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3章 徐州地方

張居正看向高拱問道:“肅卿兄,有沒有辦法應對南京錢荒?”

高拱嘆氣一聲說道:“難啊!你我其實都知道,要應對錢荒最好的辦法就是鑄幣,可南直隸這個樣子,還能鑄幣嗎?”

張居正想了想就搖頭,爲了鑄炮,張居正已經就將南京工部庫存的銅和鐵都拉到安慶去了,如今根本沒有鑄幣用的材料。

高拱繼續說道:“另外還有一個辦法,發行銀元。”

“叔大你知道嗎?福州製造的銀幣,都已經在山東和江北用開了,幣值非常的穩定。”

張居正說道:“銀元?南直隸哪裡還有銀子啊!”

高拱說道:“改鑄。”

“改鑄?”

高拱點頭說道:“是的,將蘇澤發行的銀元改鑄成更小額,成色更差的銀元,此舉雖然需要花費火耗和工錢,但是等於增加了市場的銀幣,也能在一定程度上緩解錢荒。”

“還有一個好處就是錢荒物賤,只要能拿出錢來,南京就能維持下去。”

張居正瞠目結舌的說道:“肅卿兄,朝廷纔是正統啊!你是要讓正統的朝廷去私鑄賊兵的銀幣?”

高拱同樣也沉默了。

張居正又說道:“可是官府手裡也沒有蘇澤發行的銀元啊?”

ωωω¸ тт kán¸ ¢ Ο

高拱說道:“叔大不是要在南直隸行一條鞭法嗎?那今年的秋糧徵收就折成銀元來徵,還有那鈔關稅也同樣只收銀元,只要有一筆銀元在手,就可以開始改鑄了。”

張居正遲疑了一會兒,最後還是遲疑說道:“可是朝廷?”

高拱淡定的說道:“朝廷都已經要放棄南直隸了,以叔大之才難道還看不出來嗎?”

“你我皆是朝廷棄子了,不過是鑄造新錢罷了,朝廷不會介意的。”

張居正看向高拱,只能嘆息說道:“肅卿,我要在安慶守禦蘇賊,這鑄幣的事情你能幫我嗎?”

高拱本來想要拒絕,但是看到張居正鬢髮中的銀絲,最後還是點頭答應了張居正的要求。

比起南京城的百業蕭條,大廈將傾的景象。

上海外灘的碼頭上,則是一番熱火朝天的景象。

徐家二公子親自在碼頭上監督冬衣裝船。

徐府的管事的正在吆喝着:

“這是送到東南的冬衣,可要紮好了!要損壞了可要扣你們的工錢的!”

看到一個搬運力夫將送到東南新軍的冬衣散到地上,這個管事的立刻跳起來喊道:“快快快!看看有沒有開線?可千萬別弄壞了!這一件冬衣就是一兩二錢銀子!你們賠得起嗎?”

而碼頭另一邊,則是完全不同的景象。

摻了稻草蘆葦的冬衣只要一摔,碎草屑就能從夾縫中露出來。

有的冬衣不小心掉在地上,邊角就已經開線了。

可就算是這樣,徐府的管事們也完全沒人看着,只是任由這些力夫們將冬衣扔到船上。

等到所有的冬衣都裝卸上船,看着駛向一南一北的兩支船隊。

徐琨心中隱約有些猜測,如此大量的採購,很有可能這批冬衣就是朝廷採購的軍服。

可是徐琨這點負罪感很快消失。

一分錢一分貨!總共出廠價就是二錢銀子!你還想要什麼樣的冬衣!

反正大明朝廷已經斷了和自己的採購合同,這批冬衣是賣給“北方客商”的,其他的徐琨一概不知!——

京師永定門外的漕運碼頭上,一身紅袍官服的趙貞吉從官船中走出來,看着前面迎接自己的一大批官員們,露出一個謙和的微笑。

當這位新晉閣臣登上碼頭之後,衆官員紛紛對他行拜禮,齊聲高呼:

“歡迎趙閣老回京!”

趙貞吉連忙堆起笑容,再團拜一圈回禮,看着碼頭上這些討好的面孔,趙貞吉終於品嚐到了權力的美妙。

“讓讓!”

只聽到一個霸道又尖銳的聲音,緊接着幾名披着紅色大氅的錦衣衛開道,一名面白無鬚的太監出現在碼頭上。

陳洪這位東廠督工,司禮監秉筆太監,如今已經取代了和陶公公牽連的李芳,成爲宮內僅次於黃錦的第二人。

在碼頭的官員看到是陳洪,也紛紛縮起脖子,將腦袋撇過去。

陳洪拱手說道:“上諭,召趙貞吉入宮覲見。”

原來是傳旨的,衆人紛紛用豔羨的目光看着趙貞吉,剛剛抵達京師就被皇帝召見問對,這位趙閣老果然是恩寵正盛啊!

等到了趙貞吉入宮的時候,宮內已經燃起了華燈。

趙貞吉跟在陳洪身後,前排太監提着燈籠劈開黑暗,趙貞吉從已經修復的東華門入宮,依稀能夠看到三大殿的輪廓。

自從那年宮災之後,因爲朝廷缺銀子,三大殿時修時停,到了今年終於快要修復完畢了。

趙貞吉不敢多看,繼續低着頭跟着陳洪,往西繞到了皇帝居住的玉熙宮。

以往皇帝修道的時候,因爲服用金丹冬熱夏冷,冬天的時候玉熙宮都是殿門和窗戶大開的。

可是今年入冬之後,玉熙宮也鋪上了暖閣,窗戶和殿門也都是關閉着的。

趙貞吉跟着陳洪,繞進了戒備森嚴的宮門。

陳洪皺着白臉說道:“趙閣老,請吧。”

趙貞吉看着通往宮殿中央的道路,整理了一下衣冠,小心翼翼的走了進去。

“臣,趙貞吉拜見陛下!”

坐在八卦中央軟塌上的皇帝還是那副仙風道骨的樣子,只不過以往身上絲織的輕薄道袍套在了狐皮襖子上,沒有以前那種仙風道骨的感覺。

皇帝躺在軟塌上閉目養神,趙貞吉不敢動彈,五體投地的跪在地上。

“愛卿一路舟車勞頓,辛苦了。”

雖然嘴上說着辛苦,但是皇帝並沒有讓趙貞吉起身的意思。

大概過了一刻鐘的時間,皇帝這才說道:“起來吧。”

趙貞吉慢騰騰的站起來,皇帝這才說道:

“你在南直隸做的很好,配得上一個元亨利貞的貞字。”

皇帝上來就夸人,趙貞吉卻沒有任何高興的神色。

果然嘉靖又說道:

“但是朕讓你籌備湖廣秋糧入京,這事情你辦砸了。”

趙貞吉很清楚皇帝的性格,他並沒有推卸責任,而是很自然的再次跪下:

“臣有罪。”

趙貞吉如此順暢的認罪了,皇帝的語氣反而軟了一些。

“你有罪,湖廣巡撫遊居敬更有罪,江西那幾個官兒更有罪。”

“這些朕都給你們記着呢。”

皇帝看了一眼恭順的趙貞吉,這才說道:“起來吧,說說看,南直隸能守住嗎?”趙貞吉站起來,他在路上已經盤算過無數次面聖的場景,這個問題也是他反覆斟酌過的。

作爲一名“心學大儒”,“大明頭號不粘鍋”,趙貞吉的性格是萬事求穩的。

但是這一次君臣奏對,將會決定自己在皇帝心中的初始印象,也將決定他在徐階內閣中的位置。

趙貞吉說道:“臣以爲,守不住。”

對於這個結果,嘉靖皇帝倒是沒有再動怒。

趙貞吉繼續說道:“南直隸水網縱橫,蘇賊又擅長水戰,根本就不是九邊精銳適合作戰的地形。”

嘉靖皇帝露出一絲笑容道:“沒想到卿竟然還懂軍務,早知道讓你來做兵部尚書了。”

趙貞吉立刻說道:“臣不通軍務,這都是在南直隸的時候,聽張叔大分析的。”

“是張居正嗎?”

趙貞吉連忙點頭,他又說道:“臣不通軍務,但是臣懂財政。”

“臣離任南京之前,雖然將南直隸的綱糧送上了船,但是朝廷的糧餉不足以支持九邊軍隊在南京作戰。”

作爲大明朝第一會計,“朕的錢”的擁有者,嘉靖皇帝比趙貞吉更清楚如今朝廷財政的窘迫。

爲了籌措軍費,皇帝甚至停掉了不少郡王以下宗親的用度,連郡王以上都裁撤了不少。

結果就是今年皇帝的窮親戚們,紛紛組團上京師來罵皇帝。

這些揭不開鍋的窮親戚們,通過罵皇帝成功被圈禁,再次吃上了皇糧。

可即使如此,京師好不容易湊齊的糧草,也絕對無法支持九邊軍隊在南京附近決戰。

就算是有大運河,這補給線也長的讓人絕望。

而且江淮地區水網密集,也確實不適合騎兵作戰。

皇帝看向趙貞吉問道:“以卿的才智,應該在哪裡殲滅蘇賊呢?”

趙貞吉擡起頭說道:“臣以爲,徐州。”

“說說爲什麼是徐州?爲什麼不是山東?”

趙貞吉立刻說道:

“徐州地方,歷代大規模征戰五十餘次。從漢高祖項羽在此爭霸,徐州就是中原門戶。”

“徐州是黃淮運樞紐,只要朝廷控制徐州,只要擊敗蘇賊,就能直接南下奪回南直隸。”

“徐州又是漕運樞紐,無論是運兵還是運糧都很方便,而徐州城附近也是適合騎兵作戰的地形。”

坐在御座上的皇帝終於坐正了身體,他看着趙貞吉說道:“以你之見,騎兵對鳥銃,勝算幾成?”

趙貞吉再次變回不粘鍋說道:“臣不通軍事,不敢妄言!”

與此同時,

關外遼陽。

“十成!”

剛剛升爲遼陽總兵的李成樑,對着朝廷派來問政的使者說道。

“鳥銃此物並不稀奇,火器這東西,作戰的時候遠不如刀槍劍戟穩定,很容易啞彈熄火。”

“就算是蘇賊訓練有素,火器發射之後還需要裝填,而我部騎兵只要一息就能馳入敵陣,賊軍必亂!”

“再引一精銳騎兵從側翼殺出,任由他鳥銃手再精銳,也絕對沒有結陣抵抗的能力了!”

朝廷的使者大喜道:“李總兵,我可否將您的話原封不動的呈送皇上和內閣兵部?”

“當然可以!只要朝廷的冬衣到了,我軍即刻就能南下!討滅蘇賊!”

朝廷使者露出爲難的神色說道:“朝廷的冬衣還在路上,李總兵還是聽候兵部調令,等到開春之後再動身吧。”

李成樑罵罵咧咧的說道:“朝廷上次採買的冬衣都是些什麼貨色!要我說兵部直接撥錢下來,讓我們直接跟女真人購買狐皮製作冬衣好了!”

“朝廷的銀子,都被這幫奸商賺去了!”

使者臉色大變說道:“李總兵,慎言!上批冬衣是徐閣老家產的,這一批的冬衣是裕王妃的孃家採買織造的!”

李成樑雖然表現的是個粗漢子,但實際上這只是他的僞裝,他只是通過裝作魯莽粗俗來降低別人的戒心。

他勾結言官,禁止登州北運糧食,是因爲這些糧食商人背後沒有太大的後臺。

聽到冬衣背後站着徐閣老和裕王妃之後,李成樑立刻收起了抱怨。

等到送走了朝廷的使者,李成樑對身邊的女真“家丁”說道:

“朝廷的政策你們也清楚了吧?此戰若是勝,允許你們部落內附,你能從部落中拉出來多少人馬來?”

這些女真人,都是李成樑在遼陽豢養的家奴。

ωwш ▪tt kan ▪¢ o

“義父!我們這就返回部族募兵!”

一個留着剛長出來頭髮的女真青年,跪在李成樑的腳下,一邊磕頭一邊說道。

李成樑道:“你部出兵三百人,開春帶到遼陽城下!”

“義父!”這個女真青年漢化還不熟練,他結結巴巴的說道:“我部男女老少加起來纔不過五百人,出兵三百?”

李成樑一腳踢開這個女真青年道:“去抓生女真!蠢笨如彘的傢伙!”

女真青年連忙退下,帶領本部的同伴返回部族。

福州,已經搬遷到海邊的水師學堂,如今已經更名爲“東南新軍軍校”,蘇澤出任山長。

此時蘇澤看着忙碌的參謀班學員問道:“明庭要調集邊軍南下,從各項情報上已經證實。”

“但是明庭要用什麼戰法?要在哪裡決戰?你們推演有什麼結果嗎?”

因爲林良珺已經升任旅長,如今參謀班的班長是蘇澤的弟子彭安。

彭安說道:“九邊精銳,在軍棋推演中,只有強弓手和騎兵能對我軍造成較大傷亡,學生以爲明庭應該是要用騎兵來決戰。”

這個結果倒是不出蘇澤意料,大明朝不缺乏聰明人,想出用騎兵對付鳥銃手也是很正常的。

“至於決戰的地點,還要等熊站長和京師的情報再做判斷。”

彭安又補充了一句:“依學生看,明庭對於決戰的地點,應該還沒形成公論。”

蘇澤點頭說道:“給熊五傳令,務必在開春前,打探到明軍的決戰方略!”

第388章 印花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029章 凱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651章 新火槍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009章 寒菜粥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四卷總結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09章 做空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231章 當家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012章 煙薯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64章 駕崩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46章 蘭州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31章 蒸汽機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
第388章 印花稅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029章 凱旋第478章 比封建更腐朽的買辦第468章 政治身份和爭第116章 數學查賬,降維打擊第518章 都是東南的錯!第429章 填報志願第441章 大人說的對!第212章 殺倭使!(求月票)第153章 何謂正義?天降正義第472章 都是人精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88章 是時候開始加速了!第318章 兩頭下注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651章 新火槍第614章 投降主義謀士第357章 打得一拳開,免得百拳來第263章 解決方法(三更,求票)推一本朋友的書第510章 列強的時代第332章 南京錢逛第498章 巴巴羅薩行動第610章 女真崛起第254章 大婚(求月票!)第364章 三經新注第585章 彈幕徐行戰術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613章 扮豬吃虎第009章 寒菜粥第522章 東南:糟了,我成大秦了!第266章 文筆如刀第411章 星空和道德律令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15章 仇國新論第278章 爭在未來第042章 去縣城(二合一章節求追讀)第183章 南平鄉野調查其一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30章 父母之愛兒,則爲之計深遠第644章 藩屬國條約第151章 數學,機械和航海第四卷總結第179章 來了的,走了的第047章 官學和私學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140章 用人之道第609章 做空第608章 瘋狂的股票第026章 武穆遺書第290章 廟算之道第428章 民族主義的覺醒第231章 當家難第159章 賭術技能第338章 嘉靖四十二年的第一場會第400章 李舜臣的選擇第664章 鐵路司的暢想第044章 大明神劍第130章 佛郎機炮第373章 琉球商人真的太給力了!第570章 黑船來襲第386章 父慈子孝第556章 內閣議事第012章 煙薯第344章 有恆產者有恆心第632章 富者恆富,弱者恆貧第519章 異端比異教徒更可惡第297章 師夷長技以制夷第045章 知府之女第127章 文學技能升級第232章 倭寇再臨(卷末,求票!)第052章 海瑞的縣學新制第464章 駕崩第398章 你的方案還是太保守了!第426章 梁山好漢東渡朝鮮第611章 如司馬懿故事第680章 電報和鐵路帶來的改變第646章 蘭州第203章 圍三缺一第368章 新思想,新學說第82章 織布機(求訂閱!)第568章 炮兵理論第520章 新階層和新教第333章 徐州地方第505章 教育不公第208章 瘋狂的龍涎香第442章 官辦與私營第641章 攻佔陝西第350章 大明朝廷的搬運工第261章 鹽法開中制(新卷求票,今天晚上加第325章 高拱獻策第672章 最終還是練兵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431章 蒸汽機第461章 人才“詛咒”第247章 講學泰州第196章 鄉試開始第660章 大一統的曙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