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60回 誰去

“回軍師,末將奉令接應魏延將軍,果如軍師所料,敵軍設伏。我軍趁機突擊,大勝。只待敵軍後方增援,這才撒回。特此向軍師交令!”

就在關羽費心籌措步軍兵力之時,魏延等人也回到了劍閣向諸葛亮交令。只不過,這凌操彙報之時,當然避重就輕,撿好地說了。

諸葛亮也不挑剔,反正現在的吳軍也需要一場勝利來旅作士氣,當然要好好的宣傳了。故此,諸葛亮滿臉帶小的說道:“好好好。記凌將軍大功一件。”

隨後,朱恆也邁步而出,挺胸說道:“回軍師,末將奉令隱伏山野,阻擊敵軍追兵。果不出軍師所料。魏將軍與凌將軍退回之時,果有敵軍大軍追擊。末將遵從將領,攔腰殺出,大敗敵軍追兵,斬首無數。特向軍師交令!”理所當然,這朱恆在彙報的時候,也是撿好得說。

諸葛亮更是滿臉帶笑得說道:“好好好。朱將軍殺敵有功。記大功一件。”

可出去的三個人裡面,倆人說完,輪到魏延,就有些磨硯了。人家都是奉命出征,魏延這算什麼?

可不管怎麼說,魏延還是得說。魏延咬牙上前說道:“末將無能,不聽軍師勸阻,以致損兵折將,幸得軍師派兵救回。末將知錯!”

“嘟!魏延!先前山人說汝出兵,必遭折損。汝卻不聽,還要執意出兵!出兵之時,汝之所言,音尤在耳。如今汝損兵折將,汝可知罪?!”本來諸葛亮的臉色一直都好好的,可魏延說完之後。諸葛亮當即變臉,厲聲喝問道。

諸葛亮的喝問,當時讓魏延心裡一哆嗦。如不能勝,提頭來見。

那可是魏延自己說的。魏延此時想來當然心驚。

尤其是一開始交令的並不是魏延,而是凌操、朱恆,而且這兩人也都在交令之後受到諸葛亮地誇獎。而輪到魏延這裡,卻如此厲聲喝問,這反差也就更大了。

魏延想起凌操對自己的勸慰。強打精神。跪伏於地向諸葛亮再次請罪道:“軍師,末將知罪。末將無能,自誇海口,以致損兵。還要勞煩軍師派兵相救。末將再在罪該萬死,還請軍師開天恩。大人大量,恕罪於我。”

“汝即知罪。想來死也不怨。山人也就不多怪罪於你。左右!將魏延推出去斬了。以正軍紀!”諸葛亮說話那叫利索。跟本就不理會魏延的乞求,直接就把魏延給判了。

魏延的心裡立馬忽悠一下子。這算完了。沒想到先前用於劉磐的幫語,如今反倒用在了自己身上。

而這時也就看出魏延在吳軍當中的人緣實在不怎麼地來了。滿營的衆將,竟沒有一個上來給魏延求情的。都那麼看着。顯然衆將還理所當然地認爲魏延乃是罪有應得,是其當日讒言劉磐地報應。

可不管衆人是怎麼想的。兩旁站立的那些刀斧手是不管那些的。

諸葛亮即以發話,當即就有刀斧手過來把魏延給綁上了,架起來就往外推。

好在這屋裡面地魯肅,早就和諸葛亮有過溝通。而且魯肅也不可能眼睜睜的就這麼看着孫權看好地魏延喪生。魯肅急忙邁步而出。高聲喊道:“刀下留人!”

刀下留人,這可是講情之前必喊得一句秸。否則這邊把人情好不容易講下來了。那邊手快,早把人給殺了。那這個人情講的還有什麼意思?

而這個年代行刑地規矩,不管是誰,只要喊了刀下留人,這執行的兵丁就得停那麼一會兒,給那個喊話之人一個講情的機會,等人情講不下來再殺。這也算是這個年代比較人性的一個方面。何況此時喊話的又是魯肅,那可是如今劍閣這個地方,除了諸葛亮之外最高的軍事長官了。那許許多多的江南精銳,可都是魯肅帶到前線的。當然就更得給上幾分情面。

魯肅喊完刀下留人,穩住了行刑的刀斧手,這才向諸葛亮進言道:

“軍師,魏延雖然魯莽,以致損兵折將。可此戰對我軍也不無小補。

敵軍感我軍決死之心,已經不敢再行進逼。而且,軍師三番設計,也極大的損傷敵軍兵力,大振我軍軍威。而如今戰場之上,正是用人之機,萬望軍師體恤,不計小過,留其一條牲命。讓其戴罪立功。”

諸葛亮要殺魏延,本來就不過是要立威,要嚇唬魏延。魏延可和劉磐不同,劉磐乃是要爲了漢中丟失,十餘萬的將士喪命的重大責任頂罪。而這魏延卻是諸葛亮轉移手下衆將的出氣筒。故此,這劉磐殺得,可這魏延卻殺不得。

可誰知道魏延的人品實在是太成功了,滿營衆將竟沒有一個給魏延講情的,弄得諸葛亮也差點收不了手。這要不是魯肅早就知道諸葛亮降服魏延的意圖,站出來幫忙說話,諸葛亮還真就不好辦了。

諸葛亮當即借坡下驢吩咐道:“來呀,把魏延給我推回來。”

魏延給推回來之後,那真是猶如在鬼門關上轉了一圈又回來了。那種死裡逃生的感覺,那聽激動啊。魏延跪在地上,向諸葛亮拜謝道:

“謝軍師不殺之恩。”

諸葛亮猛地一拍帥案喝道:“魏延!非是山人不斬於你。實在是魯將軍爲你講情。而你之罪過,也在山人的計算之中,也有可恕之處。

故此饒之!還不謝過魯將軍。”

魏延又急忙向魯肅拜謝道:“謝魯將軍講請之恩。”

魯肅一笑置之。而諸葛亮又說道:“魏延,雖有魯將軍講情。汝死罪可免,但你活罪難逃。重責你四十軍棍,你服是不服?”

事到如此田地,魏延哪敢說什麼不服。當即連聲說道:“服。

服。末將心服口服。謝過軍師。”

四十軍棍下去。魏延是真不敢再和諸葛亮叫板了。而其他將領,有了魏延這個前車之鑑,也是對諸葛亮言聽計從。沒有再敢乍翅兒的了。

而諸葛亮也藉機大肆宣傳幽州軍已經在自己巧妙的安排下。受到重創,已經停步不併了。只要各部軍馬都打點起精神來。長久保持劍閣無礙,就能大量消耗幽州軍的軍糧儲備。到時候戰備幽州軍,那也是不在話下。

別說,諸葛亮這一套,還真是極大激勵了哪些不明真相的吳軍士兵。整個劍閣的守軍,那都是軍心大振。

可這些能唬得了別人,可諸葛亮。魯肅。龐統三人,那可都是跟明鏡一樣。敗退回來地吳軍,雖然各自了解的都不全面,可統計出來。

那就足夠諸葛亮、魯肅、龐統等人瞭解當時的真相了。

就諸葛亮那種連環計策。在幽州軍沒有防備的時候,以多打少。

竟然都不能立刻把幽州軍的前鋒營給消滅。竟然讓對方,逐漸有扭轉戰況的趨勢。這實在不得不說吳軍精銳的戰鬥能力,和人家幽州軍的戰鬥能力,實在是沒得比,差地太遠了。

而幽州軍快速救援地能力,也說明了幽州軍各營之間的聯繫是多麼的快捷,反應、應變能力是多麼的迅速。這一點,也要遠遠地強於吳諸葛亮和魯肅、龐統三人各自暗中估算一下,均覺得吳軍和幽州軍要是在野外對戰起來。最少也要五比一的兵力對比,那才能跟幽州軍抗衡一下。

想到這裡,諸葛亮和魯肅、龐統,那都是無奈地搖頭,五比一,按這種算法,哪怕幽州軍就是隻有二十萬,那吳軍也得需要一百萬的軍兵。那還不把吳軍地家底全搭上了。何況人家幽州軍絕對不止二十萬的軍馬,傳聞當中,幽州軍馬那可是好幾百萬的。單單只是曹操那邊,就不止一次看見幽州動員五十萬以上的兵馬實力了。最誇張的一次,據傳看見了兩百多萬的幽州兵馬。想來這幽州軍,怎麼也不可能只有二十萬的兵力。

諸葛亮、魯肅、龐統都止不住重新構想起吳軍的崛起計劃來。實在是太受打擊了。

魯肅向諸葛亮建言道:“孔明,幽州軍勢大難敵,實在是出乎你我的意料之外啊。你我如今,實在是任重而道遠。依我看,咱們要儘快和幽州和談。爾後快速發展我軍實力,纔有可能與幽州軍一搏。”

而龐統最先考慮到的卻不是什麼孫權的利益,而是周瑜和魯肅的發展。對龐統來說,孫權實在算不上什麼,只有周瑜和魯肅,纔是他所看重的。故此,龐統則建言道:“孔明師兄,幽州軍雖然勢大難敵,可我軍有劍閣之險,只要後勤無礙,敵軍也是不可奈何。不如以此地之險,力拒幽州兵馬。那幽州軍長途而來,其消耗,必然遠多於我軍。積少而成多,只要長期以往,幽州軍的實力損耗,將不可計量。而我軍拒守劍閣以裡,可夾心發展。實力必然大增。到時候,有周都督一手訓練精兵,軍事實力的增長,自然不在話下。那時節,我軍甚至可以跨長江而擊曹操。進而再一步的擴展我軍實力。進而一統天下。”

龐統得口才雖然不錯,可奈何諸葛亮的政治敏感性實在是遠勝於龐統,龐統得那點小心眼,諸葛亮一聽就聽出來了。雖然諸葛亮對周瑜並沒有什麼偏見。可諸葛亮卻是孫權請出來的,諸葛亮自然要爲孫權考慮。何況,連曹操以抗拒劉明,那乃是諸葛亮軍策的根本。當然更不容別人推翻了。雖然龐統得那種據劍閣之險,拖垮幽州軍力的建議,讓諸葛亮有小小的共鳴。可天性謹慎的諸葛亮,更希望在蜀中穩定之後,吳軍在蜀中積累了一定的仁德之後,再如此作。而不是像現在這樣毫無根基的鋌而走險。

故此,諸葛亮輕揮羽扇,淡然表態道:“我軍統領蜀中不久,百姓未得恩惠,幽州大軍壓境,極易激起不穩,若有民變,內憂而外患齊至。我軍雖有劍閣之險,依然危亦!而拒幽州尚且無力,冒然進攻曹操,兩處共同開戰。其變數更多。無異自取滅亡。實不可取。倒是子敬之言甚秒。遣使議和,成則騰出我軍施惠蜀中,安定蜀中,整合軍馬的時機。不成,也極大的打擊了幽州持士的忠誠,更可能依此說的馬超歸降,爲我軍平添一大助力。到那時,我軍在依託劍閣之險,邊戰,邊穩定發展,那也爲時不晚。”

魯肅當即贊成,而龐統也無話可說。而這個出使幽州軍的人選,卻還是有了一番爭議。

按着諸葛亮的意思,諸葛亮很是想親身上幽州軍那面走一趟的。兩軍交戰,不斬來使。而且幽州軍又以仁義之名傳世,諸葛亮到不怕幽州軍會對自己有什麼不利。反倒期待通過此去,能夠在幽州軍中發現一些軍情,或是策反幾個幽州軍的官員。

然而,諸葛亮的這個想法,卻遭到了魯肅的極大反對,且不說諸葛亮是在幽州那裡掛了號的。傳聞中號稱劉明剋星的傢伙,就這麼一去,還不得讓人家幽州軍一刀給宰了。再說了,諸葛亮如今統領三軍,那身份遠比一個馬超要重要的多,諸葛亮過去了,馬超換不換,有嘛價值?

何況帥不離位,如今這裡那麼多人了,哪能讓諸葛亮親自出馬。

而除去諸葛亮,魯肅認爲自己去幽州軍那裡議和最合適。不論是官位,代表等等,都合適。

但是,諸葛亮卻認爲魯肅太老實了。應對曹操那種老奸巨滑的,只要利益得當,那絕對是對症下藥。可應對幽州軍那不可知的對手,卻恐怕缺少了機變。尤其是上次那個斥責自己的女人黃月英,據其自稱,那也是幽州軍的軍師,諸葛亮就更是深知老實忠厚的魯肅,絕對不可能應對得了一個機變女子的盤問。非吃虧不可。

故此,魯肅前往,那也是萬萬不行的。

而剩下的龐統,遠遠不能得到諸葛亮的信任。這一下,誰去幽州軍那裡議和,就成了一個難點。

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304回 竊笑第447回 碰壁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42回 誰是誰非第221回 一觸即發第262回 遷都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46回 埋伏?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56回 義之所在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136回 小強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263回 忙與閒第17回 張飛買酒第137回 激戰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0回 按勞分配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209回 自大狂第126回 天下勢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620回 張飛怒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136回 小強第263回 忙與閒第33回 歲在甲子第34回 劉明說理第54回 拉煉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256回 謠言第30回 草原之鷹第277回 衰第137回 激戰第247回 對撞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259回 心計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537回 二喬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117回 野望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510回 毒蛇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516回 賣票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136回 小強第533回 肯薩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140回 顏面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9回 虎嘯山莊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339回 習俗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501回 魯肅良言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91回 妙計破城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269回 非人類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28回 演武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192回 錢第430回 釜山第547回 勸降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458回 卑鄙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02回 鬼老精第169回 玩物喪志
第605回 五虎八彪第304回 竊笑第447回 碰壁第611回 鐵甲連環牛第512回 劉明巧問案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42回 誰是誰非第221回 一觸即發第262回 遷都第108回 各有妙計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268 劉備哪裡跑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46回 埋伏?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212回 戰爭促進社會進步第124回 十大酷刑第56回 義之所在第223回 添人進口第173回 上 晉陽之戰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136回 小強第163回 擁護劉明的心願第273回 官渡之戰(中)第518回 五雷正法還是手雷第263回 忙與閒第17回 張飛買酒第137回 激戰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0回 按勞分配第186回 我來晚了第13回 深挖洞,廣積糧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442回 天亡曹操第209回 自大狂第126回 天下勢第589回 明白人周瑜第134回 燕雀焉知鴻鵠志第620回 張飛怒第602回 國有企業要佔主流第136回 小強第263回 忙與閒第33回 歲在甲子第34回 劉明說理第54回 拉煉第564回 神秘的魯肅護衛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256回 謠言第30回 草原之鷹第277回 衰第137回 激戰第247回 對撞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259回 心計第609回 神雷vs烈火第537回 二喬第515回 政教合一的困惑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42回 兵進陽平關第117回 野望第370回 曹操與劉明的人才鬥爭第510回 毒蛇第486回 無敵二人組第516回 賣票第357回 火燒老龍溝第136回 小強第533回 肯薩第390回 見解總是不同的第140回 顏面第353回 卻若奈何第9回 虎嘯山莊第234回 好事連連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339回 習俗第395回 沮喪的曹仁第391回 冷笑的曹操第501回 魯肅良言第599回 劉明新政第74回 劉明地另一個餿主意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00回 五路大軍第91回 妙計破城第633回 司馬懿和曹操第269回 非人類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18回 他人死活奈我何第28回 演武第107回 劫掠天下第192回 錢第430回 釜山第547回 勸降第39回 狠狠地打之鐵騎噩夢第174回 一線生機第458回 卑鄙第418回 羅馬好消息第402回 鬼老精第169回 玩物喪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