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

“好!太好了。”

看着這份戰報,劉明心中高興。高順在宣傳戰之後,派大軍攻打汶山,吸引了馬韓的主力部隊。隨後,以三千鐵騎,繞路而行,迂迴到馬韓的都城釜山,在對方還沒來得及關上城門的時候,一舉衝入城中,擒獲了馬韓大君長。然後,威逼馬韓大君長投降,掌控了箕州全境。

有着現代軍事素養的劉明,對高順在此次軍事行動中表現,實在是太滿意。這高順分明是充分發揮了騎兵的高機動性,以聲東擊西,配合閃電戰,漂亮的執行了一個斬首行動。這高順這些年的軍校生涯,真是一點都沒浪費啊。這戰術運用的,比自己都要老練的許多。

看着劉明高興的樣子,郭嘉等人也無不雀躍。三韓平定,不僅意味着又開闢了一個龐大後勤基地。而且,這也意味着佈置在黑水等地的邊防軍,可以減少了。也就可以抽出更多的人手來安置在其他戰線上了。

“來人。傳令嘉獎。除正常賞賜外,授高順正二品飛騎將軍稱號。授此次戰役的軍團,飛虎軍團的榮譽稱號。授所有在戰鬥當中的立功將士,一等戰功勳章。”這一次在劉明心目中真正意義上的對外作戰的勝利,讓劉明高興的已經有點不知說什麼好了。一連串的封賞脫口而出。

“主公,軍功賞罰,自有章程。他們的獎賞按着他們的軍功,已經足夠了。主公獎賞高順飛騎將軍的稱號,以及賜予那些戰士飛虎軍團的榮譽稱號,那就已經是額外的恩典了。沒有必要再每人頒發一枚一等戰功的勳章了。這對咱們的軍功管理不利。還請主公三思。”

榮譽稱號。以及相應的勳章,那在幽州都是要伴隨着一定物質獎勵的。而原本這樣的軍功封賞就已經很是豐厚了,現在又出來這麼多的額外封賞,這還真的讓左曹櫞,也就是幽州的財政部長麋竺有點肉疼。

“無妨。這事本公說了算。既然高順他們完成的漂亮,那就應該嘉獎。此後,若是別人也能如此漂亮的完成任務。本公也會對他們如此嘉獎的。”此時,劉明心中高興。根本就沒考慮麋竺說的是什麼。隨口地說道。

麋竺當時就被噎得不說話了。

而郭嘉和荀彧。以及賈詡卻露出了欣賞的表情。

什麼叫御下之道?什麼叫掌控權利?說白了。那就是可以對下屬隨意地賞與罰。掌握了賞罰二字,爲下者,自然會隨之有所取捨,知其進退。而完全束縛於章程之中,無力超脫的,那隻能是下位者。而上位者若是也是如此,那他也就算是被架空了。

此時,劉明還不知道他的這一率性而爲。更加贏得了郭嘉、荀彧、賈詡等人地看重。劉明只是興奮的叫人擺開沙盤,以此來觀看箕州到手之後,按着黃月英的計劃。應該能產生什麼樣的效果。

現在,劉明等人再圍着這個碩大的沙盤觀看,那真是賞心悅目啊。原本的幽州、翼州、青州、幷州這四個地方的地盤,跟現在劉明所控的全部領土比起來,那真是連一半都到不了。只不過,那些地方的人口數量還是差了許多。也就是幽州、冀州、青州、幷州四地的十分之一人口而已。而幽州更是幾乎佔了劉明治下全部人口地三分之一。達到了一千多萬的人口數量。

看着沙盤,以及沙盤上附帶的人口數量,軍事部署等等。劉明暗暗地想着:人口還是少啊。這要是有四億人口的填充,這些無人居住,遼闊的草原和平原。那不都是華夏的嗎?

不過,劉明也知道,現在想有四億人口。那是不可能的。人口增長,除了跟時間有關係外。與糧食地生產力,那也是有極大關聯的,沒有那麼強大糧食生產力,也不可能養活那麼多的人口。若是想要達到四億人口。恐怕還需要兩代人的努力。

但是,如果在吞併了高句驪和夫餘之後,那剩餘的鮮卑部落,也就要遲早融入華夏得這個大家庭之中,那鮮卑的六百萬人口,那也是一個龐大的人口基數,到時候,那發展也許就會快上許多。

想到這裡,劉明按捺不住的吩咐道:“命令高順,帶領飛虎軍團。在咱們的基層官員接管了箕州之後,移兵樂浪,配合趙雲、黃月英所部,執行‘收網計劃’。”

“是。”楊軍答應了一生。

而賈詡卻上前一步說道:“主公。爲了加快咱們的收網計劃,屬下建議支持先前那個與您聯姻的左谷蠡王逼宮奪位。然後再由他出面正式歸順咱們。不知您意下如何。”

劉明聽了之後,想了一想,終於想了起來,當初剛剛平定遼東,消滅公孫度那會兒,爲了穩定周邊的那些小國,小部落,確實收了五個女子。只是與那些小部落打交道,一般都用不到自己出面。以至於都有點忘卻了。那高句驪的左谷蠡王應該就是珠兒的父親吧。

劉明瞄了一眼賈詡,劉明心說:這傢伙還真夠陰得。我的忘了的親戚,這傢伙竟然都惦記着呢。看來這傢伙早就盤算着了吧。

不過,劉明轉念一想:賈詡這法子也確實不錯,可以更進一步的掌控事件的演變。比那威逼的效果更好。那珠兒父親,有了自己大兵的支持,再加上他本身的實力,奪取高句驪的王位,應該沒有什麼問題。而自己捧上去的傀儡,也只能聽從自己的安排。而且,那高句驪本來就是玄菟郡治下的一個縣。那珠兒的父親在掌權之後,若是宣佈完全歸大漢所管制,應該也不會有太大的反對意見。到時候,自己兵不血刃的接收高句驪。這收網計劃地進程,確實可以大大的加快了。而至於那跟自己沾點姻親的半拉岳父,到時候也可以給他一個太平官位,讓他安度晚年。

劉明想得明白,點頭應允道:“照準。”

賈詡喜怒不行於色的退下了。郭嘉、荀彧等人暗自佩服:這賈詡真是陰啊。爲了實現損失最小化,連主公都是不放過啊。

計議以定,一切行動又恢復到有條不紊的運作當中。

而此時,正在軍校考察、傳授本領的王越。卻突然接到自己留守會館的弟子通報:“師傅,大師兄回來了。”

王越大喜過望。自己的這個大徒弟總算是回來了。他回來,自己就應該可以輕鬆許多了。這武士會館的傳播發展,還真不是自己那幾個笨徒弟可以輕鬆完成的。

王越高興得就想跑回去見自己的大徒弟。可又想起了自己的身份。又連忙剋制住自己。平淡地說道:“領你的大師兄到我府上的廳房相候。”

那個弟子連忙領命去了。

眼見那個徒弟走了,王越隨即叫過助教張濤說道:“好好的訓練一下他們。他們的基本功太差了。”

“是!”張濤誠惶誠恐的應道。

等這些瑣事都安排完。王越這才慢條斯理地離去。然而,王越剛剛出了軍校的大門,在人所不見之處,當即棄馬。全力飛奔。沒辦法,誰讓王越的這匹馬只是一般地好馬,比不上張飛、呂布那樣的馬王。跑起來的速度,短時間內比王越全力飛奔的速度差遠了。而王越的會館又在城外,離軍校也遠不了多少。歸心似箭的王越,當然要棄馬狂奔了。

不過,王越回到自己的府上之後,那還是先整理衣冠,擺出一代宗師,軍校總教官的氣度。穩步進入自己的府門。

“師傅!”看見王越歸來,徐庶也是心情激動,當即跪接王越入內。

王越的心情也是很難平靜。不過,當着這麼多地弟子,王越卻要顧及自己的身份。王越袍袖一展。扶起徐庶說道:“徒兒,起來吧。讓爲師好好地看看。”

可是,徐庶站起來讓王越一看,王越當即勃然大怒:“孽徒!你在外漂泊了幾年,功夫長進緩慢。我不怪你。可你的功夫卻因何倒退了?虧得我還在太尉面前如何的誇獎於你,你真是太令我失望了。”

徐庶也有些尷尬,本來師徒見面挺好的。可是自己這些年來棄武修文,確實是有點辜負老師。而且,徐庶也不怨恨老師責罵,徐庶也知道老師就是這個脾氣。這也是愛之深,責之切。不過,徐庶可並不認爲自己錯了。

徐庶恭恭敬敬的對王越說道:“老師。武藝高深,可十人敵,百人敵。而弟子如今,雖然武藝有所荒疏,可弟子卻學了萬人敵。如今弟子,上能安邦,下能定國。行軍佈陣,決戰沙場,易如反掌。弟子絕對不會給老師您丟臉的。”

“嗯。若是如此。那也甚好。我當舉薦你爲太尉效力。”王越在軍校也帶過很長時間了。當然知道萬人敵地厲害。想起劉明對自己的囑咐,一找到自己的大弟子,立馬就要上報。王越也放心了許多。

“老師。弟子想先看一看家母。然後再隨老師面見太尉大人。”

“哼!都這麼大了。還是不知道先後。國家大事,終身前途,豈是小家可比的?”王越哼了徐庶一下。不過,王越也知道,徐庶是一個孝子,不先看了他母親,也是不會放心的。故此,王越隨即說道:“也罷。母子團聚,也屬天倫。你在外多年,也是該看看你的母親了。就由你的師弟領你回家看看。”

“謝過老師。”徐庶高興地說道。

徐庶回到家中,母子團聚,自有一番真情流露。各自述說了離別多年的往事。

最後,徐庶之母說道:“兒啊。爲娘我在你走了之後,先是受到你的老師照顧多年,在你的老師把我接到幽州之後,我又受到太尉大人的禮遇,這房子,宅院,都是太尉大人給的。可這些還不算什麼。再多的恩情,咱們總能還得。可是自爲娘我來到幽州之後,我日常行走在幽州的路上,都是看見人在笑。咱們得左鄰右舍,也無不稱讚太尉大人的賢明。這劉太尉,不愧是皇家正統,漢室宗親,確實是咱們百姓的大恩人,是當今的賢主。這幽州,也是有了劉太尉的保護,這才成了一方樂土。這個恩情,可不是咱們一家一戶所能還得。而且,這也是需要咱們自己來維持的。當兵光榮。咱們鄰居王嬸的兒子,那就當了兵了。敲鑼打鼓,戴大紅花的。那是整條街的熱鬧。兒啊。你若是在外面學了本領。除了要感恩,替爲娘還了那些恩情。也要爲咱們徐家爭光。這樣,爲娘死後,也就能無愧你的爹爹了。”

“是。孩兒緊遵母命。”徐庶老老實實的應道。

不過,徐庶心裡卻對這個劉太尉更加感到好奇了。這劉太尉的民望也太好了。連自己的母親都這樣誇讚。真是難得。而且,徐庶來到幽州之後,那路上的感覺,也確實要比別的地方好的太多了。每一個見到的百姓,那都有着陽光一般的微笑。而且,他們的精神也很飽滿,衣服更是乾淨整齊,這絕對說明劉太尉治下的百姓,衣食無憂。而徐庶一路走來,也沒有看見過任何的乞丐,這也說明了如今的幽州,絕對沒有虛假的繁榮,絕對不是有一部分的百姓衣食無憂,而另一部分的百姓卻飢寒交迫。這絕對是盛世的景象。

徐庶滿懷期待的在王越引領下,見到了劉明。劉明對徐庶的到來,那也是大喜過望。

然而,徐庶在述說自己的給劉備舉薦了一個人,這才得以脫身之後,卻令劉明大吃一驚。

劉明驚慌地問道:“元值,難道你把那人稱:臥龍的諸葛亮推薦給了劉備不成?”

“啊?太尉大人,這諸葛亮是誰?”徐庶不解地問道。

第288回 傭兵(上)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05回 喜第270回 突破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149回 叫屈第5回 初見流民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557回 亂戰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433回 雛也要第260回 兇器第294回 西征(下)第140回 顏面第527回 老實人第291回 西行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56回 義之所在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525回 火炮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402回 鬼老精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339回 習俗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89回 軍紀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263回 忙與閒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523回 始末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563回 邀約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58回 名揚天下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238回 恐怖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252回 接駕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587回 局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71回 妙收郭嘉(下)第463回 天馬第464回 麻雀戰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355回 開眼界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32回 庭變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469回 玄妙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70回 禮節(下)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113回 腐敗第595回 曹操中計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10回 坑死第537回 二喬第298 貿易隱患第516回 賣票第291回 西行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572回 慫恿第573回 大志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156回 軍校第447回 碰壁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45回 屠殺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278回 高
第288回 傭兵(上)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321回 詐死埋名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505回 喜第270回 突破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149回 叫屈第5回 初見流民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105回 忘戰必危第557回 亂戰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94回 人口的優勢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585回 賈詡小策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433回 雛也要第260回 兇器第294回 西征(下)第140回 顏面第527回 老實人第291回 西行第492回 巧銼左賢王第56回 義之所在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546回 陽平關異主第552回 夷人得困惑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525回 火炮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7回 狠狠的打之鋼鐵堡壘第402回 鬼老精第338回 胡漢之分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339回 習俗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89回 軍紀第494回 老鼠拖木楔第524回 羣衆力量第475回 瀛州試驗島第596回 佔領合肥第263回 忙與閒第77回 張秀兒VS張飛第523回 始末第551回 揮淚斬劉磐第563回 邀約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364回 遭綁架的劉明第507回 山海東來第58回 名揚天下第224 軍事化管理第561回 魯子敬單身入漢寧第238回 恐怖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252回 接駕第380回 君子貴慎獨第587回 局第456回 長安阻擊戰第71回 妙收郭嘉(下)第463回 天馬第464回 麻雀戰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355回 開眼界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18回 狂徒大鬧聚英樓第249回 皇上跑了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32回 庭變第580回 酒後真言第11回 腐敗地主的幸福生活第554回 巫神黃月英第469回 玄妙第324回 晚到一步第70回 禮節(下)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113回 腐敗第595回 曹操中計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424回 誰比誰傻第310回 坑死第537回 二喬第298 貿易隱患第516回 賣票第291回 西行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572回 慫恿第573回 大志第264回 剿滅曹操,一念之間第119回 呂布的報應第156回 軍校第447回 碰壁第274回 官渡之戰(下)第345回 屠殺第228回 價值幾何第278回 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