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

從地外戰爭爆發至今,獵戶座人可以說是四面開花、全面開戰,從非洲、美洲到中國火星無處不在開戰。在這期間地球人一直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火星戰場上雙方依舊膠着在一起,中國依然沒有佔據上風。

歐洲戰場上德國戰線雖然穩定下來,但是與法國相鄰的西班牙卻突然受到獵戶帝國的猛烈攻擊。西班牙地處歐洲西南部,與葡萄牙共同分享伊比利亞半島。國土面積爲504750平方公里,西班牙人說他們的國家形狀像一塊熟牛皮。

西班牙在歐洲僅次於俄羅斯、烏克蘭和法國,居第四位,相當於歐洲總面積的二十分之一。半島之外,西班牙的領土包括還地中海的巴利阿里羣島和大西洋的大小加那利羣島。

現在,西班牙是一個君主立憲制國家,由17個行政區組成,包括:安達盧西亞、阿拉貢、阿斯圖里亞斯、巴利阿里羣島、加那利羣島、卡斯蒂利亞-萊昂、坎塔布里亞、卡斯蒂利亞-拉曼恰、加泰羅尼亞、埃斯特雷馬杜拉、加利西亞、拉里奧哈、馬德里自治區、穆爾西亞自治區、巴斯克自治區、巴倫西亞自治區和納瓦拉,以及兩個自治城市休達和梅利利亞。

西班牙北部沿海是比斯開灣,東北同法國和安道爾接壤,高聳的比利牛斯山把這幾個國家分隔兩邊;東面和東南面向地中海,向南越過只有14公里寬的直布羅陀海峽便能達到非洲的摩洛哥;長方形的葡萄牙是西班牙西邊的鄰居。直布羅陀海峽是地中海出大西洋的要道,戰略地位極爲重要,歷史上西班牙與英國長期以來一直在爭奪此地的主權。

西班牙國內多山,在歐洲,她是除了瑞士之外最高的國家。西班牙全境大部分是古老的高原。著名的中央高原聳立西班牙正中,約佔全國面積的60%。中央高原三面被高山阻絕:北部是坎塔布連山脈,南部佇立着莫雷納山,東部的伊比利亞山脈隔開中部高原與阿拉貢平原。

高原西邊那一面緩緩延伸,地勢漸趨平坦,最後消失在大西洋沿岸。如果你駕車遊覽西班牙全境,不時映入眼簾的是一座座白雪皚皚的山峰,一片片起伏不平的丘陵。

西班牙如此險要的地勢是相當有利於抵抗外敵入侵的,如果是地球上任何一個國家想要佔領了西班牙都會慎重考慮一下,但是對於戰無不勝的獵戶帝國而言,這點困難根本算不了什麼。

天空中飛碟的掩護下,機甲部隊在並不平緩地面上縱橫跳躍,帝國軍隊採取了一種類似於海上蛙跳戰術的攻擊策略。他們利用自己強大的運輸能力和空中打擊能力,將自己的機甲部隊投送到西班牙國內各個戰略要地,並搶佔各大城市。

所以從一開始西班牙國內就處於被動挨打的地位,雖然一開始西班牙國內也做了充足的準備,但是顯然並沒有起到應有的作用,短時間內西班牙國內的佈置就被帝國軍隊犀利的攻擊摧毀。先是北部的桑坦德、希洪、拉科魯尼亞、畢爾巴鄂等城市被攻陷,緊接着最讓西班牙人緊張的是葡萄牙全面淪陷了。

歷史上兩國雖然也發生過沖突,甚至葡萄牙的獨立戰爭還是從抵禦西班牙入侵開始的。公元861年,葡萄牙國王阿方索宣佈葡萄牙脫離獨立,但西班牙卻不予承認,爲此兩個國家經歷了三百多年的戰爭。

在歐洲,無論是從地理、民俗還是從歷史、藝術上看,西班牙都是一個獨一無二的國家,散發着熱情活潑的醇厚魅力。葡萄牙堪稱西班牙的姊妹篇。西班牙和葡萄牙同處在西歐的伊比利亞半島,都曾經是海上霸國。

葡萄牙一旦陷落將使西班牙的西部完全暴露在獵戶帝國軍隊的面前,帝國軍隊從大西洋上直趨葡萄牙,讓葡萄牙國內頓時心慌失措,急忙向西班牙求救。西班牙沒有任何猶豫就決定幫助葡萄牙守住西部防線。

可是帝國軍隊的動作要比想象中快得多,就在葡萄牙和西班牙兩國還在商討出兵路線的時候,帝國軍隊已經從海上直接奪取了里斯本。葡萄牙王室流亡海外,獵戶人輕而易舉的佔領了葡萄牙,他們的下一個目標就是西班牙。

西班牙的正規軍人數大概也就是20多萬人,靠這點兵力要想守住國土無疑是癡人說夢。事實上也正是如此,獵戶人在穩定了法國和德國後,立即派出10萬部隊進入伊比利亞半島。帝國軍隊就像趕鴨子一樣從西部一路攆着西班牙人向東而來,從葡萄牙邊境向馬德里方向發動進攻,先後攻佔巴達霍斯、卡塞雷斯、塔拉韋拉、托萊多等城鎮,將西、北兩塊控制區聯成一片。

3月3日,從法國出發的帝國軍隊在北部攻佔伊倫和聖塞瓦斯蒂安,打通了西班牙北部與法國的聯繫。

3月4日,獵戶帝國分成四路進*馬德里,於3月6日進抵馬德里近郊。西班牙政府遷往巴倫西亞,並重新組建兵力達30萬人的正規軍。西班牙人民在歐洲他國的配合下,展開馬德里保衛戰。

西班牙人民站在保衛共和國的最前列,馬德里90%的市民走上前線,許多普通人在戰鬥中英勇獻身。

6日~7日,馬德里軍民浴血奮戰,6萬多西班牙軍人堅守在自己的首都,多次遲滯敵軍進攻。其間,帝國軍隊軍於7日在馬德里東南遠接近地發動哈拉馬河戰役,一舉切斷馬德里通往東南地區的交通線;西班牙軍隊雖英勇反擊,但是未能粉碎敵人的企圖。

隨後,帝國軍在南部科爾多瓦、格拉納達、直布羅陀一線實施進攻,佔領蒙託羅、馬拉加後轉入防禦。

8日,西班牙政府從馬德里遷至巴倫西亞後,帝國軍隊爲粉碎西班牙再次救援馬德里的企圖,在東部戰線對西班牙僅剩的控制較爲完整的特魯埃爾發起進攻,一度佔領該城,迫使西班牙政府放棄救援馬德里的企圖。

此後,帝國軍隊乘機將作戰重點轉向東部戰線。9日,帝國軍隊在埃布羅河河谷投入2萬機甲的兵力以及上千艘飛碟,在駐法國軍隊配合下向阿拉貢發起進攻,而此時西班牙政府在東部戰線僅有9個師。

9日,帝國軍隊突破共和軍防線,至3月10日先後佔領萊里達、特侖普和比納羅斯等地,將帝國控制區分割成兩部分,切斷加泰羅尼亞與南部和東南部地區的聯繫。

接着,帝國軍隊分兵出擊,南攻巴倫西亞,北進巴塞羅那。爲扭轉戰局,減輕巴倫西亞受到的壓力,西班牙於11日在埃布羅河地區投入7個師10多萬兵力發動規模最大的進攻戰役。

結果經3天鏖戰自損8萬餘人,被擊落擊傷飛機大約260餘架,同時由於人力物力得不到及時補充而被迫轉入防禦,未達預期戰役目的。

13日,在西班牙的帝國軍隊和駐法國的獵戶人部隊聯合出動了共4萬人的兵力發動加泰羅尼亞戰役。西班牙邊打邊撤。14日,加泰羅尼亞首府巴塞羅那失陷。3月18日,西班牙控制的最後一個據點菲格拉斯失陷,大約5萬西班牙軍隊被解除武裝。次日,加泰羅尼亞全境被佔領。

加泰羅尼亞陷落後,西班牙處境急劇惡化。3月19日,帝國軍進入馬德里和巴倫西亞,西班牙政府宣佈投降,戰爭結束。

西班牙戰爭爆發後,西班牙首相親自趕赴羅馬向意大利求救,意大利國內經過緊急磋商之後,決定介入,並派出30架戰鬥機協助西班牙作戰。同時意大利之後向西班牙軍提供重機槍、火炮、飛機、輕型戰車、坦克、導彈等武器裝備,甚至一度還打算向西班牙派遣軍隊,但是由於西班牙局勢變化太快而擱淺。

在戰爭期間,俄羅斯是西班牙政府除意大利外最主要的援助者,她一共向西班牙政府提供了約206架飛機、362輛坦克和855門大炮。另外,歐洲其他國家也向西班牙提供了相當的援助,這些國家都希望西班牙能夠多拖延一下敵人攻擊的步伐,但是很顯然西班牙依然無法阻擋帝國前進的腳步。

獵戶人在佔領了西班牙之後,算是完全佔據了歐洲西部地區。該地區從行政區域上包括英國、愛爾蘭、荷蘭、比利時、盧森堡、法國、西班牙和葡萄牙。面積93萬平方千米。。地形以平原爲主,次爲高原;山地面積較小。

有世界最繁忙的海運通道英吉利海峽和多佛爾海峽,以及萊茵河、塞納河、盧瓦爾河、泰晤士河等河流。大部分地區屬溫帶海洋性氣候,地處西風帶內,氣候溫和溼潤,降水豐沛且均勻。是近代科學技術發展最早的地區,也是世界經濟最發達的地區之一,有發達的工業、農業和對外貿易。

至此獵戶人算是完全在歐洲站穩了腳跟,打下了今後進攻世界各地的基礎,阿勒克斯接到西班牙的捷報之後,整個人周身洋溢着興奮、喜悅的感覺,他那顆躁動不已的心纔算是徹底安靜下來。

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2章 美國之行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66章 反腐打黑第99章 UFO之謎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99章 UFO之謎第12章 美國之行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59章 全球會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45章 戰爭尾聲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5章 財政會議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67章 太空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67章 “核大戰?”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6章 戰後風波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62章 前哨戰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4章 印尼排華(中)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
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151章 龍三角衝突(2)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187章 三巨頭會議第72章 馬島戰爭(1)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158章 全球備戰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35章 廣交會(上)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2章 美國之行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66章 反腐打黑第99章 UFO之謎第178章 歐洲風雲之法國(完)第148章 射日計劃(3)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145章 SARS陰謀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36章 廣交會(下)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280章 戰爭之太空戰第208章 林峰歸來(1)第233章 阿勒克斯之嘆第214章 戰事膠着第271章 漏網之魚第99章 UFO之謎第12章 美國之行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90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3)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59章 全球會議第44章 琉球海戰第45章 戰爭尾聲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125章 即將到來的中美衝突第26章 拜見岳父岳母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283章 太平洋海戰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50章 臺灣迴歸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228章 “菲律賓復國鬧劇”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220章 收拾北極熊(3)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5章 財政會議第69章 收復藏南(1)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一百零八章 向陽紅16號第67章 太空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267章 “核大戰?”第81章 “拯救”趙雅芝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40章 新經濟計劃(下)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95章 中蘇戰爭(4)第41章 核動力航母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210章 西亞攻略(1)第85章 全球“軍備競賽”第212章 大戰開啓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9章 釣*島風雲(中)第16章 戰後風波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62章 前哨戰第43章 戰爭來臨第14章 印尼排華(中)二百五十章 全面反攻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