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

新經濟計劃除了教育、住房、醫療等惠民工程外,最重要的就是林峰提出的新世紀十大科技領域。隨着科技、經濟全球化發展,國際競爭轉向以高科技競爭爲核心、以經濟競爭爲主要內容的綜合國力競爭。

這個時期,林峰的科技計劃將力圖全面控制和搶佔新時期科技制高點,保持其科技競爭優勢和新興產業掌控優勢,該計劃將推出人類基因組計劃、信息高速公路計劃和激光、納米技術計劃等。同時爲防止和打擊恐怖主義,確保本島安全,先後出臺了生物監測、生物傳感和生物盾牌等3個生物反恐計劃。

臺灣地方政府自明年起開始執行先進技術計劃,該計劃是由商務部國家標準技術研究院負責管理的科技計劃,也是主要的創新夥伴計劃。先進技術計劃於1975年正式投入運作。該計劃的宗旨是構建研究實驗室與市場之間的橋樑,彌補其間的空白,推動研究成果商品化和產業化。

先進技術計劃準備在1974--1984年間,投資幫助至少6000個項目,資助經費達20億美元,每個項目資助幅度從43萬美元到3100萬美元不等。計劃涉及的項目單位有1511個,以及數目大致相同的次級項目單位,其中大多數爲大學和非營利獨立研究機構。根據政府相關規定,先進技術計劃只能以合作協議的模式提供項目經費資助。先進技術計劃主要資助具有商業效益和廣泛外溢社會效益的高風險研究,並主要面向技術研究而不是產品開發。

由於這些研發風險太高,或其研究成果不會對投資者產生充分的自然回報,單獨一家公司企業通常不會去投資從事這類研究開發。其他金融機構、風險資本、天使投資者一般也不會對這類前途未卜的早期技術感興趣。因此,先進技術計劃不會取代相應的民間私營資本投資,也不會產生擠出效應。

先進技術計劃支持的新技術領域很廣泛,例如:適應性學習系統、部件軟件、數字數據存儲、健康照顧信息設施、微電子製造設施、光子學制造技術、汽車和印刷線路板、新組織工程技術、生物聚合物修復,以及DNA診斷工具等。

這些技術的前景廣闊,也有較高風險。這意味着該計劃所資助的項目中,可能有相當一部分會失敗。但這也正可以從另一方面說明,該計劃選擇資助的研究確實具有較高的風險,符合計劃的初衷。

爲了保證技術發明人的利益,林峰又隨後利用立委的身份向立法院提交一系列的合作研究法案、技術創新法案和技術轉移法案等。這些法案的一個總的精神,就是政府各部門科技計劃資助的研究開發所產生的知識資產的所有權歸項目單位。有些還特別規定,這些知識產權只能歸營利性機構所有。政府可以有條件無償使用有專利、有版權或者無專利、無版權的研究成果。

另外,政府還保留了一項干預權力。即在一定情況下,政府有權要求項目單位即專利所有權單位或獨佔性專利許可所有權單位,在合理的條件下,向第三方發放非獨佔性、部分獨佔性,或獨佔性專利許可。通常情況下,政府不尋求從研究成果的專利中或專利許可中,或從研究成果的商業化效益中獲得直接的經濟回報。

先進技術計劃是實現十大科技的基礎,林峰提出的新世紀十大科技領域包括(一)物質科學領域。新世紀裡,大至宇宙,小至粒子,物質科學的進展,將使人類進一步認識微觀世界和宏觀世界,對世界複雜性和宇宙起源等問題的認識也將發生革命性的變化。物質科學基礎研究的進展將衍生出一系列新的技術原理,物性研究方面的進展無疑會爲新材料和新能源的開發提供科學基礎,甚至可以渴望通過中微子和引力波研究的進展獲得新的通訊手段。

(二)生命科學領域。21世紀,生命科學將發展成爲新一輪自然科學革命的中心,並將跨越物理世界與生命世界不可逾越的鴻溝,使之統一起來。在人類獲得基因組的全部序列後,人類遺傳密碼的破譯將進入全新的信息提取階段。重大疾病基因將被發現,一些危害生命的疾病會得到治療,人類行爲的生物學基礎能得以解釋,人的生理素質等能得到改善,以致引起生物技術發生革命性的變化。同時,基因組學、生物信息學和整合生物學的發展將使人類從分子水平認識遺傳、發育與進化、生長與衰老、代謝與免疫等重大生命現象的機制,以及生物多樣性的演替規律,從而將宏觀生物學與微觀生物學連接和統一起來。極端環境條件下的生命形式和現象研究越來越受到關注。

(三)地球系統科學領域。21世紀,地球系統科學將以全球性、統一性的整體觀、系統觀和多時空尺度,研究地球系統的整體行爲。地球系統科學的突破性發展,將使人類更好地認識所賴以生存的環境,更有效地防止和控制可能突發的災變對人類造成的損害。數字地球將成爲新世紀地球科學的重要特徵,推動地球系統科學從對自然現象的定性描述向定量化方向發展。

(四)神經科學領域。揭示人腦奧秘,探索意識、思維活動的本質,這是人類多年以來孜孜以求的夢想。21世紀,人類將在腦科學和認知神經科學研究的幾個重大問題上取得突破性進展。瞭解腦的組織構造原理,通過實驗來研究與分析,導致意識的新的概念和新的思想,掌握認知和智力活動等機理,攻克腦的疾病,利用人腦原理研製智能計算機,製造腦型器件和結構以及仿腦的信息產生和處理系統,開發出能識別人的思想和行爲的計算機以及能理解人的希望和意圖、像人一樣思維和動作的機器人。

(五)能源科學與技術領域。目前,人類所消耗能源的70%來自礦石燃料。21世紀,隨着人類環保意識的覺醒和價值觀的改變,人類將不斷追求與自然更加協調的生活方式。生產可再生的清潔能源將是21世紀能源科學的主要發展方向之一,能源供給將呈多樣化的發展趨勢。從人類開發利用太陽能、風能、地熱能、海洋能和水能等再生能源的過程預測未來,21世紀,用可再生的清潔能源滿足世界未來能源供給的50%。此外,儲量超過已知的石油、煤、天然氣總和的天然氣水合物,具有廣闊的開發前景。

(六)材料科學領域。材料科學已從對成分、結構、性能關係的研究演變爲對材料的成分、製備、結構、加工、性能等的綜合系統研究,其顯著特點是材料科學與材料技術密不可分。21世紀材料科學與技術發展的核心問題是新型先進材料的發現和發展。21世紀材料科學與技術可能在以下幾個方面有重大突破:超導機理的發現爲超導體新材料帶來真正的突破;利用DNA技術製備的高性能聚合物纖維具有鋼材等金屬材料無法比擬的優良機械性能;納米材料及納米技術將創造出最小的機器———分子機器,可解決目前無法解決的生物工程問題,它將開創生物學與技術的一個嶄新時代;智能材料將會具有更強的仿生功能。(七)生物技術領域。生物技術未來的發展取決於技術平臺的寬度和高度,預計未來將形成幾個新的生物技術平臺,這些平臺的建立,將使生物技術的發展令人難以預料。生物技術已有三個平臺,即DNA重組、細胞培養和DNA芯片,已經取得了相當成果,培育出了新的生物技術產業。預計在新世紀還會形成基因組、生物芯片、幹細胞生物學、生物信息學、神經科學幾個新的平臺。除了可以預計的上述五個平臺外,還會有新的平臺出現,生物技術的發展前景是難以估量的。

(八)信息技術領域。21世紀,信息技術將會出現微電子向高集成度、高速度、低功耗、低成本方向發展,計算機向超高速、小型化、並行處理、智能化方向發展,通信技術向光纖化、數字化、綜合化、網絡化方向發展。信息技術的發展,將從根本上改變人類從事商務活動、閱讀、交流、娛樂、學習,甚至是工作的基本方式,在爲人類創造一個更加美好的生存環境的同時,也密切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之間的聯繫。對於21世紀的人們來說,信息革命爲他們提供了無限的可能性,使得他們有機會拋開年齡、性別、地域、文化、種族的限制性因素,過一種與他們的祖輩完全不同的、依照自己的意願和理想開拓和創造的生活。

(九)太空技術領域。21世紀,人類將繼續大規模地、深入研究太陽系,將以新的目標重返月球、深入考察火星,並主要在火星、土衛六和木衛二等天體上探索地外生命現象,人類將到達太陽系的邊緣進行探測和研究活動。人類將不斷地把目光伸向宇宙的最深處,以探明活動星系核的能源機制、宇宙中的暗物質、反物質、黑洞的證認、宇宙結構的形成、星系起源、宇宙的起源等,並仍將繼續艱難地探索地外文明。

(十)環境保護領域化。隨着人類文明的進步,人類愈來愈關注自身及後代的生存環境。21世紀,生態環境領域將從分子到生物個體、從種羣到景觀、從局部時空到區域,甚至到更大尺度的大陸板塊和全球着重進行解決幾大問題。這些問題包括:長期和大尺度的定位研究,全球生態環境變化的預警系統建立,退化生態系統的修復和重建,生態系統的有效管理和持續生態系統的建立,複雜生態系統的結構和功能,外來物種的生態安全對策,環境污染整治和清潔水質管理等。生態和環境問題的解決將越來越變得區域化和全球化。

第84章 清算“印尼”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91章 道德建設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14章 戰事膠着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04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完)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36章 廣交會(下)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99章 UFO之謎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110章 索馬里風雲(2)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45章 SARS陰謀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16章 戰後風波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66章 反腐打黑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99章 UFO之謎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68章 核危機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35章 廣交會(上)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74章 新式武器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78章 平凡日子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一百零五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1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83章 消滅藏獨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66章 反腐打黑
第84章 清算“印尼”第59章 收復南沙羣島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177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2)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31章 西沙海戰(上)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91章 道德建設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14章 戰事膠着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139章 大中華聯盟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94章 中國危機之俄羅斯倒戈第204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完)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16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3)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36章 廣交會(下)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99章 UFO之謎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110章 索馬里風雲(2)第124章 亞洲金融風暴(3)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45章 SARS陰謀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16章 戰後風波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66章 反腐打黑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99章 UFO之謎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76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1)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47章 射日計劃(2)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68章 核危機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35章 廣交會(上)第28章 中東戰爭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74章 新式武器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78章 平凡日子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一百零五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1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83章 消滅藏獨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66章 反腐打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