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9章 錢法困境

第189章 錢法困境

蘇澤提起筆,開始給方若蘭回信。

“本朝初行鈔法,以寶鈔爲幣,多禁銅錢。後來寶鈔崩潰,朝廷不得已再用錢法,但是很多地方已經錢法不通,比如我們福建至今使用的依然是宋錢。”

蘇澤又寫道:“朝廷雖然不行銀法,但是太倉庫已經徵銀爲貢,商賈結算也多用銀,所以現在的大明是銀錢並行的局面。”

蘇澤這兩句話說的就是如今福建的貨幣使用狀態。

普通老百姓日常開支使用的都是銅錢,而且是宋代的銅錢。

有錢人和商人一般用銀子,而茶貢這種也用折銀,官方雖然沒有承認銀的貨幣地位,但是民間和官方也基本上默認銀作爲貨幣的地位。

至於金,在大明基本作爲和寶石珠寶一樣,是被當做奢侈品的,正常交易根本不會當做貨幣。

至於寶鈔,這東西在洪武爺的時候濫發了一大堆,又是當做軍戶的軍餉,又是當做朝廷的俸祿,反正是哪裡不夠發哪裡,成爲洪武一朝的“財政魔術”。

明初屬於是天下剛剛平定,人口還在增長中,經濟流通也不頻繁,好歹維持了寶鈔的緩慢貶值。

只可惜到了永樂爺的時候,又要修建北京故宮,又是修編永樂大典,還有下南洋打草原,反正朝廷用錢的地方多了,寶鈔的財政魔法就不好使了。

從永樂年開始,寶鈔就貶值的和廢紙一樣,後來雖然有反覆,但是到了嘉靖年連朝廷也不用了。

各地官府上報的財政報表上,以前上繳的寶鈔部分也都是折錢,也就是折算成銅錢上繳。

錢銀並行,也就是說大明朝現在有銅錢和銀這兩種貨幣,就是如今大明朝的貨幣格局。

蘇澤繼續寫道:“各地私鑄成風,朝廷鑄好錢,則民間收好錢而鑄劣幣,每一次鑄錢都會導致市場上的劣幣更多,錢價就會大跌。”

“從今上登基開始,朝廷已經鑄過三次錢,每次鑄錢之後都是錢價大跌,錢價跌則朝廷收的稅錢也就少了,所以從本朝十六年開始,改貢不再折錢開始折銀。”

“官府鑄錢之後,爲了不因爲鑄錢虧本,開始鑄造大錢,並且以大錢來換取市面上的銀子,這又導致錢越多而銀越少,銀價越高而錢價越賤。”

蘇澤放下筆,這就是嘉靖年間錢法不通的主要原因了。

兩種貨幣並行的制度,維持穩定匯率是最大的難題。

而官府鑄錢爲了不虧本,就開始鑄造面額大的錢,然後用這些錢去按照官方的比率,強行去換取市面上的銀子。

官方鑄造大錢,民間自然也開始鑄造大額假錢,結果就是銅錢的含銅量越來越低。

銅錢越來越貶值,銀子越來越值錢。

朝廷鑄造的銅錢多了,反而銅錢貶值的更厲害。

百姓也不是傻子,你銅錢是一年比一年貶值,銀子是一年比一年升值。

然後你官府還讓我們用銅錢,不肯我們用銀子,自己又在收銀子。

於是肯用銅錢交易的人越來越少,錢法就更加的不通。

大明朝錢法問題原因很多,私鑄成風自然是一個問題,而朝廷沒有打擊私鑄,反而開始和私鑄比爛,也開始發行成色更差,面額更大的銅幣,利用鑄幣反過來掠奪民間的財富。

說白了,疏通錢法本意自然是好的,是爲了解決流通貨幣不足的問題。

這是一個貨幣問題,但是朝廷在解決這個問題的時候,卻只想着從中賺錢,這個雪球只能越滾越大。

到了崇禎手上,他的福份都被祖先們享光了,錢法只能徹底崩盤了。

朝廷要在福建鑄錢,蘇澤開始思考能不能從這次鑄錢中得到什麼好處。

私鑄?這種事情蘇澤自然是不屑爲之,一場大貶值掠奪的是普通百姓的財富,而真正的上層是不會從銅錢貶值中受損的,反而會從中得利。

就比如方家,她家就早早的聽到了風聲,然後提前將銅錢換成銀子,等到朝廷開始鑄錢,銅錢的價格跌落之後,她們手裡的銀子反而更值錢了。

和方家一樣的都算是好的,有的大家族會乾脆直接下場收含銅量高的好錢,改鑄成含銅量低的劣幣,擾亂貨幣市場秩序,而大明官府對此也只是睜一隻閉一隻眼。

蘇澤不由的感慨,大明朝廷的幺蛾子真的是一出接着一出。

蘇澤提起筆,又在給林默珺的信上加了一句,儘量將手裡的銅錢用出去換成銀子。

就在蘇澤寫完回信的時候,汪道昆也在給自己的同科好友張居正寫信。

張居正是嘉靖二十六年考取進士,他當時是二十三歲,得中二甲第九名,授庶吉士。

汪道昆也是同年的進士,同樣入翰林院,他們是同科加同館,這就是相當親近的關係。

汪道昆是二十七歲中的進士,和張居正都屬於少年得志,兩人關係不錯,時常有書信往來。

去年張居正以病請假離開京師來到故鄉江陵,但是也時常和好友寫信討論朝堂局勢。

汪道昆又購買了一本《古文觀止》,將這本書和自己的私信一同寄給張居正。

張居正在和汪道昆的來信中多推崇王安石變法,汪道昆原本也是他一樣,都是支持朝廷變法的。

但是在看了蘇澤的評註之後,汪道昆的又有了不同的想法。

只要如今朝堂這個局勢不改變,就算是推行新法,那也只是更加盤剝百姓而已。

汪道昆在信中寫道:“若行新法,吏治爲先。若吏治不清,所用之人有私心而無公心,則新法利一時而弊長久也。”

合上信,汪道昆又嘆息一聲,吏治吏治,說起來容易,想要清實在是太困難了。

一想到京師的狀況,汪道昆更是對大明朝的前途絕望。

他又看了看桌子上的信,自從自己出任福建督學以來,這些都是請託的信件。

隨手拆開一封,延平府推官張思敬的信?

汪道昆倒是和張思敬有些交往,聽說他是因爲勸說皇帝立太子固國本而被逐出朝堂的,汪道昆對他還是有好感的。

於是拆開張思敬的信,剛剛看了兩句就扔在了桌子上。

這張思敬也不過是個挑樑小丑,沽名賣直之輩!

信中除了推薦一個名叫黃時行的延平書院秀才之外,張思敬大部分篇幅都在攻擊蘇澤和方知府,說是方望海運作關係,才讓蘇澤中了小三元。

可是整個信中都是張思敬的猜想和所謂的流言,根本是一點證據都沒有。

汪道昆是調看過蘇澤的童子試考卷的,三場考試可以說是八股文作的非常精彩,而策論更是相當的出色。

方望海就算是運作,又怎麼能讓福建學政也點了蘇澤的案首?

而且方望海是在童子試結束後,才和蘇澤結親的,能讓方望海不顧及風評,確實是蘇澤太有才華了!

汪道昆只是感慨方望海的好運氣,有這樣的女婿,方家三代前程無虞了。

汪道昆想了想,又將蘇澤在童子試策論中所寫的鈔關法,一併寫在了給張居正的信件中,封上信封之後,讓書童送去急遞鋪,發往江陵。

五月初五,端午節。

蘇澤約着同學一同登高城外九峰山,只看到整個九峰山上香火繚繞,蘇澤也被這繁盛的香火氣息嚇了一跳。

陳朝源也帶着妻兒登高,他對蘇澤說道:“九峰山上佛寺林立,有蘭若五座,皆是香火繁盛之處,其中香火最盛的是九峰山頂的雷光閣。”

只要是規模不大的寺院都可以稱作蘭若,其實九峰山並不高,竟然擠着這麼多的寺院。

“這雷光閣是什麼來歷?”

陳朝源說道:“這是宋朝故事了,據說曾經有一道雷光劈在雷光閣中的一根竹子上,竹子被劈成兩半,卻分成兩根竹子存活,時人以爲異也,就建造雷光閣供奉雷神。”

蘇澤也覺得有趣,於是和衆人一同登頂。

只是看到了雷光閣中那兩根長在一起的竹子,蘇澤指着說道:“宋時的竹子,焉有存活至今而不凋零的道理?看來這雷光閣的傳說也不過是訛傳。”

“這竹子並蒂雙生也是正常,只要將竹脈上的竹筍移在一起就可以了。”

蘇澤說完這些,雷光閣中的道士怒目而視,可是看到蘇澤這一羣讀書人,又不敢得罪,只能怒視他們下山。

蘇澤剛剛回到住所,又遇到了礦坑的小尤太監上門。

“小尤公公,是礦監有什麼事嗎?”

胡太監和小尤太監這兩個宅太監,日常是不進南平城的。

如今他們的實驗室得到了蘇澤的大力資助,蘇澤給他們在南平城裡請了廚子,日常採買只要吩咐一聲就行,更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

小尤公公風塵僕僕的說道:“乾爹讓我請蘇先生過去,宮裡下來人了,有要事商議。”

宮裡來人?

“可是礦坑的事情?”

蘇澤第一個想法是皇帝要裁撤礦坑了?

南平這座銀礦一直產量地下,投入堪堪維持產出,朝堂言官也隔三差五將胡太監拿出來鞭屍。

蘇澤自然擔憂朝廷撤了礦監,那胡太監就要回宮了。

小尤公公搖頭說道:“不是礦上的事情,蘇先生,我們先動身再說。”

蘇澤向海瑞請了假,跟着小尤公公出了城,這才知道是什麼事情。

原來是鑄幣的事情。

蘇澤怎麼都沒想到到,朝廷鑄幣的事情也和他產生了關聯。

小尤公公說道:“這次朝廷派往福建鑄幣的陶大璫是乾爹在宮裡的舊友,來礦坑拜訪乾爹談起了鑄幣的難處,乾爹提起了蘇先生總有辦法,陶大璫就想要見見蘇先生。”

原來是這麼一檔子事情啊。

鑄幣這種事情,皇帝自然是不信任官員的,那就是從宮中派出太監來操辦。

而這個陶太監,就是宮裡派出來主持鑄幣的,能夠擔任這個差事的,那自然是宮內有權勢的太監。

大璫就是對有權勢太監的稱呼。

“這陶大璫是個什麼樣的人?”蘇澤一邊騎馬一邊問道。

“我曾經聽乾爹說過,這爲陶大璫辦事老練的,只可惜沒讀過書,前些年拜入李公公麾下,這才飛黃騰達的。”

“李公公?是李芳嗎?”

小尤太監疑惑的看着蘇澤,他一個京師都沒去過的讀書人,竟然對宮內大璫這麼瞭解?

難怪乾爹說蘇澤是個厲害的讀書人。

“正是李芳大人。”

李芳在太監中的口碑還是不錯的,也是上了明史列傳的人物。

不過現在宮裡最當權的太監是黃錦,而李芳是在黃錦退了之後接替司禮監的首席太監。

李芳雖然是個太監,但是也彈劾了不少貪官奸臣,還勸諫隆慶皇帝節儉養生,因此而觸怒皇帝被貶謫,最後被髮配到南京充當淨軍(太監守陵軍隊)。

李芳雖然還沒得勢,但是也是宮裡有名的大太監,很快小尤公公就不覺得奇怪了。

他繼續說道:“陶大璫這次來鑄幣,可是檢索了福建諸銅山,庫中存銅不足,根本無法按照宮裡的要求完成幣數,這樣怕是要獲罪於陛下了。”

蘇澤這下子明白了,這陶大璫怕是和胡公公一樣,被宮裡坑了。

本以爲來福建鑄幣是個好差事,可是沒想到福建的銅礦儲備根本不夠鑄幣用的。

“既然如此,爲何不給宮裡上題本?出京辦事的公公都有資格上密揭的吧?”

小尤公公苦澀的說道:“這差事可是陶大璫好不容易求來的,而且陛下至聖至明,又怎麼會關注這等小事,就算是上了密揭叫苦,也只會被說是辦事不利,惹得一番訓斥罷了。”

蘇澤立刻了然,這就是嘉靖皇帝的“馭下之術”了,皇帝提出一個目標,反正就交給下面去做。

至於這個目標能不能達成,嘉靖皇帝自然是不會“操心”這些細節了。

如果做的好了,自然是嘉靖皇帝領導有功。

如果做不好了,那就是下面辦事的人做的不好。

若是激起民憤,那就殺了下面辦事的人好了。

嘉靖皇帝做甩手掌櫃,也不會幫下面解決任何問題。

只要不參與具體的事情,那就永遠都是至聖至明,永遠不會犯錯。

也難怪這位陶大璫求到胡公公門上,這巧婦難爲無米之炊啊!

ps1:關於186章諸葛亮和王安石的評價,來自明末王夫之的《讀通鑑論》,王夫之還銳評了另外一名變法家,我貼出來吧。

《讀通鑑論》:“申、商者,乍勞長逸之術也,無其心而用其術者,孔明也;用其實而諱其名者,介甫也(王安石);張居正之挾權勢者哉!”

張先生的名聲在明末臭不可聞,自然有些王夫之的人身攻擊在裡面的了,他的話也不能完全接受。

這個有兩個故事。

第一,這道題是清末最後一場科舉的考題,大家看看能得多少分。

第二,劉和平,也就是大明王朝1566的作者,原本創作大明王朝是準備出續集的,續集是以張居正爲主角的,所以大明王朝張居正的戲份很多。

但是在創作過程中,劉和平讀了這段,結合其他史料,改變了對張居正變法的看法,也決定不再寫大明王朝續集了。

有視頻訪談,感興趣的大家可以看看。

張居正變法,這也是網文不能觸碰的禁區,大家自己辨析吧。

PS2:

嘉靖朝最得勢的太監是黃錦,大明王朝電視劇的呂芳是劉和平編的,原形應該就是這個李芳。不過李芳是隆慶朝得勢的。

ps3:向一位讀者道歉,廣西狼兵在近現代鬥爭中犧牲很大,這是明史記載的,肥鳥也絕對不是一個狹隘的民族主義者。

(本章完)

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482章 缺官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258章 藥,種子第595章 重注第017章 衛學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003章 占卜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72章 榜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663章 神聖感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679章 雨將軍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38章 籌碼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30章 鐵路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01章 穿越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24章 徐渭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66章 睢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04章 龍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123章 打擂臺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78章 銃炮第022章 畝產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665章 海參崴第237章 水戰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91章 橡膠樹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
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482章 缺官第041章 螳螂和黃雀第161章 連環巴掌第258章 藥,種子第595章 重注第017章 衛學第517章 不行就投了吧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003章 占卜第271章 和張居正見面第479章 慣性和溢出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172章 榜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03章 河南請降第663章 神聖感第554章 李成樑的手段第679章 雨將軍第79章 亡於洪武第638章 籌碼第356章 北歸和南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430章 鐵路第329章 秩序的邊疆第497章 老殖民主義了第354章 留在京師的釘子第432章 蒸汽時代的初鳴第401章 於二公子的天使投資(一)(5k5,求第346章 一頓操作猛如虎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210章 真正的目的地第601章 從沒打過這麼富裕的仗第557章 鋼材期貨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509章 陸上絲路第642章 民族決定論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230章 上海緝私總團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98章 大明文壇(求月票啊!)第001章 穿越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109章 活字印刷第643章 自由通航和門戶開放第016章 被動技能屬性點第112章 太菜了,出金了第224章 徐渭第577章 又在六國下矣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549章 拆遷問題第662章 制憲會議再開第107章 涼茶,傳奇戲第566章 睢陽第404章 《請裁驛站疏》第85章 縣衙情況(求訂閱)第126章 三號天使投資人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67章 酒中精,花精粹第397章 佛法入草原第100章 父女,回衛所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206章 書生意氣第375章 左順門闕庭第418章 公車上書第004章 龍王第340章 目標,南京!第058章 練兵之要第123章 打擂臺第521章 破壞聖像運動第565章 解散都察院第78章 銃炮第022章 畝產第485章 道德批判和批判道德第301章 無間道,何心隱倒嚴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427章 湯顯祖考申論第665章 海參崴第237章 水戰第627章 嘉靖薨逝第636章 西安戰雲第323章 胡宗憲獻策鄭國渠第358章 大沽血戰第236章 秘傳真傳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491章 橡膠樹第371章 有朋自遠方來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188章 大明形勢大好!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321章 譚綸欺天了!第448章 後發趕超之法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352章 大明馬嵬坡第204章 人口和土地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604章 山東“大捷”第274章 送技能的陸二第391章 《十日談》和肺鼠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