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7章 論資排輩

臨淮侯府的牌子已經摘了,如今掛上了李府的牌子。

李言恭快步走向府內,坐在門口看門的老僕連忙喊道:“少爺回來了!”

李言恭忍住了前去後宅看兒子,先去向父親請安,然後看到了被奶媽抱住來的兒子。

看到酷似丹芸的兒子,李言恭小心的抱着,感受血脈的延續。

丹芸作爲廣西制憲會議代表,在兒子過了週歲就去了廣西,留下兒子在李府給李言恭的父母照料。

而李言恭在兒子滿月後就接到了調令前往湖廣,後來又參加了進攻漢中和巴蜀的行動。

不過李言恭在這麼兩場作戰中,都沒有撈到什麼戰功。

原因也是很簡單,無論是漢中作戰和入蜀作戰中,熊況的光芒太亮眼了。

Wшw ⊙ттkan ⊙¢ o

無論是閃擊漢中的作戰,還是繞過陰平山奇襲蜀中的作戰,熊況都是首功。

甚至連第三旅的旅長林德陽的功勞,都完全比不上熊況的獨立團,而跟着林德陽的李言恭,一路上都跟在熊況的身後,根本沒有任何出彩的機會。

如今軍界高層已經在傳說,大都督很滿意熊況的表現,要組建一個新的旅,由熊況出任旅長。

旅長,已經是東南軍方最高的一線指揮職位了,再往上就是林良珺這個陸軍部大臣了。

比旅長更高的職位,只有南京武備學校的校長等寥寥幾個職位了。

而熊況如果升任旅長,那就是東南新一代將領中的第一人了。

當年追隨蘇澤起兵的,算是東南的第一代將領,最鐵的班底就是長寧衛。

浙軍、福建新軍,這些都算是資格老的,如今東南六個旅的旅長,就是第一代將領。

熊況在大都督起兵的時候,還是南京情報站的一名普通間諜,他是在東南奠定基業之後,這才正式進入軍界的。

軍方是很講究資歷的,在第一代將領還在一線指揮的時候,第二代將領是很難出頭的。

這倒也不是什麼陳規陋習,而是軍中老資格的軍官很多,你參軍的時間沒我早,你打仗的時間沒我長,憑什麼指揮我去賣命呢?

這也是軍隊內部總有山頭主義的原因,征戰是國家大事,也是性命攸關的時候,沒有足夠的權威,無法讓下屬賣命執行命令的。

在軍中,論資排輩並不是什麼貶義詞,而是對那些曾經立下功勞的嫡系的尊重。

如今第一代的將領和軍官都是當打之年,還在前線發揮作用呢,所以二代將領大部分還在比較基層的職位上,團長這個級別都很罕見。

但是軍隊同樣是第一個最看重天才的地方。

一個天才將領,可以越過這一切障礙。

因爲一個天才將領可以改變戰場,可以讓更多的人在戰場上活下來,可以帶領大家創造軍事奇蹟。

熊況入漢中和滅蜀的兩大功勞,足以讓他超越軍中的資歷界限,躋身於軍界高層的行列。

不服不行。

你不服氣,也帶領一個獨立團打下蜀中來啊?

在佔領蜀中之後,一部分軍官返回南京總結這一戰的經驗教訓,而李言恭就是其中之一。

這也是東南的傳統了,打勝仗是重要的,但是戰後總結更重要。

這也是蘇澤在建立參謀制度後,立下的規矩。

作戰期間,從旅指揮部到基層的連隊,所有作戰指揮都要重新覆盤總結,尋找本次作戰中的不足之處。這並不是爲了懲罰指揮官,而是爲了讓指揮官提高自己的能力,在下一次的作戰中能夠少死兄弟。

李言恭知道,這也是東南的軍隊戰損總是很低的原因。

因爲每一個人力都對東南非常重要,每一個士兵的陣亡,都意味着一個家庭失去兒子,失去丈夫,失去父親。

爲將者固然要有“一將功成萬骨枯”的冷酷,但是也不能隨意耗費士兵的性命。

東南的基層指揮官,都是在這樣的信念中成長起來的,他們總會總結上一次命令的不足,爭取下一次少些傷亡。

而這些總結材料,會送到南京的陸軍學校,作爲新軍官的培訓教材,也會組織年輕參謀覆盤某些戰役,尋找更好的作戰方法。

李言恭作爲親歷一線的軍官,也會輪流返回南京交流戰場心得。

除此之外,他們還需要將陣亡戰友的骨灰親手交給家屬,這是東南對於戰死者的哀悼。

林德陽知道李言恭的孩子還小,於是也讓他帶着總結材料返回南京,順便看看兒子。

見過了兒子之後,前臨淮侯李廷竹將李言恭喊到了書房。

“爹。”

對於父親,李言恭總有一些畏懼,主要是當年他作爲南京新軍起義,反手將當時明軍統帥的父親出賣了。

李廷竹對於這件事也有些耿耿於懷,父子二人曾經冷戰多年,後來要不是李言恭帶着丹芸回家,父子二人根本不可能和解。

“軍營怎麼樣?”

李廷竹也不擅長言辭,好不容易開場,李言恭也回了一句:

“一切安好。”

兩人尬了半天,最後還是李廷竹打破了沉默。

“前幾日禮部申大臣上門,請爲父去雲南接伱姑姑回南京。”

姑姑?

李言恭這纔想起來,雲南黔國公老太君李氏,是自己的遠房姑姑。

大明的勳貴互相聯姻,本來就是非常正常的事情。

不過黔國公帶領雲南投降東南,大都督盛讚了黔國公鎮守雲南的功勞,這也算是對沐家的歷史定位做了蓋棺定論了。

如今黔國公一家要來南京安享富貴,由李廷竹這個親戚去接李老太君返回南京,自然是再合適不過了。

李廷竹猛然擡起頭,父親願意給東南官府做事了?

李廷竹說道:“禮部成立史館,要修勳貴列傳了,我答應了申大臣擔任史館編修一職了。”

李廷竹又嘴硬說道:“修史關係到咱家先祖的功過,爲父參加也是爲了能公平的評價祖宗功過。”

李言恭立刻點頭,父親肯和東南合作,即使是修史這種事情,那也表示他不再爲明廷效忠了。

父子的隔閡去了,聊起了軍旅生涯。

就在這個時候,陸軍部的命令送到了李府。

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638章 籌碼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088章屏蔽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158章 冤案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609章 做空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47章 破蜀道第029章 凱旋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028章 初陣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625章 三本書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58章 冤案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97章 再破題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16章 政第531章 歌舞團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494章 爹的事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072章 巧破第666章 棄遼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173章 案首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351章 《治安疏》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525章 分產令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243章 水淹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
第174章 府試前的集市第638章 籌碼第631章 以史爲鑑第469章 渾濁世道,如何來救?第655章 意料之外第484章 狂熱和剋制第149章 主動出擊的計劃(中午十二點加更)第359章 敵軍氣衰第324章 轉進如風第378章 “父皇英明”第187章 愚智對答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439章 統一市場和國家第489章 登陸,仁川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088章屏蔽了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528章 鐵路大計劃第523章 無序政績競爭第500章 馬尼拉總督人選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493章 燙手山芋第302章 重商主義第606章 歐陸來信(續)第158章 冤案第135章 兵法升級,三紫!第121章 肝的方向第609章 做空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47章 破蜀道第029章 凱旋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028章 初陣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630章 女王朝貢第625章 三本書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58章 冤案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454章 戰爭史的新一頁第97章 再破題第445章 致進步者的演講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393章 超品提拔之弊第164章 誰是絕戶?第590章 夷夏首足論第504章 政治的妥協第414章 常山之蛇第416章 政第531章 歌舞團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175章 府試求策,靖海七策第389章 武昌易幟第87章 民心即是天命第015章 朝堂一紙風第494章 爹的事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661章 蘭州易幟第238章 合龍門(加更)第477章 投機與投資第072章 巧破第666章 棄遼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88章 火器製造技能到手第173章 案首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69章 改土歸流第374章 “與民同樂”的鰲山燈會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351章 《治安疏》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284章 官場水太深,於兄把握不住第525章 分產令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91章 追回旌表(晚上大章,卷末了求訂閱)第219章 關中大地震第415章 潛伏的新階層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538章 大都督已經決定就是你了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306章 不問蒼生問鬼神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243章 水淹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