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

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

蘇澤一個人搬到了靈濟宮邊上的旅店中,他正在和一名慕名而來的年輕讀書人討論曲藝上的問題,突然接到了店小二送來的拜帖。

看到拜帖上的名字之後,蘇澤對着這個年輕讀書人說道:“貴客來訪,兄臺明日再來吧。”

這個年輕士子連忙站起來身和蘇澤道別。

高拱和張居正踏入房間,蘇澤也在看着他們。

可以說這兩個人,是蘇澤穿越以來見過史書上名氣最大的人了。

張居正自然不必說了,幾乎是所有研究明史都繞不開的人物。

高拱其實在中後期歷史中也相當的重要,在隆慶皇帝六年的執政中,高拱幾乎就是那個時候的政策執行者,大名鼎鼎的隆慶開海,就是在高拱主持下完成的。

可以說張居正的很多政策,其實就是延續高拱的政策。

高拱的身材高大,一張嚴肅的臉一看就覺得正氣凜然,此時的高拱已經四十多歲了,正處於官員生涯的黃金時期。

相比之下,張居正的容貌更加出衆,史書上都說張居正容顏出衆,蘇澤看到了果然要讚歎一句,張居正果然是美男子。

精緻的鬍鬚,張居正要比高拱白皙很多,五官也要柔和很多,他現在三十多歲,還屬於青年官員的行列。

不過明明高拱的年紀更大,但是看來高拱卻更急躁些,年紀小的張居正卻顯得更加穩重。

蘇澤在打量高拱張居正,高拱張居正也在打量蘇澤。

對於蘇澤這個今年聲名鵲起的年輕人,張居正一方面欣賞他在文學上的才能,但是也將他當做後輩看待。

畢竟高拱張居正早早的就中了進士,他們都是翰林官,已經是國家的高級儲備幹部了。

實際上大明朝的高級官員是升遷極快的,比如現在是嘉靖三十七年,也就是公元1558年,現在的張居正還是翰林院編修,等到了隆慶六年,也就是公元1572年,也就是14年後,張居正就已經是內閣首輔了。

這樣的升遷速度,放在後世也是非常炸裂的,也就相當於一個政策研究室的研究員,只用十四年就升到了總理的位置。

他們對於蘇澤自然是有心理優越感的,無論是學術圈還是文化圈,最後都是圍繞官場這個權力圈運轉的。

不過此時的張居正,卻不敢再小覷蘇澤,他一個小小的舉人,通過一本小說就攪動京師。

更何況蘇澤還如此年輕,明明才二十多歲,就能用出這樣的手段!

張居正自己就是美男子,他也覺得蘇澤面貌端正,舉止穩重,有名士的風度。

“高講讀,張翰林,在下蘇澤,有禮了。”

蘇澤的態度不卑不亢,更是讓高拱欣賞他,高拱甚至有些忘記了自己來的目的,他說道:

“蘇汝霖的新作我已經拜讀了,果然又是一篇傳唱天下的佳作啊!”

張居正咳嗽了一下,高拱這才收斂起笑容。

蘇澤看向張居正說道:“張翰林來找蘇某,不是爲了文學上的事情吧?”

張居正有些驚訝的看着蘇澤,只聽到蘇澤直接點出了他的目的。

“徐閣老是您的老師,這次來是想要讓我改了書中的跋記吧?”

張居正眯起眼睛,這下他更加驚訝了。

二十多歲的文學天才很多,比如唐代王勃,十幾歲就能寫下傳世名篇。

可是二十多歲的政治天才可是很罕見的,就比如他張居正剛剛進入官場的時候,沒有看清楚朝堂的局勢,就碰了不少壁。

後來等他請病假雲遊三年之後,總算是對人生有了一些感悟,回到翰林院一改之前張揚的性格,變得非常謹言慎行。

而這段時間張居正也確實在觀察朝堂,一邊研究如今朝廷的政治鬥爭,一邊研究翰林院所藏書的公文詔令。

可是蘇澤還沒進官場,竟然就能一句話點破自己的目標,這份政治敏銳性實在比自己當年強多了!

張居正倒是也不因此羞惱,而是直接說道:“蘇汝霖,你既然已經知道我來的目的,我也想請你撤回跋記。你想必也知道奸黨勢大,請你以大局爲重啊!俞將軍的事情還可以徐徐圖之,未必沒有其他辦法,何必要將事情鬧到這個地步?”

蘇澤心中有些冷笑,不過這也是他意料之中的事情。

後人總以爲張居正主持變法,將他當做霍光這樣的鐵血宰相。

其實並不是這個樣子的,在大明朝帝制已經發展到了巔峰,別說是霍光了,就連宋代宰相那種“霍尹之事,吾能爲之”的話也不敢說了。

要不然擁有冊立之功,又是三朝老臣,還有太后支持,又是文壇領袖的楊廷和,也不會敗給剛剛繼位的嘉靖皇帝了。

至於說張居正將萬曆皇帝當做兒子訓,不過是因爲他是當時的輔政大臣,本身就有勸諫教育未成年皇帝的職責,而且他也不是當做兒子訓,只是一種老師對弟子的勸導。

在萬曆小的時候還有用,等到後來萬曆大了,比如萬曆要挪用太倉庫的備邊銀子買珍珠,張居正再勸皇帝不聽,張居正也只能捏着鼻子認下,也不能攔着皇帝從戶部拿錢。

後來張居正父親病死,朝廷要奪情的時候,當時的言官直接衝到張居正家罵他,張居正也沒有任何辦法,反而讓這些言官聲名鵲起,被人稱作“奪情五賢”,最後還是皇帝出面廷仗了五人,張居正才能奪情。

可五人被廷仗了卻反而聲名鵲起,張居正也不過是在首輔位置上賴了一年,就灰溜溜的回去守孝了。

若是張居正的相權真的如此強大,也絕對不會發生這樣的事情。

所以與其說張居正是說一不二的鐵血宰相,還不如說他是精通於權術的超級經理人。

果然張居正也不寒暄,直接說出了自己目的,還搬出了“倒嚴”這件政治正確的大事。

高拱沒有說話,他看了看張居正,又看了看蘇澤,蘇澤半天沒有說話,高拱鬆了一口氣,以爲是張居正說服了蘇澤。

沒想到蘇澤卻說道:“這件事我沒想明白,俞世伯的事情,和嚴黨有什麼關係?難不成胡宗憲在東南抗倭,抗倭的就都是嚴黨了吧?”

張居正愣了一下,他也是神童出身,腦子轉的很快,他此時已經將蘇澤當做了平起平坐的對手。

他立刻說道:“汝霖兄,大家都是聰明人,何必要揣着明白裝糊塗?你這《說岳全傳》一發行,世人都說我師相徐閣老是秦檜,若是嚴黨以此來攻擊徐師,那清流豈不是就被動了?”

蘇澤冷冷的說道:“我寫書,說的是岳飛,爲的是俞世伯鳴不平,幹徐閣老何事?難不成俞世伯入獄,還真是徐閣老指使的?”

張居正愣住了,高拱也愣住了。

“真是好生有趣,言官御史可以捕風捉影,參奏俞世伯養寇自重,我不過是出本書講講嶽武穆的故事,怎麼就成了幫助奸黨倒徐了?”

這下子張居正徹底詞窮了,他揮舞了一下袖子說道:“汝霖兄,你這就是詭辯了!”

蘇澤卻點頭說道:“確實是詭辯。”

高拱和張居正又愣住了,這就承認了?這承認了還怎麼接?你這也太不按照常理出牌了!

蘇澤說道:“蘇某做事,無愧於心,這《說岳全傳》就是爲了救俞世伯的,至於徐閣老是不是秦檜,蘇某也不在乎。”

張居正說道:“你!蘇兄,你也是讀書人,難道不知道大局爲重,相忍爲國嗎?”

蘇澤搖頭說道:“說到大局,俞世伯一心爲國,抗擊倭寇,難道不是大局?他被誣陷下獄,又要寒了多少抗倭志士的心,倭寇在東南肆虐,又要影響多少無辜百姓?這難道不是大局?”

“真是奇甚怪也,怎麼倒嚴是大局,反而抗倭不是大局了?那這麼說,蘇某倒是寫對了,徐閣老也和秦檜一樣,爲了‘大局’殺岳飛了?”

這下子張居正徹底說出火氣了,他怒目看向蘇澤,可偏偏說不出一個字來。

原因也很簡單,蘇澤佔理。

蘇澤也是得理不饒人的說道:

“抗倭也是大局,我勸徐閣老也以大局爲重,還俞世伯一個清白,你們要爭就爭,等抗倭之後再爭就是了。”

高拱竟然覺得蘇澤說的很有幾分道理,竟然忍不住要鼓掌了。

高拱本來就對這件事不滿,上一次是被張居正說服大局爲重,但是今天聽了蘇澤的說法,似乎蘇澤說的也有道理啊!

張居正反而冷靜下來,他已經不再將蘇澤當做一個小小的舉人,而是當做了自己此生最大的敵人。

從小就是神童,張居正在不到二十歲就被各種朝廷大員看中,十六歲考上舉人,時任湖廣巡撫顧璘對他十分賞識,將自己的犀帶解下來送給張居正,曾對別人說“此子將相才也”,認爲他日後要佩戴玉帶的。

張居正二十三歲就中了進士,還是二甲第九名,授庶吉士,入翰林院。

可以說他到現在爲止,人生都是極爲順利的,他的同學同年早就被他拋在身後,妥妥的主角模版。

但是他現在遇到了蘇澤。

張居正極爲清楚,清流對於嚴黨的優勢就是名聲。

若是徐階的名聲壞了,那清流和嚴黨何異?他這場辯論,可以說是論及了清流一黨的根基。

張居正冷靜下來,蘇澤更是高看他了。

果然這種能夠在歷史上留下大名的人,都是頂尖的人物。

張居正的態度甚至好了很多,他拱手說道:“汝霖兄,俞將軍是非曲直,等年後自然有法司公論,言官上奏彈劾也是分內的職責。”

蘇澤這下子更是驚訝的看向張居正,不愧是張神童啊,果然反應快!

張居正又說道:“俞將軍有罪無罪,和嚴閣老沒關係,也和徐閣老沒關係,不過汝霖兄,難道你真的認爲嚴黨當權真的好嗎?”

“若是能穩固國本,驅逐奸黨,日後俞將軍這樣的未必不能再被委以重任,那時候抗倭豈不是事半功倍了?”

高拱看向張居正,他這是第一次感受到了自己這個小老弟的手腕,這個被當做後輩的年輕人,手腕竟然比很多資深官員都厲害,也難怪徐階如此依仗和看重這個弟子!

看到蘇澤不說話了,張居正還以爲自己說服了蘇澤,心中也是鬆了一口氣。

蘇澤擡起頭說道:“請問張兄,何爲義?”

張居正幾乎脫口而出道:“博愛之謂仁,行而宜之之謂義。”

蘇澤說道:“既然如此,保境護民,俞世伯抗倭就是義,既然俞世伯驅趕了倭寇,爲何要被參奏養寇自重?”

張居正愣住了,高拱也愣住了。

蘇澤說道:“作戰不利是養寇自重,驅逐倭寇也是養寇自重,凡事都能套上一個養寇自重,那什麼叫做義?”

“說到底,朝廷不信任武將,以邊將爲護院家奴,又怕外敵入院,又怕家奴作亂,難道不知道‘君視民爲草芥,民視君爲仇寇’的道理?”

“我寫《說岳全傳》,就是爲了還世人一個公義,並非爲了徐閣老還是嚴閣老。”

張居正還想要繼續說話,蘇澤卻說道:

“張兄不必再說了,是非曲直自在人心,今日爲了倒嚴可以犧牲一個俞將軍,明日爲了倒嚴可以犧牲誰?浙江一省的百姓?”

張居正啞口無言。

蘇澤最後說道:“請兩位回去吧,蘇某最後還有一問,倒嚴之後,清流又要如何?難不成嚴黨一倒,天下百姓就有好日子了?”

蘇澤做出閉門送客的意思,張居正和高拱只能站起來離開。

第二天,蘇澤在靈濟宮前講學,講的還是那“士農工商道德”,這一次他又講起了天下公義的說法。

講學第一天只有幾個好奇的讀書人來圍觀,高拱和張居正也偷偷看了。

第二天消息傳開,京師萬人空巷,公卿大臣到販夫走卒,都齊聚靈濟宮聽蘇澤講學。

等蘇澤講學完畢,紫禁城傳來消息,俞大猷之子俞諮皋,頭頂《大誥》,在通政司爲父鳴冤。

(本章完)

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595章 重注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035章 謹慎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002章 家廟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533章 活該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74章 夜航船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525章 分產令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94章 爹的事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95章 陽謀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123章 打擂臺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97章 再破題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033章 曬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60章 吃飽飯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59章 碾碎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
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633章 你的想法有些極端了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39章 瘋狂的冬衣第250章 胡宗憲來訪第595章 重注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262章 明亡於開中法廢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446章 萬國博覽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104章 射擊技能突破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330章 大都督讓我給您帶句話第656章 分工體系第195章 投宿西禪寺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035章 謹慎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423章 凝聚“共識”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349章 裕王從唐肅宗故事第235章 鄉人鄉黨第002章 家廟第649章 放虎歸山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118章 長寧衛新貌第064章 二探鬼市第94章 節婦苦,織布事第260章 高拱張居正(本卷完,明天新一卷)第136章 倒黴的礦監第353章 內鬥不止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367章 留學生們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27章 張居正諫行一條鞭法第533章 活該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424章 人事任命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2章 殺狐(本卷完,6500字大章求訂閱)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674章 夜航船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525章 分產令第050章 賬房技能第253章 籌辦婚禮第223章 沖天大將軍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93章 農事忙,技能漲第494章 爹的事第355章 國之命脈第596章 睢陽之戰的戰後總結第122章 鞋帶定理,買文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95章 陽謀第068章 再入縣城第234章 簞食壺漿第123章 打擂臺第193章 將鑄新錢第581章 貨幣和財政政策第336章 苦逼的大明宗室(求票)第119章 拍案驚奇第97章 再破題第586章 兩面包夾之勢推一本朋友的書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233章 門庭若市第508章 公辦和私人書院第108章 於家往事,貢茶劫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70章 典型的大明官第363章 從君權天授到主權在民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033章 曬鹽第597章 播州叛亂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189章 錢法困境第060章 吃飽飯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676章 和談人選第292章 合擊倭寇,兵法升級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305章 禮樂征伐自何處?第659章 碾碎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225章 諸夏夷狄論第637章 西安諜戰第379章 上皇迴鑾第460章 離天堂太遠,距中原太近第113章 金色被動,六經注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