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

中國有句話說的好:自古得中原者的天下,這恰恰說明了中原地區的重要。因爲中原地區是中國古代最爲富饒的地區,人口資源及其豐富,一旦得到這裡將會使自己實力大增,也就增加了爭霸天下的機會。

而中東,在林峰眼中就相當於地球上中原地區,因此他也得出了一句話:得中東者得天下。

中東地區向來是世界注視的焦點。其位於亞、非、歐三大洲交匯處,戰略地位極其重要;而且中東擁有豐富的石油資源,佔世界總儲量的65.2,佔世界總銷售量的2/3。誰想控制世界,就必須控制中東。

在原來的歷史上,美國成爲超級強權是在二戰之後,在半個多世紀的大多數時間內實際上就幹了兩件事——扶持並掌控歐洲和日本;搶佔中東這一戰略要地。前者或許承擔了道義上的義務,後者則是現實的稱霸之道。

自二戰結束後,美國便以資本主義國家“領袖”和世界超級大國的姿態積極“入主”中東,試圖成爲中東地區的霸主,控制中東豐富的石油資源和極其重要的戰略地位,這是美國中東政策追求的最終目標。

但是蘇聯的存在及其與美國的對抗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美國獨霸中東的夢想。由於蘇聯強大的軍事力量和良好的地緣優勢,使得其能與美國在中東展開積極的對抗。

東歐劇變和蘇聯解體使得能與美國長期對抗的勢力在短期內不復存在,世界的天平也突然失去了平衡。而美國也在不斷調整其中東政策,同時也全力實施能夠實現其最終目標的中東政策。而在這一過程中,美國也很好的抓住了兩個極好的時機:一是伊拉克入侵科威特;另一個便是“911”恐怖襲擊。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之後,美國得以藉機發動海灣戰爭,使得美國在中東的軍事力量和政治影響力大大增強,爲實現其最終目標奠定了重要的基礎;而“911”恐怖襲擊則給了美國足夠的理由和發動軍事經的“輿論空間”,使得其可以大膽的推行其單邊主義的對外政策,也朝其中東政策的最終目標邁進了一大步。雖然美國深陷中東種族、宗教衝突的泥潭,但是這與其獲得的巨大石油利益與軍事優勢相比,輕重自知。

伊拉克入侵科威特與“911”恐怖襲擊使得美國得以快速“入主”中東,雖然效果有待觀察,但是畢竟是填補了實力真空。

在原來的歷史上中國總體上卻是這場盛宴的旁觀者,然而中東的變化在觸動世界的大格局,哪些政權倒臺,哪些政權撐過去,很難與中國的利益毫不相干。

中國在近代有着慘痛歷史經歷,所以認爲當務之急是不顧一切的壯大自己。但是一味汲取經濟戰略資源而不肩負政治義務的做法卻又勢必加大其他大國對於中國的戒心與阻力,在國際舞臺上,一味的汲取而不付出難免會遭人眼紅,而且還是“異族”。這在大戰略上是有誤的。

曾經一篇社評說的好:一分付出一分收穫,中國不捲入中東各國政治進程的做法,使中國成了在那個地區沒有敵人的“不倒翁”。但一分“不付出”,就一分“不收穫”,中國現在眼看着美國在那裡佈局,我們可以分析未來新中東對中國的利弊,卻很難主動影響它。

中國在數千年之內一直扮演着一個內向型發展的區域性大國角色,在近代被迫捲進了日益聯繫的世界舞臺,但卻始終未對超越這一角色做出充分的準備,尤其在外交事務上。

自共和國成立之後,中國的外交辭令總是顯得涵蓄、空洞,以至於容易被人誤解,似乎什麼都沒說貌似也什麼都說了;最爲致命的是,以東方人的思維與說話方式來表達外交立場與策略,而很少去研習西方人的歷史與文化特徵。

中國對外戰略的終極目標便是實現老祖宗流傳下來的“內聖外王”之道。這在明朝體現的最爲明顯:明王朝的很多附屬國是明王朝依靠自己的實力讓衆多的國家服氣、“臣服”而自願加盟的。這便是將來中國統一世界的理想模式,雖然它有足夠的武力征服其它國家,但它不是依靠武力,而是靠自己的實力與道德說話的。

其實這與一戰後,在世界政治舞臺上剛剛擁有正式發言權的美國有幾分相似,威爾遜總統帶着他用以重塑世界的“十四點宣言”來到巴黎,卻發現自己被一羣現實的近乎冷血的老謀深算的傢伙愚弄了一番。

於是當中國一廂情願的提出“和平崛起”戰略,希望能減少中國加速發展的阻力,結果卻適得其反。在經歷了兩次慘絕人寰的世界大戰的歐美人心中,“崛起”的方式通常只有一個——鮮血、暴力與戰爭。對於零和遊戲的國際政治舞臺,將“和平與崛起”連接在一起是難以理解的。

在這個世界中,中國在林峰的影響下在對外政策變得更加自信,而且還學會了以西方人的眼光和歷史觀來審視對外戰略;有時“霸氣外露”也是勢在必行,這總比模糊不清讓人產生不必要的誤會實用。

一部人類的發展史,也就是一部人類的能源利用史。

在過去的幾千年裡,人類先後經歷了三個能源利用時期:柴草能源時期、煤炭能源時期和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目前,全世界處於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

在石油天然氣能源時期,石油是最重要的燃料動力資源,全世界90的運輸能量都是石油提供的;石油還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從石油中可以提取出幾百種有用物質,廣泛應用於國民經濟各個部門,現代工業對石油的依賴就象人體對血液的依賴一樣須叟不可缺少,所以石油又被稱爲“工業的血液”。

鑑於石油所具有的重要作用和價值,石油已經不是一種普通的商品,而是一種“政治商品”。美國政治家亨利基辛格曾經說過,“如果你控制了石油,你就控制了所有的國家;如果你控制了糧食,你就控制了所有的人;如果你控制了貨幣,你就控制了世界。”美國作家丹尼爾耶金所著的報告文學《石油風雲》裡也寫道:“現代戰爭史,在一定意義上就是石油資源的爭奪史。可以毫不誇張的說,爭奪石油資源是20世紀以來所有強國的國家戰略的核心組成部分。”

在全世界的石油分佈中,中東地區擁有的可採儲量最多,佔全球可採儲量的2/3,其次是美洲和中亞。自從第一次世界大戰以來,各大強國都努力地在中東擴張勢力、爭奪地盤,爲的就是儘可能多的控制石油資源。作爲世界第一強國,中國自然也不例外。

控制了中東,就等於間接控制了世界,地外戰爭一出現轉機,林峰就指揮中國部隊在第一時間搶佔了中東。得中東者得天下,已經成爲中國國內戰略家一直的看法。

林峰曾經把中國比作秦國,把中東比作中原,把西伯利亞平原比作巴蜀之地。秦惠文王採用大將司馬錯的建議,出兵滅蜀,又滅巴、苴兩國,隨後又滅掉苴(今四川昭化東南)。使得秦“擅巴蜀之饒”,爲以後發展準備了雄厚的物質基礎。這樣秦國佔據了富饒的天府之國,有了鞏固的大後方,爲秦國的經濟發展和軍事戰爭,提供了有利條件。

隨後秦相張儀使用軍事和外交手段,使得秦國“東拔三川之地,西並巴、蜀,北收上郡,南取漢中”,這爲秦國的霸業和將來的統一起了積極的作用。

張儀以後秦國已經獨步天下,一統天下只是時間問題,國力已經堪比六國總和。當前我國要想擺脫幾百年來積貧積弱的頹勢,一躍成爲世界上名副其實的大而強的國家。就必須先改革弊端,然後再循着前人的腳印向更加輝煌的業績前進,爲人類永久和平和諧發展創造條件。

而今日之中國在擁有了堪比巴蜀之地的龐大國土後,已經具備了統一天下的實力,而佔據中東(中原)恰恰是中國一統天下的開始。奪取中東之後,進而順勢佔領領土更爲廣大的非洲——楚國,至此中國算是完全奠定了統一天下的基礎。

在完成了上述戰略部署之後,中國就可以掉頭和美國(齊國)在太平洋地區進行最後的決戰,而美國已經沒有了撼動中國霸權的機會和實力。即使其動用核武力也不行,不要忘了中國還有火星一條後路,因此到那時美國人除了投降成就中國的霸業外沒有任何出路。

世界大同惟有中國能擔此重任!因爲厚重的歷史不是包袱,而是財富。有春秋戰國鬥爭經驗財富,有最後一統天下的秦國,歷史難道在提醒今天的華夏子孫?冥冥中天意乎?

朋友新書:哈利波特與肖恩)

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87章 收復蒙古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90章 爭霸太空第87章 收復蒙古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章 初臨臺灣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9章 跨過1970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99章 UFO之謎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5章 財政會議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66章 反腐打黑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37章 中英會談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3章 合作愉快!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65章 揭幕戰(2)第3章 合作愉快!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3章 馬島戰爭(2)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36章 廣交會(下)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章 初臨臺灣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50章 臺灣迴歸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61章 中獵和談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164章 揭幕戰(1)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13章 亞洲聯盟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254章 控制中東
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74章 新式武器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266章 “內外六夷,敢稱兵杖者斬之”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24章 決戰上海(1)第87章 收復蒙古第7章 臺灣新形象(下)第200章 中國危機之初戰菲律賓(2)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37章 “人權高於主權”第90章 爭霸太空第87章 收復蒙古第135章 亞州聯邦(2)第2章 初臨臺灣第191章 中國危機之華人撤離第232章 “連本帶利”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219章 收拾北極熊(2)第19章 跨過1970第21章 1971年之解凍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99章 UFO之謎第6章 臺灣新形象(上)第5章 財政會議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253章 中美爭奪非洲第255章 得中東者得天下第218章 收拾北極熊(1)第134章 亞洲聯邦(1)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4章 對日索賠第265章 偷天換日計劃第106章 中美第一次衝突(2)第149章 華盟反恐軍事演習二百四十九章 遠征亞丁灣2第66章 反腐打黑第248章 遠征亞丁灣(1)第193章 與中國危機之“亞特蘭蒂斯人”決裂第37章 中英會談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3章 合作愉快!第235章 美國雄起第206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2)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二百四十一章 歐洲恐怖分子第76章 “國際警察”(2)第70章 收復藏南(2)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58章 最後一次進攻(3)第129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4)第165章 揭幕戰(2)第3章 合作愉快!第269章 海底追捕第111章 索馬里風雲(3)第38章 林峰大婚第225章 決戰上海(2)第58章 拯救阿明(下)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270章 反潛破敵第82章 美國入侵格林納達第142章 伊拉克戰爭(2)第188章 中國危機之澳洲淪陷(1)第121章 擴大影響第73章 馬島戰爭(2)二百四十章 憋屈的歐洲人第128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3)第36章 廣交會(下)第238章 癲狂的歐洲人第181章 歐洲風雲之西班牙投降第226章 決戰上海(完)第160章 混亂局勢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57章 最後一次進攻(2)第2章 初臨臺灣第252章 美國人的打算第273章 戰後重建第50章 臺灣迴歸第203章 中國危機之再戰婆羅洲(3)第120章 合作發展第117章 中美第二次衝突(4)第17章 臺*恐怖分子第87章 收復蒙古第261章 中獵和談第205章 中國危機之三戰南海(1)第166章 非洲風雲之南非淪陷(上)第164章 揭幕戰(1)第150章 龍三角衝突(1)第132章 中美第三次衝突(7)第113章 亞洲聯盟一百零九章 索馬里風雲1第172章 火星保衛戰之10號據點爭奪戰第236章 春季攻勢之南線狂飆第112章 1994年中國國防白皮書第63章 進軍波斯灣(1)第244章 北極戰略第254章 控制中東