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1章 發鈔

bookmark

第251章 發鈔

胡宗憲看向蘇澤,徐渭也看向蘇澤。

蘇澤在江北做的事情,還沒有傳到浙江,徐渭想到的是蘇澤在衢州書院的講學。

如今在胡宗憲的宣傳下,夷狄華夏論在浙江年輕讀書人心中很有市場,恢復諸夏精神,已經成了不少讀書人的口號。

蘇澤對於浙江的影響,除此之外就是報紙了。

胡宗憲親自出資,以徐渭爲主編,在杭州發行報紙。

這份報紙名爲《備倭圖報》,主要就是刊登浙江抗倭的最新消息,這算是一份半官方的報紙了,發行之後銷量一直不錯,徐渭也寫了好幾篇文章在報紙上呼籲抗倭。

衆人看向蘇澤,蘇澤不緊不慢的說道:

“胡總督,朝廷任命方世伯爲鈔關使,總管南直隸和浙江的鈔關事務,這鈔關是不能交給您籌建的。”

蘇澤開宗明義,首先指出了鈔關事權的歸屬,胡宗憲是不能插手浙江鈔關的籌建的。

方望海挺起腰,這顯然是他不能讓步的事情。

說白了,這就是一個責任問題。

胡宗憲想要在浙江自建鈔關自籌抗倭經費,若是引起了民亂,那朝廷要問罪的還是方望海這個鈔關使。

職權分明,這是每一個剛剛入官場的讀書人都明白的道理,方望海也不可能給胡宗憲背鍋。

聽到蘇澤這麼說,胡宗憲和徐渭的心情都低落了幾分。

只聽到蘇澤又說道:“不過鈔關不能讓胡總督建,還有一個變通的辦法。”

“什麼?”

蘇澤說道:“發鈔。”

什麼?

胡宗憲和徐渭都吃驚的看着蘇澤,發鈔?這算是什麼辦法?

鈔,就是寶鈔,這東西在國朝中期就已經信用完全破產,基本上就和廢紙沒有任何區別了。

蘇澤竟然說要發鈔籌款抗倭?那這還不如說直接讓胡宗憲搶劫浙江大戶呢!

蘇澤說道:“國朝的寶鈔爲什麼失敗?”

徐渭說道:“濫發無度。”

只要稍微懂些財政的讀書人,都能說出這個答案,在場的所有人都懂財政,也跟着他點頭。

蘇澤說道:“寶鈔濫發這是結果,原因是朝廷不設鈔本。”

“所謂鈔本,就是發行寶鈔的保證金,因爲不設鈔本,朝廷又不允許用寶鈔兌換銅錢和銀子,每一次發行寶鈔就只需要印錢就可以了,自然寶鈔就會濫發無度。”

“商人和百姓也不是傻子,他們知道寶鈔是朝廷的無本買賣,自然就不願意使用,寶鈔的價值就一落千丈了。”

蘇澤又說道:“發行寶鈔是朝廷的事情,胡總督也沒有資格做,我的意思是發行一種類似於寶鈔,名爲‘抗倭債’的紙券,募集抗倭的經費。”

徐渭不客氣的說道:“既然寶鈔都發行失敗了,南浙總督府發行的抗倭券就能用出去?汝霖兄的意思是直接向大戶發行抗倭券,強行讓他們攤派抗倭費用?那豈不是和認捐一樣了嗎?”

其實胡宗憲已經在浙江搞過認捐了,只可惜浙江大戶並不買賬,而強行認捐又動靜太大,浙江籍的官員在朝堂上勢力也不小,朱紈和張經的前車之鑑在,胡宗憲自然也不敢逼迫太甚。

蘇澤說道:“我剛纔說了,寶鈔貶值的原因是不設鈔本,若是抗倭券設置鈔本,那不就能賣出去了嗎?”

“若是有鈔本,那還費力氣發行什麼抗倭券?”徐渭只覺得蘇澤的話有毛病,能有本錢那直接用銀子好了,爲什麼要去印刷什麼抗倭券?

通過宋代交子和明初寶鈔的失敗,其實明朝讀書人對於信用貨幣已經有了很多認識了,大明爲了救寶鈔,分別在三朝都進行了救鈔運動,最後都宣告失敗。

蘇澤笑着說道:“誰說鈔本一定要用銀錢的?”

蘇澤說道:“可以用鈔關稅爲鈔本,商人可以用抗倭券來抵鈔關稅。”

胡宗憲和徐渭對視了一眼,蘇澤說道:

“抗倭券和鈔關稅的收入掛鉤,以一年爲期,發行量就是浙江一年的預估鈔關稅。”

“商人可以用抗倭券來抵鈔關稅,等到年底的時候,鈔關廳拿着從浙江收到的抗倭券,再去浙江巡撫衙門將抗倭券兌換成銀錢,上繳給朝廷。”

“一年以後,若是沒有用來抵稅的抗倭券,則由巡撫衙門贖回。”

胡宗憲和徐渭都是極其聰明的人,他們立刻開始思考蘇澤的辦法。

胡宗憲想了一會兒,直接撫掌說道:“妙啊!實在是妙啊!”

蘇澤的這個方案,可以說是顧忌到了方望海和胡宗憲兩邊的利益。

鈔關廳是方望海的職權,如果鈔關廳出問題,那朝廷肯定要問罪方望海。

但是通過發行“抗倭券”的方法,鈔關廳依然抓在方望海的手裡,但是胡宗憲也可以達成自己的目的,從鈔關廳手上借到鈔關稅的銀錢用來抗倭。

對方望海來說,他的職責就是每年將鈔關稅收上來送到京師。

平日裡收來的鈔關稅銀子,也都是堆積在庫房中的,如果用“抗倭券”的辦法,只要在明年從浙江巡撫衙門,將抗倭券兌換成銀錢就行了,方望海也就能向朝廷交差了。

而徐渭想到的是更進一步。

他說道:“等到來年,再發行新的抗倭券,浙江巡撫衙門就能湊上銀子了?”

蘇澤露出孺子可教的表情。

方望海也立刻點頭,只要第一年的抗倭券發行不出問題,那第二年也同樣能夠發行出去。

也就是說這個方法可以保證鈔關廳每年都能拿到銀子。

這個方法妙啊!

方望海也跟着點頭,他自然也是願意在力所能及的範圍能幫助胡宗憲抗倭的,要不然他連這次面都不會見。

蘇澤這個方案如果能執行,對於胡宗憲和方望海可以說是雙贏。

徐渭是在場人當中最懂財政的,他越是思考,越是覺得蘇澤這個方法實在是太妙了!

巡撫衙門發行抗倭券,用在鈔關廳抵稅,第二年由鈔關廳再重新兌換成銀錢。

而巡撫衙門又可以發行新一年的抗倭券了,只要這個循環能夠玩下去,這等於憑空多了一年的鈔關稅錢讓巡撫衙門支配。

對於商人來說,只要可以用來抵稅,那購買抗倭券的阻力也沒這麼大。

反正要交稅,還不如先買抗倭券,好能博得一個支持抗倭的好名聲。

而徐渭想到的更深的一層。

這樣一來,鈔關廳其實就和浙江巡撫衙門綁定在了一起,胡宗憲必然要支持方望海在浙江推行鈔關廳的事情,因爲鈔關廳能不能收上來稅,自然就決定了抗倭券能夠發行的總額。

蘇澤這一招,就等於讓胡宗憲來全力支持方望海的鈔關廳事業。

實在是太精妙了。

蘇澤繼續笑着說道:“其實這一套還有另外一種玩法。”

胡宗憲和徐渭都正襟危坐,聽蘇澤說道:

“除了一年期之外,以後還可以發行兩年期,三年期的抗倭券。”

徐渭皺眉說道:“那商人如何肯買。”

蘇澤笑着說道:“官府只要給利息,自然有人願意買。”

胡宗憲皺眉說道:“給利息?”

蘇澤說道:“今天的錢,和兩年後的錢,價值是不同的。”

“胡總督應該知道現在民間的貸款利息多高了吧,因爲有抵用鈔關稅和官府信用擔保,官府的利息完全可以低一些,但只要有得賺,自然會有大戶來購買的。”

胡宗憲看向徐渭,徐渭擊節讚歎道:“實在是太妙了!”

徐渭站起來,對着蘇澤拜道:“汝霖兄國之幹才也!”

蘇澤受了徐渭的全禮,他給胡宗憲獻策,自然是爲了抗倭。

造反是造反,但是蘇澤絕對不會因爲造反而攪亂抗倭。

胡宗憲這個人來歷史上難以評述,但是今日接觸下來,蘇澤只感覺到他是真的一心抗倭的。

有人會說,東南倭寇以大明海盜爲主,而否認抗倭的民族性。

但是在蘇澤看來,倭寇滋擾百姓,保護百姓抗倭的胡宗憲、戚繼光、俞大猷就是民族英雄!

從胡宗憲、徐渭、俞大猷身上,蘇澤確實看到了他們的人性光輝,他們矢志抗倭的堅持。

蘇澤當然願意支持他們。

至於抗倭券和鈔關稅法,會不會增強大明朝的財政能力,爲日後自己造反造成障礙?

蘇澤心中冷笑,如今鈔關稅法和抗倭券掌握在方望海、胡宗憲這樣人手裡,自然是對國家有益處的。

可只要等他們去任,那這一套利國利民的良法,就必然會墮落成加速大明王朝覆滅的惡法。

歷史上永遠不缺乏好的辦法,真正缺乏的是能執行好辦法的人。

王安石的變法,也算得上是利國利民的好法,可是等到王安石倒臺,一部分變法人亡政息,一部分變法則成了大宋盤剝百姓的惡法。

至少現在蘇澤相信,在胡宗憲和徐渭的主持下,抗倭券會成爲幫助浙江抗倭的良策。

至於以後的事情,相信,相信後人的智慧就完事了。

緊接着,徐渭在席上向蘇澤請教了發行“抗倭券”的細節。

包括如何防僞,如何號召大戶購買這些細節。

而胡宗憲和方望海則開始觥籌交錯,兩人彷彿一見如故,越談越是投機。

蘇澤也在悄悄的觀察胡宗憲,他很快得出一個結論,史書上對胡宗憲的評價非常準確。

他是一個很明白“權變”的人,所謂權變,好聽一點說就是手段靈活,做事不迂腐。

難聽一點說,就是擅長使用陰謀詭計,做事手段花樣多。

只要能主導抗倭,他可以和趙文華一起誣陷張經。

能獲得抗倭的支持,他可以攀附嚴嵩。

今天爲了抗倭經費,他可以不顧及一切來拜訪方望海。

可另外的一方面,爲了能抗倭,他可以提拔俞大猷戚繼光這樣的猛將。

爲了能抗倭,他可以招募徐渭、文徵明這樣的賢才。

爲了能抗倭,他可以將自己都豁出去,在明史中也說,查抄胡宗憲家產的時候,他家中無餘財,確實是清正的官員。

也正是他這樣的性格,才能終結嘉靖朝的倭亂,也正是他這樣的性格,最後纔不能善終。

但換句話說,若不是胡宗憲,倭亂還能解決嗎?

這個世界上沒有如果,蘇澤自然不想要做胡宗憲這樣的人,但是這也不妨礙他願意幫助胡宗憲抗倭。

兩名大員交談,自然也少不了朝局。

如今朝堂上最大的事情,莫過於前吏部尚書李默被罷官下獄,而最新的消息是李默這樣的大員竟然死在了獄中。

朝廷中議論紛紛,都開始攻擊是嚴嵩迫害李默而死。

緊接着,按照嚴嵩的推薦,以大學士李本掌吏部事,開始對京師官員進行吏部考察,也就是所謂的“京察”。

這一次京察中,六部九卿衙門中大量的官員被貶謫,不少官員更是被罷官閒住,勒令致仕,調外任用,還一下子罷免了三十八名御史言官。

這次“京察”,可以說是嚴黨大獲全勝,以往抨擊嚴嵩的大臣和言官都被清理出去,以徐階爲首的清流一派大受打擊。

方望海知道胡宗憲是嚴嵩的弟子,但是說起朝局來依然有些憤憤不平。

胡宗憲並沒有維護嚴嵩,而是嘆息一聲說道:“如此激烈的手筆,倒不像是恩相所爲。”

方望海明白鬍宗憲的意思,嚴嵩老了,以他老謀深算的性格,手段不該如此霸道纔是。

李默已經政治上死亡了,根本沒有必要殺他。

京察的動靜這麼大,雖然驅逐了一批人,但是也讓清流更團結。

朝廷局勢從來不是爭的一朝一夕,這一次的動作太大人人自危,就連皇帝也會因爲嚴黨勢大而警惕。

這都不像是老謀深算的嚴嵩做出來的,那能夠這麼做的,也就只有嚴嵩的兒子嚴世蕃了。

胡宗憲說道:“小閣老這個人,做事太過於強硬。”

方望海嘆息一聲,還好他這個戶部侍郎是南京的戶部侍郎,要是在京師他的這點水平,怕是一天都當不下去。

這場酒宴,兩位大員達成一致。

胡宗憲全力支持方望海在浙江籌建鈔關,而方望海也支持胡宗憲發行抗倭券。

辭別了胡宗憲,方望海再次南下,不過這一次他要繞道去看望一名老朋友。

終於寫完了,這段好難寫。

不知道大家對這種財政劇情怎麼看,因爲我也在別的書上沒怎麼看過。

(本章完)

第609章 做空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251章 發鈔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57章 拼命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057章 邀請第540章 挖人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3章 神聖感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005章 破浪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32章 精鹽第311章 從“賊”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94章 爹的事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65章 海參崴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01章 穿越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435章 髒東西第033章 曬鹽第003章 占卜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66章 睢陽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31章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
第609章 做空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251章 發鈔第506章 發展不平衡矛盾第342章 汝最類父第657章 拼命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057章 邀請第540章 挖人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663章 神聖感第214章 成聖的路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341章 一日而陷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005章 破浪第074章 打探消息第285章 好巧啊,陸二爺第425章 兼併崩潰螺旋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32章 精鹽第311章 從“賊”第543章 期貨祖師爺於公子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95章 中華茶道,醫局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26章 橡膠種植園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494章 爹的事第133章 風將起,雨綿綿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560章 播州問題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304章 聖質如初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246章 實證醫學第665章 海參崴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562章 爆火的劇團第001章 穿越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503章 弄不完的權第137章 分基地,寶山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580章 信心比白銀重要第155章 賞罰自何出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435章 髒東西第033章 曬鹽第003章 占卜第006章 黃金時代第566章 睢陽第115章 真傳一句話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131章第670章 另一個戰場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059章 新兵構想(加更)第239章 數據治稅第249章 回老家結婚,罷市第200章 治河之志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192章 鄉試臨近第268章 文學技能Lv10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248章 新學派,紫色被動第182章 數學技能升級第138章 大戰獎勵,人才難得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576章 李成樑的抉擇第648章 李如彘隱忍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385章 安南故土,自古以來第343章 驕兵和悍將第392章 授時千年第366章 新務運動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