這就是月港商會發出去的船引,只要是懸掛這面旗幟的船隻,就能駛入月港做生意。

蘇澤想到自己有一塊張海虎臨別送自己的木牌,那是陸地進出月港的憑證。

沒想到自己心心念唸的月港船引,就這樣輕易搞到手了。

看着東澳島上堆積的“贓物”,該銷贓了。

“倭”亂還在,自然還在《倭亂》卷裡。

(本章完)

第646章 蘭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30章 鬼市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043章 筆架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075章 治本經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060章 吃飽飯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60章 吃飽飯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47章 破蜀道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351章 《治安疏》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58章 少爺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482章 缺官第251章 發鈔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004章 龍王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010章 趕海第623章 教亂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491章 橡膠樹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63章 神聖感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86章 大買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
第646章 蘭州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624章 大都督先例第476章 東海貿易公司第462章 戚虎下山第030章 鬼市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043章 筆架第465章 輔政和垂簾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573章 三大法王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075章 治本經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209章 收穫滿滿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060章 吃飽飯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80章 擲彈騎兵第620章 誅心,出版大明實錄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84章 射擊技能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60章 吃飽飯第148章 雞肋的紫色被動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547章 破蜀道第063章 月港船會第351章 《治安疏》第142章 採生折割第412章 進步和落後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8章 低道德優勢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658章 少爺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275章 醫生會武術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272章 吾未壯(本卷完)第619章 自治社區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437章 當世文宗的威力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273章 天工開物第552章 李成樑入京第279章 紫色講學被動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011章 準備開荒第482章 缺官第251章 發鈔第407章 夸父號昇天第316章 共軛貨幣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16章 時代帷幕拉開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103章 束水衝沙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291章 戚家軍,伏子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168章 東南局勢大“好”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90章 天授乎?民予也第004章 龍王第310章 遭了,我成反賊了(三更,一萬二!第010章 趕海第623章 教亂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491章 橡膠樹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663章 神聖感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86章 大買賣第474章 蒸汽車頭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