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0章 財政收入

馬雲狐疑的看着拓跋恆,他心裡在盤算着這麼做到底有什麼好處。按拓跋恆的法子,國庫有了新的財政來源,確實是富裕了一些。可是,範質說的也不錯,這叫與民爭利啊,說的難聽些這主意高不要就是窮家富國。更何況,萬一換了個昏君,他把絲綢的收購價格訂的很低,卻把出售價格訂的很高,他自己從中獲利,哪不論是對農民,還是對商人都是一種傷害啊,國家賦稅雖然搞上來了,可是卻把老百姓的錢詐的精光。

連馬雲這個大皇帝都有對後世子孫不肖的擔憂,朝廷的大臣們更是一個個憂心重重,一個個跳出來反駁拓跋恆,直說他的這個主意是餿主意。這絲綢等物品可不是鹽政,家家戶戶都要吃鹽,都要用鹽,所以不管是誰當政,他都只能老老實實的把這件事做好,絕對不敢在上面出幺蛾子,可是,絲綢、瓷器可就不好說了,特別是名貴的絲綢,它的適用面比較窄,調整的阻力不大,可是對百姓特別是對織戶,那影響可就太大了!

韓熙載緊接着就跳了出來:“昔年,蕭何爲漢相時,經常會提拔那些整日裡似乎不做什麼事情的官員,有人大爲不解,問其實何以,蕭何邊說:‘其非不爲也,恐擾民也’。臣以爲眼前動亂尚沒有平定,百姓負擔頗大,實是不宜在實行多變政務,給百姓更多的負擔。”

當下你來我往,又再一次上演了一挑N的劇目。反對由國家管理的人多,支持的,大概也就拓跋恆一個。但是拓跋恆的出發點是好的,而且現在大楚雖然日漸走上了正軌,可是花錢的地方也很多,馬雲也有點捨不得這個金窩窩。他可是聽說了,湘陰王馬希萼就把江南的這些首飾金銀等東西運到遼東,轉轉手就是數倍的利潤啊。那掙錢簡直比拾錢都容易。現在恐怕舉國都知道去遼東比下南洋賺錢,都在羨慕湘陰王呢,不知道有多少商人都想插足其中,做一趟跨國買賣。

拓跋恆做事,向來是認認真真,兢兢業業,眼光也不差,除了人耿直意外,那也絕對是一個人精啊,絕不做什麼譁衆取寵之事。他做事極爲認真,彈劾人都是經過深思熟慮的,絕對不是爲了湊數據、爲了完成指標,聽風就是雨的彈劾別人,他向來都是複查諮詢過之後,才彈劾的。可今天怎麼會出現這麼奇怪的建議呢,他內心裡是真的就是這麼想的嗎?真的是想把奢侈品收歸國有嗎?馬雲思考起拓跋恆的立場來,這老小子不會是有別的什麼想法吧?馬雲想着想着突然眼前一亮,拓跋恆果然是心裡沒安什麼好心,爲什麼這麼說呢?別忘了,馬雲自己是怎麼發家的,楚國是怎麼能夠出一個蠻荒之地(五代時期,湖南還不發達)發展起來的,他靠的就是壟斷經營楚國的特產。楚國出名的織錦、茶葉,全部都是由官府經營的。只不過到了金陵之後,楚國的注意力集中到了繁榮市場上面來,才逐漸放鬆了對荊南地區的織錦經營權,但是,且不說茶葉、食鹽仍然牢牢地控制在了官府的手中,就算是織錦鬆綁的力度也是很小的,更可況,隨着地盤的擴大,江南的湖絲等一些名品,也時不時被官府管制着。

拓跋恆今天藉着馬希萼下海的事兒,提起奢侈品,他恐怕是不是想把絲綢這些東西收爲國有,而是想讓朝廷徹底放鬆對名貴物品的管制吧。馬雲終於猜出拓跋恆的用心了。拓跋恆這麼做不僅僅是在爲楚國的富商們說話,更重要的是,他在擔心官商勾結。

就見拓跋恆不慌不忙的轉轉身子,衝着範質躬身一禮,笑道:“那依範相的意見,此事該當如何處理呢?”

範質不疑有它,當下還有點忿忿不平的說道:“由朝廷統一採購絕對是因噎廢食。當然,拓跋大人的考慮也不能說不對,依臣之見還是將這些金銀器皿、名貴絲綢課以重稅的好,這樣一方面提高了貴重物品的價格,另一方面也擠壓了商人的利潤,或許就能夠減緩民間百姓對奢侈品的需求,壓制奢靡之風。”

馬雲問徐仲雅道:“徐愛卿,你的意見呢?”

徐仲雅猶豫了。說實話,拓跋恆說的那一套,他固然是反對的,可是範質的意見,他不同意。他心裡有點惱悔,這範質什麼都好,就是性子太軟,純粹一個老好人,看拓跋恆做了讓步,範質就不願欺人太甚。徐仲雅爲什麼不認同範質的意見呢?原因很簡單,因爲拓跋恆這個“奢侈品”的打擊範圍太大了,楚國憑什麼能夠連年征戰,憑什麼在連年征戰的同時,還能夠開發荊楚地區,大力發展水師呢?大楚爲什麼能夠在遭遇汴京慘敗之後,又迅速的安定下來,並且兵不血刃的收復了宿州地區呢?

原因很簡單,大楚有錢啊!可大楚那裡來的錢啊?大楚的土地賦稅非常少,老百姓生活富裕,可朝廷的財政收入卻又很豐腴,這是爲什麼呢?這根子就在茶葉、織錦的官方經營上面,不管是海外貿易,還是內部銷售,這兩樣東西,給了大楚帶來了源源不斷的金錢。作爲拓跋恆的老朋友,徐仲雅也明白拓跋恆的意思,這老東西現在變聰明瞭,他抓住了皇帝無論如何都要給他面子的心裡,輾轉騰挪,本着“漫天要價就地還錢”的精神,拓跋恆提了兩個高標準的條件,可等大家紛紛反對的時候,他再逐步引導大家討價還價,滿足他的要求。

徐仲雅想明白了,站出來直接說道:“陛下,現在天下動盪,黎民遭劫。爲了早日能夠一統華夏,還百姓一個朗朗乾坤,我大楚首倡義旗,南征北戰,方纔焉有江南之地。現在大業尚未完成,朝廷賦稅微薄,對統一大業支持有限。臣覺得拓跋大人言之有理,大戰就是比拼國庫,最耗的不是戰士,是銀子。因此,拓跋大人的意見,臣認爲可行。”

拓跋恆一愣,他沒想到徐仲雅居然說出這樣的話來。他本來的意思是以進爲退,現在大楚雖然對外征戰不斷,可是內部畢竟穩定,耕者有其田,居者有其屋,百姓的日子不僅漸漸穩定了下來,而且過的也不錯。這麼一來,奢靡之風漸起,同時由於織錦這些東西“國營”的關係,若明若暗的出現了一些官商勾結的事件,雖然對百姓的禍害力度比較小,可不要忘了,這是因爲帝國剛剛建立,艱苦樸素的精神還沒丟,皇帝對反腐倡廉還算比較重視。可是,要是長期這樣下去,一定會人爲地製造出一些大官商出來,對天下百姓也好,對皇權穩定也好,那絕對是有害的。拓跋恆作爲監察部門的領導,對於這方面的報告他是看得多,聽得多,心裡面思考了許久。

拓跋恆也知道廢除官府對織錦、茶葉的管制很難,畢竟每年楚國從這個上面獲利不少,可是,不廢除的話,對大楚以後的發展更是有百害無一利的。看看大唐朝,看看大漢朝,哪有這麼嚴格的經濟管理措施啊。統一定價,統一收購,對一個村子、一個縣城來說,可能是有好處的,可是對整個國家都這麼幹,拓跋恆從心裡都覺得這絕對不是什麼好主意。但是,他明白這事兒阻力大,所以一直都在等着,知道聽說了湘陰王在作生意,才把這事兒提了出來。

拓跋恆作爲馬雲的老師,對皇室內部的事情也猜了個七七八八。馬雲對幾個叔叔不待見,那是肯定的,因爲這幾個人在九年前還是冤家對頭。可是,要說現在馬雲對他們恨之入骨,或者極爲提防的話,那就大錯特錯了。畢竟這幾個人都沒有那個能力了。而且,因爲前幾年對他們看得比較嚴格,現在的馬雲心裡說不定還有一些愧疚,馬希萼做生意的事兒,馬雲估計不會反對。

果然,馬雲知道馬希萼做生意的事兒,只是笑了笑,還爲他大開綠燈。這就更讓拓跋恆放心了。要知道,馬希萼做的生意,不是販賣糧食,不是賣麻布,也不是賣酒賣肉,不是賣一些大楚朝廷不管的生意,他做的事大買賣,販賣金銀首飾、名人字畫、名貴針織品,這些東西倒到手價格都唰唰往上翻。這些東西雖然獲利大,可大楚卻沒有管,原因是因爲這裡面有個手工費的問題,不好定價。可是,拓跋恆卻的就是個理由,三言兩語就把這金銀珠寶和絲綢、茶葉聯繫在了一起,他的目的就是要朝廷放開對絲綢、茶葉的管理,減少貪污的機會。

拓跋恆設計先誇大後果,然後提出讓朝廷統一管理,他心裡很清楚,不管是皇帝,還是趙普、範質這些人心裡其實都明白,統一管理沒什麼好處,自己提出來這麼一個意見,而且還是擴大化的意見,這些人肯定會反對,然後,慢慢把他們引導到課以重稅,通過賦稅來控制奢侈品的道路上來。可沒想到,不知道徐仲雅心裡究竟是怎麼想的,他反而就坡下驢,奏請馬雲同意拓跋恆的建議。

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62章 匍匐臥倒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6章 謠言第19章 軍務政務第22章 借兵第97章 向東!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15章 西征第44章 黃土鎮第15章 殺人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84章 奔襲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98章 罪狀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105章 會戰(4)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74章 逼宮第108章 對策第61章 招降納叛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4章 經濟計劃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87章 戰潞州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67章 催妝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69章 進攻潼關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24第54章 商討第32章 入蜀(1)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71章 設伏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22章 借兵第40章 一三五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43章 繼續出使第68章 結義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67章 疑兵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章 岳陽樓(上)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07章 心動(上)第172章 中計第58章 如墜霧中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17章 伏擊(三)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80章 豫章行(三)第86章 林仁肇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16章 含元殿第170章 益津關第89章 鬥嘴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61章 迷惑第64章 收編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11章 隴州第68章 來了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55章 失蹤第207章 水漲了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4章 人心難測第80章 騎射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71章 單挑第136章 詩賊(3)第167章 中間人第108章 心動(中)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8章 結義第14章 下杭州(2)
第43章 再戰石守信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62章 匍匐臥倒第57章 霹靂火彈第26章 謠言第19章 軍務政務第22章 借兵第97章 向東!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52章 惹了大麻煩第115章 西征第44章 黃土鎮第15章 殺人第166章 幫人砍砍價第184章 奔襲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136章 刺殺連連第98章 罪狀第148章 黃袍加身(5)第39章 李唐的反映(5)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23章 到車裡面坐坐第105章 會戰(4)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188章 誰都沒法拖下去第174章 逼宮第108章 對策第61章 招降納叛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14章 經濟計劃第36章 稱王荊湖(下)第87章 戰潞州第70章 一錯再錯(上)第67章 催妝第110章 孫晟來訪(1)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69章 進攻潼關第25章 決定戰爭的因素24第54章 商討第32章 入蜀(1)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84章 後蜀的由來第212章 摟草打兔子啊第13章 突襲楚軍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71章 設伏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22章 借兵第40章 一三五第140章 僞周的計劃第43章 繼續出使第68章 結義第132章 測三圍(上)第67章 疑兵第133章 測三圍(下)第11章 岳陽樓(上)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59章 龍虎風雲會(二)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第107章 心動(上)第172章 中計第58章 如墜霧中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197章 血戰玉河第17章 伏擊(三)第77章 兩個吳越王第80章 豫章行(三)第86章 林仁肇第34章 來之不易的晚餐第79章 兵發明州第116章 含元殿第170章 益津關第89章 鬥嘴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61章 迷惑第64章 收編第40章 一戰關中(1)第211章 隴州第68章 來了第118章 李唐猝亡(2)第55章 失蹤第207章 水漲了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4章 人心難測第80章 騎射第42章 隔山打牛第164章 立下大功勞第71章 單挑第136章 詩賊(3)第167章 中間人第108章 心動(中)第24章 限制党項(3)第94章 全國大吹捧第55章 連番用計第68章 結義第14章 下杭州(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