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7章 巧妙的戰略

“王先生,現在楚國進攻李唐,你覺得最後會怎麼樣啊?”鳳翔城裡,西南行營總管郭榮對自己的掌書記王樸說道。

王樸喝了一口,慢悠悠的說道:“李唐必敗,楚軍必勝。只不過,楚軍能夠贏多少?佔多大的地盤這就要看朝廷的意思了。”

郭榮苦笑了下:“想讓朝廷出兵牽制楚軍,這恐怕不太可能吧。哎。我這結拜的兄弟,還真是未雨綢繆啊,當年,他在唐州稱臣,我還以爲是他的失策呢,現在看來,他竟然早就料到有今天,竟然準備了這麼一手好棋。現在他是臣子,每年都有東西向朝廷進貢,雖然不是什麼值錢的東西,可這意思畢竟是盡到了,比吳越都殷勤得多啊。朝廷要想出兵牽制楚軍,可就出師無名了。”

“朝廷又何必出師楚國呢?楚國完全掌控了鄧州、唐州,那地方易守難攻,而且楚軍在鄧州、唐州的兵馬也多,將近30000人。他們只用死守上一年半載,到時候,朝廷就只能退兵了。如果朝廷南下進攻淮南呢?”

郭榮一愣:“淮南是李唐的根本,淮河一線的軍隊很多,而且還有劉仁瞻這樣的江南名將鎮守,這……這豈不是減輕了楚軍的壓力了嗎?再說,現在長安趙思綰和河中李守貞的叛亂都還沒有平定,再加上契丹人進來蠢蠢欲動,大有再次南下的意圖,朝廷就是想出兵,恐怕也沒有多少人馬吧。再者,朝廷的精兵現在都在關中、河中,這要調撥好,從西北調到江南去,恐怕也需要不少時日啊。而且這時節也不好。江南是小陽春,咱們這裡冬季還沒有徹底過完呢。天寒地凍的,也不利於大軍行進啊。”

“呵呵,郭將軍,你問題考慮的很周全,可是,你反過來想,楚軍爲什麼挑這個日子出兵呢,這個季節在長江邊,也還是很冷的。其實他們完全可以再緩一個月,或者直接等到七八月江南的梅雨季節徹底過完了之後,再出兵啊。”

郭榮眉梢一挑,會意了過來:“先生的意思是,楚軍對在擔心我們出兵干擾,所以才提前發動。就是想利用季節的因素,讓我們無法出兵?如果真是這樣的話,那麼這篇文章,或許不用出兵,就可以達到朝廷的目的了。”

王樸點了點頭:“楚國手段,可不僅僅只有這些。對朝廷來說,北面已經有契丹這樣的一個強敵了,難免最好不要再出現一個統一的割據勢力。特別是馬雲,司馬昭之心路人皆知,他統一江南,又怎麼肯偏安於一偶,到時候肯定是要舉兵北上的。他們再和契丹有勾連的話,那朝廷可就真的舉步維艱了。可眼下我們的情況,也不理想,地方上有三鎮叛亂,朝裡還是暗波涌動。王章諸位大人,以軍令管理天下,對讀書人沒有半分的尊敬。這軍人管理地方,他們又怎麼知道,百姓需要什麼,又怎麼會了解百姓的困難呢,只是一個朝令下來,就按令執行而已。這……長此下去,恐怕會有激變發生啊!”

郭榮不以爲然的搖了搖頭:“史大人管理這禁軍,王大人、楊大人管理着政務,朝廷上下對他們不滿總是有的,至於激變應該不至於吧。而且這和楚國又有什麼關係?王先生意思是,楚國會從中挑撥朝廷官員?”

“難說啊。前陣子,汴京市井上突然出現流言,說郭大帥圍河中,名爲國家,實爲私利。用國家錢糧,肆意賞賜,來提高自己的威望,培養自己的勢力。這謠言雖然後來被打壓下去,可是,說不定就會被有心人給傳到陛下的耳朵裡去。王大人他們忠心耿耿,那自然是不用懷疑的了,可是陛下登基,大權卻基本上被他們這些託孤的大臣們給掌握了,他心裡未必就沒有想法。在加上這些託孤的大臣們,只用軍士爲官,對讀書人很是鄙視,這麼一來,朝廷上下的那些讀書人心裡肯定是十分不滿的,如果,有人再從中挑撥,這事情就更加難以預料了。”

“你是說有人故意製造謠言。明面上,這矛頭對準的是父帥,事實上卻是十足十的衝着王大人他們而去?可朝廷裡的大員們都是在河東就跟着先帝的開國元勳們了。這些人怎麼可能……要是楚國的話,他們怎麼可能隻手通天呢?”

“天下熙熙,皆爲利來,天下攘攘,皆爲利往。即便是身居高位,也未必能逃出名利的圈子。更何況,那些人或許心裡還以爲,自己所做的,纔是利國利民的好事呢!不過,這謠言是誰製造,是誰利用,那就要好好分析分析了。”

郭榮眼睛轉了轉,從袖子裡掏出一封書信:“王先生看看這封信,這是今天剛剛收到的。”

王樸接了過來也沒有謙讓,直接打開一看,原來是郭威寫給郭榮的書信,書信裡命令郭榮抓緊時間,整頓軍隊。書信裡還說,自己在河中也開始準備籌劃作戰事宜,準備早日擊潰李守貞部了。

王樸一笑:“如何?這想必是有人在陛下哪裡挑撥,讓陛下下旨督促郭大帥,速速進攻。而郭大帥頂不住壓力,也只能做做樣子,要日夜攻城了。”

郭榮點了點頭:“父帥前陣子在河中城外築圍牆,引誘李守貞出兵,殲滅了他的一些軍隊。現在李守貞已經不得不徹底的龜縮起來,再也不出城了。算算日子,李守貞也被困了大半年了,如果在圍上三五個月,恐怕李守貞就會不戰而降。可是,如果陛下一下詔,父帥很快就拿下來河中,那反過來不是說,前一陣子,父帥卻是是出工不出力嗎?”

王樸一笑:“大帥就算攻城,也不會怎麼強攻的。頂多就是攻擊一兩次,意思意思。肯定還是會按照原來的部署。如果大帥真的有心要強攻,怎麼會只是命令將軍整頓軍隊呢?至於江南發生的變故。大帥肯定也是沒有料到楚軍竟然會不顧疲勞,連續作戰的。哎……好妙的謠言啊!”

王樸繼續分析道:“自從耶律德光死了以後,契丹人已經安靜了一陣了,現在突然有蠢蠢欲動起來,這……楚國這盤棋下得妙啊!”

郭榮怔住了:“先生,可有對策!”

您的留言哪怕只是一個(__),都會成爲作者創作的動力,請努力爲作者加油吧!

強烈推薦:

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44章 黃土鎮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28章 請君入甕第47章 賞賜第19章 棄子第71章 單挑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72章 中計第89章 鬥嘴第80章 騎射第30章 攻克江陵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81章 生意經第4章 人心難測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60章 出降(下)第84章 後蜀的由來27第9章 典軍使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1章 馬邑之戰第5章 觀兵第7章 援救第110章 新策略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23章 設宴第88章 親征河東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49章 奢侈品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22章 摸底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11章 夜宴(二)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0章 一三五第3章 攻攻試試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7章 救人第135章 潑髒水2第24章 彷徨第79章 兵發明州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69章 往事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84章 奔襲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05章 幽會第57章 京變第55章 失蹤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8章 馬踏南平(二)59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2章 定策(中)第69章 側翼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78章 糧草第86章 林仁肇第54章 使者不斷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3章 定策(下)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36章 打不打第19章 血戰(二)第102章 會戰(1)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4章 晚宴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26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23章 曹氏父子第45章 水攻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3章 定策(下)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91章 契丹楊袞第97章 觀畫第7章 大火熊熊第91章 遇刺第86章 援兵2第47章 南下邕州第36章 兵圍荊門第68章 來了
第79章 豫章行(二)第13章 轉戰歸州(上)第44章 黃土鎮第9章 行爲藝術大師第28章 請君入甕第47章 賞賜第19章 棄子第71章 單挑第140章 改朝換代(1)第172章 中計第89章 鬥嘴第80章 騎射第30章 攻克江陵第20章 想我?像我?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181章 生意經第4章 人心難測第42章 一戰關中(3)第60章 出降(下)第84章 後蜀的由來27第9章 典軍使第32章 小寶與平沙落雁式第44章 他是個女人第1章 馬邑之戰第5章 觀兵第7章 援救第110章 新策略第38章 馬踏南平(二)第23章 設宴第88章 親征河東第35章 大相國寺半日遊第149章 奢侈品第70章 申屠近況第154章 落井下槍第11章 典軍的麻煩第144章 收拾王殷1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22章 摸底第114章 刑部大堂(上)第11章 後漢的建立(下)第99章 請人喝花酒第120章 李唐猝亡(4)第111章 夜宴(二)第138章 你有事了(1)第40章 一三五第3章 攻攻試試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24章 大晉的恥辱第117章 救人第135章 潑髒水2第24章 彷徨第79章 兵發明州第39章 李唐的反映(4)第69章 往事第71章 三路反叛(2)第51章 漫天要價第184章 奔襲第37章 聲東擊西(上)第105章 幽會第57章 京變第55章 失蹤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8章 馬踏南平(二)59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2章 定策(中)第69章 側翼第88章 親征河東第178章 糧草第86章 林仁肇第54章 使者不斷第39章 李唐的反應(2)第33章 定策(下)第202章 三路並舉第115章 刑部大堂(下)第36章 打不打第19章 血戰(二)第102章 會戰(1)第176章 敵不動,我不動第33章 激戰封川(下)第4章 晚宴第209章 半個月時間26第39章 李唐的反應(1)第82章 老馬的新想法第23章 曹氏父子第45章 水攻第2章 夜襲朔州(下)第33章 定策(下)第141章 改朝換代(2)第149章 當皇帝了(1)第91章 契丹楊袞第97章 觀畫第7章 大火熊熊第91章 遇刺第86章 援兵2第47章 南下邕州第36章 兵圍荊門第68章 來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