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76回 兵制

在下新書《逼上梁山》講述北宋末年變革的故事。歡迎各位書友點評。本書書頁推薦有直通車。歡迎各位搭乘

~~~~~~~~~~~~~~~~~~~~~~~~~~~~~~~~~~~~~~~~~~~~~~~~~~~~~~~~~~~~~~~~~~~~~~~~~~~~~~~~~

耳聞高順如此說,劉明暗暗鬆了一口氣。雖然高順說的這個問題不可謂不重要。但是,這畢竟不是立刻就會產生危害性的大事。而且,如今正是用兵的時節,有些東西顧不上,那也是難免的。再說了,軍區的劃分,軍校的建立,除了是爲了培養軍官的能力之外,那也是爲了保證部隊的忠誠性。而如今領兵在外的那幾員大將,也都是忠誠可靠的心腹之人,尤其是手握重兵,距離較遠的統軍大將又是自己的二弟關羽,三弟張飛。這就萬萬沒有什麼問題的。

於是,劉明不動聲色的問道:“那依高將軍所見如何?”

“回稟主公。如今咱們共分五大軍區,將士六十萬餘人。如果都要返回幽州軍校進行集中培訓。路途往返,恐誤軍機。而且,初級的軍事素質訓練也用不了太長的時間和精力。另外,咱們幽州的軍校也無法一次性的全部接納哪些需要培訓的大小將領。故此,末將建議除咱們幽州設立一個軍校總校之外,其餘四大軍區也各設立一個分區軍校。用以對那些軍區的基層將領進行初步的標準化軍事訓練。事後,咱們再由總校派人對各個軍區的士兵進行抽測和考覈。那就同樣可以達到主公軍事標準化的目的。而至於其他少數的高級將領的提升訓練,仍可照常返回到幽州軍校總校進行培養。”

劉明聽了,覺得不錯,於是點頭說道:“好。照準。”

劉明說完了之後,滿以爲高順就此下去,今天會議結束。誰知道,高順根本就沒挪動地方,並再次的向劉明進言道:“主公。末將還有一事要向主公稟奏。”

劉明很是奇怪,平常高順不言不語的,今天怎麼的爆發了?

劉明很感興趣地說道:“高將軍單講無妨。”

“回稟主公,我軍自建軍以來,一直實行的是募兵制。以高薪厚祿,募其健兒以爲兵。然,如今我幽州富庶,百姓無論是耕田,從商,或是在作坊爲工,均可養家餬口,得有餘錢。如此,雖從兵的薪金俸祿仍然較高,可百姓們從兵的人數,卻在逐年下降。長此以往,我幽州必無可募之兵。待咱們如今的這些將士,老朽、傷病,陣亡之後,我幽州危矣。還請主公早做籌謀。”

高手就是高手,高順不動聲色的就又拋出了一個重磅炸彈。

劉明對此大爲驚奇。自打自己起兵以來,從只是管飯,到開始給俸祿,自己一直募兵順利,從來沒有什麼大的問題的。怎麼如今當兵的薪水越來越高,自己的百姓反倒開始不樂意當兵了,這是怎麼回事?

不過,劉明略加思索之後,也就明白了。貪圖安逸,人之本性。自己起兵之處,那些百姓連溫飽都顧不上,自己能給他們一個活命的機會,他們當然就跟着自己了。而後來,自己有了一定的實力,其他各個州縣的百姓都往幽州蜂擁而來,而自己由遷移了上百萬的司隸人口來到幽州,再加上那些到期的奴隸轉爲平民。這社會上有許多的閒散勞力無處可去,自己給了他們一個高薪職業,他們當然要搶着幹了。可如今,由於自己把戰火都攔截在了幽州之外,老百姓們連續過了幾年的太平日子,再加上幽州各地的工商業發展,老百姓全都有工作了,也都有錢花了,小日子過的都挺舒坦。反倒是當兵要常年累月的在外面呆着,更有生命的危險,這些老百姓當然不願意當兵了。

想到這裡,劉明不禁暗暗嘆息:這些百姓真是短視,無有國,何以有家?

不過,劉明想是這麼想,可劉明還是理解這些百姓的。只是光理解,那不解決問題啊。而且劉明也發覺自己的募兵制度如今幽州百姓全都富裕起來的情況之下,存在兩個大的缺點。自己的這種募兵制度,一個是需要社會上存在遊離於各個生產行業之外,而且生計困難的大量人口;另一個就是所有應募的兵丁,在應募之後可以大幅度的改善其本人乃至家庭的境遇。可如今,這兩個條件,在自己大力發展工農商的基礎上,已經不存在了。這個問題可就麻煩了。

劉明在無計可施的情況下,本着提出問題者,就有解決問題的辦法的一貫宗旨,繼續不動聲色的向高順問道:“高將軍對此有何高見?”

果然,高順毫不遲疑的說道:“主公。末將最近得聞。曹操也在效仿主公的屯田養兵制度。只是曹操的屯田制度與咱們的屯田制度又有所不同,他除了分爲民屯以及兵屯之外,尚建立兵戶制度,師法於管子‘士之子恆爲士’,把治下的百姓分爲了士家民、屯田民以及普通的百姓三類,以此來長期保證兵源的充足。而且,曹操尚規定了士亡法:卒逃歸,斬之。一日家人弗捕執,及不言於吏,盡與同罪。且,曹操亡叛坐罪於妻子之法,不僅用於兵卒,也適用於將領;凡將領領兵在外者,必須向朝廷交出家屬作爲‘質任’。這令曹操的軍隊在作戰之時,無有畏死者。主公可以借鑑。”

對高順得提議,劉明也一時不知道是否正確。雖然,分出兵戶,可以保證兵源,可是從此就把一個家庭的發展硬性規定下去,令其永世無法改變,劉明對此並不認可。而且,爲了保證士兵和將官不產生叛逃,竟把其家屬收爲人質,這也是在社會主義制度下成長起來的劉明無法接受的。雖然曹操的這一手段很有效。可是,卻也難免讓手下產生不信任感。故此,劉明對高順得提議,不置可否。

此時,郭嘉察言觀色,上前說道:“主公,高將軍之說,頗有見地。古來爲政之道,均是互相借鑑。那曹操不也是仿效咱們善待軍烈屬的政策而頒令:其舉義兵以來,將士絕無後者,求其親戚以後之,授土田,官給耕牛,置學師以教之。既如此,主公借鑑其兵戶制度,也沒有什麼不妥。”

有郭嘉挑頭,荀彧也上前說道:“兵戶之法,先秦有之。先秦以此法而滅六國,可見此法之優略。主公可納之。”

蔡邕對此不滿道:“兵戶之策,兵在一方,戶在一方。此乃離人骨肉之策,聖人所不爲也。且,將士爲我搏命,我拘將士家屬已爲質,豈不寒了將士之心?而且這也不合漢律。”

此事涉及到漢律,方正立馬站了出來說道:“自古聖帝明王,罪及妻子。《書》雲:‘左不共左,右不共右,予則孥戮女。’叛逃之罪,漢律:男子入於罪隸,女子入於舂豪。罪人妻子沒爲奴婢,黥面。”

方正這一絲不苟,冷冰冰的聲音一說,當時就把全場的氣溫給降了下來。就連劉明也是一陣惡寒。劉明暗自嘀咕:就算有着律法,你也沒必要這麼坦白直接吧。

不過,畢竟現在討論的是敏感話題,整個會場安靜了也就半分多鐘,又是開始熱烈的討論起來。各自的向劉明陳述意見。

這倒好,當事人高順和劉明都成了聽衆了。

不過,劉明也不是白聽,收穫真是不小。把自己的空白知識補充了不少。尤其是知道了漢朝早期的兵制竟然是徵兵制,而且還和後世的義務兵制度差不多。只是由於百姓的生活困難,流離失所,戶籍無法管理,這才讓徵兵制徹底的失效了。

最後,劉明聽的差不離了。劉明一擺手,屋裡的各個大臣,立馬安靜下來。

劉明總結髮言道:“如今我幽州雖然曠地仍然很多,可我幽州的百姓數量,卻絕對要比曹操等諸侯多得多。而且,我幽州的百姓,各有土地,各有產業,均有戶籍可查。故此,咱們也沒必要分其兵戶,拘人妻、子以爲質。我軍可以照古法行徵兵之制。凡家有二子以上者,皆在徵兵之列。但是,徵兵之時,一定要擇優錄取。凡體質不好,品德不好者,不可入選。而所有入選之兵,均按募兵的薪金給付,以此安百姓之心。同時,教育部和宣傳部也要加以配合,把當兵是爲了保家衛國的思想貫徹下去,務必要使百姓知道,沒有士兵的保護,就無法對抗外界的諸侯,也無法保護他們生命和財產的安全。要在百姓當中樹立當兵光榮的正面形象。”

劉明的發言,就是最後的定論,在場的各個大臣都同聲應諾。

事後,又有一些其它的將領提出各地的部隊因爲連續作戰,已經很長的時間沒有放假回家團圓了,請求劉明趁着如今沒有什麼大的戰役,只是各方對持的時候,讓各地的官兵,分批迴家探親,以求修養。

劉明也照準了。但是,劉明也要求後勤部和參謀部做出嚴格的計劃,絕對要保證各地兵員的實力,絕對不能產生戰時無兵可用的現象。

此外,有鑑於讓士兵回家夫妻團圓的提議,劉明再次重申,鼓勵生育政策,一定要徹底的貫徹下去。凡生養三子女以上者,由各地官府貼補其家用,並由官府保證其入學。待其子女成人,官府還可以爲其分配土地或工作。凡生養五子女以上,授予其模範母親稱號。除享受一干官府優待政策之外,每月多給一石米的獎勵。凡生養七子女以上者,授予其標兵母親稱號。可以見鄉老而不行禮。每月多給兩石米的獎勵。凡生養十子女以上者,授予英雄母親的稱號。可以見縣尉而不行禮。每月多給五石米的獎勵。

如此,又忙碌了半天,天已經黑沉了。衆人這才皆大歡喜的散去。

劉明回到府中,顧不上休息,先去看望了受傷的歐陽蘭。結果,張秀兒和蔡琰到都先在那裡了。等劉明詢問歐陽蘭感覺如何的時候。

那歐陽蘭到有些羞澀,不好意與劉明作答。反倒是張秀兒把歐陽蘭得傷勢已經大爲好轉了告訴了劉明。

劉明對此也無話可說,沒想到關係挑明瞭。歐陽蘭竟也會好意思。

劉明又與這兩個老婆,一個準老婆,互相聊了一會兒,氣氛終於活躍了起來,不過,劉明也得到一個不怎麼好的消息,歐陽蘭也加入張秀兒的金釵盟了。而且,歐陽蘭和蔡琰也支持張秀兒以後貼身保護自己的方案。

劉明在感動之餘,也就答應了。

而就在劉明和張秀兒等人說話的時候。楊堅也興沖沖的來到黃碩的小院,興高采烈的對黃碩說道:“賢弟,太尉大人給救出來了。地點跟你推測的一點都不帶差的。太尉大人要按功行賞。我記得賢弟的囑託,沒敢提賢弟你。可是,這個功勞,愚兄是萬萬不敢冒領的。還是請賢弟你收回成命,隨我去見太尉大人,把這個功勞領了吧。”

黃碩笑着說道:“你我兄弟,何分彼此。你代我受了。也就是了。”

楊堅搖頭說道:“那怎麼行。賢弟的功勞。我怎麼可以冒領。而且就連我的家祖也知道我沒有那個才幹。我冒領之後,被他人發現,豈不有瞞上之罪。”

“啊?令祖已經知道這個計策不是楊兄你想出來的?”黃碩驚訝的問道。

“那當然了,賢弟你沒見過我的祖父,你當然不知道我的祖父有多精明瞭。那次我把你的方法和我的祖父一說。我的祖父就斷定我沒有這個才幹。還說那安神水本來就是軍中的入夢水稀釋勾兌而成。乃是軍中的一級機密,以我的醫學才能,不可能想到這個還原方法的。還因此猜測給我出這個主意的人,有可能是綁架者的同黨,爲了的就是以我爲傀儡,混入幽州的高層,從而打探幽州的機密。當時,家祖非讓我說是誰給我出的主意。而愚兄當然瞭解賢弟你了。而且,愚兄一個因爲對賢弟你有過承諾,另一個是因爲當時家祖極爲憤怒,着急,我也怕家祖會因此傷了賢弟。故此,愚兄那是一句賢弟你的話都沒說過。並因此給關了起來。直到如今,太尉大人平安脫險了,並由太尉大人所說,所有的綁匪都已落網,跟賢弟你沒關係了。家祖才把我放了出來。並告訴我可以安心的等待領賞了。可是,我哪能把賢弟你埋沒了。可我有記得賢弟的囑咐,不敢跟家祖說。故此纔來賢弟你這裡勸賢弟出山表明身份的。”

“完了。楊兄你可把小弟給害了。”黃碩有些沮喪的說。

“賢弟何來此言。愚兄我可是從來沒有出賣過賢弟。而且,愚兄勸賢弟接受封賞。那也是爲了賢弟你好。”

黃碩盤算了一下,事以至此,責怪楊堅也沒用。而且楊堅這個傻大哥雖然腦筋不是這麼靈光,可對自己好的心情,那是一點都不帶假的。

於是,黃碩振作精神給楊堅解釋道:“楊兄,令祖既然如此精明,只憑楊兄你的隻言片語就聽出是別人給你出的主意。並由如此懷疑。那令祖前後態度轉變,豈不令人生疑?恐怕楊兄你前腳出家門,你的身後就被人給盯上了。現在令祖定然已經知曉這個主意是我給你出得了。”

楊堅對黃碩的推斷,那是從來都不帶懷疑的。聞言笑道:“如此豈不正好。這可是該着賢弟你名揚天下啊。今後愚兄就多多沾光了。”

黃碩白了楊堅一眼,心說:你說的到輕巧。可我卻給撂倒旱地裡了?

不過,黃碩也拿楊堅沒辦法。平常黃碩看不順眼的,或是老師糾纏不斷的人,很容易就擺平了。可唯有楊堅這個實誠無比,而且也韌性無比的傢伙,黃碩一直搞不定。即使黃碩有時候給楊堅出一些難題,那楊堅還都非常高興的接過去,並認爲這是黃碩對他的幫助和考驗。漸漸的黃碩也感到了楊堅的熱誠,而楊堅成爲了黃碩在學堂裡唯一的一個朋友。

此時,黃碩就有不禁想到:難道楊堅這個傢伙就自己命中註定的剋星嗎?

想到這裡,黃碩的心理怦怦直跳,連忙岔開話題說道:“嗯,楊兄說的也是。是沒有什麼大礙。反正小弟被評定了三個超品,小弟早晚也是要見過太尉大人的。在多這麼一個小注意,也沒什麼大礙。只是在今後走的時候要麻煩一點。”

“啊?賢弟要走?賢弟你往哪裡去?”說這,楊堅一把就抓住了黃碩的手說道。

黃碩連忙把自己的手掙出來說道:“楊兄彆着急。小弟以前不是跟你說了嘛。小弟要遊學天下,博覽天下羣書。這當然是要走的了。只是走的早晚而已。”

楊堅鄭重的說道:“既然賢弟要遊學天下,愚兄是一定要跟隨得了。如今幽州之外的世道都很亂。愚兄的武藝雖然不高。但是對付幾個宵小,卻是不成問題。愚兄即可保護賢弟的安全,也可跟隨賢弟多學點知識。所以,賢弟你走的時候,絕對不能不通知我。”

第93回 出使烏桓第516回 賣票第441回 阻擊戰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第20回 夜談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271回 背叛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172回 擁立第250回 機會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287回 請戰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156回 軍校第454回 拼命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45回 馳援幽州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5回 初見流民第508回 信仰第35回 張飛怒喝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428回 孫吳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530回 黃月英怒斥諸葛亮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573回 大志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97回 完婚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428回 孫吳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87回 初戰異族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33回 進京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116回 呂布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304回 竊笑第267回 天行健第96回 出走第523回 始末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376回 兵制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379回 敢爲天下先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46回 埋伏?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138回 破關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116回 呂布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257回 盤道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384回 連環策第5回 初見流民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238回 恐怖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246 虛實之間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26回 瘟疫第469回 玄妙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
第93回 出使烏桓第516回 賣票第441回 阻擊戰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第20回 夜談第239回 四處開花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271回 背叛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172回 擁立第250回 機會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287回 請戰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156回 軍校第454回 拼命第382回 當忽悠遇到忽悠第45回 馳援幽州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5回 初見流民第508回 信仰第35回 張飛怒喝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410回 南北書院第428回 孫吳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530回 黃月英怒斥諸葛亮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573回 大志第341回 三個陣營第97回 完婚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428回 孫吳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87回 初戰異族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94回 奴隸商人的萌芽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33回 進京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116回 呂布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304回 竊笑第267回 天行健第96回 出走第523回 始末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376回 兵制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379回 敢爲天下先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46回 埋伏?第195回 水軍奇才第138回 破關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116回 呂布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303回 馬超戰黃忠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257回 盤道第618回 趙雲樂啊!第384回 連環策第5回 初見流民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44回 劉備的抉擇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319回 尋人啓事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511回 第一舌辯士第238回 恐怖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106回 摻沙子政策第555回 黃月英裝神定漢中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246 虛實之間第4回 一瓶茅臺值多錢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26回 瘟疫第469回 玄妙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第629回 劉明和諸葛亮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