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4章 北極戰略

“時五月二十四日,夜半十一時,泊舟登山,十二時至頂,如日正午。頂有亭,飲三邊酒,視日稍低如暮,旋即上升,實不夜也,光景奇絕。”1908年,流亡海外的康有爲在北極斯瓦爾巴德羣島的那岌島,即今天挪威的埃季島,記錄下了特殊的極晝景象。

這首題爲《攜同璧(其女兒)遊挪威北冰洋那岌島顛,夜半觀日將下沒而忽升》的長詩,成爲中國人到達北極的最早記錄。

100多年過去了,康有爲筆下“萬載寒冰冷我軀”的北極,因爲全球變暖和冰川逐漸消融,其經濟和戰略地位逐漸顯現,越來越成爲世界各國爭奪的“熱土”。

如今趁着全球混戰,他國無暇顧及到這裡的時候,林峰通過總參向中央提出了中國北極戰略,對於中國如何控制這一戰略要地提出了具體措施。

對大多數中國人而言,除了北極熊和紐因特人,北極也許僅僅只是一幅冰天雪地的混沌畫面。然而,隨着北極冰川的快速消融,原本一度被人所遺忘的北極地區又開始成爲全世界關注的焦點。

以前中國並非北冰洋沿岸國家,但是現在不同了,中國是名副其實的北冰洋國家。而且中國一直都很注意自己在北冰洋的利益,其中北冰洋艦隊的一項很重要的任務就是爲了維護中國在北冰洋的利益,每年中國都會開展多項可考任務。但是,中國一直沒有一個明確的北極戰略。

北極是影響中國氣候變化的因素之一。大量研究表明,北極的氣候系統影響着中國大部分經濟區域的旱澇風霜和季節交替。如1957至2001年的45年間,冬季北極格陵蘭海、巴倫支海北部、白令海峽等海區海冰普遍減少,鄂霍次克海冰增多,極地氣壓降低,北極濤動趨於增強,中國大部分地區冬季氣溫則趨於升高。

北極的“西北航道”是各國志在必得的戰略要地。因爲全球變暖導致這些水域的冰蓋融化,使無數自然資源曝光,與此同時,它還是一條穿越北極羣島的有吸引力的航線,與通常的巴拿馬運河航線相比,走西北航道可能使北美西海岸與亞洲之間的航程縮短6500公里。商業運輸成本大大節省,是商業利益非常可觀的“黃金水道”。同時,航線軍事意義的重大不言而喻。

在地外戰爭爆發前,蘇伊士運河、馬六甲海峽航線海盜猖獗,安全係數低,而且擁塞現象嚴重,航運成本十分高;北極航線則不存在這方面的問題,與蘇伊士運河相比,其通行船舶也不受噸位限制。

實際上,連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西北航道由於冰層融化在2007年夏季已經開始通航。

另外,中國地質勘探局2008年公佈的評估報告則稱,北極地區擁有近1000億桶原油儲量,天然氣儲藏超過47萬億立方米。

作爲資源消耗大國,中國必然需要利用北極的天然資源。

這一年8月,中國將組織北極科考隊在北極點的北冰洋底插上了鈦合金國旗,以宣揚中國對北極的主權。從現在開始,中國開始關注北極航道、資源、地緣政治等問題,有關北極的一些科研機構開始建立起來。

在北極棋盤上,越來越多的國家希望佔據一席之地。戰前除了北極國家外,一些非北極國家如巴西、阿根廷紛紛新建了極地考察破冰船站。此外,歐盟、印度、巴西等均要求成爲北極理事會永久觀察員,以期更廣泛深入地參與北極國際事務。

隨着各國圍繞北極的爭奪趨於白熱化,環北極國家也提高了政治要價。表面上,“北極國家”均聲稱歡迎國際合作,但事實上,它們都想把其他國家拒之門外。

北極理事會成立於1996年,完全把中國阻擋在大門之外,北極理事會始終拒絕接納中國的加入,其中以歐美國家爲主要反對力量,他們一直希望將中國排除在北極理事會之外。

中國海洋大學極地研究專家郭培清指出,一旦同意北極理事會成員國的主權要求,北冰洋的國際海底將縮小爲現在的九分之一左右,即從288萬平方公里縮小到34萬平方公里,嚴重侵犯了中國的國家資源。

早期,中國尚沒有明確的北極戰略。但在一些北極國家看來,中國的低調似乎是在運籌帷幄。

但是現在,林峰明確提出了中國的北極戰略,完全將其他國家拋開,第一次提出中國獨享北極的戰略。北極地區要發展,必須加大基礎設施建設,這就非常需要中國的勞務、資金等參與建設。

在愈演愈烈的紛爭之下,2012年中國可能開始第五次北極科考。

另外,北歐五國被中國洗地之後,中國已經開始準備向這些地區移民,其中最先納入林峰計劃中就是格陵蘭島。以前,這裡一直被視爲不毛之地。但隨着北極冰川以創紀錄的速度迅速融化。

北極地區格陵蘭島的表面84%爲冰雪覆蓋,大陸冰川的面積達180萬平方公里,冰層平均厚度達2,300米。總冰雪儲量爲300萬立方公里,佔全球淡水儲量的5.4%。由於遠離人類的工業化活動,這裡儲藏的淡水幾乎是完全沒有污染的,可以成爲北半球居民的後備淡水資源。

隨着北極變暖,石油、天然氣和礦產正在被開發,而區域外的勢力也注意到了。

世界強國紛紛加入到在這個邊遠地區謀取政治影響和經濟地位的行列。他們爭奪的是北極豐富的石油、天然氣及礦產資源。由於氣候變暖,這些資源正在變得可以開採,而且北極運輸近道的可通航度也在增加。

美國、歐盟國家在北極都有領地,以前中國沒有。但是現在,中國已經成了北極地區擁有領地最多的國家,中國也理所應當的成爲整個北極的掌控者。

林峰在給中央的報告中提到:“北極地區對於中國人來說,是個遙遠而寒冷的世界。但北極作爲距離我國最近的極地,它的地理位置、自然環境、經濟資源使北極地區與我們中華民族的今天和未來息息相關。對北極地區的科學研究關係到中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國防建設和自然環境,也關係到中國未來的可持續性發展。”

“北極的陸地和海底蘊藏的石油達1000-2000億桶,天然氣50-80萬億立方米;煤炭儲量高達11,000億噸,佔全球煤炭儲量的四分之一以上;北極地區的鯨魚等海洋生物具有極高的經濟和生態價值。北極豐富的資源可以爲我國的經濟建設和未來的發展服務。”

“另外在國家安全方面,北極地區具有重要的戰略位置。北極地區是距北半球所有國家最近的戰略要地;北冰洋海冰是核潛艇的天然屏障,是實施戰略打擊和預警的重要地區。爲了中華民族的安全,中國有義務開展北極研究,掌握北極地區自然環境和戰略資源的第一手資料。”

中國在北極附近的一系列動作引起了歐美國家的強烈關注,特別是中國搶佔了格陵蘭島之後,這些國家就更加着急。首先發難的是加拿大國家,目前,加拿大海陸空三軍正在其東部的北極地區展開一系列聯合軍事演習。昨天,加拿大政府高調宣佈:北極是加拿大領土一部分,不允許任何國家侵犯,宣示對北極地區的主權。而今天,加拿大總理斯蒂芬?哈珀將親臨北極軍演現場。

對於對方這種外強中乾的表現,林峰根本就不屑一顧,加拿大以爲背後有美國支持就可以挑戰中國權威的話,林峰不介意讓其載個大跟頭。就在加拿大軍演當天,中國北冰洋艦隊在北冰洋地區進行了長時間潛艇訓練,這舉動也讓加拿大國家上下都捏着一把汗,生怕自己一不小心惹惱了中國。

林峰已經明確提出了北極屬於中國的論調,任何膽敢和中國搶奪北極的國家都將受到中國無情的打擊。不要說中國行事霸道,主要是因爲這裡太重要了。北極還有豐富的漁業資源。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能源儲備是重要的戰略儲備。

如果說林峰想把北極資源作爲自己國家的“戰略儲備”,回答是肯定的。目前,雖然開發北極資源經濟上還不太合算,但是,只要能爭取到對北極擁有主權,把它的資源儲存作爲戰略儲備,這有利於保持國家未來的戰略優勢。

中國在地外戰爭還沒結束的時候,就開始謀劃北極地區,在一定程度上加劇了北冰洋地區的局勢。隨後,以美國爲首的歐美國家開始紛紛搶佔北冰洋其他地區,面對這樣一個“聚寶盆”,以美國爲首歐美國家,外加同處北極圈的加拿大,無不躍躍欲試。一時間似乎全世界人都忘記了還有獵戶人。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

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35章 廣交會(上)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30章 “喪心病狂”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94章 中蘇戰爭(3)第5章 財政會議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87章 收復蒙古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37章 中英會談第30章 “喪心病狂”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50章 臺灣迴歸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4章 小康計劃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2章 美國之行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37章 中英會談第37章 中英會談第164章 揭幕戰(1)第16章 戰後風波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8章 中東戰爭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4章 對日索賠第171章 英國倒戈
第284章 登陸北美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35章 廣交會(上)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30章 “喪心病狂”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94章 中蘇戰爭(3)第5章 財政會議第84章 清算“印尼”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87章 收復蒙古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37章 中英會談第30章 “喪心病狂”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196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菲律賓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50章 臺灣迴歸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4章 小康計劃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2章 美國之行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37章 中英會談第37章 中英會談第164章 揭幕戰(1)第16章 戰後風波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54章 中國火星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8章 中東戰爭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24章 對日索賠第171章 英國倒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