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03回 瀛州試煉島

“嘿嘿,你若不說,我還差點給忘了。那不是疏漏,而是咱們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劉明有些不好意思地說道。

劉明如此一說,郭嘉等人全都楞了。什麼意思?那是今天將要討論的正題,那剛纔大半天的,我們都幹什麼了?打哈哈了不成?

不過,衆人卻也無法責問劉明,誰讓劉明是主公呢。劉明說的自然是正理了。尤其是衆人都對剛纔的討論很滿意,畢竟劉明又解決了一個長久以來困擾他們的黃權問題。

所謂:皇權天授,在劉明之前,皇權至上,那可是從來沒有限制的。所有有智之士,都只能假借天命來對皇上稍加影響。天命那東西,虛無縹緲,能有多大的效果,那還真是要寄託上天了。

當下,郭嘉強忍詫異,好好回想了一下,還真沒想出來這六十個州會與什麼有牽連。只得無奈的向劉明問道:“主公,那咱們今天討論的正題是什麼?”

劉明笑道:“當然是太師王允攜聖旨、玉璽來此。咱們到底如何應對啊。”

劉明如此一說,衆人頓皆恍然。確實主公召集衆人的初始,好像是說過這麼一句,可隨即就因爲主公一連串的新政策給吸引、淡化了。

想到這裡,衆人盡皆關注起來。畢竟劉明雖說馬上就要是皇上,或者是太上皇了。可劉明此時畢竟還不是,還要把這個根源性的東西確定下來爲好。這可是關於繼承大統的嚴重問題啊。

只有郭嘉還是不甘心的問了一句:“繼承大統的事與主公治下六十二州何干?”

劉明笑道:“這六十二州,與如今繼承大統確實無什麼干係。不過,他卻是今後我子嗣繼承的要素,具體是這樣的……”

可還沒等劉明繼續給郭嘉往下解釋,一旁的楊軍眼看着劉明又要跑題,連忙喊道:“主公,咱們先把正題說完了,其他的稍候再說,也是不晚。”

劉明嘿嘿一笑:“好,好。咱們一步步來。先說正題,其他的隨後再說。”

一旁地荀域、荀攸見此機會,當即上前說道:“主公,天子乃是漢氏正統,雖屢受奸佞所挾持,可民心皆有所向。主公理當聽從聖言,立七子爲皇,而後攝政爲王,統領羣臣,一統河山。”

“荒扭!我幽州基業皆主公白手起家而得。幽州百姓皆受主公厚恩,皆願爲主公而死,對那被曹操挾持地天子,哪有絲毫嚮往。主公又何必聽從的他的意思而行事,徒得亂了咱們的部署。爲主公百年之後留下子嗣爭奪地禍端。”荀域、荀攸話音剛落。郭嘉當即不顧好朋友的情面,非常直接的反駁起來。

隨後,郭嘉又向劉明建言道:“主公,而今天子禪讓週歲幼子。可見天命所歸。主公當聚宗親,效開國聖主。重立漢室江山。”

這倒不錯,兩邊人全都沒什麼廢話,直接開門見山的擺明車馬了。

劉明笑道:“各位無需心急。此事我已有定案,正如我先前所說。爲了防範我的後代才學有所不足,故此纔要建立三閣一處的體制。來彌補我後代的才學不足。按此體制,爲皇上者,幾乎可以隨意休息,根本就不用管事,只需要在年底看看國家的財政收入是不是比上一年的多了。民政建設是不是都達標了。這就足可以了。所哼地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都有專家負責,這個皇上完全可有可無,但是!”

說道這裡,劉明環視四周,正色說道:“即使如此,大致的分辨能力還是要有的,軍機處更是保持我國內部安定,以及不受外侮的重要機構,一個不滿週歲,沒有任何分辨能力的孩子,被送上此位,那也是絕不可行地。此例一開,此後若有雷同,不是後宮垂簾干政,就是權臣欺主弄權。我皇族安危不可惜,百姓因此受苦,我心實難安穩。此乃不義惡法,決不可行!”

此時,劉明內心更多的是想到慈禧接連換立小皇上,兒皇帝,弄一幫不懂事的小孩來維持地她的權利,禍害華夏百姓,故此,劉明那是滿面地怒氣。

荀域、荀攸盡皆汗顏,內心十分慚愧:只想着漢氏正統,卻沒想着週歲幼兒根本沒有任何地分辨能力,如今有着自己這幫臣子,倒是不會出什麼亂子,可要是背後世效仿,後世可不見得還要如同自己一般的臣子,那不是危害了天下百姓了麼。

荀域和荀攸都爲劉明的遠見而誠服。就連郭嘉等人,雖然不是贊同劉明幼子登基的,可想得也是長幼,一級政權的安定問題,並沒有因此而想到普通的百姓會因此有什麼災禍。因此,郭嘉等人也是十分慚愧的。

當下,所有的人的皆向劉明請罪道:“主公,我等思之不周,爲體及百姓。我等知錯,請主公責罰。”

劉明一笑道:“次等災禍,或許有之,而今未生。諸公何錯。”

衆人這才罷休,楊軍揣測了一下劉明的心意問道:“主公,若如此,我等無需理會什麼聖意,直接繼承大統也就了。”

衆人聞言,齊聲贊同。反正這些人的根本目的就是跟着劉明一統天下,如今天子既然給了這麼一個機會,當然要藉機正名了。

劉明笑道:“不然!我即爲漢臣,天子聖意,那還是要聽從的。何況這又不是什麼壞事,天子要把皇位讓給我家夏兒,那也是我家的福氣。等我家夏兒繼承大統後,天下正統,自然在我方手中。爾後,衆位在上書天子不滿週歲,且國有動亂,再由我登基,也就是了。然後,我就可以頒佈三閣一處的機制,並定下繼承人的方法。”

郭嘉等人一通狂汗,真設見過這麼卑鄙的。不過,劉明說的也是正理,此時節確實不是一個不滿週歲小孩可以擔當的,當即,衆人也就同意當這個惡人了。

劉明待衆人點頭,這才嬉笑着說道:“我繼承皇位,也不過是爲了早日一統天下,否則,我那夏兒,恐怕十幾年內是不會給各位發什麼命令的。”

衆人又是一陣鬱悶,這絕對是的便宜賣乖。只有楊軍對此很是滿意。

隨後,劉明正色說道:“好了,現在咱們就確定一下令后皇位繼承人的法規,此法規要寫進憲法,不得改之。”

衆人凜然,全都集中起精神。

劉明朗聲說道:“今後,凡我子孫欲繼承皇位者。由於其主要責任就是統領軍機處,負責國防軍務。故此,我子孫,必須要精通軍務,才能繼承此皇位。故此,凡我子孫,有意皇位者,皆須報名考覈軍務。而正好那瀛洲島民奸詐、酷血。好以武士而興殺伐。故此,咱們正好可以每隔二十年,於瀛洲進行一次實戰演習。有哪些意欲繼承皇位的,各自指揮一批島民征戰。優勝者,纔可繼任皇位。不報名者,失利者,無繼承權。故此,瀛洲不在我國六十二州之內,只爲試煉之島。”

衆人又是一楞,不知道爲什麼一貫提倡融合各族地劉明對那瀛洲卻有如此歧視。不過,非我族人,其心必異。在座地衆人也沒有一個是假道學,故此也沒有人反對劉明的決議。在他們看來,犧牲一個化外小島,成爲大漢皇位的試金石,那絕對是值得的。

尤其是賈詡,當初他就爲了討好劉明,給劉明獻過控制瀛洲地辦法。如今那些辦法正在瀛洲實施,再加上這麼一個二十年演習,那也沒有什麼。而且,既然那些辦法都正在實施中,當然也就不能給他們進入文淵閣議事的權利,否則,那些歧視政策,豈不是要全都曝光?反正只要禁海成功,那瀛洲島上的島民,就跟在一個監獄中沒有什麼不同。絕對的與世隔絕。那些百姓只要有吃有喝,是不會反對上位者的。

溜溜一天,就在這熱烈的氣氛當中過去了。衆人散會之後,各自回家完善三閣一處的體制和官員名單。

只不過,衆人離去之時,這些劉明的心腹,心中沒有一個不罵劉明狡詐的。卻也沒有一個不佩服劉明偉大地。全都暗中竊喜跟對了主公。

而此時的劉明,也是高興無比。

雖然劉明不敢肯定自己如此的佈局,這個皇朝就會因此千秋萬代下去。可也絕對要比歷史上五六百年一個輪迴的朝代要長遠。而且,就連到了現代那會兒,那些實行君主立憲制的君王家族不是也照樣活得很滋潤麼。自己設立地這個體制,進行到新時代,應該是沒有什麼問題的。只要沒有外患,就憑着三閣體制抵消民怨,那國家內部絕對是安定的。而憑藉着國家百分之二十地軍費預算,以及監控全球的千葉組織,先發制人之下,想來也不有什麼勢力能威脅到國家地安全。

想到這裡,劉明更是得意。劉明那個三閣一處,那可是與君主立憲制絕對不同的。

君主立憲制,那是由於新興勢力的崛起,可皇族勢力仍然有相當大的威脅了,爲了不同歸於盡,免予內耗,互相妥協下的產物。那立憲的君主,都是被逼得無奈之舉。最後落下的不過是一個名號,以及政0府部分的供養。半分實權都是沒有的,國防、軍權等等,也是集中在內閣手裡的。

但是,劉明這裡卻是不同。這可是劉明縱觀歷史之後,主動地採取的一種斷然措施。軍權都是在劉明手裡。只是把國家作爲一個公司看待,委託給專業人士管理。然後享受收益罷了。就連那近似代表民主的文淵閣,那也是爲劉明服務,其根本目的是保護皇家利益和民間利益達到一個和諧共存。

不過,若是安辯證唯物主義看,劉明這也近乎是在一人的極度集中下,形成了一種共產大同的體制。

但是,劉明所想不到的是,由於最後的定案:今後每個皇上的繼承權透明化了,皇子之間的猜疑也就沒有了只剩下平等競爭了。這倒令劉明的後代沒有暗中爭權的了。兄弟關係都很和睦。

可除了這個好事之外,更令劉明想不到的是,由於劉明的偷懶。皇上的責任也被明確化爲保護國家,持掌軍務這唯一用途上,而清平的時候,軍務上只能用單調無聊來形容。那些具體的訓練等等,按着規定了流程,那也不是皇上管的,反倒是皇族的其他成員,同樣享受着國家供養,衣食富足,各按愛好行事,美得很。以至於皇位繼承經逐漸演變成了一個苦差,成了劉氏家族的一個責任和義務。

這要不是劉明規定了每個繼承人都要由上一任的帶着培養五年,同時每個繼位者只有在繼位滿八年並有繼承人的情況下才能離任。估計劉明的皇位早就沒人理了。而因此,幾乎在劉明後代上任皇位之後的第一件事,那就是想盡辦法抓一個繼承人,不管是弟弟還是兒子,侄兒,無所不用其極的拐騙。其目的,就把自己上當受騙當的這個皇位轉嫁給別人,好從此逍遙自在。

但是,不管怎麼說,有了劉明的這個機制後,在迫害與反迫害的互相較量下,以及在瀛州血的試煉下。登上皇位的繼承人,還真沒有一個是無能之輩。

不過,此時,劉明和郭嘉等人是無從得知他們的這個無心之舉造成的影響了。經過三天的周全部署,一切方案全都定下,當即請王允跟劉明見面。

見面後,而二人一番做戲,劉明幼子劉夏登上皇位。隨後,劉夏登基的消息,昭告天下。並招曹操、孫權齊到幽州。

隨着劉明的這道詔書,天下又是一陣動亂。

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53回 正名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196 擎天柱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250回 機會第47回 危局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113回 腐敗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414回 趁勢第112回 奪寶風波第454回 拼命第176回 隆中對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43回 紅十字會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328回 禰衡到第386回 奇襲第161回 結交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第460回 妙想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153回 亂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414回 趁勢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96 擎天柱第177回 誅文丑第154回 燒荒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313回 驚喜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9回 聚英樓衆豪傑歸心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312回 意外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148回 拜月第444回 進攻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458回 卑鄙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99回 把柄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6回 土包子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49回 損失慘重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0回 夜談第53回 正名第140回 顏面第78回 ??vs張飛第20回 夜談第401回 我錯了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5回 劉明遇刺第339回 習俗
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53回 正名第2回 賣酒遇惡霸第196 擎天柱第308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四)第241回 何去何從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340回 五個打一個第502回 曹操的無奈第222回 瘋狂戰車第152回 輕絞之利第250回 機會第47回 危局第608回 霹靂神威震天下第208回 陰毒之策第55回 關羽讀《春秋》得來歷第498回 觀虎鬥的劉明第351回 草原一夜城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307回 坑不死你不姓李(三)第526回 張飛奇襲諸葛亮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113回 腐敗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280回 形勢嚴峻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414回 趁勢第112回 奪寶風波第454回 拼命第176回 隆中對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43回 紅十字會第381回 舌辯無雙第328回 禰衡到第386回 奇襲第161回 結交第431回 諸葛亮是誰第460回 妙想第623回 高順仁義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65回 不共戴天之仇第627回 魯肅提案第153回 亂第423回 誰的機會第541回 祁山失守第167回 常勝子龍第414回 趁勢第24回 對外貿易第196 擎天柱第177回 誅文丑第154回 燒荒第60回 成立虎豹騎的因由第313回 驚喜第337回 闖聯營(下)第63回 劉明的困惑第130回 廢立之策第19回 聚英樓衆豪傑歸心第331回 無奈馬超第157回 煙消雲散第297回 競爭上崗第312回 意外第407回 直指本心第二百八十九 會傭兵中第352回 地位不保第588回 徐元直巧使連環計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148回 拜月第444回 進攻第619回 盤蛇吃百鳥第591回 曹孟德火燒赤壁第452回 自比管樂的諸葛第458回 卑鄙第255回 沒有硝煙的戰爭第559回 陰錯陽差第399回 把柄第103回 郭嘉顯神威第179回 傢伙長的好處第575回 曹操又笑了第86回 陰險的郭嘉第363回 日月雙輪第193 海軍的構想第6回 土包子第131回 何進謀逆第434回 可殺不可辱第579回 多事的羣英會第315回 九品武士第389回 橫掃司隸第443回 曹操去死吧第49回 損失慘重第51回 風雲變色第20回 夜談第53回 正名第140回 顏面第78回 ??vs張飛第20回 夜談第401回 我錯了第476回 徐庶南下第329回 忽悠,接着忽悠第65回 劉明遇刺第339回 習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