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72回 小麻煩

水鏡先生輕聲嘆道:“夫戰者。重戰略,重戰術。原本各有千秋,相輔相成,無分輕重。戰略完善,戰術不當,所用非人,累敗之下。再好的戰略,那也起不到任何得作用。無非是紙上江山,水中皓月。同理,戰術過人,戰略錯誤,那也會導致後續乏力。再高明的戰術,那也難以扭轉全局的不利。故此,此二者皆不可過偏。而今,你之兄長,接連勝利,皆是以戰術扭轉了全局的不利。偏執一方,在所難免。此乃信念,非不經教訓,無以扭轉。若連你這個弟弟,他最親信的人,都勸他不聽。旁人就更無法勸之了。況且,你兄信心所在,若是你真把他說的動搖了,今後他行事,信心全無,也非善事。”

“啊?怎麼會如此?”孫權聞言有些錯愣。稍後,又像水鏡先生問道:“那敢問先生,我家兄長之策,可有取勝之機?”

水鏡先生搖了搖頭說道:“重戰術者,累百戰之功,扭轉乾坤。除了他自身戰無不勝之外,還要對方在其他的戰場不能有太大的優勢。而當你宗兄長與曹操爭霸之時,那幽州的劉明,卻在休養生息。此消彼長,再加上那劉明的手下也非庸才,戰術應用上,也不見得遜於你們孫家。到時候,失敗。那也是在所難免。”

“啊。先生,你我如今一家,一榮俱榮,一損俱損。先生可有何良策,扭此乾坤?”孫權誠懇地請教道。

“咳!可惜你非是孫家之長,縱有良策,也是枉然。”水鏡先生搖了搖頭嘆息道。

這個話題不是孫權樂意交談的。而既然水鏡先生也對此沒有辦法。

孫權就轉開話題問道:“先生。耳聞有一奇才諸葛亮,來到先生這裡遊學。不知可有此事。”

“有。確有其人。”水鏡先生看孫權不樂意繼續剛纔那個話題往下說,也不強求。遂順着孫權的話題應了下來。

“卻不知此人才學如何?”孫權再次問道。

“此子天生聰慧,才高八斗,學富五車。我門下弟子無一如他。

可謂蓋世奇才。”水鏡先生微微笑道。很是欣賞此人。

孫權聞聽,那是大感興趣。連忙問道:“那先生可知此人現在何處。我當親訪之。”

“此子來此,結交了幾個友人。如今他不在書院。應該就在那幾個人的家中訪友。”說完,水鏡先生告述了孫權幾個地址。

孫權大喜,隨後又與水鏡先生閒聊了一會兒,遂告此而去。

離別了水鏡先生。孫權再次帶着步勢等人按着水鏡先生給的地址來尋訪諸葛亮。按着孫權的意思。就算是訪不着諸葛亮,把那幾個諸葛亮地朋友請出來,那也是相當不錯的。

只可惜,孫權來到的第一個地方。就受到了打擊。孫權很不幸的遇到了龐統。那龐統號叫鳳雛,乃是持才傲物。桀驁不馴之人。孫權與其相談,在覺得其才學甚高。發出邀請的時候,龐統很乾脆的拒絕了。而且很明確的告述孫權:“公非孫家之主,以我之才能,去之也不得施展。去而無意。還是等公成了孫家之主,再來談此爲好。”

孫權很是鬱悶的離去了。來到了下一個地方。

這回這個人,乃是崔州平。孫權向其詢問諸葛亮地去處。崔州平則向其問道:“公子尋這孔明,所謂何來?”

孫權很是恭敬地回道:“當今天下大亂,四方雲擾。某欲尋孔明,求安邦定國之策。”

崔州平笑道:“公子以定亂爲主,雖是仁心。但也未必可取。天下紛亂,在乎運也。炎帝承平,蚩尤作亂。黃帝一統。而商紂無道。

文王德興,武王立周。八百餘載,又有七國爭雄。秦雖一統,不過百年又復崩裂。何也?乃運之所也。我朝,高祖斬白蛇,誅暴秦,而定江山,那也是由亂入治。秉承天運。可哀、平之世兩百年,既有王莽篡位。天下又由治而亂。可見天道之循環。而今,光武興漢,又兩百餘載,民安以久。故天道循環,干戈四起。非人力可立定。以人力逆天運,徒費人力耳。須知:順天者逸,逆天者勞。數之所在,理不得而奪之;命之所在,人不得而強之。”

孫權聽得這個鬱悶啊。不過,孫權還是保持着風範說道:“先生所言,誠爲高見。奈何小子乃亂世局中之人,孫家千載傳承,江東父老鄉親,此皆不可聽之任之。安敢委之氣運、天數、命理?實不得不與天爭之,與命搏之。”

崔州平對此倒是無所謂,淡然笑之:“某山野村夫,實不足與論天下事。適才所言,皆妄言之。公子無須介意。”

孫權這個氣啊。知道是妄言,你還說個什麼勁啊。不過,孫權還是很禮貌的問道:“諸葛先生去處。還望先生告知。”

崔州平再次笑道:“孔明訪友,行無定所。也許此時又返回書院,也未得可知。然公子如今亦非孫家之主,而那孔明卻乃謀主之人,公子既是訪着,恐也不能用之,訪之無意。還是他日公子持長孫宗再來訪之爲上。”

孫權這個彆扭啊。遂告詞而回。

而就在曹操和孫權爲諸葛亮而忙碌的時候,劉明也返回到了幽州。

此時的劉明很滿意。非常地滿意。阻擊匈奴的後續計劃,進行地相當順利。就在幽州軍馬大勝匈奴的消息傳開後。那些鮮卑部落果然沒有錯過這個機會,對匈奴地敗軍展開了報復。當初鮮卑部落敗給董卓,遭到南匈奴的兵馬襲擊一事,這些鮮卑人,那可是從來沒有忘記的。再加上劉明派的人那麼一挑撥,有這麼一個好機會,那些鮮卑人哪有錯過了的道理?

但是。那南匈奴的左賢王,雄踞草原這麼多年,又哪有輕易垮臺、輸面地道理?尤其是,此次左賢王手下的高層,幾乎全都喪生。就連左賢王的長子也利也都死了。左賢王在不敢再次進攻劉明的情況下,也就把全部的怒火全都撒在了那些鮮卑人身上,雙方展開了連場的激戰。

雖然左賢王損失了數十萬的軍隊。可那南匈奴也是全民皆兵,再加上那些鮮卑部族也曾和劉明打過一場。他們先前實力的損失。比南匈奴更大。這回左賢王一叫起真來。這些鮮卑部族,還真有些不是南匈奴地對手,戰爭持續了下去。

對此,劉明是不管地。誰贏誰敗都好。只要打起來就好。南匈奴和鮮卑都不是那麼好消滅的。兩邊只要打起來。那就會持續的消耗。

終有一日會不打了的。而那時,也就幽州擇一而食地時候了。

但是。心情大好的劉明,剛剛進入自己地府邸。就發現自己的這個小家與往日不同了。

劉明仔細看了一下自己府邸,也沒發現有什麼大地變化。但是,劉明就感到一種氣氛,一種說不上來氣氛,籠罩在了整個府中。府內每一個人的臉上都好像有一絲的陰影。有些府內的老人,看見劉明回來之後,那都有一種可算看見希望的感覺。

劉明對此很是奇怪,不過,劉明島也沒有大驚小怪的抓住這些家人詢問。而是徑直走到了自己的內堂。

不多時,蔡琰得到消息,領着一幫人來向劉明問安。

劉明散退了其他人,向蔡琰問道:“琰兒,府內最近可是出了什麼事情?”

蔡琰聽劉明過問,神情有些幽怨。可嘴上卻說:“府內一切安好。

無須夫君操心。”

劉明對此不明所以。可也不好再問。只能揭過一邊。

兩天後,張繡兒悄悄得向劉明告知:“相公。咱們府上確實是出了事了。不過,也不是什麼大事。只是曹操的那個妹妹自從來到咱們府上之後。劃地而居。很有與琰兒妹妹平分秋色。尤其是那個清河郡主有過皇封,又是咱們奉旨迎來的。有着朝廷的正式浩命。在一些人的心目中,她的身份上比咱們琰兒妹妹還高。尤其是那清河郡主自己也有錢,指不上咱們府中的月錢。行事自立的很。她有錢又有手段,還有五十陪嫁的女兵。咱們府上也有部分被相公冷落了地妾室,也全都依附了過去。而那清河郡主行事又中規中舉。別人也挑不出毛病,說不出話來。於是咱們好好的一個府邸,樂融融的一個大家庭,竟然在這些日子一分爲二,成了琰兒妹妹和她各掌一邊。只是此事,琰兒妹妹怕惹得你不高興,也不好對你提及。”

“這算什麼話?不提就沒有此事了不成?”劉明有些不悅地說道。

對此,劉明雖然有點不太順心,可也沒有放在心裡。後府的事情,哪裡管得了那麼許多。尤其是那個曹操的妹妹,劉明原本也沒想要得。

只是爲了便於計劃的實施,這才娶過來的。只是,劉明也難免微微的對蔡琰感到有些不滿。這府上向來是張繡兒和蔡琰共同掌管。以前張繡兒和蔡琰都在。也看不出什麼來。可如今,也就是張繡兒剛剛隨自己出去了一趟,這就出了這麼多的事情,可見蔡琰也是沒能力搭理好這個家的。尤其是出了事,竟然還不告訴自己,也不讓自己幫着解決。實在是不好。

看到劉明這個樣子,張繡兒微微的笑道:“告述你?告述你,你又能怎麼的?你能對她們每一個人都公平無私嗎?”

劉明頓時啞口無言。確實,這個事情確實也有些怨劉明自己,如今這麼多的妾室,劉明就是沒有公事纏身,也不能一一應付的。一個月三十天,那也是排不過來的。雖說這裡面的妾室,大部分都是有一定的政治目的在裡面,這才娶過來的。可不管怎麼說,這些年輕的女子,那也是人,也是無辜的。有些怨念,那也就難免了。平常有張繡兒調和,沒有顯現出來,如今顯出來了,劉明有什麼辦法?

而且,劉明自己也知道自己不是一個聖人,也是有私心的,對誰好一些,對誰差一些,那也是難免的。劉明自己是完全不可能做到全無二致的。除非劉明把她們全都觀爲一些工具。可劉明又做不到。就像張繡兒和蔡琰,在劉明的心中,那還是尤微微的偏差的。

劉明微微嘆了一口氣,對張繡兒說道:“繡兒。是我誤了她們啊。

可我心中只有你,以及琰兒和蘭兒難以割捨。其他的人,我也顧不來了。這件事,還是煩勞你來處理吧。”

“爲相公分憂,正是妾身分內之事。相公無需爲此小事操心。那個新來的妹妹,也是沒有得過相公地疼愛。這纔有此一說。待她和咱們成了一家之後,我與之好好的勸解。她應該能與雁兒妹妹和睦相處的。”張繡兒點頭應道。

“如此甚好,如此甚好。”劉明心裡這算是放下了一塊石頭。

可此時張繡兒卻突然俏皮的說道:“相公。其實這位新來的妹妹,確實不錯啊。她讓我驗證了一個道理。那就是先前相公所說得,我們女人要想和男人平等,那就一定要在經濟上獨立。這個妹妹自己有一定的經濟來源,她就不在乎咱們府上的月錢。也就聽不着琰兒妹妹的管。

這真是太有道理了。”

劉明爲之氣結。而張繡兒卻身形一閃的閃了。

然而,還沒等劉明把自己府上的問題解決好了。劉明又發現了一個很是不好的問題。

自己手下的很多官員,近日來都是無精打采的。就連那個郭嘉,這兩天也開始無精打采起來。

劉明心中不快,這還沒穩定江山了呢。怎麼全都放縱起來?

這一日,劉明實在是忍不住了,把郭嘉叫來問道:“奉孝。偶爾風流,無可厚非。連日放縱。損傷身體,實爲不智。而今你怎麼會犯如此的錯誤?”

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221回 一觸即發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379回 敢爲天下先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35回 張飛怒喝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166回 天神力第310回 坑死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278回 高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120回 古代追星族第415回 恩威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355回 開眼界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537回 二喬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275回 陣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66回 雨夜豔遇第220回 中伏第224 軍事化管理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376回 兵制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03回 變,變,變第345回 屠殺第553回 賭約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196 擎天柱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25回 火炮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581回 又拿劉明說事第358回 咽喉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01回 倒黴第438回 行賄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116回 呂布第457回 殲滅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60回 誰去第95回 和親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140回 顏面第378回 定國十策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70回 禮節(上)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516回 賣票第285回 議第126回 天下勢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506回 巨響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620回 張飛怒第278回 高第465回 釣魚戰第230回 勤快
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221回 一觸即發第129回 劉備之死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379回 敢爲天下先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151回 綁票之爭第35回 張飛怒喝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166回 天神力第310回 坑死第598回 劉明受皇位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115回 玄德的機遇第278回 高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120回 古代追星族第415回 恩威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306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二)第355回 開眼界第578回 周瑜自立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537回 二喬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522回 神謀諸葛亮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275回 陣第309回 二虎竟食第66回 雨夜豔遇第220回 中伏第224 軍事化管理地二百四十八回 曲折第376回 兵制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03回 變,變,變第345回 屠殺第553回 賭約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196 擎天柱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25回 火炮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244回 戰爭就是搶劫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630回 劉明諸葛初交鋒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226回 北海信使第581回 又拿劉明說事第358回 咽喉第58回 名揚天下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36回 聯姻還是拒絕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301回 倒黴第438回 行賄第576回 諸葛亮做媒第116回 呂布第457回 殲滅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548回 二氣諸葛亮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560回 誰去第95回 和親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500回 周瑜神威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140回 顏面第378回 定國十策第170回 不保我保誰第70回 禮節(上)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516回 賣票第285回 議第126回 天下勢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483回 殺手六人組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506回 巨響第207回 驚天之秘第620回 張飛怒第278回 高第465回 釣魚戰第230回 勤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