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8章 中東戰爭

1970年之前的臺灣的經濟基本上被外國資本掌握在手中,他們利用手中掌握的先進的技術和設備,在本地政府的支持下開設大量的加工工廠,這其中最重要的就是美國和日本兩國。

他們出於各自不同的目的,都不斷的加強在臺灣的經濟殖民。但是這種情況隨着林峰的到來被迫中斷,雙方並不和諧的關係逐步影響到經濟領域,導致大陸逐步取代日美成爲臺灣的最大貿易伙伴。特別是隨着臺灣經濟的好轉,臺灣本土勢力逐漸崛起,日美等國際資本正被趕出臺灣市場,他們從之前的佔據百分之八十以上的份額到現在只剩下不到百分之十的份額。

現在臺灣正逐步形成以鹿港辜家、基隆顏家、板橋林家、霧峰林家、高雄陳家、臺塑王家、遠東徐家、國泰與富邦蔡家、新光與臺新吳家等九大民族資本財閥爲核心的本土勢力,他們之間關係複雜,首先他們都是林峰的合作者同時彼此之間通過家族聯姻緊密聯繫在一起;其次他們還是行業競爭者,也會爲了各自利益爭得頭破血流。

不過,現在他們被林峰用不同的利益更加緊密的聯合在一起,今後他們將是中國自己的大資本,專門對付國外資本。

1973年10月6日第四次中東戰爭爆發,第四次中東戰爭中主要對以色列作戰的就是埃及和敘利亞,除了埃及、敘利亞、約旦、伊拉克以外,其他阿拉伯國家也牽扯上這場戰爭,提供各種軍火和籌措資金,這些支援的總數仍然無法確定。

沙特阿拉伯和科威特提供了金融上的支援並也派出了象徵性的少量部隊參戰。摩洛哥派出了1個旅的部隊前往前線支援,巴勒斯坦人也派出部隊支援。巴基斯坦則派了16名飛行員助戰。

從1971年到1973年,利比亞的卡達菲派了些幻影3型戰鬥機前往埃及並且提供了約10億元的援助。

阿爾及利亞派遣了1箇中隊的戰鬥機和轟炸機、1個坦克旅、幾十輛坦克支援埃及。

突尼西亞派遣超過1,000名士兵前往埃及,蘇丹也派遣了3,50名士兵。烏干達的電臺宣稱伊迪?阿明也派遣了烏干達士兵前往作戰。

以色列雖然是自己獨立作戰,然而這樣卻使得它的效率比阿拉伯國家更高。美國給以色列的軍援也是蘇聯給阿拉伯家絕對不可比較的,因爲蘇聯只給阿拉伯國家成品武器,美國給以色列的可不光是武器,還有及其重要的軍事技術。

戰爭開始的初期埃及在西奈半島上取得了巨大勝利後,戰術上就發生的極其重大的錯誤:他們沒有乘勝追擊,給了以色列一個得以喘息的機會。

以色列接受了大量的美國軍援,並集中兵力遏制住敘利亞的進攻,同時使用美國提供的衛星應用於戰爭,他們觀察到了埃及的第二和第三集團軍之間存在一個缺口,很快,以色列軍隊利用這個縫隙打入了蘇伊士運河,導致了埃及軍隊(第三兵團)被圍,戰局被逆轉。不過隨後不久,雙方就在蘇聯和美國的干涉下籤署了停火協議。

爲了報復美國支援以色列,阿拉伯石油輸出國組織(OAPEC)、石油輸出國組織(OPEC)裡的阿拉伯國家,由沙特阿拉伯領導,在10月17日決定每個月減低石油產量5%,並威脅徹底禁運。然而尼克森還是在10月18日向美國國會請求提供了以色列超過15億美元的軍火。到10月20日,沙特阿拉伯宣佈對美國實行石油禁運,其他阿拉伯產油國緊接着加入,並且擴大到對荷蘭以及其他一些支持以色列的國家禁運,造成了1973年石油危機。

林峰纔不管他們對誰石油禁運,最好是全球禁運,那樣林峰的釣*島油田更能大賺一筆。很快,林峰就派出代表前往那些支持以色列的歐美國家,據估計這次石油危機,將在1973年下半年爲臺灣帶來約40億美元的收入,這些錢將爲明年臺灣經濟計劃的最後一年增添一把助力。

這次石油危機也給很多人帶來警示,使很多國家明白石油資源和水資源在國計民生中佔有極其重要的位置,是社會發展和人類生存不可缺少的資源。石油、天然氣等是重要的能源資源。在現代文明社會,如果沒有了能源,一切現代物質文明也將隨之消失。

冷戰結束以來,全球面臨經濟發展與能源緊缺的雙重壓力。隨着工業的迅速發展、人口的增長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能源短缺已成爲世界性問題,能源安全受到越來越多國家的重視。由於林峰本身掌握許多成熟的新能源技術,比如太陽能、核能、生物質能、海洋能等,因此對於石油煤炭等造成環境污染嚴重的傳統能源要求並不迫切。

但是,美國等其他國家就不同了,他們則進一步加強了對中東各個國家的滲透和控制,特別是蘇聯和美國,戰後美國加大了對以色列的援助,蘇聯也和阿拉伯國家簽署了許多武器貿易訂單。

不久之後,前往西方各國的代表相繼傳回來喜訊,基本上完成了各自的任務,他們與各國簽署了總價值100億美金的石油,今年將給臺灣帶來大約30億美金的收入,雖然這少於之前林峰自己的估算,但是這也不少了。

據估計臺灣今年全年的財政收入將高達220億美金,人均收入將達到1000美金左右,這差不多是臺灣原來歷史上八十年代初期所取得的成就。

最重要的是,這都靠中國人自己的能力取得的,美國和日本的資本已經被林峰逐步清除臺灣市場,許多外資企業和合資企業由於享受不到只爲本地企業提供的優厚條件,導致生產成本增高,最終倒閉關門。

現在臺灣新增本土企業235家,已經延伸到臺灣各個行業,在臺灣各大商場幾乎全部是臺灣國產的國貨,當然了由於林峰也沒料到民間突然爆發出這麼強大的能量,導致在各種法律法規不完善的情況下,給了許多不法商人可乘之機。

這裡面也有一些別有用心的人,在臺北一所不起眼的居民房中,兩位面色緊張的中年人,其中一個略帶喜色地說,“這一次我們一定要成功,徹底的打擊臺灣蔣氏父子的威望,如今總部已經獲得美國和日本方面的支持,只要我們能夠製造混亂,就能爲美國、日本的干涉提供藉口,一旦美國干涉那我們臺灣聯盟執政臺灣將不再是夢想”

另一箇中年人略帶沙啞的說:“我們萬萬不能大意,這些地下工廠的負責人一定要掌握好,同時千萬不要暴漏我們的真實身份。現在生產的這批假冒僞劣產品要儘快投入市場,我們要用這些假的產品營造一假產品“風暴”,以徹底打擊臺灣的經濟,削弱當局的影響。雖然會是我們臺灣人民受到損失,但是爲了臺灣*立這一最總目的,付出再大的損失都是值得的。”

這兩個人都是臺*組織從總部美國派往臺灣執行任務的情報人員,他們抵達臺灣之後發現了臺灣的市場的混亂,爲此他們制定了詳細的計劃想要擾亂臺灣的經濟。

可是他們不知道的是,由於林峰的到來臺灣的情報系統經過林峰這個專家的全面改革升級之後,其蒐集情報的能力已經位居世界各大情報組織之首,他們剛一踏進臺灣的土地就已被情報部門監視,他們在臺的所有行動都一一在林峰的注視之下。爲了將其他潛伏的敵人一網打盡,林峰只對情報部門發佈了監視待命的的指令。

現在敵人已經開始了行動計劃,臺灣的情報部門也開始了抓捕行動,唯一比較可惜的是這次沒有釣到大魚,林峰命人暗中監視的幾位歷史上著名的臺*分子也沒有任何異常。

這此行動林峰並沒有直接參與,而是交給了下屬去完成。雖然林峰對這些擾亂市場的投機分子沒有好感,但是臺灣的市場確實要到了調整的地步。

還好臺灣本地市場相對較小,整頓起來很方便,接下來林峰就要打造新的行業規則。同時還要制定一些行業的標準,這個標準要比國際上通用標準的要求要高,以後臺灣地區的商業產品達到這個標準的將用於中國人自己消費,達到國際標準低於臺灣標準的將用於出口。特別是食品領域的安全檢測標準都要遠遠高於國際標準。

現在臺灣的農業還是很傳統的耕作方式,幾乎沒有使用化學試劑。而且這幾年臺灣工商業全面發展,唯一停滯不前的就是農業,這是林峰故意如此的。

來自未來的林峰深知後世環境污染的嚴重性,跨入星際時代的人們不得不離開地球在宇宙中尋找新的居住地。爲了保證臺灣的居住環境,林峰一直限制各種污染嚴重的產品登陸臺灣,其中每年即使花大錢進口糧食也禁止使用化肥提高農業產量。

而現在臺灣僅有的一座燒煤的火力發電站也被關閉,今後臺灣將主要以核電站、風力發電站、潮汐發電站、太陽能發電站爲主,這些清潔能源將爲臺灣留下一片清新的空氣。

同時爲了進一步限制石油的消耗,臺灣本地將禁止以傳統內燃機爲動力的汽車行駛,當然了爲了滿足臺灣本地的需求,林峰的汽車公司將推出電力汽車。爲了不引起世界主要石油出口國的敵視,這款電動汽車的最高速度比傳統汽車低百分之五。

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63章 簽字儀式(1)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92章 中國危機之中東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165章 揭幕戰(2)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66章 反腐打黑第47章 戰後餘波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74章 新式武器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87章 收復蒙古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45章 SARS陰謀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4章 對日索賠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84章 清算“印尼”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31章 “講和?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68章 核危機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74章 新式武器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135章 亞州聯邦(2)
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263章 簽字儀式(1)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186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5)第276章 民族同化第185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4)第170章 收拾英國人第8章 釣*島風雲(上)第192章 中國危機之中東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165章 揭幕戰(2)第60章 軟文化發展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37章 中英會談第274章 閱兵與授勳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66章 反腐打黑第47章 戰後餘波第260章 合縱連橫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262章 戰爭結束第101章 第一次伊拉克戰爭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74章 新式武器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89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2)第20章 1971年之中東第87章 收復蒙古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145章 SARS陰謀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98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2)第130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5)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282章 加勒比海戰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3章 印尼排華(上)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24章 對日索賠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80章 上海經濟合作組織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0章 911恐怖襲擊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84章 清算“印尼”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179章 歐洲風雲之納粹秘密第222章 收拾俄國(完)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23章 1971年之愛情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231章 “講和?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42章 血債血償第268章 核危機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74章 新式武器第264章 簽字儀式(2)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67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中)第135章 亞州聯邦(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