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章 釣*島風雲(完)

美國政府這次處理釣島危機很迅速,就在馬康衛的電報傳回國內不久。美國總統尼克松馬上召集副總統斯皮羅?阿格紐,國家安全事務助理基辛格,國務卿羅吉斯,國部長林登?約翰遜,還有參謀長聯席會議主席和情報局局長等幾人召開外交安全事務會議。

這些人深思熟慮之後同意了馬康衛的建議,首先美國必須確保第一第二島鏈安全,將蘇聯共產主義圍堵在亞歐大陸;其次,美國現在是有心無力,假如沒有越南戰爭牽扯住美國太多精力,那麼美國一定不介意狠狠教訓一下臺灣;最後,美國還有一張王牌,那就是琉球羣島,它的戰略位置比釣島重要多了。

這次美國最初的計劃是利用釣島事件,給中國製造麻煩,然後不管中國如何反應將琉球交與日本,讓中國大陸中央政府明白,你必須和美國合作纔有出路。

最後以迫臺灣退出聯合國,以聯合國雞肋般的席位換取中國中央政府和美國合作共同抵抗蘇聯的擴張。這個計劃在隨着越戰局勢越來越糟糕的情況下,逐步被美國提上日程,然而讓美國沒有想到的是,這個計劃中最不可能出現問題的臺灣竟然露出致命的缺陷,導致這個計劃不得不半途而廢。

很快林峰就接到馬康衛傳來美國政府的答覆,同意了林峰的所有條件。不久之後,日本政府也偃旗息鼓了,對於剛剛取得經濟上成功的日本,在軍事和政治上都要嚴重依靠美國,沒了主子支持,日本只能眼睜睜看着中國人控制釣島海域。

美國政府也私下承諾日本,將來會把琉球轉交給他們,日本人得到這個承諾也不再說什麼了。至於臺灣,林峰不是不想將琉球要過來,而是臺灣目前沒有這個實力實現這個目標。

琉球羣島位於第一島鏈的關鍵點上,具有非常重要的戰略位置,美國不可能交與中國大陸和臺灣任何一方,因爲將來一旦大陸和臺灣統一了,那等於是白白便宜了中國人。

所以,想通這些之後,林峰也就沒糾纏於琉球羣島的問題,只是反對將琉球交與日本人管理,最終琉球還是控制在美國手中。

七月中旬紛紛擾擾的釣島事件結束了,臺灣成了最後的贏家,不僅成功迫使日本政府公開道歉和賠償,還實際控制釣島海域。

釣島列島由釣島(主島)、黃尾嶼、赤尾嶼、南小島、北小島和3塊小島礁,即大北小島、大南小島、飛瀨島等8個無人島礁組成。(這些島嶼在地質上和花瓶嶼、棉花嶼、彭佳嶼一起,都是臺灣北部近海的觀音山、大屯山等海岸山脈延伸入海後的突出部分,爲臺灣島的附屬島嶼。)

林峰很高興也有些鬱悶,自己實力不濟,只能憋屈接受這個看起來還不錯的結果,如果實力夠的話他直接上去把小日本揍趴下。

忙完這些林峰把主要精力轉到經濟和軍事上,這幾個月,十大建設正在穩步推進,可是財政不足的弊端已經顯現,財政部長李國鼎的美國之行受釣島事件影響也不太順利,現在只能向海灣石油國家借款了。

由於釣島事件使美國栽了這麼大的跟頭,美國很可能在這次借款中暗中搗亂,使本來就不順利的借錢之行變得更加困難。這是財政部長的事,林峰暫時要重組臺灣的軍事力量。

通過這次釣島事件,林峰深切的感受到軍事實力的重要性,事實上從大陸歸來之後林峰就和蔣某人和蔣經國商量改革軍事力量的方案。

根據臺灣的實際情況,林峰和蔣經國決定先組建一支精銳部隊,作爲全臺灣軍事改革的先行者,爲全軍今後的新軍事改革積累經驗,林峰將擔任新組建的特種部隊的上校指揮官,負責組建、訓練這支新的部隊。

1970年六月二十號上午九點,臺灣國部長黃傑乘坐檯灣中山號護衛艦登上釣島,隨行人員重新修整島上象徵中國主權的標記,這次臺灣打算留下一個班的防守力量,而後臺灣當局還將在島上修建直升機機場,和小型軍事基地。

釣島位於距溫州市約356千米、福州市約385千米、基隆市約190千米處、那霸空港西偏南約417公里(225海里)處。釣島呈番薯形,東西長約3.5公里,南北寬約1.5公里,面積約4.3平方公里。地勢北部較平坦,南部陡峭,中央山脈橫貫東西;最高山峰海拔362米,位於中部;其它尚有高程320米、258米、242米的山峰若干,及4條主要溪流。位於東海大陸架上,釣魚臺列島實爲臺灣大屯山之延伸。

釣島,面積居八小島之冠,約4.3平方公里,島上基岩裸露,尖峰突起,土層基薄,缺乏淡水。山茶、棕櫚、馬齒莧隨處可見,仙人掌遍地叢生。這些植物顯然爲了適應海上強風的自然環境,都長得又矮又粗壯,其中很多便是名貴藥材。有一種叫海芙蓉的海草,生長在沿岸的岩石縫中,是防治風溼症和高血壓的良藥。我國沿海採藥者有不少人祖輩在釣魚臺諸島採摘中草藥。

黃尾嶼,位於釣島東北,陡巖峭壁,屹立於海中,成千上萬的海鳥棲居在這裡,每年4-5月間,成羣的海鳥幾乎遮住了黃尾嶼的天空。海鳥在黃尾嶼產卵,數量極爲驚人,登岸撿拾鳥蛋者,俯拾即得。海鳥因甚少與人接近,人亦少在此狩獵,故鳥不怕人,捕捉極爲容易。

黃尾嶼因鳥多,又稱爲“鳥島”。釣島一帶是太平洋的海鳥棲身所,可是海鳥好似有兩個不同的家族,只分別棲身在黃尾嶼和北小島上,而居中的釣島僅是兩島之間的停留站。白天兩島的海鳥各自離島覓食,疲倦時便在釣島上休息,一到傍晚,便各自飛返自己棲身的黃尾嶼與北小島。黃尾嶼除鳥多外,還有豐富的海產。這裡的龍蝦特別肥大,最大的甚至有鴨子那麼大。

島上另一著名的生物是蜈蚣,它們身長約20-30釐米,有紅色、黑色兩種,都生長在陰暗的石縫中,在陽光下行走時,閃閃發光。

北小島和南小島孤懸於海中,與釣島組成一個天然的“蛇島海峽”。就地形觀察,它們原爲一個島嶼,後因斷裂活動,地塹陷落,一島分裂爲二。雖然同源,但它們卻各有特色。北小島以鳥多著名,南小島則以蛇多著稱,因爲蛇多,又稱爲蛇島。從遠處海面望去,平坦的沙灘,綿延100餘米,與另一處高達300米的陡峭山坡相接,組成一個氣勢雄偉、景色壯麗、山海相映的地貌景觀。

南小島蛇多,簡直遍佈全島,最大的有碗口粗,最小的則如小手指頭細。蛇的顏色一般以黃色、黑色居多,但都是無毒的。南小島也許由於蛇太多,鳥類竟然絕跡。此外,釣魚諸島由於風力太大,又缺乏淡水,因而沒有蚊蟲。

赤尾嶼是釣魚臺列島最東端的島嶼。其地理位置位於東經124°34′09〞~124°33′50〞,北緯25°53′54〞~25°54′06〞,面積爲0.0609平方公里。亦稱赤嶼、赤坎嶼、赤尾山、赤尾島、赤尾礁。

大南小島,是釣魚臺列島的組成部分。也稱蛇島,因該島上多蛇而得此名,該島嶼目前無人居住。

大北小島,一般也稱作北小島是臺灣島附屬島嶼東北諸島的東段島鏈釣魚臺列島的組成部分。也稱鳥島。面積0.30平方公里,目前爲無人居住的島嶼。

飛瀨島是釣魚臺列島8個小島之一,面積爲0.0008平方公里。

釣島事件完美解決一時間使得臺灣政府在島內廣受好評,島內多數民衆認爲政府這一次能夠頂住美國壓力,以本國利益爲重,重新將釣島納入統治範圍,體現了政府部門應有的魄力和膽識。

再加上十大建設的順利實施,臺灣島內的失業率下降,最後最重要的是海峽兩岸關係得到緩和,使得民衆對於臺灣未來充滿信心。不久之後,就有臺大等幾所高等院校組織幾批學生前往釣島,這些活動經過國民黨的極力宣傳,已經慢慢改變了人們眼中的政府以往的形象。

通過這次外交事件,臺灣各界對國民黨政府的印象大爲改觀。但是,還是有些小人在旁煽風點火、搬弄是非,由於蔣某人還在這些人暫時掀不起大的風浪,林峰也沒抓到他們大的把柄,等有機會就將他們一網打盡,這些人當中都是日後民黨的中堅人物和臺分子。這些人林峰還真沒看到眼裡,唯一被他放在心上的就是日後做上總統寶座的李登,此人太善於僞裝了,到現在他都沒露出什麼馬腳,歷史上他能夠以一個臺分子騙的蔣經國信任,等蔣經國死後才露出真面目。果然有兩把刷子。

另外,就是那些在海外的留學生,這些人喝了幾年洋墨水就把自己祖宗給忘了,成了西方國家攻擊中國的急先鋒。

這期中隨著臺灣留學生的在海外各地的逐漸增加,原本以日本爲根據地的臺灣立運動,也慢慢擴展到美國、加拿大、以及歐洲。許多新的臺運動團體相繼出現,比如說“全美臺灣立聯盟”、“歐洲臺灣立聯盟”、以及加拿大“臺灣人權委員會”等。

進入70年代以後,分散在全球各地的部份臺組織聯合起來,組成世界性的“臺灣立聯盟”,並將總部設於美國。這些人林峰暫時還沒實力收拾他們,以後林峰會一個一個的收拾。

第1章 夢醒月球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33章 巡視南海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35章 廣交會(上)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68章 核危機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83章 消滅藏獨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29章 “假冒風潮”第88章 國慶閱兵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267章 “核大戰?”第89章 建設月球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10章 索馬里風雲(2)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46章 戰爭結束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47章 戰後餘波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5章 財政會議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28章 中東戰爭
第1章 夢醒月球第62章 阿富汗特種作戰第216章 四路圍攻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153章 美伊和談第118章 又見亞特蘭蒂斯人第131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6)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28章 中東戰爭第152章 費盧傑戰役第168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下)第119章 決定合作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45章 戰爭尾聲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8章 林峰的“春天”第180章 歐洲風雲之德國分裂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201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1)第103章 火星計劃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113章 亞洲聯盟第146章 射日計劃(1)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33章 巡視南海第123章 亞洲金融風暴(2)第272章 全面銷燬核武器第35章 廣交會(上)第49章 西哈努克親王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68章 核危機第243章 當前形勢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83章 消滅藏獨第285章 攔截核彈第29章 “假冒風潮”第88章 國慶閱兵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52章 中越戰爭(2)第53章 中越戰爭(3)第234章 “我是一個兵”第71章 收復藏南(3)第79章 掌控馬六甲第173章 火星保衛戰之危機時刻第197章 中國危機之清算西班牙(1)第136章 日本的機會第114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1)第278章 制裁美國第54章 中越戰爭(4)第182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1)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00章 五年發展第267章 “核大戰?”第89章 建設月球第65章 進軍波斯灣(3)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1章 伊拉克戰爭(1)第110章 索馬里風雲(2)第156章 第一次親密接觸(1)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3)第92章 中蘇戰爭(1)第184章 美洲風雲之紐約戰役(3)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二百三十九章 熱鬧真熱鬧第221章 收拾北極熊(4)第86章 “亞特蘭蒂斯斯”第275章 戰後十年發展第126章 第三次中美衝突(1)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229章 “武裝機器人”第245章 一統全球戰略(1)第137章 “三國”爭霸太空第195章 新版三國演義第161章 遠征艦隊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171章 英國倒戈第46章 戰爭結束第73章 馬島戰爭(2)第96章 中蘇戰爭(5)第230章 重組臺灣艦隊第199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1)第51章 中越戰爭(1)第47章 戰後餘波第97章 中蘇戰爭(6)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5章 財政會議第246章 一統全球戰略(2)第77章 “國際警察”(3)第254章 控制中東第28章 中東戰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