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8回 拜月

趙雲聽完郭嘉說的這些,整個人都有點傻了。自己奔波了這麼多的時日,擔心了無數回的危難,就這麼得沒了。趙雲不禁對郭嘉頓生敬仰之情。而且覺得自己能跟了一個這樣的主公,那真是太有福氣了。

而劉明在聽得郭嘉所言之後,那也是心懷大悅。覺得自己當初能把郭嘉弄到手,那真是英明神武。不過,劉明在古代的這幾年,那也不是白混的,而且劉明以前在現代看得那些宮廷電視劇,也不是白看得。劉明也立馬在郭嘉的啓發下,想到了一個好點子。劉明笑着對郭嘉說道:“奉孝。你剛纔分析的不錯。不過這個洛陽,咱們可也不能就那麼輕易的給了那些諸侯,這要是給得太容易了,他們就不知道珍惜了。而且,現在咱們救回來的這些文武大臣,咱們留之無用,棄之可惜。是不是也得好好的安排一下。”

郭嘉一聽之下就明白劉明這又是有好主意了。也樂意聽到主公劉明這回又能想到什麼樣的好辦法。於是郭嘉很是配合地說道:“主公定是又有高見,嘉願聞其祥。”

劉明嘿嘿地笑道:“也不是什麼高見啦。只是這些朝中的大臣全都官職不低,而且又非我等同路之人。要是真的把這些人弄到了咱們幽州哪裡,他們指手畫腳起來,也是給咱們幽州添麻煩。到那時,咱們還不能把他們怎麼地。否則必被天下人指責,咱們還不如把這洛陽送給這些朝中的大臣。如此那董卓就算是劫持了那天子走了,他也不能以此號令諸侯。反倒成了綁架天子的逆賊。到時候就該是那董卓麻煩了。而且此次那曹操發檄文匯聚天下英豪,也是借了我等三公的名義,此次這些大臣留在了洛陽。他們這些各路諸侯,到時候就該是陷入聽其號令不好;不聽其號令也不好的兩難境界。而咱們則可藉着此次公孫度,公孫瓚,以及外族難樓的反叛,脫離這個是非之地。而到了以後,這些大臣和董卓那個天子的分治,使得天下人不再以朝廷爲念之時。咱們就可以名正言順的,輕而易舉的取得這個天下了。而且,剛纔奉孝所言,要盡遷洛陽之百姓到咱們幽州。可此事卻是說易行難。自古人心百樣,各有不同。除非是向那董卓一樣,強令遷移,否則必要多加引導,妥善引誘,纔可實現。可咱們要是強令那洛陽的百姓遷移,那咱們又與那董卓何異?這些百姓就算是勉強到了咱們幽州,那也只會敗壞咱們幽州的民風。敗壞咱們幽州軍的清譽。可如果咱們多加勸導,咱們也沒有這麼得多的工夫耽誤在這裡。不如咱們派人聚集百姓,把這其中的厲害關係,與之講清。然後讓他們自行決斷。到那時,走者無怨,留者無悔。而咱們還可以把這些留下來的百姓,送給那些朝中的文武大臣治理。又可以賣給他們一個人情。如此豈不妙哉。”

劉明剛說到這裡那郭嘉就已經是鼓掌稱妙了。郭嘉笑着說道:“分而治之。主公果然高見。”

郭嘉在稱讚完劉明之後,顯然是又受到了劉明的啓發,又對劉明進言道:“主公。其實咱們幽州的軍隊,向來是精挑細選,而且又全都給這些軍士發放軍餉,一名普通的軍士,一年所得,要遠遠高於平常務農之人的收入,所以咱們幽州的所有軍士,全都對主公您是忠心耿耿。毫無二心。所有的幽州子民,皆以當軍爲榮。故此,咱們幽州兵馬的戰鬥力纔會如此驚人。可咱們新收的那些幷州和司隸的降軍,老弱,精壯不等。忠誠,兵痞不一。那些老弱倒也罷了。咱們可以回到幽州之後,令其裁軍屯田。可那些兵痞留在軍中就是一個禍害,放到地方又是一個不安的因素。可咱們又不能妄自殺降。只能是嚴加看管。而嘉時才言道,以幷州和司隸的降軍,護送洛陽的百姓迴歸咱們幽州。嘉之本意乃是等這些降軍到了咱們幽州之後,再加以挑選安置,只留精壯,而把那些不善從軍的老弱和軍紀不嚴的兵痞,等到了咱們幽州之後,再加安置。可如今主公既然想在洛陽,再立朝廷,以分散天子的聲威。而咱們又有張燕的黑山鐵騎,儘可平滅那烏桓的難樓一族。主公也完全可以先帶着三萬騎軍先頭趕回幽州聯絡官寧等人,組織人馬襲擊那公孫度。只令那兩萬的步軍,以及那些咱們安插在幷州軍馬內的心腹人員所控制的軍馬,沿途護送洛陽的百姓向咱們幽州遷移就可以了。而且這些兵馬到了幽州之後,也可隨時支援主公作戰。這樣一來,咱們就可以派一員大將,美其名曰保護這些文武大臣的安全,就地屯兵,把那些剩餘的幷州和司隸的軍馬,加以嚴格的挑選訓練。把那些老弱派到咱們幽州屯田務農,而把那些軍紀散亂的兵匪,兵痞則送給朝中的那些文武大臣聽用。等都處理完了,再率那些挑出來精兵,回到咱們幽州。如此一來,咱們即可博取了那些朝中大臣的好感,還可以次向這些文武大臣索要一批軍餉。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多是豪族出身,給咱們來一些軍餉,應該是不成問題的。而最主要的是,那些兵痞留在這裡,天下人只會更加懷念主公的軍紀嚴明,仁義無雙。”

郭嘉說完和劉明相視一笑。一切盡在不言之中。

計議以定,劉明連忙派人,快馬通知關於、張飛回歸本隊,準備迴歸幽州。又寫下了一封密信,以蒼鷹傳遞。交待張燕正名爲平難中郎將,出兵討伐烏桓的難樓,然後再和自己會師。同時又準備了兩份表張燕爲平難中郎將的表章,準備分頭給這朝中的文武大臣,以及被董卓劫持而去的天子意思意思。

而郭嘉也開始緊鑼密鼓的進行收編人員的安置和動員洛陽百姓的去留。傍晚時分,張飛和關羽都快馬趕了回來。與劉明在帳內詳談之後。得知公孫度和公孫瓚等人反了,全都大罵公孫度和公孫瓚等人的無恥,不義。可又全都爲接下來能夠馬上又有一場的大仗可打,而興奮不已。

夜半之時,月朗星稀,天空無雲。一片銀光之下,景物清晰可見。劉明兄弟三人也因興致高漲,難以入睡,遂出帳來賞月談天。共敘宏圖。行至一僻靜處時,偶聽一女,祈禱聲傳來:“月神在上,保佑主人逢凶化吉,遇難呈祥。得展宏圖。保佑天下的黎民百姓,得享太平。儘早結束這個亂世,使世人不再象信女這樣,孤苦伶仃,父母分離。同時也保佑那個救下信女性命的英雄,太太平平,官運亨通。”

劉明三人聽完,相視一笑,這軍營之中,竟有如此善良的女子,真是不錯呀。這個女子一番祈禱,竟然全都是爲別人祈禱,一點也沒提到自己,真是一個不簡單的女子。劉明三人也都想看看到底是什麼樣的女子如此善良,且心懷天下人的安危。

劉明三人走上前去觀看。只見那個女子正祈禱完了,要向月亮跪拜。而天空之上竟突然來了一片雲彩,擋住了月光。劉明兄弟三人竟一時沒看清楚。待到那個女子跪拜之後,站起身來。那天空中的雲彩,這才散去。劉明兄弟三人這纔看清了這個女子的相貌。劉明兄弟三人,頓時驚豔無比。劉明更是不知道怎麼回事的脫口而出到:“好一個閉月之容。”

而張飛聞劉明所言,也不由自主地讚道:“大哥說的真好。這個形容太恰當了。”

那個女子猛聽人言。驚呼了一聲。顯然是受到了不小的驚嚇。可那女子回身看到劉明三人,尤其是看到劉明身後的關羽時,卻又安靜了下來。躬身對劉明和關羽行禮道:“小女子給太尉大人行禮了。給恩公大人行禮了。”在給關羽行禮的時候,臉頰之上,還飄起了一抹豔紅。劉明兄弟三人一時不禁都看得呆了。

還是那劉明畢竟娶了文姬那樣的絕世美人當老婆,又有張燕和烏麗雅這樣的大美人當小老婆,還有十幾個美女騰姬,這對美女的抵抗力,就比一般人強多了。比張飛和關羽率先清醒過來。打趣關羽說道:“二弟。敢情剛纔這位姑娘是在爲你祈禱。你可不要辜負了一家的一番心意呀。大哥可是隨時可以爲你做主的。”

而這時張飛,關羽也清醒過來,聽到劉明如此說。那張飛也幫腔道:“是呀。是呀。二哥真是好福氣。能有這麼樣的一個大美女惦記你,你可真令人羨慕。可惜俺老張怎麼就沒這種福分呢?嘿嘿,不過現在我和大哥可都是早就成家立業了。現在就剩下二哥你孤身一人了。俺老張也該有一個二嫂了吧。”

此時的關羽,多虧了本身就是一個面如重棗的紅臉大漢,那臉是別管多紅,別人也看不出來。這纔好過一點。可就這樣,那關羽也在一旁臊得說不出話來。只是嘿嘿的傻笑。

倒是那個貂蟬,在一開始的羞澀過後,落落大方的對劉明施禮說道:“謝過太尉大人得擡愛。可小女子配不上恩公大人。小女子只不過是司徒大人的一個歌伎罷了。以小女子如此的出身,怎麼能配得上威武的恩公大人呢?而且小女子自幼受到司徒大人的收養之恩,又蒙司徒大人,訓習歌舞,優禮相待。小女子雖萬死,不足以報司徒大人恩惠之萬一。小女子只待來年,就要侍寢於司徒大人了。更不敢背叛司徒大人了。太尉大人的美意。小女子心領了。可小女子也只能祝願恩公大人另有佳人相伴了。”

劉明本身就是從現代來的,對出身什麼的,根本就是毫不在意。聽到這個女子說自己是一個歌伎,要等來年才侍寢那個什麼司徒大人來的。知道這個女子現在應該還是雲英未嫁之身了。因此不以爲意的向關羽問道:“二弟。你怎麼說?只要你願意,哥哥我就爲你做這個主。如今在咱們營帳之中的這些朝中的文武大臣,應該誰都還要賣哥哥我一個面子。”劉明這倒不是說大話。以劉明此時的實力,這些朝中大臣的生死,就掌握在劉明得手裡。再加上這個時代本來就興一個互送歌伎。這些朝中的大臣,能做到今日這個地位,誰會爲了一個歌伎,而搭上自己的性命。只要劉明開口,那些大臣還恨不得能搭上這層關係呢。

而張飛在劉明發話後,也大聲地說道:“就是。只要二哥您願意。那個膽大,不知死活的傢伙敢不同意,俺老張滅了他的滿門。”這張飛那也是屠戶出身,又跟了劉明多年,對於這個出身,那也是不太講究的。反正是實惠就得了。再說了,就算是這個美人的出身不配做二哥的正室,娶回來做個妾,那也很不錯。只要二哥疼她,那就就得了唄。總好過這樣的一個大美人,身爲歌伎,連個名分也沒有得,就給他人侍寢去了。

而關羽此時也在劉明和張飛的追問下,把呀一咬,橫下心來,後者臉皮對劉明說道:“此事全憑哥哥做主。某家在追隨哥哥您之前,也不過就是一個殺人的狂徒而已。某家也是在追隨了哥哥您之後,纔有了今時今日的地位。與這位姑娘沒有什麼配不配的。想當初,某家初遇這位姑娘的時候,這位姑娘在生死攸關的危難之時,先想到的不是自己,而是以忠義爲先。當時就令某家十分的敬佩。而且剛纔哥哥您也親耳聽到了。這位姑娘,對月祈拜,全都是爲了他人的福緣。如此善心,更是令人稱善。某家現在是無話可說了。”

第505回 喜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198回 一年後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56回 謠言第292回 西征(上)第284回 笑第262回 遷都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259回 心計第180回 涵養高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1回 神秘人之黃巾隱患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376回 兵制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257回 盤道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96回 出走第573回 大志第386回 奇襲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339回 習俗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168回 吃主第251回 人嚇人第286回 鬥第70回 禮節(下)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332回 進攻的時機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401回 我錯了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447回 碰壁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78回 ??vs張飛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35回 闖聯營(上)第448回 戰潼關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30回 草原之鷹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356回 敗退第317回 機會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508回 信仰第256回 謠言第116回 呂布第472回 小麻煩第46回 埋伏?第14回 法墨傳人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453回 古代無間道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230回 勤快第187回 冷戰之策第262回 遷都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6回 陰險的郭嘉
第505回 喜第593回 盡在山人掌握中第175回 小菜一碟第404回 蓋世英雄的產生第198回 一年後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56回 謠言第292回 西征(上)第284回 笑第262回 遷都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259回 心計第180回 涵養高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375回 軍事問題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1回 神秘人之黃巾隱患第490回 張飛和呂布得功過第376回 兵制第100回 柳暗花明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257回 盤道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488回 突飛猛進的呂布第96回 出走第573回 大志第386回 奇襲第135回 不結盟政策第339回 習俗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622回 程昱逼宮第499回 劉明卑鄙的三封信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67回 楊軍的誤會第419回 星火計劃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168回 吃主第251回 人嚇人第286回 鬥第70回 禮節(下)第450回 潼關城破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332回 進攻的時機第577回 大有大的壞處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401回 我錯了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610回 飛狼呂布第59回 天不絕曹操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447回 碰壁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78回 ??vs張飛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35回 闖聯營(上)第448回 戰潼關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30回 草原之鷹第62回 馬屁精董卓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356回 敗退第317回 機會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508回 信仰第256回 謠言第116回 呂布第472回 小麻煩第46回 埋伏?第14回 法墨傳人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413回 虎毒不食子第38回 狠狠地打之匣弩無雙第453回 古代無間道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445回 詭異的曹軍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230回 勤快第187回 冷戰之策第262回 遷都第398回 修仙之人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429回 周瑜的計劃第86回 陰險的郭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