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到張帆有剷除吳之四姓的想法,很多水友表示不解,問他爲什麼要這麼做?
張帆回覆道:“因爲我打算複製孫氏的套路,先平定江東六郡,自領揚州牧。鼎足江東,以觀天下之釁。倚仗長江天險,進可伐劉表,取荊州,以圖天下。退可劃江而治,與曹操平分天下,立於不敗之地。臥薪嚐膽,秣馬厲兵,最終鼎定中原。”
帝王丿中軍刺:“我覺得主播這思路沒問題。目光必須放長遠一點,結合咱們已知的歷史資料。大漢十三州中,西北邊的雍、涼二州,屬於漢羌邊陲之地,民風彪悍,收復頗爲不易。而且董卓、韓遂已成氣候,所以這地方不適合發展。再說東北方的幽州,匈奴、鮮卑環伺,同樣是邊陲苦寒之地,已有公孫瓚、劉虞兩虎在側,兵多將廣,不會給你機會發育起來。”
“接下來說說北方的並、冀、青三州,這些都是袁氏的主要控制範圍,如果在這個地方發展,那麼你首先面對的敵人就會是早期的北方第一大軍閥集團——四世三公的袁氏,一窮二白的你拿什麼跟人家競爭?再然後就是中部的兗、司、豫三州,這裡是南北的樞紐,真正意義的中原地區,兵家必爭,年年征戰不休。何況兗州還是曹操的老巢,在這個地方上有袁紹,下有曹操,夾在中間幾乎不可能成什麼氣候。”
“再就是東部的徐州,陶謙苦心孤詣經營多年,而且這個地方也屬於是兵家必爭之地。從陶謙到劉備,再到呂布,最後歸於曹操。幾度易主,根本不適合發展。下一個,西部的益州,天府之土,民殷國富,本來是個不錯的選擇,不過早有劉璋、張魯盤桓多年,外人很難插足。還有中部的荊州也被劉表經營的鐵桶一般。最後南方的交州,天下最貧瘠之地,地廣人稀,根本養不起兵馬,何況士燮在交州威望極高,難以替代。”
“綜上所述,揚州算是主播最好的選擇,首先它是江南魚米之鄉,商業鼎盛,人傑地靈。東、南兩面臨海,北有長江天險,東面是自保尚且不足的交州,可以說是高枕無憂,絕對是天底下最安全的一個州。何況不管是現在的揚州刺史張溫,還是四年後即將被任命爲揚州牧的劉繇,這都是史書上都沒留下任何筆墨的人,根本不足爲懼。”
另一位水友洗盡鉛華也發表了自己的意見:
“頂樓上,總體來說,長江以北幾乎就是一個火藥庫,幾乎年年都要發生激烈的戰爭。如果把根據地設在長江以北的話,想要排除萬難,脫穎而出,那麼肯定要依次打敗曹操、袁紹、馬騰、劉虞、董卓、公孫瓚、公孫度、張繡、呂布、韓遂、劉備、陶謙……可以說這些人,沒有一個是軟柿子,必須要依次擊敗這麼多諸侯,才能平定北方,纔有了問鼎天下的可能性。”
“但是如果根據地放在北方長江以南,只需要擊敗益州劉璋、荊州劉表、揚州袁術和孫氏父子就夠了,士燮不用考慮,幾乎沒有任何威脅。這一看就容易很多。而且劉璋、劉表、士燮三人都是守土之輩,比起主動挑起戰爭,他們更習慣於被動防禦,威脅性比較小。”
張帆點點頭說:“很好,以上兩位水友的想法和我不謀而合。既然我要複製孫氏的路子,那麼仔細回顧東吳的發展史,首先有兩個很大的難題橫亙在眼前:一個是山越,另一個是四大姓。”
“首先說說山越。根據史書所載:東漢末年,孫氏初定江東,境內山越衆多,分佈極廣。他們往往與各地的“宗部”(一種以宗族鄉里爲基礎而組織起來的地方武裝集團)聯合起來,與之對抗,成爲孫吳政權的心腹之患。爲了鞏固政權和掠奪勞動力與兵源,孫權從建安五年掌權之時起,即分遣諸將鎮撫山越。經孫吳數十年的殘酷征討,江南絕大部分山越被迫出山,徙至平地,一部分用以補充兵源;一部分成爲編戶,調其租賦,或爲私家佃客。大量山越出山,對於江南經濟的開發起了重要作用,也大大加速了山越自身的漢化過程。”
張帆繼續說下去:“想要爭霸天下,首先肯定要有兵馬啊?但是我又不能肆無忌憚的徵募新兵,畢竟真正開啓諸侯割據的時代,還是在十八路諸侯反董之後。現在這麼幹還是太出格了!我之所以孤注一擲的平定山越,就是和孫權一樣,看重了山越卓越的身體素質,這都是上等的兵源。不招募新兵,合理處置俘虜,總沒人說三道四吧?”
“其實歷史上東吳屢次討伐山越其目的主要在於補充兵源,如三國時的丹陽郡當時以丹陽兵精兵輩出而聞名,也是孫策爲平定江東最早招募的部隊,山越起義勢力雖屢屢侵擾孫吳後方,但也成爲了東吳部隊的重要組成部分。”
蝴唬:“喔,原來如此。這山越單兵作戰能力確實是挺不錯的,稍加訓練,肯定能成爲一支天下無敵的強軍。但是四爺怎麼要與吳四姓爲敵呢?”
張帆解釋一下:“我說山越是孫吳的心腹大患,大家很容易理解,因爲他們屢屢襲擊漢人部落。那麼爲什麼說,吳四姓也是心腹大患呢?讓我來詳細給大家解釋解釋。”
“孫吳的地方政治制度是州郡制,中央政權主要受江東士族影響。這時江南已經出現了象吳郡的顧、陸、朱、張那樣的佔有大量土地和僮僕,而各有門風,世居高位的大族,他們早在漢朝時就已經長居江南。”
“孫權在接掌孫策之位時年方十九,孫吳國內形勢還不穩定。他一方面得到外來士族的全力支持,一方面盡力爭取以顧雍、陸遜爲首的吳郡士族。他把孫策的女兒,一個嫁給顧雍的長子顧邵,一個嫁給陸遜。孫家與江東名族顧陸兩家結成姻親,孫權政權纔有了可靠的基礎。因此朝臣中有很多顧、陸、朱、張四姓的人士,就是後世所說的“吳之四姓”的望族。”
“作爲孫吳政權支柱的江東大族如吳郡的顧氏、陸氏、朱氏和張氏,武力強宗如陽羨的周氏,吳興的沈氏等,也不願離開他們的勢力範圍過遠。在孫皓統治時期,江東士族更是趨於極盛,其中的陸氏甚至發展到了”二相、五侯、將軍十餘人“的地步。”
“大家不妨想想,假如把吳國比喻成一家大公司,孫權自然是董事長兼大股東,但是其他的董事和各部門的經理都是一家人,那這個公司到底誰說了算呢?董事長的各項工作還能正常開展嗎?反正我不想做這樣處處受人制約的傀儡董事長,所以吳四姓必須剷除。當然我的意思不是非要滅族,而是逐步瓦解削減他的勢力,讓他們變成普通的氏族即可。”
“喔,原來如此。”衆水友恍然大悟。
————
感謝洗|盡|鉛|華打賞1000起點幣,我愛也煩a打賞500起點幣,丶夢遊,催死作者,跨世紀老頑童,小小書蟲wvw,秦妮軒少打賞100起點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