麥瑞科城的人們承認史蒂芬?霍金是名優秀的旗手,這座城市需要他,他們也需要他。
但這並不等於他們喜歡他。
在人們看來,凱恩總是顯得高高在上,他們也知道這並非凱恩刻意疏離,而是的確跟他們不是一路人,用某技術工的話說:“我到現在都不知道他究竟想要什麼。”
人們甚至還爲此私下打過賭,結果無論是風騷的女人、俊俏的男人,漂亮可愛的男童和女孩,都失敗了,甚至包括黃金和寶石。
而自從凱恩身邊多了兩隻狐狸後,他的整體形象有所回暖,至少孩子們不像以前那麼怕凱恩了。
孩子們的心靈更純粹,也有些成人不具備的敏銳性,他們本能的害怕凱恩,有孩子稱他爲冰冷的屍體。
狐狸的叫聲其實不好聽,嚶嚶嚶,而且怪里怪氣,一點都不正,但它們確實很萌。這很重要,它們跟凱恩走在一起,也算是一道不錯的風景線。
凱恩實在是太能走了,很多人都覺得凱恩每天要走大約三倍於普通工人的路程,因爲他顯得無處不在,教導、指點、支招、親身示範,他的具體工作每天看起來似乎就是這些,但因爲涉及的領域太廣,所以總有的忙。
當然,明眼人都知道,這些細節的東西,其實不是領袖的正業,領袖的正業是運籌帷幄,凱恩這是在兼職當教師,在實踐中教導每一個人如何效率工作。
5月23號,第14日,又一次的大規模狩獵,包括湯姆他們的雪橇車,乃至那輛大型運輸車,都出動了。
這大約是浩劫前最後一次出獵了,名目基本只有一個,撿屍體。
當太陽落山在即,歸來的隊伍看到那熱氣球的光芒,看到矗立在峭壁邊緣的堅固城堡,看到深坑中建築羣中的燈火光芒,讓人溫暖安心的感覺油然而生。
這就是他們的家,賴以在這殘酷的世界生存下去的地方。
車輛是不用下去的,尤其是大型運輸車,根本不可能通過升降機運下去,它們停在城堡中,而人們像是取電動車電瓶般,將以蒸汽核心爲主體的關鍵部件取下來,運到能量塔旁,充能就可以。
天寒地凍,能量塔已經開始全天候運轉,只不過白晝時多半是低速,而後夜最冷的時候,已經需要加壓。
這意味着能量塔已經有點Hold不住了,在蒼穹帷幕完全推過來之前,這能量塔至少要升級一次。
而要升級,就得先把鋼廠建起來。
鋼廠不但可以生產升級所需的材料,還能夠生產用於建造保溫房舍的材料。
光靠帳篷是低檔不住極寒的,這所有人都知道。
人們不知道的是,凱恩打算將‘火炕’推廣應用,與之相比,普通的木牀明顯缺乏可比性。
火炕的原理是加長的S型煙道,廢熱利用,讓竈火的煙氣在其中盤亙,最後再以熱氣流上升的原理,從煙囪中排出。
它的使用限制有兩個,一是對粘土的需求。壘砌煙道的材質要求並不算高,但炕板就比較麻煩了,用木料也不是不可以,可一是用料不算少,再一個還是要解決密封問題。
還好,麥瑞科城並不缺粘土,人們平時還抱怨能量塔導致範圍內的雪融化後,地面泥濘呢。而他讓人們從苔原採集的枯草,也是製作炕板的重要材料,它們起到類似竹筋、鋼筋的效用,避免乾燥後的炕板硬脆易斷。
當然,上火炕項目還有個重點,就是需要耗費大量的勞力,幸好有機器人,土方工作可以交給它們。
從第15日開始,凱恩開始將大量的人力用於粘土磚的燒製。
土坯磚與青磚、紅磚最大的不同,就在於後者多了燒製的工序。普通的土窯燒磚,是非常費火力的,凱恩並沒有加這一步。他甚至基本濾掉了重要的土坯磚陰乾的程序,沒那個時間。
這樣的情況下,磚的結實程度就很成問題了,尤其是不能承重,於是就得上框架結構,用土水泥、鋼筋、石子製造的混凝土,來製造框架。
此種房屋還不及人們在英國時使用的房舍保暖,但沒辦法,暫時沒有更好的建材可選,單純的木板房比帳篷強,卻又不如這框架結構的土坯房。
爲了不浪費勞力,凱恩特意在房舍設計時,留下了內部加殼的餘地。
等更好的建材批量生產了,造個夾層,以此來進一步強化禦寒效果。
凱恩的終極設想是這樣的。
首先,給城市加給蓋,哪怕是冰蓋,也能防止超低溫直接肆虐。
其次是由能量塔的熱輻射罩構成的熱能力場,它可以相當程度的抵消低溫。
接下來就是土坯房以及通熱暖的夾層。
然後是最後的保溫材料層。
保溫層之內就是房間了,內層供暖,火爐備用,再加火炕、棉被。
若這樣的情況下還是被凍死,那就死吧,招兒都用盡了!
所以實際上從這天開始,一切都是圍繞極溫下的保暖來做的。至於蒼穹帷幕閉合後的漫漫凜冬要如何度過,只能是再看再說。
建材要製造,鋼廠也不能再拖了。可以這麼說,要度過極寒,麥瑞科城的絕大多數鋼材料都能重新在鋼廠過一遍。
若不如此,鋼材的屬性會被超低溫破壞而無法正常運轉。包括能量塔,到時候都有可能壞掉。
真要那樣,等於是火種熄滅,即便扛過極寒,也會像打不着火的車輛,還是要死的。
麥瑞科城的人們,都沒見識過150度的超低溫,或者說,這個世界見過那個溫度還活下來的人本就屈指可數。他們無法直觀的想象那是怎樣的一種恐怖。
爲了讓人們認識到嚴重性,凱恩進行了比喻式的說明:徹底燃燒,燒的通紅的煤炭火堆,都會在極短時間內徹底熄滅。可以說,如果指望用煤壘一個塔,然後在關鍵時刻徹底點燃,人鑽進塔中求存,結果還是會被凍死。
人們將信將疑,但信的人比較多,或者說,寧肯信其有。一方面是命就一條輸不起,再一方面,凱恩至今還沒有錯過。
這是很了不得的一個現象,麥瑞科城方興未艾,每天千頭萬緒那麼多事,凱恩言之有物、言之必中,已經令人們漸漸培養出‘聽他的準沒錯’的潛意識。
山雨將來風滿樓,5月24日,也就是凱恩執政的第15日,外出已經成爲一件非常危險的事情。
8-10級的大風,捲起碎雪橫掃,能見度不足5米,1米外大聲吼都會被風聲遮蓋而聽不到,再加上零下45度的平均溫度,這絕對是要人命的極端天氣。
凱恩停掉了狩獵組和探索組,專心致志於內部建設,所有人都覺得是正確的選擇。
當然不免有人嘆息,像湯姆,他就在飯後小憩時感嘆:“這鬼天氣,外面不曉得多少人會喪命。”
有人就不愛聽,道:“可那些人中的大多數並不無辜!”
湯姆瞪了那人一眼。
對方也毫不示弱的瞪回去:“我有說錯?是誰在我們最困頓的時候,從本就爲數不多的物資中拿走了大半。”
湯姆反駁:“外出尋找救援,準備不充足怎麼行?”
對方哂笑“是啊,的確需要準備充足,女人也得準備到身邊,晚上不容易凍着,對吧!?”
對方的陰陽怪氣讓湯姆感到憤怒:“有意見你當時怎麼不說?”
那人也火氣不小,乾脆也不繞彎子了,冷道:“新倫敦的那幫表子養的洗劫時,老巴克等人質問了幾句,就被隨便定了些罪名射殺。他們走後,城鎮僅有的武器都落在你們手裡,不到兩個月,你們就將上一任領袖處以極刑,討論起外出求援的問題時威脅之意十足,你覺得有幾人敢於硬頂?”
“你!”湯姆想反駁,但意識到當初在討論是否要外出求援時,一幫不願坐以待斃的,態度的確囂張了些,於是道:“事實證明,外出求援是正確選擇。”
“是呀,通過SOS標記找來了新領袖。”
湯姆神情變得陰鷙,道:“這麼說,你們將這事歸咎於狗屎運嘍?”
那人撇嘴:“別,這說法我們勞工會可擔不起,我們也沒那麼涼薄,你們找回了霍金,大家都感激你們,小尼爾森至今臥牀,大家可有一句抱怨?可你要明白,你們是你們,他們是他們。”
這人又道:“我們認爲,並不是所有外出求援的,都履行了自己的承諾。對於另外一些人而言,求援就是一句漂亮話,逃離纔是真相,見新劍橋混不下去了,就趁早離開,加入其它避難地。留下一干連逃離都做不到的人等死。”
這話湯姆自然是不愛聽。當初,是這幫人相互之間齟齬不斷,爲了一些誰出力多、誰出力少,分配的工作及相應的酬勞不公什麼的小問題鬧的不可開交,新劍橋在被新倫敦掠奪了資源後,嘗試自行運轉而失敗,這些人是要負責任的。
後期,同樣是他們,羣龍無首,互不妥協,坐吃山空,所以他覺得對方說外出求援的人留下他們等死,這話說的虧心。
可公允的說,外出求援的這些人們,在新倫敦掠奪了這座城市的物資之後的一段時間裡,同樣也沒有起到什麼好作用。
後來也確實有見勢不妙,趁還能逃的動,外出尋找生機的盤算。
這時就聽那人又道:“新謝菲爾德的難民,你接回來,我們能接受,他們是被殃及的無辜者。可若是那些求援者,我們現在就給你明確答覆,堅決反對。你把他們弄回來,我們就捅到史蒂芬?霍金那裡評評理。”
新謝菲爾德難民,就是不久前收容的,所謂考察組的那二十多位。
他們被趕出新謝菲爾德時,有六十多人的,將近三分之二在飢寒交迫中死去,真的是挺慘。
而悽慘的源頭,在於他們曾經是新倫敦的公民。
計劃趕不上變化,物資本就沒能按計劃運輸到位,再加上投機倒把、損公肥私,以至於新倫敦才運轉了不到半年,就經營失敗,出現了巨大的物資缺口。
爲了解決問題,新倫敦不但掠奪了其他避難地的物資儲備,還進行了人口釋放。
比如說,原本留50個技術工,100個勞力用於運轉城市,現在改爲30和60,直接砍掉40%,若是人手不足,那就由低階貴族頂上。
砍掉的這部分人,被分配到各避難地就食。
新謝菲爾德人被掠了資源,自然氣不順,對這被塞過來的60多張嘴,表示無法容忍。
就態度本質而言,新謝菲爾德人跟凱恩其實是一樣的,都是講先來後到,講你們、我們、他們。只不過凱恩有能力,自認爲可以消化這批人,不至於讓他們吃白食,所以顯得人道一些,而新菲爾德人覺得自己都活不起,就不願接納這幫難民,讓他們自生自滅。
湯姆原本是新劍橋的聯絡員,東線的各避難地都他都知曉,尤其是附近的,可以說是熟稔的。所以他及時的幫到了那些難民。
這本就引起了勞工會這個自建社團的警惕,因爲湯姆的人緣和威望已經十分的大,找回凱恩,大家念他的好,新救回來的這些,更是對他心懷感激。
現在一聽他話音不對,就立刻跳出來針對了。
正所謂聽話聽音,你湯姆現在大張旗鼓的表達這個態度是幾個意思?爲接回那些求援者造勢做鋪墊?
絕對不行!
哦,這裡衰敗的時候,就直接刮一把資源跑路,現在興旺紅火了,就又想回來享用勞動果實?
而且那些人,跟勞工會這些目光短淺、小肚雞腸(他們自己不承認),但凡有奈何(實際上是明確的希望)就能不怕苦、不怕累的賣力工作的苦哈哈們八字不合,很難溝通和協調。勞工會不願麥瑞科城充斥着這類人。
而湯姆,卻是相反,他甚至想將附近區域的所有幸存者,都聚集到這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