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

現代戰爭中戰場信息要素已經從以前的輔助因素,轉變成能直接決定戰爭勝負的主導因素。正如人們常說的,在信息化戰爭中,信息成爲部隊戰鬥力的核心要素,制信息權也繼而成爲凌駕制空權、制海權、制陸權之上的戰場制高點。

信息化戰爭中,誰更加重視並取得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誰就可以最先看見“山的那一邊”,從而爲作戰決策的準確性、火力打擊的有效性等提供可靠保證。

信息化戰場上,交戰一方即使取得了前期的戰場信息優勢和制信息權,能先敵看見“山的那一邊”,但這並不意味着就一定能取得戰爭的勝利。要準確地預測甚至力促“山那邊將要發生的事”,則須臾也離不開鬥智用謀。

信息的前提,衛星是不可缺少的作用,利用衛星掃描來判斷或組織戰爭的精確性可靠性和實效性,戰爭的最終根源就是破壞他們的軍事信息,使對方的軍事信息系統全部癱瘓從而就可以結束戰爭。

因此,中美之間的戰爭最重要也是最具影響力的戰場並不是一開始的海空封鎖作戰,而是在外太空爲爭奪信息權而展開的太空大戰。

浩瀚的太空戰場無邊無際,太空作戰力量在太空戰場中可不受領土、領海、領空的限制,也不受地形條件、氣象條件的制約,在軌道機動能力允許的範圍內,進行真正“全天候、全方位”的機動作戰。

所有這些,都是建立在奪取了制太空權的基礎上。沒有制太空權,只能“望天興嘆”,難以充分發揮太空武器的威力。太空可作爲連續通信、偵察、預警、導航、指揮與控制的基地,確保作戰信息的獲取、傳輸、處理可以順利進行。

擁有了制太空權,有利於支援和保障“地”上的軍事行動。從近期發生的幾場局部戰爭可見,無論是陸戰、海戰,還是空戰,都嚴重依賴天基系統在測地、氣象、預警、監視、跟蹤、定位、導航、打擊效果評估等方面的支援與保障。

隨着陸、海、空、天、電磁五位一體戰場的形成,以及太空戰作戰樣式的出現,這種依賴程度只會加深,絕不會減輕。只有奪取並保有制太空權,纔有可能充分發揮“地”上武裝力量的作用,達到理想的作戰效果。

中美戰爭一開始就進入了了,中美兩國的天軍在外太空爲爭奪太空權而展開激烈的交火。要知道中國天軍可是世界上最龐大的軍種,而美國人在戰後十年裡,在亞特蘭蒂斯人的幫助下,不斷的擴充其天軍規模。

最重要的是,在兩年前美國人第一架用於實戰的空天飛機開始服役,也就是在那時美國成爲繼中國之後地球上第二個能夠獨立生產空天飛機的國家。美國天軍也成爲了僅次於中國的打擊力量。

到2022年,美國天軍已經發展到10萬人的規模,成爲全球第二大太空部隊。擁有覆蓋各種空域的、武器配置基本完善的低空、中控、洲際反導部隊5個正規旅和3個研究院,太空自衛和反擊部隊3個正規旅和5個研究院,激光作戰部隊2個正規旅和3個研究院,高能脈衝和電磁波作戰部隊一個正規旅和2個研究院,太空干擾和反干擾部隊一個正規旅和兩個研究院。

美國日常在太空運行的衛星超過600顆,其中軍事偵察衛星、軍事保障衛星、特種護衛和太空對抗衛星,合計保持在180顆左右。

在太空運行的美國空間站始終保持兩個:一個軍用,專門服務於美軍,軍事目的非常明確;一個民用,除了服務於本國的經濟建設和社會事業以外,主要業務是爲其盟友國家和友好國家提供服務,所以,這個空間站也叫國際空間站。

在戰爭剛一開始,中國軍方就派出太空第一艦隊對美國部署在太空的軍事衛星實施打擊,美國太空部隊雖然進行了抵抗,但技術上和經驗上的差距讓他們損失慘重。

9月10日16時30分。

中國總參指揮控制中心,所有作戰參謀處於極度的緊張狀態。

就在幾分鐘前,中國太空部隊開始對美國太空基地實施打擊,隨後有消息傳來美國人已經迅速增兵太空,很顯然對方不甘心被中國控制了太空。

地球近地軌道附近,當上千架空天飛機在幾十艘盤古級、女媧級宇宙戰艦的率領下,從月球基地趕到作戰區域時,美國人緊急支援的500架空天飛機也剛剛趕到現場。

美國人剛剛擺開陣勢就急衝衝的向着中國編隊衝來,中國士兵只是很鎮定的在等待指揮官下達攻擊命令,眼看着對方快要進入了我軍的打擊範圍。太空戰艦上的主炮首先發威,上千門粒子炮、激光炮、核能主炮紛紛開火。

而美國人顯然沒有意識到在這麼遠的距離上,中國艦隊就發起了攻擊,衝在前面的幾十架飛機首先遭殃。被激光炮和粒子炮擊中之後,紛紛凌空解體。由於美國人技術的缺乏使得他們的太空兵沒有自救系統,在太空裡被擊中基本上就意味着死亡。

剛一照面,在太空戰中中國就取得了優勢,但是接下來中國部隊依然不敢有絲毫大意,在太空戰場激戰正酣的時候。美國部署在地面的地空導彈基地,也做好了發射的準備,他們的目標依然是太空,看來美國人也意識到太空權的重要性。

爲了挽回敗局,美國向太空中中國艦隊發射了近百枚彈道導彈,同時分散在各地區大功率電磁炮和激光炮也紛紛開火。一時間,導彈,粒子炮彈,激光束,交織成一道道死亡之網向着中國艦隊襲來。

“攻擊”中國艦隊指揮官下達了作戰命令,一時間,太空飛行器來往穿梭,雙方交織在一起,在近距離進行了殊死的廝殺格鬥。

只見一架架飛機,在激光束的照射下或者被導彈擊中紛紛起火爆炸。在沒有空氣的太空,這種無聲的廝殺,更令人恐怖萬分。

美國人的空天飛機和飛行員的戰鬥經驗都要遜色中國很多,因此在進入了近距離格鬥作戰的情況下,中國天軍的優勢也就愈發的明顯。

戰鬥發生的也快,結束的也快,幾分鐘後,美國就有303架空天飛機被擊毀,中國也損失了120個空天飛機也遭到了同樣的命運。更讓美國人心疼的是,他們損失了三百多名宇航員,這對他的打擊太大了,要知道美國一共就5000多可以上太空的宇航員。

但是,中國實力雄厚,根本就不怕這點損失。但是美國不一樣,他的天軍剛剛具備實戰能力,像今天這樣的損失已經讓美國傷筋動骨了。在明知不敵的情況下,美國剩下的戰鬥員不敢戀戰,駕駛着空天飛機,迅速地飛向美國的基地。

擊退了美國的天軍之後,中國的太空部隊可以肆無忌憚的攻擊對方的衛星了,沒有了太空部隊的保護,沒有一點防禦能力的衛星只能是待在的羔羊,任由中國部隊屠宰了。

一個小時之後,全球各主要國家紛紛知道了美國慘敗太空的消息,聯合國軍一方當然是士氣大振,美國及其盟友雖然有些失望,但還不至於絕望。畢竟太空戰只是現代戰爭的一個方面,中國雖然贏得了太空戰,假如不能很快擊潰美國的陸海空部隊並佔領美國的話,依然不能算是贏得了戰爭勝利。

雖然失去了太空優勢,但是美國人早就有準備,因此對美國的影響雖然很大但還不致命。爲了防備中國登陸美國,美加兩國加深了彼此的同盟關係,建立了緊密的政治、軍事、經濟聯盟。在太空戰不久,兩國就簽署了《美加聯盟協議》,在法理上鞏固了兩國的同盟關係。

加拿大和美國密切的軍事盟友關係已保持了八十年之久。兩國的合作跨越了二次世界大戰、朝鮮戰爭、冷戰、建立(半個世紀之久)北美防空聯合司令部(NORAD)、地外戰爭直到近期的中美戰爭等時期。

從2005年開始加拿大就決定參與美國的導彈防禦計劃,雙方合作共同構建了整個北美地區的導彈防禦系統。雖然由於加拿大持續保持國防開支低水平以及低軍費開支使得美國對加拿大軍隊的影響力大增。但種種跡象表明,由於面臨中國越來越大的壓力使得美加關係正在急劇上升。

尤其表現在目前美國正面臨中國及其盟國進攻的局面下,美加兩國似乎走的更近。加拿大方面很清楚一旦美國倒下了,跟着倒黴的就是加拿大,中國絕對不會放過加拿大的。

美國在爭奪太空權失敗後,迅速調集了50萬作戰部隊進入加拿大地區,協助對方防禦國土,加拿大也徵召了30萬部隊供美國指揮。兩國在其北部阿拉斯加地區構築了3道防線,以求能夠擋住聯合國軍的地面進攻。

同時美國加緊了說服其他美洲國家加入到美國的陣營中,美國在美洲的影響力真是不小,隨即美國成立了美洲聯盟來對抗以中國爲首的大中華聯盟。

瘋子新書:《金牌導演》

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34章 軍事演習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1章 夢醒月球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34章 軍事演習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62章 前哨戰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31章 “講和?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5章 財政會議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2章 初臨臺灣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42章 戰爭準備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5章 日本賠償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15章 印尼排華(下)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
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77章 夏威夷王國復國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34章 軍事演習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251章 歐洲人的怨念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48章 登月計劃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247章 一統全球戰略(3)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1章 夢醒月球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34章 軍事演習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62章 前哨戰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56章 最後一次進攻(1)第231章 “講和?第213章 西線之伊朗戰役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42章 戰爭準備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16章 戰後風波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5章 財政會議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74章 火星保衛戰之兵臨城下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211章 西亞攻略(2)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227章 戰略反攻之南海大海戰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2章 初臨臺灣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42章 戰爭準備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5章 日本賠償第25章 日本賠償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55章 5年發展計劃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39章 新經濟計劃(上)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207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3)第102章 南斯拉夫事件第二十七 穩定發展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56章 “昆明經濟合作組織”第115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127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2)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15章 印尼排華(下)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22章 亞洲金融風暴(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