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7章 中間人

李廷儒和耶律拽刺閒聊了一會兒,方纔起身告辭.等到了自己的府邸,有家人告知自己:河東中侍郎衛融登門拜訪。

田雨能夠在契丹打出一片天地,依靠的是投其所好,和契丹皇帝耶律璟混成了酒;李廷儒能夠在河東變得舉足輕重,則依靠的是天時,高平戰敗後,河東形勢惡化,對楚國的態度變突然好了起來。想想也是的,就連拖着劉崇從高平一路跑回到太原的黃榴馬都被劉崇冊封爲“自在將軍”,更何況一路跟着劉崇敗退的李廷儒呢。

聽說李廷儒回來了,在客廳裡枯坐等候的衛融連忙站起來,走到客廳門迎接。兩人寒暄以後,在客廳裡分賓主落座。李廷儒喝了一口茶,問道:“衛大人,你可向來是無事不登三寶殿,今日夙夜來訪,不知道是爲了何事啊?”

李廷儒的話,並不算怎麼客氣。一來兩人沒有那麼熟,關係比較親密,更重要的是,兩人的立場完全不同。楚國、和漢國能夠結盟,其實有些天方夜譚的感覺。沒什麼呢?漢高祖劉知遠時代,不管是河東節度使劉崇,還是楚王馬雲事實都是臣子,自從漢懷宗劉承佑死了以後,雙方几乎同時異口同聲的指責郭威是逆賊,兩人也先後稱帝。從血脈說,劉崇和劉承佑是叔侄關係,家傳天下,叔叔繼承了侄子的江山也不是沒有先例的唐宣宗就是唐武宗的叔叔,歷史有名的皇太叔,他當皇帝肯定要比馬雲更合理一些。在劉崇看來,這江南的楚國事實也是對大漢的一種背叛,而在大楚看來,馬雲爲了拿起對付僞周的理論武器,搶佔道義的制高點,他從來都沒有否認自己是劉承佑的臣子。但是,馬雲卻絕對不會承認劉崇的,不會給自己再找這麼一個主子。楚國官方認爲大漢朝事實已經滅亡了,劉崇的這個“漢”,只不過是一個藩鎮罷了。

由此可見,楚國和河東是存在着矛盾的。但是,當兩棒子人都面對灼灼逼人的僞周時,他們不約而同的求同存異了。只不過,尤其是在河東,一些大臣對楚國是非常不滿意的。這些人中就包括了衛融。

衛融笑呵呵的說道:“李大人見笑了。眼下咱們兩國結盟,共同討伐周賊,咱們自當經常走動,互相聯絡纔是。現在契丹大軍即將出動,新一輪的正在即將開始,我皇陛下命我前來,其實是想效仿貴國,派遣使臣常駐金陵,以便於相互溝通。不知貴使意下如何啊?”

李廷儒一邊暗自揣測着衛融的來意,一邊不動神色的說道:是好事啊!”李廷儒心裡話:我信你就是白癡!什麼派使者常駐金陵,這屬於公事,而且楚國向來也是這麼主張的,河東小朝廷真想這麼做,完全可以走正常渠道,光明正大的商量嘛。爲什麼晚跑來找自己,而且知道自己不再府,還巴不得等着。

想到這裡,李廷儒猛然清醒了,這衛融不早不晚這個節點處來找自己,肯定是爲了耶律拽刺啊,爲了契丹使臣來的。當下,李廷儒臉帶笑容,說道:“這事兒與我皇陛下的主張相符合。我現在就立刻陛下,向陛下報告這個好消息。貴國使者眼下就可以出發了,到了金陵直接找到鴻臚寺,那裡的官員自然就會爲貴國使者安排常駐的府院。金陵南方繁華之地,可不像這河東如此乾燥簡約。衛大人,您可要派遣一位正直的官員哦,免得落在金陵紅粉窩中樂不思蜀了。”

見李廷儒打趣,衛融卻是臉色一正,道:“如若他感如此自墜國格,我皇陛下一定會嚴懲不貸的!”

本來是開玩笑的話,被衛融這麼一說,李廷儒反倒有些不自在起來,他低着頭,手捧着茶杯喝起茶來。一時之間,整個大廳裡一片靜寂。

或許是感覺到其中的尷尬,衛融咳嗽了一聲,又說道:“李大人,我聽說周賊正在淮北整軍布武,不日可能南侵。貴國想必已經嚴陣以待、準備妥當了?”

衛融不直奔主題,反而繞起了圈子。李廷儒自然也不着急,一邊喝着茶水,一邊有一搭沒一搭的閒聊着。可他腦子裡卻在急速的轉動起來,耶律拽刺擺的姿態越高,讓太原城的漢國小朝廷,下下惶惶然不知所措,這衛融必然是聽說自己去拜訪了耶律拽刺,想從自己這裡探聽一些風聲。耶律拽刺的打算,我已經弄清了七七八八,可是這事兒是漢國和契丹的事情,我怎麼樣才能夠去,爲我大楚也弄點好處呢?

李廷儒邊想邊說,道:“衛大人,你不瞭解我們楚國的狀況。汴京一戰,我們大楚確實是戰敗了。不過大楚精兵猛將數十萬,我黃陛下已經從其他的地方調集了十萬大軍,充實了淮南防線,以名將朱元都督淮南,麾下還有張文表、周興逢、曹彬、潘美、申屠從堅這樣的悍將。僞周不南下就罷了,一旦必然是有去無回的!”

看着李廷儒自信滿滿的樣子,說實話,衛融非常的羨慕。只要這人有足夠高的智商,他就會yy不斷,如果自己也能這麼硬氣該多爽啊。可惜,即便衛融他有骨氣,可背後的漢國小朝廷,卻沒有足夠的實力支撐他。衛融臉堆笑,道:“那真是太好了。不過,以我之見,僞周的實力並不比貴國強多少,更何況僞周還有大批的部隊在河西征戰。如果僞周真的進攻淮南,河北一帶必然是空虛的,如果契丹大軍能夠趁虛而入,整個中原不足定矣。”

李廷儒心中暗道,這就來了。衛融這老小子終於把話題扯到了契丹人的身,而且這話李廷儒還不說。實話實說,那麼契丹人的打算,豈不是就在不經意間透漏給了漢國了嗎,同時還在漢國面前表現了楚國、契丹不太契合的樣子。可是,如果說不需要契丹,這老小子翻臉把自己給賣了,那可就糟了。

李廷儒當下打了個哈哈,來了一個順水推舟,道:“衛大人,此言差矣。僞週一旦南下,與我大楚必然是一場曠日持久的大戰。河北空虛,那是必然的。衛大人,這可不是契丹人的大好機會,這是貴國的大好機會啊。難道貴國皇帝陛下就真的甘心困守在河東這十二州嗎?我皇陛下已經說了,我大楚只要潼關以東、大河之南,其餘地方那可是早出手早得利啊。”

衛融憨憨的一笑,道:“我國窮困,不必貴國啊。高平一戰,元氣大傷,實在是沒有多少軍隊可供驅馳了。哎。”

衛融這老小子比耶律拽刺狡猾的多,耶律拽刺雖然在具體數目給自己打了個折扣,可也算得是正直了。這老小子可好,什麼地給不想給自己交,反過來不斷的探自己的底牌。想到這裡,李廷儒單刀直入的說道:貴國在共滅僞週中,有什麼計劃呢?”

衛融好想說一句:我們的計劃就是沒有計劃。可是他知道如果自己這麼說了,那就太過於輕佻了,弄不好對面這個笑呵呵的李廷儒就要和自己當場翻臉了。

當下,衛融幽幽一嘆,道:“國小力弱,無非給大國牽馬墜凳罷了。”

“呵呵,衛大人過謙了。神武皇帝在河北一帶還是很有影響力的,貴國皇帝登高一呼,大軍齊出,河北百姓恐怕沒有不回擔漿提酒熱烈歡迎的。到時候,河北不難定啊。”李廷儒回道。

見李廷儒如此給自己打太極拳,衛融知道對面這傢伙也是相當的狡猾。想從他最裡面套話,恐怕很難實現了。他今天來找李廷儒,最直接的原因是因爲,白天耶律拽刺對漢國非常的冷淡,這讓朝廷下不安,而李廷儒偏偏又見過了耶律拽刺,衛融想從李廷儒這裡得到些消息。另一方面,現在的形勢就是三強並立,等周賊真的敗亡了,那麼三強就會轉化成爲兩極:楚國和契丹。漢國想做大基本是不可能了,而且由於漢國的地理位置,十有要出在兩極之間,如果在前狼後虎的情況下,保住漢國的宗廟社稷,在兩極之間走鋼絲,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他甚至希望楚國和契丹能發生點什麼小別扭,這樣至少有一個強國會支持漢國。

衛融就是懷着這個心思來的,他想挑撥一下楚國和契丹的關係,可是李廷儒不當,反而和自己談“多勞多得”的分配製度,勸自己的大漢“該出手時就出手”。這樣子聊下去,是絕對不會取得自己希望的結果的。於是,衛融說道:“李大人,下官聽過貴國和契丹的盟約中,曾經說過貴國不如河北之地,契丹絕不飲馬過河是真的。”

李廷儒笑道:“衛大人,我給你說實話,我在大楚多年,甚至我皇陛下的脾氣,他絕對不會一地二許的。我皇既然答應了貴國,對河北之地不再做要求,那麼就是真的不做要求。不過,恕下官直言,我們不取河北,可是等僞周滅亡之日,河北是不是就屬於貴國,我可不能打包票。從感情來說,我們更希望貴國能夠主宰河北,畢竟咱們是同族之人,善於耕種,不像契丹外族,長於征戰而短於政務。爲了河北百姓,我們還是很看好貴國的。”

李廷儒事實還在玩字眼,楚國只是答應不入河北,可沒認同河北就是你漢國的啊,當然也認爲這河北就該是契丹的。

“可如果契丹人取了河北之地,那又該如何?”衛融問道。

李廷儒瞥了眼衛融,這河東果然也有明白人。自己能夠在轉瞬之間就明白契丹的用意,那麼衛融也從耶律拽刺人五人六的“拽”樣中體會了契丹的用意。這老小子肯定聽說了耶律撻烈臺了,這傢伙向來主張南下,他臺就是契丹人南下的前兆,而耶律拽刺來太原,就是想從太原這裡得到一些好處。楚國許給漢國的地方,無非就是河北、關中、河西了。關中、河西太遠了,想說服契丹人勞師遠征機會不大,所以,契丹人的目標就一定是河北了。可契丹人到底想要多少地盤呢?如果楚國這個時候,能夠站出來說話,將契丹人的要價壓一壓,漢國就可以少損失一些了。

李廷儒沉吟了一會兒,說道:“契丹人重利。”

衛融一愣,他仔細的打量了一下李廷儒。卻見李廷儒一臉的笑意,完全不像剛纔神色凝重的樣子。衛融明白了,可是,他還是比較爲難。漢國甚至還遠遠閉不蜀國,想化一筆錢請契丹人消費消費,然後把佔領的地盤讓出來。理論這是完全可以操作的。在舊有的歷史,當了皇帝的趙匡胤不就說過嘛:要存錢把燕雲十六州給買回來。這也從另一個側面說明,當時契丹人對燕雲十六州還不是非常的看中等到了趙匡義的時候,契丹的態度就變了,如果價錢合適,說不定還真能買回來。

可對於漢國來說,在實際確實行不通的。漢國國庫基本沒錢,請不起契丹大爺們消費。衛融苦着臉說道:“李大人久在太原,也知道我國的苦難,如果錢財較少,我們漢國還可以勉力爲之,如果……如果索要過度的話,我大漢就有心無力了。就像大楚皇帝所言,河北之地的百姓也是我們同族的,既然漢國無力保護,不如就請貴國保護,如何啊?”

李廷儒一愣,衛融這話他有點動心,不過,他很快還是看清楚了漢國的真面目。這傢伙還是在楚國、契丹之間添點沙子。兩大強國鬧了矛盾,漢國才能在一邊沒事兒偷着樂,得過且過。

李廷儒說道:“我皇一言九鼎,說過的話自然是金口玉言,絕對不容反悔的。至於貴國的情況嗎,契丹人也是明白的,想必不會太過於苛求。”

衛融添了一下乾裂的嘴脣,說道:“李大人所言極是。恩,下官聽說李大人剛剛去拜見了耶律將軍,不知道可曾聽說耶律將軍的來意嗎?”

李廷儒又沉思了一下,道:“這個倒是聽說了,不過……”

衛融從座位站了起來,衝着李廷儒深深鞠躬道:“尚請李大人告訴下官,我漢國下下無不感恩戴德。”

“哎,說實話,咱們也算是同源同根了。就告訴你。不過,你可不能到處亂說去。”

見衛融連連點頭,發誓賭咒。李廷儒才猶豫着說道:“耶律將軍說,契丹皇帝希望能夠得到黃河以北、太行以東的地區。”

“啊?!”衛融臉色灰白。雖然他也曾經猜測過契丹人的要價,可是卻從來都沒有想過契丹人要價居然會這麼高完全不符合價值規律嘛。當年耶律璟老爹耶律德光冊立石敬瑭,幫着石敬瑭得了一百二十州左右的地盤,纔拿了燕雲十六州。現在耶律璟只是幫漢國拿回三十多州的地盤,就要價二十州貴的也太離譜了!

廷儒咳嗽了一下,說道:“還有歲貢六十萬貫。”

“什麼?!”衛融呆了哪裡是幫漢國打天下啊,這是要漢國的老命啊。算了老子不幹了,我們能不能推出聯盟,你們愛討伐周賊,你們自己玩去,我們不奉陪了。一瞬間,衛融甚至都想反悔,退出四國聯盟了旦滅亡了僞周,漢國多了河東的十多個州,負擔卻加重了好幾倍。努力好幾年,一夜回到解放前太得不償失了。

李廷儒一面慢慢悠悠的喝着茶水,一面欣賞着衛融的表情。衛融僵硬的表情足足維持了一炷香時間這才清醒了過來。第一句話就是:個條件,是可以再商量的嗎?”

衛融不是白癡,從郭威篡國一來,河東就算是綁在了契丹的戰車面了。這輛豪華戰車顯然是隻能,不能下的。契丹人既然這麼說了,就只能討價還價了,絕對不能說:老子不幹了。你不幹,他就立馬來幹你。

李廷儒爲難的搖了搖頭,說道:“這個……這個下官確實是不太清楚。我拜訪耶律拽刺,純粹是禮節性的。這種機密之勢,如果不是耶律拽刺少不更事,下官也無法聽來。”

“少不更事?”衛融聽了這個評價,僵硬的表情有點鬆弛了:“耶律將軍,待人說話是否和善啊?”

這下子輪到李廷儒發呆了,這是什麼意思?

衛融老臉一紅,說道:“下官在30裡外迎接耶律將軍的時候,將軍正好在出恭,所以,只是讓一個小兵來回傳話,下官……下官沒有見到耶律將軍本人。”

李廷儒心中好笑,這耶律拽刺也太惡搞了。竟然趾高氣揚到這種程度。他臉卻是一片平靜之色,道:“拽刺將軍就是愛玩,他這人不錯,說話也挺和氣的。不過,這趟出使,他是受其兄囑託,肩頭必然是擔着責任的商量談判當然可以,可是拽刺將軍肯不肯降低籌碼,那就不是下官所能保證的了。”

“耶律將軍一路行走,看到我河東如此殘破,想必會心懷憐憫?”衛融自我安慰道。

可這話卻讓李廷儒聽了個正着,他淡然一笑,道:“世家子弟,焉知百姓疾苦呢?昔年的晉惠帝不識肉粥之事,歷朝歷代何其多耶。”

李廷儒這會兒有點想明白了。他剛纔在耶律拽刺面前,勸耶律拽刺把漢國君臣晾兩三天。現在不如讓衛融去找耶律拽刺談判談判,讓衛融再吃癟兩三次,這樣,衛融和耶律拽刺答不話,他走投無路的情況下就只能來找自己。自己給他們兩面搭線,漢國豈不是也要向大楚表示表示啊。爲什麼你們可以像契丹入貢,不向大楚入貢呢?恩,讓他吃癟,我再順勢給他添點調料,不行他們不鉤。

衛融一愣,李廷儒的話也是事實啊。萬一這耶律拽刺是紈絝子弟,看着荒蕪的田地,說不定還以爲景色優美呢。他心裡又惴惴不安起來。其實,衛融也算是一個老狐狸了,可是,自己的實力有限,再狡猾再滑頭,很多事情也是不敢做不敢動的。

受到李廷儒指教的衛融,第二天就去驛站,請耶律拽刺入宮,宣讀契丹父皇帝的詔,同時談判談判。可沒想到,耶律拽刺說自己跋山涉水而來,非常疲勞,再等個兩三天不遲。幸好劉崇就劉承均這麼一個兒子,要不然像耶律拽刺這個拖沓的法子,指不定有人認爲契丹皇帝對劉承均不滿的。即便如此,漢國下下心中也更加惶恐起來。而且,市井莫名其妙的突然出來了很多傳言,又說契丹人對劉承均不滿的,要發兵進攻的;又有說劉崇是暴亡,劉承均弒父篡位,得位不正的;還有說周軍即將北,契丹人要拋棄河東的。總之,流言四起,就連太原城裡的百姓也都突然緊張了起來。

沒有無緣無故的愛,也沒有無緣無故的恨。耶律拽刺既然這麼做,肯定是由理由的,肯定是想吊一吊自己。事不關己的時候,自然可以旁觀者清。像這樣的大事,一旦事涉己身的時候,又有幾個人能夠鎮定自若呢。

衛融跑了幾趟,無效。級別更高的丞相趙華出山了,帶的禮物也更豐富了,可是耶律拽刺依然不見。到了第二天傍晚,衛融又一次的來拜訪李廷儒來了。

“李大人,下官又來打擾了。”

兩天不見,這衛融似乎蒼老了一些。眼睛通紅,走路也不太穩當了。李廷儒笑着說道:“衛大人,您太客氣了。你來拜訪下官,下官是蓬蓽生輝啊。我在貴國,是十分希望能夠貴國的高層,經常走動,解釋疑惑,增進好啊!”

見李廷儒又給了自己一招太極拳,太極高手、拐彎兒沒角兒打聽門掌門人衛融,卻沒有心思再玩兒迂迴前進法了。他在廳中坐定後,說道:“不知李大人這幾天可曾出門,可否知道我大漢已經到了生死攸關的地步了。”

“哦?莫非僞周出兵河東了?”李廷儒差異道。

“李大人,莫要說笑了。耶律將軍代表契丹皇帝冊封我皇,可是不知道爲何,卻躲在驛站裡面一直不出,冊封的詔也不拿出來。哎,雖說我主登基爲帝,全由我國作主。可是自神武皇帝起,每次都是由契丹父皇帝的詔冊封的,這一次,卻不知道除了什麼事情。”衛融說道。

李廷儒肚子裡面暗笑,什麼叫做每次都由契丹皇帝冊封,劉承均前面不就一個劉崇嘛。李廷儒詫異道:“居然有此事。貴國和契丹關係向來和睦,按理說契丹皇帝不會有比的想法。再說了,如果契丹皇帝對貴國不滿,也會派使者譴責,絕對沒有住在驛站裡面不出來的道理耶律將軍恐怕是有別的事情。”

“莫非是爲了契丹南下的事情?”衛融說道。

“想必是。咱們次也說了,耶律將軍這麼做極有可能是爲了太高要價。貴國要沉得住氣,切莫火着急啊。不然就落入他們的算計之中了。“李廷儒善意的勸說道。

沉住氣?沉不住氣了。再沉下去就落地了。衛融說道:“李大人,話雖如此,不過契丹和漢國乃是父子之國,父親生兒子的氣,哪有兒子置之不理,等着父親說軟話和好的道理呢?所以,我皇的意思還是讓我們先退讓一步。”

“既然如此,這是大事啊。大人應當趕緊行動啊!”李廷儒說道。

行動個屁啊。老子人都見不到。次還好,還能見到個屁股,這次,連個屁都沒聞到。衛融爲難的說道:“這個……耶律大人身體不好,不見客。我君臣總有誠意,也是難以表達的。所以,所以,我們想請大人您代替我們去看望一下耶律將軍。不知李大人意下如何啊?”

“衛大人,咱們兩國關係和睦,咱們兩人呢,也是好朋。碰到事情,你們來找我幫忙,我理應有求必應。可是,今天這事情,不同於別的事情。這是貴國和契丹父子之國之間的事情,我大楚實在是不好貿然插話的。還請衛大人見諒。”

這是並不是我們和契丹的事情。咱們眼下都是同盟,同盟之間有了誤會,正好可以請貴國出來仲裁嘛,這也是人之常情啊。”衛融有點着急。

可他這話,讓李廷儒立刻搖頭,說道:“這話不對,我們雖然是四國聯盟,可我大楚從來都是什麼盟主,也絕對沒有當盟主的意思。所以,這事兒,名不正言不順的,我們第三國真的很難開口講的。”

衛融楞了一下,他這次是聽明白李廷儒的意思了。楚國不是不管,但是要給楚國一個理由來管。他馬想到了一個方案。還是那句老話,關於誰是劉承佑最佳繼承者面,兩國是有矛盾的。天無二日,國無二君,看來,楚國是希望漢國向他們也稱臣,徹底放棄繼承大漢的希望,從此變成一個地方藩王。

衛融說道:“大楚皇帝威加四海,天下鹹服。下官也希望河東能夠稱臣納貢,不過,此事需要我主同意。尚請李大人稍稍等待。”

李廷儒呵呵一笑,道:“既然貴國是我大楚的臣民,貴國有事兒我大楚自當出力。衛大人且回去和貴國君臣商議稱臣的表文,下官就替大楚漢王見一見契丹使者。”

於是,李廷儒就像一箇中間人一樣的爲兩邊傳話。由於耶律拽刺急着回京,主持自己的生意兒,沒心情在太原和劉承均扯來扯去,最終雙方以五州加20萬歲貢,達成了協議。而李廷儒則爲大楚爭得了一個天下大義,而且也迫使漢國同意向楚國每年納貢十萬貫。當然除了稱臣之外,這些協議都是需要等到將僞周至少趕到關中才能夠生效的。

李廷儒和拽刺實現了雙贏,在他們看來,僞周似乎已經是大勢已去了。可是,郭榮顯然不是這麼想的。

本整理髮布。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

第80章 豫章行(三)第57章 霹靂火彈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56章 專權第120章 我看行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32章 封州之戰(上)23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60章 出降(下)第45章 神棍第13章 下杭州(1)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93章 兒女親家第35章 大戰略第95章 新軍情第198章 立功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6章 應對第35章 大戰略第69章 側翼第66章 迎親第55章 強弩之末?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章 美侍女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03章 謀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37章 裁軍第21章 形勢逆轉第29章 詐門第46章 奇功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8章 請君作詩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39章 決策(2)第132章 刺殺第25章 約四事第134章 詩賊(1)第100章 戰高平2第67章 催妝第110章 夜宴(一)第23章 召回第143章 等待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199章 追擊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76章 吳越變亂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87章 戰潞州第61章 迷惑第69章 側翼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73章 斷頭臺第25章 約四事第48章第21章 江湖傳聞第4章 敲詐勒索(2)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145章第17章 謀臣(2)第35章 大戰略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60章 三成機會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192章 真議和第13章 殺機現第21章 捕風房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45章 空去空來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1章 新妃(2)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00章 混戰第20章 想我?像我?
第80章 豫章行(三)第57章 霹靂火彈第38章 世界上真的有鬼嗎?第131章 盡用楚人?(7)第124章 敲定買賣第56章 專權第120章 我看行第103章 高舉旗幟不動搖第128章 給他功勞第113章 孫晟來訪(3)第32章 封州之戰(上)23第43章 三使南唐(4)第60章 出降(下)第45章 神棍第13章 下杭州(1)第99章 被打亂的計劃第201章 再次北伐第102章 坦胸相見第93章 兒女親家第35章 大戰略第95章 新軍情第198章 立功第27章 孤注一擲第175章 御駕親征第16章 應對第35章 大戰略第69章 側翼第66章 迎親第55章 強弩之末?第42章 隔山打牛第40章 馬踏南平(四)第4章 美侍女第57章 怒闖拱聖營第41章 三使南唐(2)第52章 脫身之策第203章 謀蜀第59章 老五吞了那筆錢第137章 兄弟,來科考不?第37章 裁軍第21章 形勢逆轉第29章 詐門第46章 奇功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53章 圍困汴京第159章 幫你守城第5章 大楚高級會議(一)第8章 請君作詩第47章 南下邕州第124章 水火不相容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04章 女孩的心事第39章 決策(2)第132章 刺殺第25章 約四事第134章 詩賊(1)第100章 戰高平2第67章 催妝第110章 夜宴(一)第23章 召回第143章 等待第119章 公主大婚(上)第199章 追擊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76章 吳越變亂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42章 改朝換代(3)第31章 黑吃黑的太祖皇帝第87章 戰潞州第61章 迷惑第69章 側翼第34章 馬屁研究所第73章 斷頭臺第25章 約四事第48章第21章 江湖傳聞第4章 敲詐勒索(2)第32章 封州之戰(下)第75章 廣東內務第145章第17章 謀臣(2)第35章 大戰略第二 卷夜襲朔州上第60章 三成機會第51章 旖旎的一夜第192章 真議和第13章 殺機現第21章 捕風房第80章 豫章行(三)第193章 拽刺再出使第139章 重新謀劃第150章 財政收入第45章 空去空來第20章 白衣如雪趙匡胤第11章 新妃(2)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1章 三個人的交頭接耳第200章 混戰第20章 想我?像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