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1回 祁山失守

“怎麼個有着落了?”

這真是一石激起千層浪,張猛的一句話,當時讓這些憨眉苦臉的衆將全都圍了上來追問。就連正在生着氣的張飛,都猛地站了起來,大喝一聲的喊道:“都給俺老張閃開,讓這個小子說說到底怎麼有着落衆將聞言全都齊刷刷的各歸原位。而那張猛卻一時沒受得了這樣的待遇,傻在了當場,一句話都說不出來了。

還是張六比較照顧自己手下的新人。拍了張猛的肩膀說道:“猛子!三爺問你話呢。你這是要把咱們軍糧的問題全給解決了。這回你可就出息大了。”

張猛這纔回過味來了,普通一下跪在張飛案前,口中叼咕道:

“末,末,末,末……”

末幾了半天,還是沒末出什麼來。實在是太緊張了。張猛長這麼大,充其量也就一個比較大點的混混,平常雖然人五人六的,可哪受過這般重視。即使跟了張六,算是張六的親將了。可也就是在張六背後說個小話那點出息,會議上哪有他說話得份。如今這麼多的大將,包括張飛在內全都這麼重視他。難免緊張個要死。

張飛看他末幾了半天,不耐煩地喝道:“小子!給爺爺俺站起來。

咱們幽州軍規不講這一套。俺得帳下也沒有孬種熊兵!把你那舌頭給俺捋直了,有什麼說什麼!說錯了,俺老張也不會與你計較!”

張飛如此一喝,倒把張猛那骨子裡的那點混混脾性給罵出來。他孃的!說錯了又怎麼的?老子就是一個混混。胡天黑地慣了。說錯了也就是放個屁!老子以前放屁還少麼!

張猛如此一想,當即擺脫了心靈上的壓抑,人也立馬精神了許多。

隨即站起身來,無所謂地向張飛說道:“三爺!小的我是本地人。對這漢寧得底細,當然要比各位爺知道得多上那麼一點。這漢寧,那可與別地城市不同。它可是漢寧太守張魯的根基所在。這張魯什麼人?那可是天師正教的教祖。他老人家治理漢中,說白了就是他的那個天師正教在治理漢中。那些州城府縣的官員,雖然各自都頂着朝廷的官銜,可他們在本地辦事,用得那可都是教內的職稱。班頭就是鬼衆,老爺就是祭酒。官就是教。教就是官。這漢寧城。可就是他天師正教的根。”

張猛這回也算是痞性復發了。連說話也是小地老爺了。

只不過,張猛說完,張飛與衆持面面相持。這倒不是張飛等人怪罪張猛說話粗魯,畢竟張猛當兵還沒幾天。就那幾天也不是在正規軍裡呆着,而是在張六地那個特工隊。實在是強求不了張猛的言語如何。而且。從張飛這個領頭的主帥來說,就不是什麼不說粗口的人。這些衆將當然也就更不會以此在懷。只是。張猛這些話,實實在在讓張飛和其餘地將領弄不明白張猛如此說有什麼用意。

張猛說的這些,張飛他們可在老早就知道了。畢竟那張魯還是張飛一路從幽州陪送來地。而漢中又是張飛的目標,本着知己知彼,這些大面地東西,張飛也不可能不知道。然而這些東西,那都是漢中政治上的問題,張飛也走不太關心的。如今,張猛又提了出來,張飛等人實在想不出來這與糧食有什麼關係。

旁得衆將,礙着情面,一時不便開口詢問。那張六可不然。張猛乃是張六收下的親將,也是張六的嫡系。張六的爲人又比較隨便,自然不會和張猛客氣。直接訓斥道:“猛子!你小子怎麼想的!這些有的沒有的,跟軍糧有什麼關係?”

張猛看衆人都沒有領會過來,有些委屈得說道:“六爺。這天師正教,他原先的俗稱可是五斗米教啊。凡是入教的教衆,都是要捐糧五斗的。教衆所在之地,更在路旁設義倉,凡有行人經過,均可自取,吃多少,取多少。當時與其爲敵的道上朋友罵起來,就叫其米賊。他們這個教派的根就在這裡,怎麼可能沒糧食呢?那些大大小小的祭酒,以及治頭大祭酒,那都是要按月收取教民的供奉,補齊義倉,圓滿他們功德的。這些傢伙中,有的是好人。全心全意信奉教義,一點虧空都不敢收。可大部分還是從中,中飽私囊的。別的人不說,就說那個被咱們殺了的楊松,那就絕對是一個貪官,他的家裡,肯定有暗倉,收藏着大量的糧食。其他的那些惡霸也大都是如此。這些東西,他們做得雖然隱蔽,可別人不知道,我這道上混得怎麼能不清楚?每到年根底下,冬糧不及的時候,他們都要暗中派人去販賣他們扣下來的糧食。就他們那些扣下來的糧食要是都聚集起來,那絕對不比官倉的糧少!這個,我猛子敢打保票!”

別說,張插的這番話還真讓張飛他們聽了一個新鮮的。畢竟那張魯本身就屬於被矇蔽的上位者。張飛他們從張魯那裡得到的消息,又怎麼可能涉及到這些陰暗面!

張飛他們被張猛提醒,立刻展開了行動。如今這個火燒眉毛的關頭,那可是寧可信其有,不可信其無。結果,情況是喜人的,楊松的府第裡,還真就發現了三個大糧窖。那裡面的存糧,那叫一個多啊。張飛他們樂得連嘴都合不上了。

時,龐統得挑撥民心的宣傳,也大規模的行動了。那龐統鼓吹,如今吳軍大兵圍困,傾軋之下,漢寧即成齏粉。吳軍上本天心仁慈,不忍見百姓刀兵臨身。故此暫緩攻城。望張飛體念百姓,獻城投降。望衆軍兵權衡敵我實力,不要頑抗到底,以免自誤。而城內的百姓,凡心繫吳軍者,皆可得吳軍庇佑,善待。

如此等等。不一而足。

龐統得招數,不可謂不厲害。但是,宣傳戰從來可都是幽州軍的強項,那些部隊中的小政委,也就是小行軍司馬了,那可是絕對的紮根在連隊上,他們平日裡除了打仗,就是琢磨這事的高手。

宣傳戰一起。不用張飛下令。這些小政委已經開始了反戰工作。

尤其是張飛如今已經下令把那些鬧騰着要飯吃地百姓全都收到了軍中,這就更便於這些百姓出身的基層政委展開工作了。同時,張飛的副手,就是張飛身邊的政委李意則向張飛進言道:“三將軍。那吳軍以爲咱們軍糧短少,挑唆百姓鬧事。獻城。着實可惡。可若不管,也是不妥。我看咱們可以聚攏城中百姓。鄉紳,向其明言:他們的教祖張魯已經歸順了咱們幽州。如今這幅局面,全都是奸佞楊松搞出來的。

而如今楊松已經逆天行事,遭了報應。咱們就是奉張教祖之命來解救他們的。然後,咱們就召開批鬥大會,讓城內的百姓舉出奸佞,鬥了他們。爲百姓除害。隨後再讓那些百姓自己做出抉擇。凡是不認可張教祖主張地,咱們任他自由。讓他們出城投靠那些吳軍。如此,想這漢寧既然是天師正教地根基地。城內的百姓,也必然大部分信教,如此絕對可以團結大部分百姓的民心。使其上下一心,幫着咱們守成。而批鬥了那些惡霸,奸佞,不僅可以使百姓出一口氣,對咱們更加信服,也可以從他們的家產中搜出軍糧。而至於那些實在想不開地百姓,咱們把他們送出去,不僅節省了咱們的口糧開銷,更可給那些吳軍還一個顏色。他們不是說咱們害了這些百姓嗎。咱們把那些百姓給他送過去。

看他們又怎麼善待這些百姓。”

這李意乃是陳震舉薦來地,積功升至如今的地位,那跟着張飛也不是一年兩年了。平常對於張飛地軍事打法,從不過問,一心抓好本職工作。張飛手下如今上下一心的局面,除了那些和張飛投脾氣的將領之外,李意!絕對是功不可沒。張飛從來都是對李意敬重三分的。如今李意提起他的本職工作,張飛自然滿口答應。

一場轟轟烈烈的運動,就在龐統進行輿論戰的時候,在漢寧城內召開了。貪官、惡霸,自然是一個沒跑了。可出乎李意和張飛他們意料之外的是漢寧城內的百姓,在運動之後,竟然出乎意料的團結,沒有一個人說要出城投奔吳軍的。全都表明決心要與漢寧共存亡,誓死捍衛天師教。

李意和張飛很是奇怪,這張魯就把這漢寧治理的這麼好?這些百姓一聽他的名號,就不怕那些城外圍困的大軍了?就願意共存亡了嗎?這張魯實在是太有一套了。

可是,事後張六派張猛在暗中一打聽,這才知道,這些百姓當中確實是有不少天師教的狂熱分子,樂意爲天師教和張魯做奉獻。可也有不少覺悟沒到那一步的百姓,卻因爲張飛他們的批鬥會,堅定的信心。有的是因爲出了一口怨氣,心眼自然就向着張飛他們,可還有的則是膽小怕事,看到那些平日裡飛揚跋扈的大人都給鬥了。生怕自己站錯了隊,也會被張飛他們批鬥。畢竟這事誰也說不誰這是不是張飛他們在做試探。這些人可沒有幽州軍民那樣對幽州軍的瞭解。

接連兩天,思路過人的龐統可就納了悶了。這漢寧不僅沒有什麼意料之中應該發生的暴動。就連城上的守軍也日漸、增多。這是怎麼回事?

龐統苦思良久,不由得不佩服張飛政治手腕的高超。城上守軍增多,這分明是張飛已經把城內的百姓組織起來共同協助防守撐持了。而那些城上的人,時至今日夜沒有飢餓之色,更無疲倦的樣子。那分明是張飛已經從城內的百姓之中,挪借到了糧食。

可龐統想不通的就是這張飛,怎麼可能在初來乍到的情況下,既沒有過施恩百姓的舉措,也沒有什麼暴動的跡象下,就辦的這麼漂亮。就是龐統以自己的才智自問,如果處於張飛如今的局面,恐怕除了強力征討和鎮壓之外,也沒有什麼其它的辦法了。畢竟口糧就那麼多。給了他吃,就給不了自己吃。初來乍到,沒有任何交情的外人,那些百姓怎麼可能心甘情願的貢獻出他們自己的口糧。尤其還是在城外有着大軍圍困和支持的時候。

龐統想不通,也比較沮喪。不過,龐統這邊也不是沒有喜事的。

先前漢寧城派出去鎮壓周圍村鄉鎮縣的十萬大軍回來了不說。那諸葛亮也領着五萬的軍兵趕回來了。

故此,統帥大軍的諸葛亮和魯肅,卻不會爲這點意外的小事勞心的。如今漢寧城城外,足足圍困了二十五萬的大軍。絕對可以一舉攻下漢寧。

而向來謹慎的諸葛亮,也是這麼主張的。雖說把張飛的兵馬困在這裡,也與拿下了張飛的效果差不多。可是,兵無常勢,水無常形。戰局中不可預料的變故實在是太多了。諸葛亮這麼一個謹慎的人,他可不想在自己掌握的戰局中,留下這麼一個不穩固的變數。

但是,龐統先前提出的張飛安全論,也不是沒有道理。像張飛那麼一個神勇的武將,若是不想投降,誓死作戰,要想輕易的拿下,那真是談何容易?

故此,這事情也就先這麼懸着。

可就在諸葛亮準備佈置一個陣法,然後再與張飛作戰之時,引張飛進去,生擒張飛的時候。一個差點讓諸葛亮跳起來的噩耗傳來。祁山大營失守。張任大敗。兵馬剩下以不足十萬,現在正往陽平關敗退。

唯一還能讓諸葛亮稍稍沉住氣的,恐怕也就最後這個小小的消息了。諸葛亮早在陽平關佈置下了劉磬。現在終於排上用場了。諸葛亮不敢怠慢,只得留下魯肅繼續圍困張飛,自己則帶兵前去陽平關鎮守。

第5回 初見流民第477回 驚變第573回 大志第253回 劫駕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21回 象棋?兵法?第325回 曹操的煩惱第10回 按勞分配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97回 完婚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19回 逼供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153回 亂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458回 卑鄙第290回 傭兵(下)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146回 噩耗第267回 天行健第304回 竊笑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230回 勤快第79回 猛漢典韋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8回 演武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287回 請戰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72回 慫恿第27回 華佗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148回 拜月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8回 演武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184回 兩難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22回 張飛用蛇矛前用什麼第286回 鬥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209回 自大狂第232回 沒門第523回 始末第412回 誘殺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48回 拜月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52回 劉明當官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28回 演武第529回 神罵第209回 自大狂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330回 屠龍手第270回 突破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513回 公理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612回 悲壯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146回 噩耗第517回 僧道鬥法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06回 五十六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161回 結交第29回 關羽戰張飛第253回 劫駕第343回 神秘第464回 麻雀戰第113回 腐敗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52回 接駕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283回 暈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
第5回 初見流民第477回 驚變第573回 大志第253回 劫駕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21回 象棋?兵法?第325回 曹操的煩惱第10回 按勞分配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97回 完婚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19回 逼供第586回 徐元直舌戰江南第153回 亂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534回 膽大包天張翼德第458回 卑鄙第290回 傭兵(下)第68回 民族融合和地方主義第146回 噩耗第267回 天行健第304回 竊笑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230回 勤快第79回 猛漢典韋第346回 橫衝直撞第539回 張飛巧言壓龐統第405回 一串好事第543回 裝備好,就是氣人第28回 演武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287回 請戰書第233回 孔明出世第203回 父親的感情第617回 諸葛餘毒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231回 幽州陰謀論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359回 曹操的老毛病第572回 慫恿第27回 華佗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148回 拜月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28回 演武第545回 計中計中計第184回 兩難第80回 高人華佗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22回 張飛用蛇矛前用什麼第286回 鬥第624回 張昭和呂蒙第209回 自大狂第232回 沒門第523回 始末第412回 誘殺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190回 想上調,進軍校第566回 魏文長夜救馬孟起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48回 拜月第188回 又一個人口販子第52回 劉明當官第75回 皇甫嵩哭窮第28回 演武第529回 神罵第209回 自大狂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330回 屠龍手第270回 突破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77回 必死無疑第513回 公理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612回 悲壯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146回 噩耗第517回 僧道鬥法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206回 五十六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161回 結交第29回 關羽戰張飛第253回 劫駕第343回 神秘第464回 麻雀戰第113回 腐敗第471回 齊頭並進第252回 接駕第496回 讓諸葛亮震驚的蔡瑁第283回 暈第558回 諸葛亮算不到的第333回 無奈的變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