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39章 數據治稅

第239章 數據治稅

在蘇澤看來,從來沒有什麼所謂的文官集團,勳貴集團的說法。

也許所有的階層是有自己的利益傾向,但是落在每一個具體的人身上,又有他自己的個人利益。

比如大明朝的這幾位勳貴,臨淮侯李庭竹這樣的只能算是蠢,作爲大明戰神李景隆的後代,這位南直隸名義上的最高軍事長官,在軍事指揮上不能說毫無建樹吧,只能說不給南京兵部尚書楊博添亂就不錯了。

臨淮侯只能算是蠢,那現任的這位魏國公就是壞了。

現任這位魏國公徐鵬舉,找到南京兵部張口就要五萬兩銀子,說是要募兵抗倭。

南京兵部當然知道這位爺是什麼德行,徐鵬舉號稱是徐剝皮,真給他五萬兩銀子,他連一分錢都不會發給士兵。

這位爺被拒絕了之後,又找到南京兵部,要求楊博立刻派兵保衛他們徐家在沙島上的祖產。

楊博自然又是嚴詞拒絕了這位爺,也不看看現在鎮江戰事到了什麼地步,他徐家當時一戰不打就逃回了南京城,現在怎麼有臉讓朝廷給他出兵奪回祖產的。

這兩位又蠢又壞,可平日裡也尿不到一個壺裡,這段日子更是互相攻擊,爭權奪利。

大明的勳貴們已經如此墮落不堪,文官的戰鬥力其實也不怎麼樣。

如果說大明的文官真的能夠擰成一股勁兒去對抗皇帝,那大明皇權早就已經限制死了。

當今這位道君皇帝雖然怠政,但他正是通過攪合大臣們的利益,利用大臣之間互相不信任,從而控制住了朝局。

可就算是有了所謂的嚴黨和清流黨,兩黨內部的每一個人也都有自己的利益訴求。

如今佔據朝堂的嚴黨,內部又有各種小派系,而這些派系的訴求也許是南轅北轍的。

黨內無黨,帝王思想,派內無派,千奇百怪。

隨着嚴嵩的日益衰老,更多的嚴黨分子圍繞在嚴世蕃身邊,又在嚴黨內部形成了一個小閣老派。

嚴世蕃如今是工部尚書,他只是國子監門蔭的監生出身,在沒有參加科舉的情況下,能成爲六部首官,這在重視學歷的大明朝中後期,簡直是打破了職場天花板的奇蹟了。

嚴世蕃因爲沒有翰林官的身份,沒能進入內閣,但是他的工部尚書也位高權重了。

工部是六部之中職權最廣的一部,嚴世蕃除了要幫助皇帝修建宮觀之外,工部還管理戰艦修造,漕運船隻的調配,管理全國河道水利工程,以及各地的官辦鐵礦、工坊。

而工部除了這些管理職能之外,工部也有收稅的權利,這就是工部的“節慎庫”。

嚴家父子能夠長期執掌朝廷大政,最主要的原因也不是嚴嵩嚴世蕃的青詞寫的好,而是父子二人都善於給皇帝理財。

嚴世蕃能夠執掌工部,也不是因爲他土木學的好,而是因爲他善於搜刮錢財。

嘉靖三十六年,皇帝下令將“罪官罰銀”和“開中法的鹽引收入”的四成分給工部,在嚴世蕃的阿諛奉承之下,節慎庫幾乎成爲皇帝另外一個內庫,皇帝的大筆開支都從節慎庫中走,而嚴世蕃又不像是戶部那樣有各種怨言,而是積極的幫助皇帝搞錢。

嚴世蕃向皇帝建議,在江南派發更多的鹽引,募集錢糧在東南抗倭。

皇帝准奏,命令南北直隸的鹽場售賣鹽引,這筆錢由南京那邊自籌,用來補充抗倭備邊銀兩的不足。

說白了,就是京師的兵部和戶部已經拿不出錢了,就讓南京這邊把鹽引拿出來賣一賣,自籌一些抗倭的經費。

用現在的話說,就是上級負責給政策支持,經費問題由下級單位自籌解決。

嚴世蕃立刻讓自己的親信,帶着政策和大額的鹽引前往南直隸。

六月份,請了兩年病假的張居正返回了京師了,他重新回到翰林院供職。

就在張居正返回京師的這一天,六月份對於朝廷來說,幾乎沒有什麼好消息。

南京大營的兵馬守住了鎮江,但是因爲長江水師的船隻幾乎被燒燬殆盡,鎮江的兵馬只能看着對面的揚州望洋興嘆,無法渡江到江北作戰。

揚州這邊的兵馬也只能守得住揚州,徐海在久攻揚州不下的情況下,開始分散兵力侵擾蘇北的其他地區,泰州告急、淮安告急、鹽城告急、甚至一部分倭寇都已經抵達了徐州。

胡宗憲在浙江同樣不好過,平湖和慈溪的倭寇被擊退,但是倭寇又開始從浙東沿海登陸,寧波和杭州也受到了襲擊。

胡宗憲接受了徐渭的建議,開始在沿海建造艦船,從被動的迎接登陸的倭寇,改成主動在海上進攻倭寇。

但是大明朝的沿海船廠技術失傳太多了,至今還沒能恢復大型艦船的建造能力,胡宗憲只能徵用商船和漁船打仗。

除了浙江之外,山東也是倭亂的重災區。

大明文壇領袖王世貞,出任山東按察副使,在青州負責兵備抗倭。

王世貞的父親王忬進右副都御史,巡撫大同,加兵部右侍郎,代蘇遼總督,不久,進右都御史,負責北方抗擊韃靼人。

整個大明朝到處都在打仗,關中賑災還在繼續,可倒黴的事情往往都是連在一起的。

嘉靖三十六年的六月,三宮突然發生大火,奉天門(今太和門)左順門(今左翼門)右順門(今右翼門)午門外左右廊連帶燒燬。

也就是說,大火沿着三大殿東西兩廊一直燒到午門外。幾乎將整個三大殿全部燒燬。

故宮失火其實也不算是稀奇的事情了,永樂皇帝朱棣在位的期間三大殿就被燒燬了一次,一直等到了英宗時期才重建了三大殿。

這一次宮災發生之後,迷信的嘉靖皇帝更是認爲是上天示警,他命令戶部加緊蒐集龍涎香,他要在玉熙宮繼續禱告上蒼。

但是在財政如此緊張的情況下,皇帝依然不顧羣臣的勸阻,要求立刻動工重修三大殿。

爲了籌款重建已毀宮殿,嘉靖帝下令戶、兵、工三部集資白銀三十萬兩。

嚴世蕃上奏皇帝,說各省歷年都拖欠工部的工料錢,請皇帝派遣御史催要歷年拖欠的銀子。

皇帝立刻同意了嚴世蕃的建議,下令動用各地存儲的違法罰款和空額餘薪,最後仍感不足,又指使南北直隸的工部官員到各庫搜尋,有好的都拿來。

就在國家財政到了如此緊張的時候,南直隸又傳來壞消息,準備運往京師的兩萬旦糧食存在常平倉中,被倭寇一把火燒了。

除了這兩萬旦的糧食之外,倭寇沿途騷擾運河漕運,又有接近一萬旦糧食被劫走或者損失掉了。

接到了這個消息,京師的糧食價格飛快的上漲,三天之內就漲了五成。

就在朝堂籠罩在一片壞消息的時候,兩份奏章上的好消息就顯得非常的醒目。

第一個就是去年才就任鈔關使的方望海,向朝廷上書,今年已經徵收折銀三萬兩的鈔關稅,這筆錢已經堆在蘇州滸關,直等到漕運通暢之後就立刻解送上京。

另外一個好消息是福建鑄幣的陶公公,覈准了去年在福建鑄幣所賺的火耗銀合計五萬兩,這筆錢也隨時準備送往京師。

這兩則好消息讓嘉靖皇帝終於有了一絲好心情,玉熙宮的銅罄聲不停地響起,這兩筆錢說起來不多,但是加起來也不少,特別是鈔關稅是一筆穩定的稅收。

六月份,皇帝下旨,方望海原本的都察院右僉都御史的職位再升一級,任命他爲南京戶部侍郎,全面負責浙江和南直隸的鈔關事務。

陶公公則入司禮監,提前給了他秉筆太監的職位,只等陶公公市舶司的任期結束,就能返回司禮監當差了。

另外方望海的夫人李氏也得到了誥命,甚至連方望海的兒子都得到蔭官。

在靖江孤山村邊的營地中,此時抗倭緝私總團的營地已經變了模樣。

原本的簡易房子已經變成了木屋,蘇澤在孤山上設立一座烽火臺和瞭望塔,在海邊也建造了一座小型燈塔。

蘇澤的指揮所也從簡易帳篷變成了木頭屋子,營地四周也豎起了木樁。

蘇澤正在和徐時行下棋。

這些日子下來,徐時行的棋藝可以說是大大的退步。

蘇澤的棋路古怪,從來都不按照常理出牌,也不按照古代棋譜出招,搞得徐時行的棋路也是越來越歪。

棋路歪了也就罷了,最倒黴的是他還下不過蘇澤!

蘇澤總能下出一些讓人拍案叫絕的招數,不安常理出牌的背後是無招勝有招的廟算。

“汝霖兄,下一次還是讓卓吾先生陪你下棋吧。”

徐時行被折磨的不行,他抓起棋子就準備認輸。

蘇澤正在思考長江戰事,哪裡能讓他投子認輸,連忙說道:“這棋還沒下完呢!怎麼能輕言放棄!”

徐時行看着自己被圍獵的大龍,這叫做棋還麼下完?

徐時行已經徹底放棄,只是按照本能收官,他一邊落子一邊說道:

“汝霖兄,你一點不擔心鈔關的帳?”

蘇澤笑着說道:“只要是人做賬,總會留下痕跡,龍門帳也不是不能做平,但是假賬做的多了,總能露出馬腳,卓吾先生和許兄也不是要將所有的蠹蟲都揪出來,只要將那幾個最貪婪最愚蠢的找出來就行了。”

徐時行想了想,好像也確實是這個道理,自己那位知府父親,平日裡也是這麼管理胥吏的,敲打幾個做的過分的胥吏,就能讓吏治清明一些。

蘇澤又問道:“如今蘇州府的糧價怎麼樣了?”

徐時行嘆氣說道:“已經漲了六成了,聽說倭寇在江北鬧的厲害,今年的夏糧肯定是顆粒無收了,下半年蘇州府就要缺糧食了。”

“報告!”

“進來!”

一名傳令兵將一封信送給了蘇澤,蘇澤打開一看笑着說道:

“說曹操,曹操到,卓吾先生來信了。”

蘇澤展開信,前半部分都是李贄的抱怨,他和許國一到了滸關,就日夜不停的查賬,總算是查出十幾處賬本合不上的地方,揪出了好幾個碩鼠。

方望海也是當機立斷,快刀斬亂麻,利用抗倭時期的軍法處置了這些碩鼠,大大震懾了整個鈔關廳的胥吏們。

蘇澤將信遞給了徐時行說道:“合龍門果然抓住了這些臭魚爛蝦,鈔關廳也算是能消停一段時間了。”

徐時行也時常疑惑,蘇澤的腦子到底是怎麼長的,他辦事要比自己的知府爸爸還要老練,竟然就通過賬本揪出了藏在三座鈔關中的貪蠹,要是大明朝所有的官員都像他這麼厲害,恐怕吏治早就清明瞭。

看完了信,徐時行擡頭卻看見蘇澤正在打算盤。

蘇澤手上是一份複雜的表報,表上密密麻麻都是蠅頭小楷的數字,這是隨着李贄的信寄過來的報表。

蘇澤的賬房技能雖然只有Lv4,但是在智力的加持下,加上數學技能的輔助,他很快還是從報表中看出了一些異常。

“汝霖,這是什麼?”

蘇澤說道:“這是過往船隻繳納鈔關稅的記錄,包括了所繳納貨物條目和數量。”

“這樣什麼問題嗎?是還有胥吏貪墨嗎?”

蘇澤搖頭說道:“報表上能合上,該有的問題卓吾先生和許兄都已經看出來了,我只是覺得這份報表有些奇怪。”

“奇怪?”

“是的,汝默兄你看,從這個月開始,已經有二十條商船經過滸關南下,運送的都是糧食。”

鈔關稅是要估算貨物種類和數量,折算金額後再按照比例徵收的,所以每一份徵收記錄上自然都有貨物的名稱。

“如今江南米價高,從北方運糧來賣不是正常的嘛?”

“不,這不正常,若是幾百旦幾千旦還算是正常,可這些日子已經有一萬旦糧食運到了江南和浙江,這可不是一筆小數目。”

“一萬旦?”徐時行也被這個數字嚇到了,徐時行幫父親做過幕僚,他知道江南一府的全年糧稅也就是二十萬旦,什麼商人能一下子賣出一萬旦的糧食?

蘇澤又說道:“還都是新糧。”

這下子,徐時行的臉色變了。

(本章完)

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73章 定草原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06章 書生意氣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74章 夜航船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59章 碾碎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10章 趕海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66章 睢陽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034章 精製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012章 煙薯第023章 蘆田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78章 銃炮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25章 分產令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02章 家廟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86章 大買賣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311章 從“賊”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17章 衛學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65章 歸有光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84章 射擊技能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51章 《治安疏》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170章 縣試前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32章 精鹽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86章 大買賣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106章 紅陽教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43章 筆架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
第014章 種田要用腦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413章 新務救不了大明朝第605章 這個辦法好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583章 九州討伐第673章 定草原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206章 書生意氣7月12日 早上這章中午十一點發第96章 救困方,惠民事第674章 夜航船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59章 碾碎第300章 成立農會第150章 敏捷屬性的用處(加更求票)第010章 趕海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157章 送上門的肥羊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90章 駁速勝論第566章 睢陽第124章 林默珺的請求第575章 太先進了第382章 船運和保險第034章 精製第470章 唯有一爭第012章 煙薯第023章 蘆田第629章 法律變革第78章 銃炮第406章 祖宗之法的迴旋鏢第539章 觀政進士考試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178章 平步青雲第525章 分產令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002章 家廟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607章 投資鬼才於公子第144章 編寫蒙學教材的打算第194章 大撒幣工程第169章 過年,縣試報名開始第186章 大買賣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019章 科舉技能第128章 海上來船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452章 兩個世界第180章 寫皇叔的督學第222章 雙金色被動第320章 西禪寺培訓班第360章 兵法金色技能第037章 大明特色:逼良爲倭第294章 技能:博物學第387章 僅有一名獸醫的醫院第311章 從“賊”第298章 【造船】技能第017章 衛學第277章 一書驚起千層浪第265章 歸有光第455章 將軍和參謀第317章 閩浙互保(章末,明天新章)第671章 新農牧模式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220章 走哪條道?第683章 蘇澤之問(大結局上)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420章 張居正變法第199章 登榜送貼第319章 豬突猛進第496章 未曾開發的寶庫第524章 連根拔起第488章 婆羅門和回教第84章 射擊技能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486章 王恭廠大爆炸第351章 《治安疏》第574章 歐陸來信第170章 縣試前第176章 青雲之策(求月票!)第032章 精鹽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073章 於二公子第394章 當其無,有器之用第186章 大買賣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197章 鄉試魁首第264章 揚州鹽商第370章 親愛的朋友啊第106章 紅陽教第467章 騎兵再上歷史舞臺第043章 筆架第499章 馬尼拉海戰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第315章 開會的“藝術”和藝術第564章 怎麼交稅?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