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

bookmark

草原之上,俞大猷看着運送到五原城的武器彈藥和糧草補給,看向遠方的板升方向。

如今的五原城,已經今非昔比了。

俞大猷採取的政策,並不是簡單的漢人和蒙古人政策,而是採用統一的編戶齊民,在河道地區採取農耕和放牧相結合的管理方式。

河套地區因爲是黃河拐彎的地方,相比之下河水沖刷下的淤泥比較多,這裡的土壤非常的肥沃。

五原地區原本就是相當富庶的地區,這裡是草原上難得適合農耕的地區。

在佔據了五原城之後,當時在蘇北修建運河的胡宗憲,就親自給俞大猷設立了五原灌溉總渠的灌溉工程規劃。

五原城靠着黃河,河套地區的黃河處於長江中上游地區,黃河水比較清,但是河套地區也同樣容易氾濫,在河邊開墾的土地很容易被上漲的河水沖垮。

這是俞大猷在五原築城遇到的第一個問題,在元代時期黃河曾經有一段非常劇烈的泛濫期,歷史上的五原城日益廢棄,也有這樣的原因。

但是胡宗憲指出,五原的水利條件是相當好的,現在的河水氾濫問題,還是因爲草原水利技術落後,無法有效的利用黃河的原因。

對於那些願意種地的分配農田,還要繼續放牧的則劃定草原,給這些牧民放牧。

蘇澤還向整個五原城派出了一套完善的豆類加工的技術專家,這些都是天工書院的畢業生。

除了農業之外,俞大猷對於投奔他的草原遊牧民也是一視同仁。

胡宗憲給五原城設計的是建造一條和黃河平行的灌溉支渠,然後再用一些橫溝將這些支渠連接起來。

這樣的設計可以說是相當的精妙了,胡宗憲還派遣了自己的助手進入草原,幫着俞大猷完成了五原灌溉總渠的建設工作。

正好在那個時候,大量草原上的漢人投奔五原城,俞大猷手裡也有了人力,於是趁着這個機會開展了五原灌溉總渠的挖掘工作。

有了五原灌溉總渠,比較湍急的黃河水被分開來,這樣就不容易在降雨多的時候氾濫。

五原本身就非常適合種植豆類,這些技術專家帶來了東南育種培育的優良豆類品種,這些豆類迅速在草原上紮根,得到了廣泛種植。

接着是壓榨豆油的工坊被建立起來。

蘇澤聽說了五原的情況之後,又寫信給俞大猷,建議他在灘塗和部分農田培育優良的牧草,並且在土地中雜種豆類,用來飼養放牧。

而剩餘的灌溉工程,則從五原灌溉總渠引水出去,用來灌溉附近的農田。

這條和黃河平行的支渠,就被命名爲五原灌溉總渠。

等到兩年前完工後,隨着水利工程的擴大,更多的土地被開墾成了農田,去年就迎來了大豐收。

油脂,在草原上一直都是非常必須的資源。

和中原不同,在苦寒的草原上,肉蛋奶油都是必須品,如果無法補充足夠的脂肪是無法生存下去的。

所以奶油和黃油,這種從奶製品中提取油的技術,也不約而同的被全世界的遊牧民族發明。 大豆也能榨油,這是中原先民們早就發明的技術,但是如今植物榨油的技術,也隨着東南農業技術的提高也逐漸開始走進千萬戶,在南直隸很多地方,使用豆油炒菜已經是家庭正常的操作了。

這些大豆被壓榨成豆油,一部分供應給了五原的百姓,一部分賣到草原其他部族,給五原城換取物資。

而更重要的是壓榨完大豆後的豆粕。

豆粕,就是榨油之後的豆渣,這是一種非常優良的精飼料。

除了豆粕之外,經過大都督蘇澤改良的玉米同樣也是相當高產的飼料。

雖然蘇澤已經盡力改良了,但是由於西班牙商人從南美洲帶回來的玉米品種太原始,種植出來的玉米口感很差,在東南各地區進行了大力推廣,但是依然種植熱情不高。

原因自然是在蘇澤佔領的大部分地區,從江南到湖廣再到廣州福建,這裡都是水稻產地,飲食習慣又怎麼可能這麼容易改變,更不要說這個時代的玉米雖然產量高一點,但是口感實在是太差了。

以如今的技術,要完成品種選育都需要以年爲單位,如今能夠選育出比較高產的玉米品種,都已經是蘇澤運氣爆棚了,很多時候農業技術的發展就是抽卡遊戲,想要抽出想要的卡,需要的是多抽幾次和運氣。

有了高產玉米卻只能在少部分地區推廣,蘇澤有些不甘心,等到五原城建立以後,蘇澤看到了另外一條路。

既然人不吃,那牲口總不能挑食吧!

就在俞大猷剛剛建立五原城後,蘇澤就給俞大猷帶去了玉米種子,叮囑他在五原城附近種植玉米,渡過了初期糧食緊缺的時期。

在畜牧業發展起來後,俞大猷發現玉米這個東西確實相當不錯。

玉米磨碎了可以作爲飼料,和牧草豆粕混合在一起,可以很輕鬆的飼養馬牛羊之類的牲畜。

玉米的杆子和玉米剝下來的玉米棒子,曬乾之後可以作爲引火的燃料。

五原城在滿足了城內糧食供應後,開始利用農業這項漢人自古以來的天賦,給牲畜們種植糧食。

於是一種新的農牧模式出現在五原城,也就是利用農田水利設施種植玉米、大豆和牧草,生產製作飼料供應給附近遊牧的部落,農場種植者再從牧民手裡換取牛奶、肉類、皮毛這些物資,再進行生產加工的循環。

五原周邊的牧民,需要五原的飼料和畜牧技術。

五原的農莊和工坊,也需要周圍牧民提供的肉類毛皮和奶製品。

這種互相依存的關係,極大的削弱了遊牧民和農民的矛盾,五原的漢胡矛盾減少了很多。

這些年五原城的規模擴大,俞大猷又沿着河套建立了另外一些小城,都是按照五原模式複製的新城,也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在解決了吃飯問題,裝備問題,接下來練兵就是最不是問題的問題了。

俞大猷以五原爲中心,很快就訓練出一支騎兵。

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030章 鬼市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31章 當家難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41章 朕的錢!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四卷總結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47章 破蜀道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51章 新火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24章 徐渭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054章 抵捐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071章 破題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075章 治本經第034章 精製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23章 蘆田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65章 海參崴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28章 初陣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251章 發鈔第657章 拼命第638章 籌碼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58章 練兵之要
第654章 朝鮮的變化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020章 四書五經大全第030章 鬼市第650章 無煙火藥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31章 當家難第456章 乏味的時代,激盪的世紀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217章 朱熹王陽明都錯了!第241章 朕的錢!第622章 果然草臺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669章 張居正的地域黑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四卷總結第252章 淳安海瑞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365章 嘉靖退位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547章 破蜀道第307章 兩場大捷!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677章 毫無誠意第651章 新火槍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40章 交趾糖業第224章 徐渭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054章 抵捐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459章 雲南沐家那檔子破事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146章 海戰之法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2章 女真起兵第376章 草芥飛長,破土欲出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171章 縣試(求月票)第071章 破題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328章 九邊,救俞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09章 弔民伐罪(加更求票!)第075章 治本經第034章 精製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023章 蘆田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665章 海參崴第269章 文學的紫色被動第681章 人心所向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213章 “一道德”的野心第594章 如南北朝故事第396章 龍虎山張家第545章 入蜀通道(感覺中招了,今天請假欠第282章 使用國策改稻爲桑第280章 振武營兵變第86章 大明平均戰力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299章 減租減息第512章 蜀中和漢中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598章 系統性歧視第028章 初陣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251章 發鈔第657章 拼命第638章 籌碼第551章 李春芳倒臺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447章 琉球內附第578章 惡性通脹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058章 練兵之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