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

許都,自當年曹操遷漢室於此,這個小城一舉成爲天下重鎮。

曹丕建魏之後,遷都於洛,許都也逐漸沒有了當年的繁華,不過爲舊漢之都,卻不乏名客在此流連。

城中,一處園內。

幾道迴廊,花園裡楊柳下襬着石桌竹椅。

一行人正在其間說笑,涼風掠過,柳枝婆娑,雖然有一寒,但也頓覺神清氣爽。

又有一女在彈琴,邊唱着一詞,琴聲和清唱,彷彿透穿了人渾身髮膚毛孔,直往心裡,讓人滿身舒服。

直到一曲終了,嫋嫋餘音已盡,衆人才回過神來,一個青年就笑的說着:“到底還是阮兄第一,來啊,賞銀。”

卻是一場文會,填以詩詞,歌女唱出,由貴人品評。

就見後面伺候的侍女,從後面捧出了一盤錢來,上面有着金銀,這個青年看了一眼,就示意給上,笑的說着:“阮兄,以你之才,如今混在此間,實在可惜了,不如到我府內。”

阮咸穿着一件灰色寬袖長袍,搖着一把竹扇,起身欠身笑的說着:“二公子太謬讚了,我這人就喜歡這種生活,等什麼時候二公子若是要教習府裡歌舞,吾再來湊趣吧!”

“一曲傾倒四座,還說是湊趣?”這二公子此時爽朗地一笑:“若是不湊趣,豈不是傾倒一國?”

聽了這話,在座之人頓時一陣鬨笑,卻不是讚賞,大多是戲笑。

有的說:“我們早看出來了,今兒二公子一語道破天機,阮咸就是傾倒天下的大才啊!”

說罷,大家更不禁捧腹大笑,這就多了幾絲嘲笑之意了。

阮咸聽了這話,眸子中亮光一閃,笑了笑,沒有回答。

那二公子見衆人笑的有些太過份,就說着:“阮兄,收了這金銀吧,以後有什麼事,儘管來找我好了。”

說的還有幾分誠懇,阮咸此時也不客氣,拱手一禮,收了銀子大大方方去了。

“真是奇才!”那二公子悵悵望着他的背影,嘆了一聲。

卻也沒有再出言招募,他自家如今也覺得時事難爲,不再有之前那般權御之心,眼看這還未到手的皇位,已然是個火坑,他已經不想跳下去了。

所以司馬攸避居到了許都,連宮廷中事也不再管了,縱情於聲色犬馬,也讓司馬炎放心自己這個做弟弟的。

阮咸回得了家,家裡就在許都城內的一處小宅院內,對面就有一條河,院子裡有一株槐樹,約有合抱粗,龐大的樹冠。

到了院子中,就看見這院子其實並不大,就五間房,纔開門進去,就見一個少婦迎接了出來:“夫君,你回來了?”

“容兒,今天又弄了些金銀,你收着吧!”

金銀也不算少,沉甸甸的,少婦笑了笑,將它收下,說着:“夫君,今天吃些什麼?”

“就弄條魚,再弄些羊肉,我們等會用些。”頓了一頓,又憐惜的說着:“你有了身子了,當心些……叔父和劉兄在哪?”

“都在書房內看書呢!”容兒回答的說着。

這五屋,就是二間臥室,一個大廳,一間書房,還有一間是廚屋,並且放着些許雜物。

到了書房,棉簾子一放下,渾身立時暖和,阮咸定睛看去,就看見一個老人和一箇中年人正盤膝坐在暖炕上,正在說着什麼。

“叔父!劉兄!”

“回來了?”這個被阮咸叫叔父的人,就是阮籍,因爲時事的緣由,阮籍如今避居在他家中,劉伶也是,最近朝中又在徵召他,他早早的就得到消息,逃了。

“是,回來了。”阮咸笑着上去,伸手取出一個油紙包,打開說着:“叔父,劉兄,我家中貧寒,這些時日委屈了你們,今日從那司馬家二公子那裡得了一些金銀,纔好款待,路上見有屠戶賣這牛肉,路上看見了給你們買了些過來,先吃點墊肚子。”

“別,今天我們有事和你說,你就坐下吧,把門關上。”

阮籍此時和劉伶對視一眼之後,阮籍方纔說着。

阮咸一怔,把門關上了,頓時房間內昏暗一片,過了片刻纔看清楚。

此時,就聽見劉伶悠悠的說着:“賢弟,你知道我們家的家世吧?”

“是,我知道。”阮咸不解何故,坐在旁邊問着。

“我們家是宗室,也是官宦之家,祖父輩,也曾爲兩千石郡望之家,祖輩也有兩千石的大吏,哪怕後來天下大亂,吾家也家業興旺,直到這家業傳到我手中。

我性好道術,要學這修仙之術,結果古語說的對,家有千金,修法變水,任憑怎麼樣積蓄足夠,修了法就要破家,這家世也就如此了。”說到這裡,劉伶此時卻是微微感慨。

“劉兄弟,這大爭之世,多少郡望之家破滅,吾家雖爲兩千石,但是如今,顯然已經衰落,這家業若是說衰落緣由,卻在吾手中,卻是對不起侄兒了。”阮籍此時感慨着,卻也老淚縱橫。

阮咸幼年就失父失母,就是叔父帶大,平時傳授學問,感情是比父子之間還深厚,一看見他老淚縱橫,頓時心裡疼了起來,連忙跪在地上:“叔父,你這是什麼話,你平時對我比兒子還親,我是你一手扶助長大,叔父若再說這見外的話,我就跪在地上不起來!”

“恩,好侄兒,好孩子,我說錯了,快快起來吧!”阮籍連忙擦了擦眼淚,把侄子扶了起來,這時節,地上還寒,跪久了就寒氣入骨,壞了關節,這怎麼可以。

“還是聽劉兄弟說話吧!”

阮籍感慨之後,就轉向劉伶說着,此時哪怕是暗室,劉伶眼中卻是閃着光來。

“得祖輩天恩,我還是有點天慧,修出點成果,才知道修了法就要破家是至理,只能用在別人身上,自己是什麼也享受不到,方纔知,出家出家,就是爲了避免修法禍及家人啊!”

“阮兄弟可知,若不是吾以道法算計綢繆,當年吾家之像,吾之才,豈能和你等並稱,又哪能有這個“七賢”的名聲?說來說去,這修法也是有用的,大阮兄弟自然也知。”

劉伶和阮籍、阮咸相交,都是平輩論交,也就稱呼爲大阮小阮了。

“嘿,這就是我雖然也得了些真法,卻爲什麼不教你正法?從劉兄弟那裡,吾知道這一修法就要破家。”

見阮咸有些不信,阮籍苦笑的說着:“這話說起來就是天機,我也不想說,總之這些年來,我教導你讀書閱經,卻從不教你道術的道理,若你以後有幾個兒子,倒說不定可以分一個來繼承這學問,若是從劉兄弟那裡學也可以,他纔是大才。”

劉伶此時卻不謙虛,微微一笑之後,又道:

“這些年來,我雲遊四方,考究命理,想辦法找到了旺運的人,與爾等結交,方纔合稱七賢,你是不是覺得我們七人,除了阮嗣宗和嵇叔夜之外,其它幾人都是半調子,只是吾等卻是互相成就,可是若沒有任意一人,大家大都連七賢之一都當不上,這是有人靠命,有人靠才,方纔有此成就!”

聽了這話,阮咸若有所思,也有所悟,他不是清高的人,這一點,就明白了幾分。

“本來這話是要藏一輩子的,吾等各有命數,小阮兄弟你運若是到來,趁着這些年借得的命氣,就可一衝上天,以後富貴甚大,但是今日吾接到一封信,就讓我心血一動。”

“這些年,吾寄情于山水,我的道術卻越來越清晰可見,本來我以爲吾等也就是如此了,接了這信,演算一通,結果卻發現吾等的命理又有所改觀。”

“前些年,我爲小阮兄弟算過,知道你數年後或可有大富貴在身,幾有封侯拜相之望,卻也有晚景迷離之難,似是大凶相,想推演卻推演不下去,今日再卜時,突然發現你富貴之氣依然在身,且比以前更加逼人,以後兇相卻淡了幾分,和大阮兄一談,才知此事緣由。”

阮籍此時點了點頭,才說着:

“之前卻是有書傳信,讓吾上表,嘿嘿,司馬氏狼心,吾卻不願從之,避居在你這裡,只是這也只能避得一時,終究也不能避免;

如今天下,三國列戰,吾本以爲當是魏吞天下,司馬氏代之,如今和劉兄弟商談之後,卻是察覺天象有變,大漢竟有雄主出;

我又卜之這漢主,卻感覺天機混淆不堪,這人好比淵海,只能見其表面命氣,內在難以揣摩,卜不出啊!”

聽到叔父阮籍的話,阮咸此時身子一僵,壓低聲線:“莫非這新漢主當是雄主真龍?”

阮籍長嘆一聲,說着:“知易行難,以吾等道數,窺視幾分天機還易,作用在命數就難,是不是真龍,我不知道,也不敢說。”

劉伶此時接着說道:

“天下的凡人,作戰不利,還可改變門徑,投靠新主,吾等士族,一旦入世從龍,爭霸天下,非成必死,歷代亂世,無不如此。

這些年來,多少士族,橫死非命?就是吾等,名傳天下,卻也不敢貿然用道術介入,用這占卜已經是極限,不然就會牽連到家人,不過有一點原則,卻可以和小阮兄弟說說。”

“劉兄請指點教誨。”阮咸端坐,認真的說着。

“天下大亂,實際上各州各郡都有龍氣,此就是潛龍,龍戰於野,其血玄黃,起始再強的龍氣,也未必能走到最後,再弱的龍氣,若能抓住機會,吞併它龍,也可壯大,因此各龍實際上都有機會,並無定數也!

就比如說這蜀地,龍氣不厚,我乃是漢室血脈,方纔可以觀測炎漢氣運,吾曾仔細印證,炎漢如今龍氣甚細,根基雖堅,但是龍柱細弱,若是深究,也不過小小蛟龍,不過吾曾和大賢商談,卻知炎漢若是能抓住機會,入關或者入荊,再奪得一州龍氣,就可飛龍在天,再爭天下真龍,這些大阮兄也知。”

阮籍點了點頭,再說着:

“這真龍之道,說到底,還在於爭奪作戰,要意是眼光明略,作戰得力,能集人,能用人,有法度。

用世上法度分析,卻是無妨,爲何說如今漢主爲雄主,我也打聽了些事,叔父就爲你分析一二。”

“叔父請說。”

“炎漢新主,去年危難之時,爲攝政王,統轄不過一城,當時炎漢危難之際,卻是不宜用兵,若是戰敗,就會從此氣運不興,就算有別的因素而興,也是外運,對炎漢新主來說,卻是根基不穩,在這樣的境況下,炎漢新主爲未來計,竟敢不顧生死,冒險轉戰山中,深入敵後,一舉夜襲破敵,由此可見炎漢新主之勇武,以及破釜沉舟之志。

當時炎漢新主建此大功,卻不趁機征伐四方不臣,而是就治一郡,如今你我都知道,此舉意義深遠,開墾荒地,安撫百姓,建制立兵,這都是固本培元之舉,不管有意無意,炎漢新主卻明瞭何爲氣運根基、帝王之基!

及至堂堂正正,舉兵據敵,此後奪西縣,一破賈充,這是立於以威,以後就一發不可收拾,再戰鄧艾,奪四郡,治三郡,至此方可稱之爲雄主。

若只是如此,也就是當年炎漢昭烈一般,可是之後短短數月,就再奪西涼二郡,二戰賈充,梟其首級,之後轉戰千里,一戰滅軍十萬,安三郡,奪一郡,此時方可稱之爲真龍!”

阮籍說完,劉伶取出一信遞上來,阮咸點起油燈,細細看着,臉上卻是爲難之色。

“只是吾還爲……”阮咸此時皺眉說着,他還有官職在身,只是官職低微,俸祿也不厚,不過也可讓他在許都生存了,此時他想起忠義之道。

阮籍擺了擺手,說着:

“侄兒,自仲漢衰世,各地龍氣紛起,天下各州,都各有蛟龍蠢動,欲逐真龍,當年吾家也是炎漢之臣,如今卻爲曹魏之臣,坐觀司馬氏狼心之舉,若談忠義,吾等此時當對司馬氏血濺五步方可!

只是吾等士族,不但要談忠義,卻也要爲家族,這纔是存身之道,司馬氏雄踞曹魏,本來勢強,只是司馬昭畢竟年老,司馬炎雖有大志,卻無大能,看來機會不大,我話已經說完,侄兒你自己決定吧!”

阮籍說完,似乎了結一樁心事,將眸子閉上,養神。

阮咸冥思,過了片刻,慷然說着:“既然叔父如此說了,那我就隨劉兄投奔炎漢吧,明日就收拾東西,出行蜀地!”

劉伶聞言,卻是大喜,起身之後,躬身行禮道:“阮兄弟此去,吾當爲你牽馬墜蹬!”

禮讓之後,劉伶又看着阮籍問着:“大阮兄弟,你之能,在這魏國,豈不是埋沒,何不一起?”

阮籍此時擺手說道:“吾已是知天命之年了,何況吾也捨不得家業,只能祝兩位鵬程萬里,前程似錦了!”

阮咸卻沒有勸,卻也知此去,將會被開除阮氏家門,當然若是來日,炎漢再得天下,那麼他這一支,就將是阮氏主脈了。

第八十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面聖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十六章 滅秦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約鬥將第八十六章 售罄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五章 血戰第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二十六章 藉口第六十四章 寒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印度之殃第八十三章 封侯第六十二章 產業園第四十四章 守望第二章 一遇風雲便化龍第八十六章第十六章 滅秦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十六章 衝突(1)第四十八章 先進技術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十二章 破城第七十五章 蘇拉威西第十六章 懲奸除惡(2)第三十八章 不戰而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三)第十二章 根基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三十八章 青龍會(3)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五十三章 趙德言第十八章 分歧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十六章 張飛第二章 賊王大會(2)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十八章 分歧第五十三章 戰爭持續中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三十七章 斬將第二十一章 江湖瑣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五十七章 壽宴(4)第四十章 收穫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三十二章 賞功第二十二章 連城訣第二十四章 國戰開幕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五章 進場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十二章 封山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十二章 恐懼第五十九章 晉升(3)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三十九章 遇挫第一百三十九章 荊州攻略(1)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一把四十八章 核打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五)第七十章 荊州第三十三章 孫十萬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五章 鳳溪村口初相遇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3)第八十九章 孫信力戰曹孟德 黃忠陣斬裴元紹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二十四章 崇禎
第八十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一)第一百一十五章 面聖第七十三章 長公主荒涼一夢第一百三十二章 戰火再起 天下反覆(二)第四十七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2)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十六章 滅秦第一百一十三章 邀約鬥將第八十六章 售罄第三十一章 天龍八音第五章 血戰第四章 一舉成名天下知(1)第二十六章 藉口第六十四章 寒戰第一百一十二章 印度之殃第八十三章 封侯第六十二章 產業園第四十四章 守望第二章 一遇風雲便化龍第八十六章第十六章 滅秦第三十九章 巫師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十六章 衝突(1)第四十八章 先進技術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十二章 破城第七十五章 蘇拉威西第十六章 懲奸除惡(2)第三十八章 不戰而降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一百二十七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三)第十二章 根基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三十八章 青龍會(3)第九章 我要當教授(2)第二十三章 杭州第五十三章 趙德言第十八章 分歧第一百零五章 皇后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五十七章 壽宴(5)第十六章 張飛第二章 賊王大會(2)第五十二章 殘章第十八章 分歧第五十三章 戰爭持續中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三十七章 斬將第二十一章 江湖瑣事第一百一十九章 晶片工廠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七章 楊公寶庫(4)第三章 男人的榮耀第九十一章 奈何第八章 賊王大會(8)第一百零七章 竹林七賢第五十七章 壽宴(4)第四十章 收穫第五十四章 壽宴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五十章 步步殺機第二十四章 不過如此第一百四十一章 荊州攻略(3)第八十三章 司馬氏進退兩難第三十二章 賞功第二十二章 連城訣第二十四章 國戰開幕第四十一章 天龍寺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五十四章 天下誰人不識君(1)第八十六章 東征第五章 進場第二十六章 公門之中好修行第十二章 封山第三十八章 桃花島第十二章 恐懼第五十九章 晉升(3)第六十二章 恭賀新年第十五章 溫家堡第三十九章 遇挫第一百三十九章 荊州攻略(1)第八十九章 偷襲第二十三章 大時代第二十九章 降龍十八掌第一把四十八章 核打擊第一百二十九章 炎漢終有飛天時(五)第七十章 荊州第三十三章 孫十萬第一百一十四章 箭書第四十六章 一舞劍器動四方(1)第二十二章 玉暖柔第五章 鳳溪村口初相遇第一百零一章 執金吾守衛洛邑第六十六章 奪魁賽(3)第八十九章 孫信力戰曹孟德 黃忠陣斬裴元紹第六十一章 天子坐明堂第二十四章 崇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