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

遠在美洲的美國如今只能眼眼睜睜看着中國和歐盟開始經營自己的地盤,而無能爲力,畢竟中國可不是伊拉克說打就打。中美兩國一旦爆發戰爭那就是一場席捲全球的戰爭,因此美國不得不慎重,要儘量的避免和中國的衝突。

況且到現在美國都沒有摸清中國真正的軍事實力,因此美國是不會在這種情況下貿然和中國交火的。爲了摸清中國真正的實力,美國已經策劃好一場好戲等着中國人。

在這之前美國需要先穩住自己的後花園——美洲,就在中國和歐洲分別忙於建立自己的勢力範圍的時候,美國開始在美洲鞏固美元的霸主地位。

隨着局勢逐漸明朗,如今全球形成以亞元爲主的亞洲、以歐元爲主的歐洲以及以美元爲主美洲這三大經濟區。美國是不會甘心就這樣放棄美元霸權地位的,可以說中美雙方關於貨幣之中才剛剛開始。

1994年4月6日,盧旺達總統、胡圖族人哈比亞利馬納的座機在基加利上空被導彈擊落,機上人員全部遇難。林峰得到這個消息的時候立即回憶起二十世紀末一起最瘋狂的種族屠殺事件,哈比亞利馬納的死成爲導火索,在盧旺達全國範圍內引發了胡圖族人針對圖西族人的血腥報復。

此後的三個月中,盧旺達陷入一場慘絕人寰的大屠殺,平均每天有700人喪生,先後約有100萬人被殺。

盧旺達的每所醫院都被成千上萬等待被屠殺的平民佔滿。大屠殺計劃事先已被精確制定,政府的軍隊、憲兵和衛隊均參與其中。

正如作家德斯苔赫所描述的:“老師殺死學生、僱員殺死店主、丈夫殺死妻子,鄰居之間互相屠殺,爲的是自己不致於死得更慘。”

事實上這一起悲劇是可以避免發生的,如果當年有關國家介入及時,這場大屠殺其實只需要5000名裝備精良、授權明確的聯合國部隊就能夠制止。

歷史上由於美國在索馬里進行的“黑鷹墜落”行動的失敗,因此美國並不想介入盧旺達內戰。同時聯合國在盧旺達的維和行動是一個失敗,100多萬人的慘死使這個最大的國際組織顯得暗淡無光。

聯合國秘書長安南1998年5月7日在盧旺達議會發表演說時講了下面這段話:“我們應當而且也確實承認,在那段黑暗的日子裡,世界捨棄了盧旺達。國際社會和聯合國沒能集中起政治意願來面對這場災難。

世界必須對這一失敗表示深深的悔恨……所有關心盧旺達的人們,所有見證過它的不幸的人們,是多麼希望我們曾經阻止了那場種族滅絕屠殺。”

聯合國曾試圖採取行動,但由於美國的阻撓和其它原因始終沒能實現。面對迅速蔓延的屠殺,當時的秘書長加利致信安理會,稱除非向盧旺達增派維和部隊,否則聯合國將無法在那裡履行職責。

然而,幾個月前曾在索馬里遭受重挫的美國態度消極,其駐聯合國大使奧爾布賴特建議,在基加利保留“最小限度”的存在以顯示聯合國的決心。安理會決定象徵性地在盧旺達保留270人,職責僅僅是調停停火和提供人道主義援助。

林峰倒是覺得這是擴大亞盟在世界上影響力的時機,如果亞盟繞開聯合國直接向盧旺達派遣軍隊並阻止了這場屠殺行動,那無疑讓剛剛組建的亞盟聯軍獲得很高的國際知名度。

想到做到,他立即向亞盟總部提交做好向非洲派遣軍隊的建議。亞盟聯軍總部隨後根據中國的建議組建了一支一萬人規模的非洲維和部隊。

4月7日,盧旺達圖西族總理烏維吉利伊馬納在前往聯合國開發計劃署避難途中被胡圖族軍人打死,奉命護送她的10名比利時維和軍人也遭殺害。

比利時朝野震驚,遂決定撤回全部在盧部隊。聯合國秘書長加利竭力勸說比利時人留下,但見對方去意已定,遂表示希望他們把重型武器留下來,以供留守的聯合國部隊使用.。

然而,比利時人在撤離時帶走了所有武器。比軍是當時駐盧旺達維和部隊中裝備最好的,它的撤出不僅使聯合國盧旺達援助團陷入困境,而且助長了胡圖族民兵的氣焰。後來發生的一切表明,胡圖族軍人殺死比利時藍盔士兵是一個陰謀,目的是*迫比利時撤軍,以便肆無忌憚地對圖西族人下手。不幸的是比利時人果真鑽進了這一圈套。

眼看着全世界都拋棄了盧旺達,種族屠殺不可避免時,林峰在香港亞盟總部突然向外界宣佈:鑑於盧旺達形勢愈發嚴峻,有可能爆發大規模種族滅絕行爲,作爲曾經種族屠殺行爲的受害者中國有義務避免這一悲劇的發生,因此中國政府已經向亞盟提交了有關向盧旺達派遣維和部隊的提案。

亞盟經過慎重考慮決定向盧旺達派遣1萬名武裝士兵。亞盟聲明一發表就在全世界引起熱議,本來美國已經放棄了在盧旺達的行動,但是在中國開始行動之後,美國政府一改之前的消極表現,積極推動聯合國向盧旺達派遣維和部隊。

盧旺達胡圖族領導人本來對世界上他國的反映相當滿意,但是隨着中國領導的亞盟開始介入盧旺達內戰後,美國、法國等國家都表示了對盧旺達形勢的密切關注,這導致胡圖族已經準備好的種族屠殺行動不得不暫時終止。

胡圖族領導人不傻,他們很清楚一旦這時候發生種族屠殺事件,無疑將盧旺達推上風口浪尖,從而更加引起外界對他們的關注。

由於亞盟的及時干預,暫時挽救了被屠殺的圖西族人命運,但是盧旺達形勢依然嚴峻。林峰相信只要外部環境稍微鬆懈一點,盧旺達種族屠殺依然不可避免。這都是西方殖民主義者遺留下的問題。

4月21日,亞盟一支先頭部隊乘坐中國戰略運輸機抵達非洲贊比亞,他們在這裡經過稍作休整後就將進入盧旺達地區,這支部隊大約有一個加強營的兵力。

但是讓林峰沒想到的是亞盟的行動終究還是慢了一步。4月21日,躲藏在穆蘭比技術學校裡的圖西族人遭到胡圖族武裝的屠殺,一天一夜間,有5萬多人倒在了血泊中。殺紅了眼的胡圖族民兵手持砍刀,棍棒和長矛瘋狂追殺圖西族人,甚至連老人,孩子和孕婦也不放過。

4月22日凌晨,接到情報的維和部隊立即緊急出動,通過飛機空降到穆蘭比,此時這裡的屠殺已經結束了。奉命執行維和任務的中國軍官立即向四周胡圖族武裝發起攻擊,經過兩小時的作戰總共消滅了大約兩千人胡圖族士兵,暫時控制住了穆蘭比的局勢。

同時這支部隊的中國指揮官立即向總部請求支援,因爲他們已經接到線報大量的圖西族平民爲了躲避屠殺正在往這裡集中,與此同時胡圖族武裝也在策劃着襲擊維和部隊的新計劃。

現在雙方都已經急紅了眼,必須要大規模的武裝才能制止慘劇的發生。林峰接到報告後,立即命令剩下的維和部隊必須在三天之內部署到盧旺達。

中國聯合巴基斯坦、柬埔寨、泰國等亞洲國家組成一支龐大的運輸機部隊,經過一天一夜的努力,終於將一萬名維和部隊部署到盧旺達。

全世界都震驚於亞盟軍隊的行動部署,與此同時胡圖族領導人得到這個消息後不得不終止了襲擊維和部隊的計劃。

亞盟聯軍進入盧旺達之後第一件事就是收繳盧旺達民間的武器包括各種各樣的砍刀、短槍、自制火槍等,隨後邊控制住了首都基加利。

然後亞盟邀請非盟一起對盧旺達事件進行調查,中國這一行爲遭到以美國爲首的歐美勢力的極度不滿。他們認爲盧旺達調查應該由他們主導,但是中國政府卻將他們排除在外。

就在亞盟和非盟組織調查盧旺達屠殺事件的時候,林峰組織起一場針對歐美國家的輿論討伐。率先披露穆蘭比屠殺的《亞洲時報》最近又向公衆對*爾將軍的專訪。

加拿大籍的聯合國盧旺達援助團司令達萊爾將軍就曾向聯合國維和行動部報告:據可靠情報,胡圖族正在籌劃有計劃的屠殺,圖西族已處在危險之中。

他要求儘快採取行動,收繳那些即將用於屠殺的武器。但是,達萊爾等來的卻是異常冷靜的答覆:“我們不能同意你在電報中所計劃的行動,因爲它明顯超越了第872號決議(1993年)授予聯合國盧旺達援助團的權限……你應當通知(盧旺達)總統,你已經獲得了有關胡圖族民兵行動的可靠情報,這些行爲是對和平進程的威脅……但是,我們想強調的是,務必避免採取可能導致使用武力和不可預測的反應的行動。”

無奈,達萊爾只好奉命向比利時、法國和美國駐盧旺達大使通報了他所得到的情報,但是警告依然沒有引起注意。

就在達萊爾將軍感到局勢越來越嚴峻的時候,穆蘭比屠殺徹底讓他感到絕望。關鍵時刻中國領導的亞盟表現出對世界負責的一面,他們及時制止了屠殺行爲向盧旺達全國的蔓延。達萊爾將軍在接收《亞洲時報》記者採訪的時候,十分激動的斥責了聯合國、美國、比利時等國不作爲行爲,同時對亞盟在盧旺達的維和行動給與高度評價。

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163章 戰後影響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74章 新式武器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3章 合作愉快!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3章 合作愉快!第89章 建設月球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231章 “講和?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24章 決戰上海(1)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67章 太空計劃第83章 消滅藏獨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2章 中國“心臟”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50章 臺灣迴歸
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163章 戰後影響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44章 伊拉克戰爭(4)第55章 西南邊境談判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74章 新式武器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3章 合作愉快!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157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2)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3章 合作愉快!第89章 建設月球第57章 拯救阿明(上)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83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2)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02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2)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63章 戰後影響第231章 “講和?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32章 西沙海戰(下)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143章 伊拉克戰爭(3)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24章 決戰上海(1)二百八十一章 美洲聯盟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38章 中東變局第93章 中蘇戰爭(2)第11章 釣*島風雲(完)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67章 太空計劃第83章 消滅藏獨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98章 國際新局勢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133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完)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2章 中國“心臟”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50章 臺灣迴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