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

德國納粹分子從來就沒有完全消失過,一直活躍在德國國內,只不過不再像以前那麼囂張而已。阿勒克斯悄悄派人聯繫上了德國國內的納粹餘孽,德國已經悄然被一場陰謀所籠罩。

3月1日一條震驚世界的消息傳遍全球:德國人曾經是獵戶帝國的臣民。據說第三帝國的領導人希特勒是獵戶帝國留在地球上的人,而且他也不是像一般人所知道的那樣死於自殺,而是在獵戶人的幫助下安然度過了餘生。

現在獵戶帝國公然向德國人伸出了橄欖枝,只要德國願意倒向帝國,德國就可以享受到地球上他國沒有的權利,而且一旦德國迴歸帝國,他的公民不用使用進行身份鑑定的。光這一條就使一部分德國人傾向靠向獵戶帝國。

很明顯,現在地球上各國在獵戶人強大的攻擊面前已經自身難保,特別是在獵戶帝國眼皮底下的德國政府,感受更加明顯。全世界的目光都對準了德國政府,都在看着德國人將要做出什麼樣的選擇。

這次就連中國人也發表了對德國局勢關注的言論,可見德國的選擇對於整個世界來說有多大的影響力了。要知道就連法國陷落中國也沒有發表相關的言論,如今德國僅僅是出現了一些謠言,就令中國*府認真對待。說明德國確實是一個相當有實力的國家。

中國也沒有想到會出現這樣的情況,不管這種謠言是否真實,都值得引起重視,要知道一旦德國真的不戰而降,投靠了獵戶人,那歐洲大陸基本上算是落入到外星人手裡了。作爲歐洲的中流砥柱,德國一直在整個歐洲防禦體系中佔據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這點在法國陷落之後變得更加重要。

事實上無論是俄羅斯還是中國都不希望德國一槍未放就繳械投降,對於俄羅斯來說,獵戶人的攻擊實在是太犀利了,他需要更多的時間來籌劃自己的防禦計劃,這就需要其他歐洲國家能夠儘量的拖住獵戶帝國軍人前進的步伐。本來俄羅斯把希望寄託於英法德三國了,誰知英國直接投降了獵戶人;法國連一週的時間都沒有撐過去;現在俄羅斯把全部希望都放在了德國人身上,他當然不希望德國跟着獵戶人走。

謠言一開始傳播,中國、俄羅斯等國家紛紛遊說德國高層,希望德國政府能夠以大局爲重,不要受獵戶人的誘惑。甚至俄羅斯總統普京當着默克爾的面直斥獵戶人這是獵戶人的陰謀,要德國人不要相信對方。中國也在一旁表示中國*府願意幫助德國抵抗獵戶人的入侵,只要德國拒絕獵戶人的要求,中國可以免費爲德國提供一千套機甲。

聽到這個消息時,默克爾內心還是小小激動了一下,但是隨即又平靜下去。如果這條件是在法國陷落之前提出來,說不定她早就一口答應了,但是現在德國面臨生死存亡之時,這些條件就有些不夠看了。

況且德國內部對於這個問題還沒有統一意見,大家分歧很大。一部分人強烈的主張加入獵戶帝國,他們的理由是既然敵人強大的不可抗拒,那不如直接加入對方說不定還能分的一些好處。這裡面一些納粹分子分外熱衷,他們甚至以獵戶帝國臣民自居;另外一部分則表示應該直接拒絕對方,對方開出這麼好的條件根本就是爲了引誘德國投降,恐怕只要德國一放下武器對方立馬就會翻臉,更別提什麼帝國遺民,先不說這是不是真的,就算是真的那又怎麼樣?不要忘記了中國人還沒有真正發力,將來誰勝誰敗還是未知數,未來一旦地球人取得了最終勝利,到那時頭頂帝國臣民光環的德國將何去何從?不要說跟隨獵戶人回到母星,到時獵戶人是否能夠安全離開還是個問題,而且就算他們能離開會帶着一羣二等公民一起走嗎?

正是由於兩種勢力之間相互爭論,使得德國領導層也一直沒有就這個問題達成一致意見。德國總理默克爾也清楚對方不會給德國太多的時間,因此她也是緊張的和德國各方勢力交換意見,畢竟這次的決定很可能是影響日耳曼民族未來命運,因此由不得她不慎重,最終做出了一個自認爲比較穩妥的方案。

德國國內的精英經過全面細緻的考慮之後,他們認爲德國投向哪一方都不會有好的結果。如果直接拒絕獵戶人的建議,德國精英分子毫不懷疑的相信獵戶人轉瞬間就會將德國滅了,他們有這個實力;那麼完全靠向獵戶帝國也不行,德國人認爲不要看現在的獵戶人威風八面的,遇佛殺佛,神擋殺神。這都是暫時的,他們很像二戰時期的德國,不要看他們在戰爭初期耀武揚威的,這是因爲他們還沒有遇到真正的對手。

而且贏得一場戰爭的關鍵是後勤補給是否充分,這一點可以說是外星人的軟肋,雖然他們暫時站穩了腳跟,分別佔領不少國家作爲自己的臨時基地,但是這終究不是他們自己國家,肯定隱藏着一些暫時不被人類發現的問題。將來一旦地球人找到了打擊對方的關鍵,那獵戶人將必敗無疑。

同時德國精英還認爲地球人贏得這場戰爭的關鍵要看中國人的表現,不要看地球上中國人沒什麼動靜,德國人推測那是因爲雙方已經在火星打的熱火朝天。雖然現在還不知道火星戰況如何,但是一旦中國人在火星佔據了主動權,那獵戶人即使暫時佔領了地球,中國人也有辦法將全人類拯救出來。

因此,在目前局勢不明的情況下,德國最好還是不要做出單一的選擇,就這樣德國就像冷戰時期一樣,分裂了。

50多年前,二戰結束後美、英、法三國將在德國佔領區合併,並於1949年5月23日單獨成立了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簡稱聯邦德國或西德,9月20日阿登納組成第一屆聯邦政府;同年10月7日,蘇聯佔領區也宣告成立了德意志民主共和國,簡稱民主德國或東德。自此,統一的德意志國家一分爲二,在世界舞臺上同時出現兩個德國。

兩個德國均是主權國家,都獲得了許多國家的承認,並與之建立了外交關係;1973年又同時被接納爲聯合國的成員國;雙方又都參加了不同性質的軍事、政治、經濟集團。近年來,兩國之間的關係已有所改善,1972年簽訂了《關係基礎條約》,各自承認對方爲主權國家,相互建立正常的睦鄰關係,互設常駐代表機構;兩國領導人進行互訪,就兩國關係和國際問題交換意見。兩個德國要不要統一,在什麼基礎上實現統一,應由兩國人民自己決定。

這種分裂局面一直持續到八十年代末纔得到改變,1989年民主德國局勢發生了急劇變化。自同年5月起,大批公民出走聯邦德國。

10月初,許多城市相繼爆發了規模不等的示威遊行,要求放寬出國旅行和新間媒介的限制等。

10月18日,民主德國總統昂納克宣佈辭職。

11月9日,“柏林牆”開放。

11月28日,聯邦德國總理科爾提出關於兩個德國實現統一的十點計劃。

1990年2月13至14日,民主德國總理莫德羅首次訪問聯邦德國。

3月18日,民主德國人民議會實行自由選舉,德梅齊埃任總理後,兩德統一的步伐大大加快。

5月18日,兩德在波恩簽署關於建立貨幣、經濟和社會聯盟的國家條約。

8月31日,雙方又在柏林簽署兩德統一條約。

9月24日,民主德國國家人民軍正式退出華約組織。

10月3日民主德國正式加入聯邦德國。民主德國的憲法、人民議院、政府自動取消,原14個專區爲適應聯邦德國建制改爲5個州,併入了聯邦德國,分裂40多年的兩個德國重新統一。以德意志聯邦共和國爲存續單位,東德遂成爲一個不再存在的國家。

當時德國的分裂是由於蘇、美、英、法四國的立場、利益不同而造成的,沒想到的是,今天德國依然在國內外局勢的影響下又分裂了。這次西德以科隆爲首都,接受了獵戶人的條件,成爲地球上唯一一個正式假如對方的陣營的勢力;東德則還是以柏林爲首都,他們明確表示要和地球人並肩作戰。

德國人的表演讓地球上大多數國家感到啼笑皆非,就連獵戶帝國的阿勒克斯公爵也感到無可奈何,他實在是沒有想到對方竟然會來這一招。不過這樣也好,總比他們完全站到自己對立一面有利。

同樣地球上其他國家雖然不滿意德國的表現,但是大都捏着鼻子默認了德國的分裂。中國依然信守承諾向東德提供了大約1000套機甲,俄羅斯也向他提供了軍事援助,一時間德國境內大軍雲集,隨時都可能爆發戰爭。

唯一讓中俄兩國放心的是,東德繼承了以前德國的主要軍事力量,這樣再加上中俄兩國的支援,東德的軍事實力並不比分裂前削弱多少。事實上這也是德國人事先考慮好的,德國目前的軍事力量,估計在獵戶人眼中也就是垃圾,根本入不了他們的眼。既然如此,還不如直接全部交給東德,讓其在中俄面前留個好印象,以便爭取到更多的利益。

事實上也正如德國人所料,當中俄兩國看到東德的軍事力量的時候,頓時對東德的印象大爲改觀,同時也加大了對德國的援助。

紛紛擾擾的德國事件終於漸漸歸於平淡了,但是德國國內的戰爭氣氛卻越來愈濃郁了。

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89章 建設月球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09章 林峰歸來(2)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83章 消滅藏獨第4章 小康計劃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36章 廣交會(下)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5章 印尼排華(下)第223章 排白法案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46章 戰爭結束第34章 軍事演習第91章 道德建設第35章 廣交會(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43章 戰爭來臨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99章 UFO之謎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34章 軍事演習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161章 遠征艦隊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09章 林峰歸來(2)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8章 平凡日子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61章 開發南海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5章 財政會議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
第29章 “假冒風潮”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89章 建設月球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09章 林峰歸來(2)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83章 消滅藏獨第4章 小康計劃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36章 廣交會(下)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第104章 月球生活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5章 印尼排華(下)第223章 排白法案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46章 戰爭結束第34章 軍事演習第91章 道德建設第35章 廣交會(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43章 戰爭來臨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99章 UFO之謎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34章 軍事演習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161章 遠征艦隊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09章 林峰歸來(2)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8章 平凡日子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61章 開發南海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75章 “國際警察”(1)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61章 開發南海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5章 財政會議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