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23回 添人進口

楊軍心裡一哆嗦,終於問到這來了,剛纔自己還以爲用其他諸侯實力的變幻,就可以把這事蓋過去了。

楊軍這一分心,說話就難免有一些猶豫和遲疑,不過,這事對於楊軍來說,那也是早有準備的事情,故此,楊軍還是比較從容的狡辯道:“主公,不是老朽等人不準備救援。實在是屬下等人全都分不出人手,也來不及救援呀。當初,劉宗正大人起兵的時候,連我們都不知道消息。直到他和袁紹動起手來,我們纔得到的消息。可是,那時劉宗正大人正是一帆風順,打得順手,故此屬下等也沒放在心上。還準備到時候給劉宗正大人慶功呢。而劉宗正大人出事的時候,二將軍和奉孝在幷州倒是有二十萬的兵馬,可他們旁邊的董卓也有四五十萬的兵馬在那裡虎視眈眈呢!二將軍和奉孝根本就動不了身。而老朽的這點人馬,防守袁紹的兵馬倒還富裕。可是要想突破袁紹留下來抵禦咱們的十萬大軍,那絕對不是一時半刻可以做到的。而且,劉宗正大人敗亡的也太快了。前後也沒有十幾天的功夫。幾乎是我等得到消息的功夫,劉宗正大人已經敗亡了。如若主公認爲我等辦的有什麼不妥。老朽身爲幽州留守,願領其罪,以息主公之怒!”

說完,楊軍就給劉明跪了下去。

其實,早在楊軍猶豫的時候,劉明就已經明白其中的關節了。很早之前,郭嘉和楊軍等人就分析過,冀州即是一塊地產豐富,人口衆多,錢糧廣多的寶地,也是幽州通往中原,爭霸天下的一道障礙,如果自己不能把劉虞收爲手下,吞併冀州,那最好就是讓其他的勢力攻佔冀州,然後自己再以替劉虞報仇的名義搶回來。這樣既無損自己的名聲,也同樣可以獲得了冀州這樣的風水寶地。只是自己一直念在劉虞是一個真心爲百姓着想的好官,才把這事壓了下去。沒想到,劉虞最後還是死在過於爲百姓着想的婦人之仁上面了。

劉明有心懲戒楊軍不去救援劉虞這樣的一個好人,可是,劉明一看到滿頭白髮,跪在自己面前的楊軍,劉明的話到了嘴邊,就再也說不出來了,楊軍這個老傢伙雖然對別人狠了一些。可他是真心的爲自己着想呀,他那麼大的歲數了,他圖個什麼呢?還不就是爲了讓自己能夠一統天下,能給天下的百姓帶來幸福,使自己能夠有能力稍微的改變一下華夏民族的命運嗎?而且,楊軍這老傢伙說的也是實情呀。他們也是確實沒有多餘的人手來救援劉虞。

想到這裡,劉明嘆了一口氣說道:“算了,你也起來吧。事已至此,也怨不得你等。你先去準備一下伯安兄的靈堂,我要祭奠一下伯安兄的英靈。”

楊軍舒了口氣,站起身來說道:“回主公,靈堂早就備好了。主公隨時可以前往。”

劉明隨楊軍至劉虞靈堂祭拜。

劉明手持香火,在劉虞靈前默默禱告道:伯安兄啊,伯安兄。安心得歸去吧。你的冤仇,小弟會替你報得。你的遺願,小弟也會替你完成。我會讓天下所有的百姓全都能夠安居樂業。你也不要怨恨楊老他們不去救援於你。他們也是實力不濟。怨只怨伯安兄錯生在了這個亂世。太平年間,伯安兄絕對是一個治世的能臣,可是亂世之中,伯安兄卻難免命喪他人之手。伯安兄,安心得歸去吧。

劉明上香已畢。家屬上前答理。劉明看到劉虞之子劉和,心中又是一酸,嗚咽的對劉和說道:“賢侄勿要傷心,汝父之仇,我自會替你報的。你可以在我幽州隨意安居,我自會照料你的家人的。”

劉和謝過劉明。

此時,楊軍提醒劉明說道:“主公,您不是曾經問我是如何知道冀州的情況的嗎?其實就是劉宗正大人手下的田豐,沮授二位大人,拼死保護劉公子來到咱們這裡之後,告知我等的。”

田豐、沮授二人的大才,劉明是早已知道的,不僅劉虞來訪的時候,曾經帶過這二人和劉明見過面,就是劉虞有時候和劉明通信的時候,也會在信中不時地提起此二人的才幹。

隨着楊軍地提示,田豐、沮授也從靈前的人羣當中轉出身來,向劉明行禮道:“見過太尉大人。”

“二位免禮。”

田豐禮畢,接着說道:“我二人奉劉宗正大人將令,保護公子前來幽州避難。苟延殘喘,還望太尉大人勿罪。”

“哪裡話來?你二人忠心護主,延我劉氏一族的血脈,乃是天大的功勞。何罪之有?”劉明誠懇地說道。

田豐、沮授都感動的再次的向劉明施禮。

劉明攔住二人,隨後又疑惑的問道:“二位先生,既然你們能夠護送劉賢侄到這裡來,哪爲何伯安兄卻命喪冀州了呢?”

田豐即愧疚,又敬仰的說道:“宗正大人忠君愛國,只因過於愛惜百姓的安危,不幸敗在了袁紹狗賊之手,我等臣屬原本要拼死護送宗正大人安全逃亡的。可是宗正大人認爲自己對不起先皇的重託,致使自己的治下出現了袁紹、韓馥這樣的亂臣賊子。宗正大人誓與城池共存亡,以不負先皇所託。我等原本要與宗正大人同生共死,共赴國難的,可是宗正大人憐惜我等,謂我等道,‘冀州之罪,皆我一人之過。與爾等無關。’讓我等各自的逃命,並囑託我等,他雖有罪,可罪不及家人,兒女。希望我等能夠護送他的妻兒到太尉大人這裡避難。故此,我等爲保宗正大人的血脈,苟且偷生了。宗正大人之仇,還請太尉大人鼎力相助。我等願爲馬前卒,爲太尉大人竭盡所能!只求太尉大人能爲宗正大人昭雪。”

劉明慌忙說道:“二位先生言重了。爲伯安兄復仇昭雪,乃是我份內之是。本公自當鼎力相助。不過,二位先生的大才,劉某也是仰慕已久。伯安兄在世之時,也曾多次向我誇耀爾等。今後你們若是能夠輔佐於我,劉某是求之不得。而且你們這不僅是爲國出力,更是延續了伯安兄的遺志,造福於百姓,伯安兄在天之靈,也會含笑的。”

田豐、沮授聽得劉明的話語,心中更爲的感動。

沮授看了田豐一眼,只見田豐點了點頭,沮授這才哽咽得說道:“宗正大人果然沒有看錯太尉大人。太尉大人果然是一個時時刻刻,憂國憂民的正人君子,宗正大人在我等臨行之時,已經給過我等舉薦之信。並謂之我等,亂世之中,唯有太尉大人是一個真正爲百姓着想的棟樑之才,要我等全心全力的輔助太尉大人平定亂世,還百姓一個安居樂業的太平世道。並授冀州的戶籍,印信於我等。讓我等帶於太尉大人,請太尉大人替他掌管冀州。是我等多心,欲請太尉爲宗正大人復仇昭雪之後,再獻戶籍,印信於太尉大人。我等今見太尉大人的仁義,我等實在愧煞!還請太尉大人降罪我等!”

而這時,田豐也轉身從內堂取出了冀州的戶籍,印信,呈現在堂前。

劉明大驚,謙遜的說道:“二位何罪之有?本公何德何才,如何當的起伯安兄如此的擡愛?且伯安兄苦心經營冀州多年,造福八方,百姓盡皆愛戴。既然伯安兄之子尚在,自當子承父業,由劉賢侄掌管冀州,這纔是道理呀。”

劉和聞言下了一跳,連忙說道:“叔父大人,小侄無得無能,掌不了冀州重地,且家父新喪,小侄還需守孝三載。更是不能接管冀州了。小侄只求叔父大人能替家父報仇,昭雪,就已心滿意足。”

劉明被劉和這幾聲叔父叫得,心裡別提有多彆扭了。自己分明比劉和大不了幾歲,可自己和劉虞之間的關係,以及宗室之間的輩分,劉和還就得這麼叫。劉明心煩意亂之下,也無心再與劉和糾纏下去了,而且楊軍也在一旁不斷的暗示劉明接受,劉明也就順水推舟的答應了。

等劉明回到自己的府上,剛準備休息,打發楊軍走的時候。楊軍忽然又神秘的對劉明一笑道:“主公,劉桐給您來信了。”

劉明心中一動,這劉桐乃是當初楊軍爲自己訓練的死士之一,後來華佗來了之後,他又隨華佗學習武藝、醫術。自己在張秀兒組建黑山軍之時,曾派他負責聯絡和協助張秀兒,後來他被張秀兒派去幫助管亥組建騎兵隊去了。他給自己來信幹什麼?難道北海那裡有什麼變化不成?

想到這裡,劉明隨口問道:“怎麼了?難道北海危機了嗎?”對於劉明來說,北海此時還屬於一塊飛地,管亥他們更屬於外圍的人馬。目的就是騷擾各路諸侯的發展。如果北海守不住,撤回來就是了。向任何一個地方流竄都可以,實在不行,就回到幽州,接受自己的詔安,整編。也就是了。故此,劉明倒也不怎麼着急。

此時,楊軍笑得更是詭秘了,楊軍對劉明說道:“主公,北海此時還是老樣子,還是和劉備他們平分秋色呢。沒什麼大的變化。劉桐此次給您來信,只是特意給您送來一個俘虜,不過這個俘虜也不能完全算是俘虜,他有一點特別,他是自己來的。他就是信使。”

劉明聽得有點興趣,問道:“噢?他是何人?”

楊軍忍着笑說道:“主公,這個人您也見過,到時候,您一見即知。”

劉明心中暗罵:你這老傢伙,又賣關子!我就是不問,我憋死你。

劉明隨意的說道:“既是如此,明日你帶他來見本公也就是了。今日本公也累了,需要休息了。楊老您就暫回吧。”

楊軍一看沒難住劉明,眼珠一轉,臨走又給劉明拽了一個小炸彈道:“那老朽就告退了。不過,您最近沒在幽州的時候,秀兒夫人又幹了一件了不得的事情,到時候,您向秀兒夫人一問便知。”說完,楊軍就顛顛得跑了。

劉明恨得牙癢癢。心說:這個老傢伙,越來越滑頭了,剛纔自己不該心軟,就應該藉機懲治他一番。不過,劉明轉念又一想:背不住這老傢伙是惦着給自己一個驚喜吧。劉明無奈的想到:老小孩,老小孩。越老,童心也就越盛。這句話還真是有道理呀。

不過,楊軍也成功的勾起了劉明的好奇心,劉明急不可耐的進入內室,準備找張秀兒問個明白。想知道知道,張秀兒最近又幹了什麼大事,竟讓楊軍都特意的提醒自己。

結果,劉明進入內室之後,張秀兒沒找到,蔡琰卻等在那裡了。

劉明一把抱住蔡琰,親熱地吻了蔡琰一下。隨口向蔡琰問道:“秀兒哪裡去了?”

本來蔡琰被劉明這一樓,一吻,已是渾身痠軟,滿臉羞紅了。可是聽到劉明別的什麼都沒說,直接上來就問張秀兒去向,不由得酸酸的說道:“夫君好偏心呀!琰兒也等的您好辛苦。您不說關心琰兒,卻老是追問秀兒姐姐那裡去了。夫君不疼琰兒了。”

劉明連忙心疼得解釋道:“夫君最疼琰兒了,這不是楊老說秀兒在我不在的時候,又幹了一件大事。我這才急着找秀兒問問到底是怎麼回事。我怎麼會不疼琰兒呢?你們兩個都是我心中的最愛呀。”

蔡琰露出了幸福的微笑,深情地對劉明說道:“琰兒也最愛夫君了。剛纔琰兒只是試探夫君一下。秀兒姐姐的這件事,琰兒其實也是知道的,只是這事還是秀兒姐姐親自對夫君說的比較好。”

說到這裡,蔡琰又露出了頑皮的笑容,輕輕的指點着劉明說道:“秀兒姐姐此時正在替你這個花心的夫君,調教你新近帶回來的那些美女呢。過會兒,她就會回來與琰兒共同侍候夫君的。到時候,你就隨便問吧。”

第457回 殲滅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76回 張飛請客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458回 卑鄙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270回 突破第162回 怕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44回 偷襲第23回 馬鐙,蘇雙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7回 危局第458回 卑鄙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56回 敗退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457回 殲滅第149回 叫屈第421回 箕州自古就是我們的領土第25回 回扣第344回 看戲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79回 可憐人第612回 悲壯第328回 禰衡到第453回 古代無間道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84回 郭嘉的忠告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73回 你可知罪第146回 噩耗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99回 七大寇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90回 鞭刑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530回 黃月英怒斥諸葛亮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49回 損失慘重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547回 勸降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556回 魏延請戰第138回 破關第143回 誤會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525回 火炮第393回 變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33回 歲在甲子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1回 象棋?兵法?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301回 倒黴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10回 按勞分配第89回 軍紀
第457回 殲滅第7回 神仙是整樣練成的第171回 風生水起第411回 出兵挹婁第484回 諸葛亮出世第127回 子龍出山第334回 單槍赴會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64回 人販子劉明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396回 喝酒誤事第141回 張飛戰呂布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459回 大逆轉,熊灞顯神威第169回 玩物喪志第281回 三分天下第76回 張飛請客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83回 同牀、父兄、在旁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458回 卑鄙第201回 攻破渝關第397回 守口如瓶第323回 以儆效尤第583回 上者爲何?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628回 魯肅說周瑜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550回 三氣諸葛亮第270回 突破第162回 怕第372回 一波又起第544回 偷襲第23回 馬鐙,蘇雙第1回 無奈到三國第302回 黴運當頭第47回 危局第458回 卑鄙第197回 大規模集團公司第356回 敗退第568回 火燒劍閣第373回 財務部長要辭職第532回 攻心爲上第457回 殲滅第149回 叫屈第421回 箕州自古就是我們的領土第25回 回扣第344回 看戲第582回 劉明微笑安天下地三百一十六回 德才之爭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479回 可憐人第612回 悲壯第328回 禰衡到第453回 古代無間道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84回 郭嘉的忠告第83回 心性的考驗第73回 你可知罪第146回 噩耗第122回 盜版的鼻祖第374回 金融風暴第367回 什麼事都能解決的高人第199回 七大寇第104回 天下英雄榜第191回 人生目標第90回 鞭刑第158回 鬼神無雙第528回 遍地開花敵後戰第295回 傭兵工會第530回 黃月英怒斥諸葛亮第16回 劉明的身世第49回 損失慘重第182回 賈詡之策第342回 你要戰,我便戰第385回 大笑的曹操第547回 勸降第181回 郭嘉之計第556回 魏延請戰第138回 破關第143回 誤會地三百二十二回 怎麼辦第607回 首戰泰山第525回 火炮第393回 變第326回 峰迴路轉第615回 陰陽五行八卦陣第33回 歲在甲子第360回 馬超投劉明第21回 象棋?兵法?第347回 狼騎兵的覆滅第301回 倒黴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第606回 三路大軍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114回 幽州整風第128回 拐騙子龍第388回 參謀部的反應第10回 按勞分配第89回 軍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