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八十四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五)

如今的匈奴、鮮卑、烏桓、羌諸族的問題,都要從記憶中的歷史上,尋找解決的辦法。

這是族運之爭,決定千年族運的爭奪,而這方纔是這個世界,楊伊所能得到的最大收穫。

命運掠奪的氣運,也就是這千年來,農耕民族和遊牧民族爭奪的氣運。

只要楊伊能釐定這千年氣運的歸屬,那麼命運懷揣的那些氣運,也不會被它支配了,這纔是真正決定勝負的方式。

至於百戰,那只是一個幌子,楊伊怎麼會在規劃好的棋盤上下這盤棋呢?

幾個世界的積累,讓她窺破了這場征戰,最終勝負的方式,不是百戰百勝,而是以心決勝。

這本來就是一個個虛幻的世界,若是楊伊還要按部就班的努力百戰百勝,隨着命運的逐漸加碼,她必然會有翻車的可能性。

這怎麼允許!

所以,在不知不覺間,楊伊將這一次的比拼,演化到了極致,一舉決定千年族運的演化歸屬,而這之後的千百年間,所有的王朝沉浮,誕生的人道龍氣,都將被她一舉吞下。

這由不得命運來做主了,他只是一個倉庫管理員,倉庫裡保存的物品,都各有主人,也就是一個個王朝,它們有自主選擇歸屬的權利。

坐鎮在襄陽,但是楊伊卻望向北域,這一局,她將運籌策帷幄之中,決千年族運之歸屬,而腦海中,那無數的歷史片段,就是她勝負的關鍵。

清王朝乾隆二十二年,清軍用武力降服了準噶爾蒙古部落,徹底瓦解了蒙古人對清朝的威脅。

但必須要看到,清朝絕不是單純通過武力降服的蒙古人,在武力征伐之外,還輔以了系統性的政治手段,正是這種軟硬兼備的策略,才使其再無“北患”。

清朝對蒙古的政策性手段,所知最廣的大概就是“減丁制度”和“藏傳佛教”。

實際上的“減丁制度”根本就是個謠傳;這種說法的主要依據爲,《外蒙古行記》中談到,當地蒙古人曾說:“蒙古本有一千二百萬人,在清王朝長期統治之後,而今已減少至五十萬人。”

這段話從數據上根本站不住腳,每個時代都有人口上限的,就像是如今,諸多夷族加起來也就五百萬左右的人口,而這就是草原容納力的上限了。

蒙古人同樣也是生存在草原的,所以人口只會少不會多。

之所以,會有這種說法大概是某些蒙古人不滿於清王朝的統治,爲仇恨而宣揚的。

而且,從從史料的角度上說,也沒有任何可以佐證“減丁政策”的蛛絲馬跡,基本可以推定此言不實。

而另一個主要觀點,藏傳佛教的影響到確實是一個重要因素。

但藏傳佛教的興盛,顯然不可能是唯一的原因;要知道,通過宗教施加影響是一個更柔性的因素,因爲其本身在一定程度上,取決於對方的接受程度和融合能力。

比如說中原地區也曾流行過外來宗教,但宗教並沒有深刻改變中原漢族的生活方式和價值取向。

更何況,蒙古地區從原始的薩滿教轉向藏傳佛教的進程,從蒙古帝國時期就開始了,而這時候滿族作爲一個民族還遠遠沒有出現。

所以,只能說滿族人有意識的藉助了它的影響,而蒙古人對藏傳佛教的信仰,是其本民族自己的選擇,二者間的主次關係是有很大區別的。

自從成吉思汗創建蒙古帝國後,彪悍的蒙古鐵騎就像狂風一般席捲了整個世界。

但必須得承認,當時的蒙古帝國除了能打仗,文化建設實在是不值一提;別說高等級的文明特徵,就連文字都沒有,宗教也停留在殺生祭祀的原始階段。

因此,你會發現一個很有意思的現象,幾乎征服全世界的蒙古人,在世界各地被當地文化同化。

進入中原的蒙古族接受了漢文化,中亞的蒙古族信仰了本地宗教,而接觸了藏族之後,大量蒙古人開始轉信了藏傳佛教。

作爲第一次蒙藏合流的標誌性事件,便是闊端與薩迦班智達(薩迦派,俗稱花教)的涼州會盟。

但必須要注意一點,元朝被重新攆到草原牧馬之後,蒙古人的宗教系統退化了,重新回到了原始的薩滿教階段。

直到明神宗萬曆六年,三世達賴喇嘛索南嘉措和俺達汗的“青海之晤”後,蒙古族才又重新拾起已被遺忘的藏傳佛教。

這就是爲什麼,蒙古地區大多數人信奉黃教(格魯派)而不是薩迦派的原因;要知道涼州會盟時,這世界上還沒有一個叫格魯派的教派存在。

隨着俺達汗對藏傳佛教的推崇,大量蒙古人成了佛教信徒,尤其是《阿勒坦汗法典》、《喀爾喀·衛拉特法典》的頒佈,從律法上約定了佛教的國教地位。

法典不但規定了僧人的來源:“十人中必有一人獻身於佛,但此人的親戚可用牲畜贖回獻身者,是王公則出牲畜五頭,是平民則出牲畜三頭”。

還詳細規定了僧人的特權,“向喇嘛及班第(上層喇嘛的徒衆)徵用大車者,處以母牛一頭的財產刑,將獻佛之馬用於運輸賤役者,處以馬一匹的財產刑”、“掠奪僧侶所屬愛馬克者,處以鎧甲百領、駝百隻、牛千頭之財產刑”。

但有意思的是,幾十年過去後,並沒有證據表明,蒙古地區的人口出現了明顯的下降。

因此,清王朝只是藉助宗教的手段來消磨蒙古人,而不是僅憑這一招就化解了蒙古人的威脅。

但公允的說,佛教的繁盛確實造成了很嚴重的影響;清王朝初年,各部統計的蒙古族人口約爲216萬人,到了清末,僅剩下171萬人。

要知道,當時清朝整體人口呈現爆發式的增長,唯獨蒙、藏這兩個佛教繁盛的地區人口增長停滯。

藏地生存環境比較惡劣,人口增長曆來都比中原緩慢,但蒙古地區則呈現大幅下降的趨勢。

大量的僧伽階層確實對蒙古的社會生活造成了巨大的影響,這種影響並不止於人口的減少,還在於寺院供養也是對社會財富的集中再分配;可惜這種分配,越來越呈現向少數人的聚集。

有資料記載,每個蒙古僧伽平均每年要有二三十兩白銀的供養成本,和當時要上戰場搏殺的八旗兵基本上一個收入水平。如果按此數據計算,蒙古地區每年都要爲此支付1250萬兩白銀,平均每戶牧民每年都要承擔8兩左右的白銀。

應該公允的說,滿清政府是通過尊崇佛教的手段,成功的將蒙古人民進行了人羣劃分,將整個蒙古劃分爲僧人和俗人兩個部分,並通過鼓勵供養的方式,誘導了大量蒙古人投身於信仰。

曾有人傳說,清朝逼迫蒙古家庭三個兒子中,必須有一個出家的傳聞,這肯定不是真實的,沒有任何一部蒙古史書有過類似記載。

畢竟不需要奮鬥就能擁有衣食無憂的生活,又有多少人會拿起刀來拼命呢?

另外,滿清政府對蒙古地區大活佛的冊封也有着政治考量,本來整個蒙古地區都以喀爾喀蒙古)的哲布尊丹巴活佛世系爲尊,但康熙三十三年,康熙將章嘉呼圖克圖活佛世系扶持起來,命其命其掌管西藏以東格魯派;這實際上,攤薄了外蒙活佛世系的權利。

除了宗教手段以外,清王朝還採取了一個重要的手段,就是他們在蒙古地區推行的“盟旗制度”了。

作爲清王朝治理蒙古地區最重要的政治制度之一,蒙古盟旗制度從明天啓四年,後金天命九年開始實施,至乾隆三十六年土爾扈特部東歸全部入旗爲止,歷時147年,方告全部完成。

盟旗制度有效的解決了,之前各部蒙古部落首領權利過大的問題,將各蒙古王公都按旗劃分了固定的牧區,割斷了各部之間的傳統聯繫。

更重要的是,從前從屬於一位首領的大部落,被劃分爲好幾個旗,每個旗都有各自的札薩克(執政官),直接向清王朝負責。

在編旗的過程中,遵循如下原則:

1、原來的領主能否成爲扎薩克,並不完全取決於其原來的成分,還要考慮其政治表現,如對清土朝的效忠程度、貢獻大小;

2、編制戶口時要重新考慮,使之大體均衡,以防有一些封建主實力太大;

3、編制牛錄,基本是按照整齊劃一的標準進行,使之更像軍隊,這樣更加容易指揮;

4、登記戶口,保證兵源;

5、牧地一經劃定,不得私自更改或越界有畝,違者要受到處罰。

盟旗制度實施後,迅速有效的瓦解了蒙古大部落的固有勢力,將歷代都異常頭痛的北方邊患化解於無形。

以至於,連長城都失去了意義,康熙帝曾頗爲自詡的說:“普秦土石之工,修築長城;我朝恩施於喀爾喀,是指防備朔方,較長城更爲堅固。”

簡單點說,清政府的蒙古盟旗制度是另一套人羣細分政策;將整個蒙古族部落打碎,分化在一個個稀碎的牧場藩籬之內,讓這些奔馳的烈馬,失去了縱情馳騁的遼闊草原。

另外,這個政策還有一個令人細思恐極的內核,制定這一政策的政治家,對於草原部族的性格特點掌握之透徹,實在令人髮指。

要知道,草原部族之間自古以來就不太團結,各部落之間的掠奪和仇殺司空見慣,大部落正是用這種優勝劣汰的方式壯大自己,最終便會出現,成吉思汗這樣的英雄人物和蒙古帝國這種龐然大物。

但你不能說,這是草原部族中人的性格上有什麼缺陷,而是草原的自然環境造成了這種情況。

隨時隨地的遊牧生活,讓草原民族難以固化,各部落之間相距甚遠,談不到有什麼親情和睦。

而且,遊牧的生活,抵禦災難的能力極爲有限,一旦發生災害,爲了自己能夠活下去,所有人都會拿起武器,去掠奪別的部落和國家。

既然這樣,那就一種劃分牧場的方式來固化民衆,讓牢牢依附某一特定區域,這樣彪悍的草原部族便和農耕文明的漢人沒什麼區別了,失去了馳騁的草原,在烈性的駿馬也得低頭。

而除此之外,通婚、分化拉攏蒙古王公等等,就只是普通的政治手段,不過也正是在這些手段疊加作用下,清王朝成功的化解了北方的邊患。

爲此,楊伊在闡述了自己的想法,由翰林衆學士探討,一個簡陋的八旗制度出臺,草原部族只能有八旗,各旗各有其地,不得擅自跨越。

由大漢朝做爲裁判,釐定八旗所屬草原,限制活動範圍,也保證不會因爲廝殺誕生一個霸主。

定下制度,草原上就將有八個部族了,這八個部族之間,有着嚴格的界限,將來的十年內,會一一築城,分割這八個部族。

其外就是文字、歷史了;允許保留自己的文字,但是必須使用漢言。

種種手段,只是爲了不讓草原上誕生霸主,草原上的族羣,本來就沒有民族之分的,今天可以說是匈奴人,但是被烏桓人打敗了,那就是烏桓人,被鮮卑人打敗了,那就是鮮卑人。

只有一個部族太過強勢,至少延續百年霸業之後,方纔可能成就一族,可若不能在整個華夏成爲霸主,那這一族,也只是煙花一般綻放消失。

畢竟,在第一次決定霸主的戰役中,是漢民族勝利了,兩漢數百年,終究讓匈奴人滅亡了,而漢之後,有魏,有晉,還有隋唐,匈奴卻已然消逝。

這纔是族運之爭,纔是天命在漢不在夷。

劉豹既然已死,劉淵俯首,那麼這八旗制度就可以從南匈奴中開始推行了,釐定南匈奴的地盤,劃分草原八旗,收服秦漢故地,這纔是季漢王朝該做的事。

至於遠在千里之外的荊州,正在發生的戰事,和這一舉決定千年族運的大事相比,就微不足道了。

不過,在這個時代來說,卻是兩者並重,季漢王朝只有再次一統天下,方纔能真正的決定族運,方纔有這個資格。

第一百一十六章 殺宦第一百零四章 王將軍冷血無情第十章 血衣樓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四章 選擇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四十四章 俘虜(2)第六十四章 逃離黑木崖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變革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五十六章 江湖中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戰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關第七十二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七十三章 法師伊凡第三十一章 溫侯呂布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二章 一遇風雲便化龍第二十二章 陰魂不散的遊戲公司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二十章 囚禁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九十九章 心中驚懼又如何第五十四章 依韻第四十九章 寇仲第六十三章 任盈盈(2)第四十八章 逃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六)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四章 溫青(2)第一百七十四章 陣仗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中)第六章 成果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十四章 金蛇秘籍第二十一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賁赴西涼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一百零九章 敗退第二十一章 寶藏(1)第九章 酒友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五十一章 臨戰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一百三十三章 加班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九十一章 邁步星空(5)第十二章 破城第四十四章 小場景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五十二章 畢玄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二十七章 金盆洗手(3)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五十七章 鄰居(1)第八十一章 許唯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六章 劍聖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三)第三章 立志第十章 血衣樓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聞惡訊紛紛來(二)第一百零四章 主播第四十章 收穫第六十章 晉升(五千字大章)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四十九章 紫薇軟劍第二章 華山掌門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四十五章 在下楊伊(4)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一百九十章 覆滅(1)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一章 天帝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敗第五十三章 江湖事江湖了(2)第十八章 紀律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褒一貶
第一百一十六章 殺宦第一百零四章 王將軍冷血無情第十章 血衣樓第一章 賊王大會第一百六十四章第三章 諸天萬界第四章 選擇第四十三章 洪七公第一百章 此去前程未可知第四十四章 俘虜(2)第六十四章 逃離黑木崖第一百九十四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五)第三十七章 斬首第一百三十五章 變革第五十八章 鄰居(2)第五十六章 江湖中人第一百八十九章 戰敗第一百三十五章 三英戰呂布(上)第一百七十六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三)第一百五十六章 第一關第七十二章 勸進第一百二十五章 炎龍終有飛天時(一)第七十三章 法師伊凡第三十一章 溫侯呂布第十五章 粉墨登場第二章 一遇風雲便化龍第二十二章 陰魂不散的遊戲公司第三十四章 大勢已成第十四章 再次出發第七十七章 妖道(一)第二十章 囚禁第二十六章 抉擇第九十九章 心中驚懼又如何第五十四章 依韻第四十九章 寇仲第六十三章 任盈盈(2)第四十八章 逃第一百七十九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六)第十七章 九華大佛第四章 溫青(2)第一百七十四章 陣仗第二十五章 開幕(2)第一百七十四章 烽火三月染西京(一)第一百三十六章 三英戰呂布(中)第六章 成果第一章 華山論劍第十四章 金蛇秘籍第二十一章 束手就擒第一百一十九章 虎賁赴西涼第四十四章 射鵰完結第一百零九章 敗退第二十一章 寶藏(1)第九章 酒友第一百一十一章 印度之殃第五十一章 臨戰第七章 福州城外第一百三十三章 加班第十四章 賊王大會(11)第九十一章 邁步星空(5)第十二章 破城第四十四章 小場景第一百九十一章 歷經諸劫方成漢(二)第五十二章 畢玄第五十七章 大獲成功第一百一十章 奇遇第二十七章 金盆洗手(3)第四十六章 百曉生和孔雀翎第五十七章 鄰居(1)第八十一章 許唯第三十九章 第一次玩家戰爭(4)第六章 劍聖第一百八十二章 天命在漢不在夷(三)第三章 立志第十章 血衣樓第四十三章 螳螂捕蟬黃雀在後第四十章 青龍會(5)第六十四章 入股第一百四十六章 驚聞惡訊紛紛來(二)第一百零四章 主播第四十章 收穫第六十章 晉升(五千字大章)第五十六章 壽宴(3)第七十三章 豐城第三十六章 牛輔第四十九章 紫薇軟劍第二章 華山掌門第十四章 化清寺第三十三章 黑風雙煞第四十五章 在下楊伊(4)第三章 幽谷有佳人第一百九十章 覆滅(1)第十二章 恁餘滄海第一章 天帝第二十七章 朝堂召見第一百八十三章 敗第五十三章 江湖事江湖了(2)第十八章 紀律第五十二章 江湖事江湖了(1)第五十三章 五嶽盟主第一百三十二章 一褒一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